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個特定的氣場,有的人氣場比較散亂。氣場散亂的人,他做事情總是心不在焉,會有莫名其妙的各種煩惱出現,這些煩惱仿佛自己都拒絕不了,這就說明他的氣場不夠集中,不夠精。莊子說:形本生於精,精神生於道,講到“精神”中間還有一個字叫“氣”。精氣神,它是一體的。那什麽是“精”呢?濃縮的都是精華,就是你的氣場最集中的那個點就是精,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包括每一個細胞,它都具有這種全息的功能,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包含著我們整個身體的信息,而我們的身體又包含著整個宇宙的信息,但是每一個個體,他的複製能力又是有所不同的,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每一個個體必定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代表的是一種生命力。
比如說一個人的基因,基因就有強大的複製力和繁衍力,它是精氣最集中的地方,而我們講到精氣神。精和神怎麽聯係起來的,真在內者,神動於外。中間有一個紐帶,就是真氣,隻有真氣才能把它們串通起來,所以說怎麽讓我們的身體具有那種全息的功能,怎麽能讓我們的身體越來越精致,那就要以意領氣,把身體的各個部位充分地暢通無阻地串聯起來,這樣才能讓你生機勃勃,才能夠展現旺盛的生命力。包括我們講的“精進”。精進,就是不斷地收斂我們自己的過程,精而又精,反以相天。收斂收斂再收斂,收斂到一定的臨界點的時候,就可以通達外物,就可以通達天地。這就是莊子說的“通天下一氣耳”。
莊子》《大宗師》篇專門講到了“坐忘”。孔子和顏回的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顏回連續三次來向孔子匯報,自己精進的過程,顏回第一次說“回益也”,我精進了,我進步了,我怎麽精進了,怎麽進步了呢?我已經忘掉仁義了。所謂的仁義就是一些是非的標杆,當他回歸自身的時候,他就沒有這些是非的判定,沒有是非當然就沒有怨恨。顏回第二次來向孔子匯報,說我又精進了,怎麽精進的呢?我已經忘掉禮樂了。禮樂在當時代表的是禮法度數,代表的是一種製度,約束人的一種製度,我已經沒有約束了,感覺不到有什麽能夠控製我的,這時候他已經完全回歸自我了,回歸到自己的身體上去了。你不在意什麽,什麽就控製不了你。
第三次又來向孔子匯報:我又精進了,第三次怎麽精進的呢?我已經坐忘了,孔子聽了臉色馬上就變了,這還得了!都達到坐忘的狀態了。孔子說:顏回,你給我談一談,坐忘是一種何等的境界呢?顏回說,隳hui肢體,黜chu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孔子非常感慨地說道“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所謂的同則無好,同於大通,同則通也。你貫通自我的時候,自然而然就一通百通了。化者無常也,這裏的“常”指的是“拘泥”,指的是教條,當你忘記了肢體,忘記了聰明,就是已經“化己”了,一化而百化,外在的東西都會跟隨你變化而產生變化,在這不斷地精進的過程中,我們會感覺越來越輕鬆,越來越美妙。
因此莊子說“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身外的空間都叫做“世”。回歸自身就是“棄世”。棄世則無累,你就會感覺到卸掉了很多負累,越放鬆下來越能夠調整自己的身心,慢慢地回歸恬淡虛無之境,正平則與彼更生,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回歸於正平,就是自己生命的不斷地升級,我們的生命也必然不斷地精彩!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9月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