上士養心,中士養氣,下士養身。我們都明白養心的重要性。如何去養心,我們所知道的方法無非就是靜坐、冥想和止語,但是我們往往會走進一個誤區。就是為了靜坐而靜坐,為了止語而止語。當我們靜坐的時候,常常執著於靜坐的時間,常常執著於是否能夠雙盤,這就背離了養心的宗旨。那如何去養心,莊子在《大宗師》篇連續給我們兩種方法。第一個方法就是持守靜坐。
得道的女禹傳授心法給卜梁倚,傳授心法的過程中是持而守之,就是通過靜坐的方式,不是通過語言的方式,這與叫“不立文字”。通過這種心心相印傳授心法。靜坐九天以後,不梁倚能夠“朝徹”。什麽叫做朝徹,就是莊子所說的“天光”。這時候人的內心是明亮的,是敞亮的。對外來說他已經發出了那種天光,接下來繼續持而守之,然後能夠見獨,入於不生不死,忘記了時間和空間的存在就是不生不死。
無不將也,無不迎也,這時候沒有什麽東西不可以接受的,也沒有什麽東西不可以拒絕的,此之謂“櫻寧”。“櫻寧”這個詞我在以往的視頻也講過,用通俗的語言來理解就是“擺平”。擺而後平,能夠擺平自己的一個過程,而這個擺平自己的過程,就是內不亂為禪,外不亂為定。是一個禪定過程,所以“櫻寧”它的本意就是禪定,這樣的不立文字心心相印,直指人心,直接達到靜心的目的。叫做“櫻寧”。
然後東郭子綦問女禹,卜梁倚是由你帶的,你是他的師傅,是可以通過行不言之教的方式來傳授的,那沒有師傅帶怎麽辦?東郭子綦就問女禹:你又是怎麽聞道的?怎麽悟道的呢?女禹說:我是通過閱讀聖人的經典而直接開悟的。聞諸於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於洛誦之孫。副墨之子和洛誦之孫,代表一種時空的穿越,仿佛一束光,這束光穿越了時空,照亮了人心,讓我的內心漸漸地光明起來。
這時候即便是盤腿靜坐,也可以行之千裏,這時候雖然是握握拳,也相當於一雙無形的大手,刻意決勝千裏之外,因為達到了真正的朝徹櫻寧的境界。從心隨境轉到境隨心轉,我心做到了如如不動,萬物都好像不存在,我心一動,神動天隨,萬物炊累!所以莊子說:彼是方生之說也。“彼”指的是心外之物,心外之物是與我的心並生並死的,這叫方生方死。我心生萬物生,我心滅萬物滅。同時止語也是這樣。有的人認為不說話就叫做止語了。
莊子說“終身不言,未嚐不言,終生言,未嚐言”有的人雖然嘴上不說話,但是心裏比誰的是非都多,哪怕芝麻大的一點事情,都有可能生根發芽,都有可能持續地發酵,直到你承受不住為止,這樣的止語有有何用呢,而真正的止語。莊子說”其口雖言,其心未嚐言”。雖然他在說,但是他的心裏麵沒有任何的是非。
“言而足,終日言而盡道;言而不足,終日言而盡物”。一切都是用來養心的。把心養足了,精神世界富足了,這時候你所說的話都是在道上。道,物之極,言墨不足以載,非言非默,議有所極。真正的止語不是看你有沒有說話,而是看你的心是否如如不動。
抄錄郭偉聖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9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