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說:方向大於努力

(2022-09-12 03:22:22) 下一個


什麽樣事情難,什麽樣事情比較容易,這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同樣一件事情,有些人做起來如行雲流水,像蜻蜓點水一樣,非常的輕鬆自如,可是有的人哪怕再簡單的事情,他做起來都會心力憔悴,越做越累,不堪重負,甚至是他本來就駕輕就熟的事情,換了一個環境,他卻不知所措,越做越累。為什麽會產生這種現象呢,就是因為你在違背自己內心的意願,你的心裏是越來越不願意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這件事就會越來越難,你心甘情願地去做某件事情,就一定會越來越容易,歸結為一點就是因為言行不一,執行不一,那怎麽才能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呢?

莊子《齊物》篇,顏成子遊問他的老師,你是如何做到身心俱滅的,南郭子綦說“不亦善乎而問之也!”南郭子綦說你問的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好回答,然後就講了,風通過孔竅為什麽會發出聲音,這些孔竅;似耳,似鼻,似口,似窪,似汙,似圈,似臼。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圓筒狀的,有的是有缺口的,有的是半圓形的,不管怎樣,它都要形成一個環,形成一個孔,莊子把它叫作“環中”。風通過這些孔竅的時候,一定會發出聲音的,鹹其自取,形狀不同,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我們的人也是這樣,當我們心放空的時候,我們身體的氣息,它也會慢慢地旋轉成為一個閉環,成為莊子所說的環中,我們都知道:一個閉合的線圈,如果給它通上電,在一個均勻的磁場中一定均速地特定方向旋轉,我們的身體本身就是一台精密的儀器,是一個天然的閉環係統。如果我們能夠讓氣流通暢,它就會形成一個特有的氣場,也就是相當於我們給這個閉環的係統充上了“電”,然後在天地這個大氣場中,或者叫天地的這個大磁場中,我們自然就找到了方向,這個方向該往哪裏走,方向大於努力。

方向該往哪裏走都是有定數的,當我們感覺到煩躁不安的時候,感覺到身心疲憊的時候,不妨靜下來為自己充一充“電”,隻有給自身賦予了能量,你才能夠知道該往哪裏走,仿佛就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著你走,不走都不行,天地的這種氣場始終都在,通天下一氣耳,天地這個氣場它是平均的,是可以穿過每一個個體的,所謂的“靜極而動”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開始靜下來的時候,開始放空自己身心的時候,我們的氣場可能比較弱,但是隨著氣流的慢慢地貫通,我們的氣場會越來越強大,它產生的效應也會越來越強烈,這時候一切都由不得你,必然由靜到動,必然由無為到無不為。

莊子在外物篇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塞,天地的這種能量,天地的這種氣場,它一直都在,隻是我們自己,在上天賦予的這個閉環係統內沒有讓我們自身的氣息周流不怠。我在以往的視頻也講過,什麽叫做用腦,什麽叫做用心,當我們去思考身外之物的時候,都是在用腦。當我們去關注自身的時候,關注我們身體的自身的感覺的時候,就是在用心,這一切與外物沒有關係,關注自身就是在用心。用心,就是讓我們的氣息在我們的身體周流不怠,一旦氣息周流不怠,就等於給閉環的線路充上了電流,它一定會重新定位重新找到方向的。

當我們靜極而動做事情的時候,你就應該專注於事情的本身而忘掉我們的身體,因為你的身體一旦被氣息打通了,隻要你專注於一件事情,隻要在動中,就像閉環的線圈在切割磁力線一樣,它會產生電的,這叫電磁感應。當然莊子講的這個“環中”講的天人感應,他要比我們今天講的電磁感應高明得很多,它可以賦予你源源不斷的能量。老子也說“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一靜一動,靜的時候關注自身,動的時候關注外物。如果我們慢慢地體悟以上的道理,我們就不要試圖去改變他人,強行去改變他人都是在消耗自己,我們也不要試圖改變我們自己,我們隻需要修複自己,貫通自己,打通自己的心頭障礙,我們就是環中,我就是我,一定可以讓生命慢慢地精彩起來!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9月12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4NXNaoL0UQ&feature=emb_rel_en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