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溫伯雪子的人來到了齊魯大地。溫伯雪子從文中可以看出,他應該是一個西方的得道的高人,與孔子同時代的這樣的一個得道的高人,他到了魯國以後,魯國很多的君子都想見他一麵,但是溫伯雪子都一一推辭了。讓自己的弟子告訴他們,自己已經到齊國去了。從齊國回來以後,又回到了魯國他下榻的地方,魯國的君子仍然不死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見他一麵,溫伯雪子實在是盛情難卻,於是就和他們見了麵,但是送走他們以後,溫伯雪子無可奈何地長歎一聲,第二天又有一波人來見他,溫伯雪子把他們送走以後,又是很失望地歎了一口氣。
他的弟子就問他:先生,為什麽每見之客,必入而歎呢?你為什麽每次見到他們之後都會歎息呢?溫伯雪子說:這些人啊,明乎禮儀,陋乎知人心,你看他們表麵上非常的客氣,非常的虔誠,從容一若龍,一若虎,見我的時候那中規中矩,行的都是大禮,然而接下來沒有三句話,他們都是道我也似父,諫我也似子。他們像父親一樣語重心長的來教導我,又像我的子女一樣非常關心的指點我,他們見我哪裏是求道的呢,他們隻是來聽聽是不是合於他們自己的觀點而已。隻要有一句不合於他們的觀點,他們就開始來指點我,來提醒我,所以我每入而歎。
孔子聽說溫伯雪子來到了魯國,也專門帶著眾弟子一起去見溫伯雪子,但是他和溫伯雪子見麵以後,隻是靜靜地聽溫伯雪子講道,講完以後,孔子就告退了。孔子的弟子就很納悶,說:先生啊,你一直在我們麵前稱讚溫伯雪子,我們今天也想聽一聽你們倆是怎麽論道的,可是今天你竟然和他一句話都沒有說,為什麽呢?孔子說”目擊而道存,亦不可以容聲焉”。孔子認為真正的得道之人,隻要相互看上一眼,就什麽都知道了,此時無聲勝有聲。孔子雖然什麽都沒有說,但是好像什麽都說了,這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這叫心有靈犀一點通。
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啊,真正的得道之人,他絕不是迎合大眾的,絕不是迎合世俗心理的,反而是很多人發現不了他,根本不能夠懂他。莊子《在宥》篇說:世俗之人皆喜同乎己,而惡異乎己者。都是喜歡和自己觀點一樣的人,而不喜歡和自己觀點不一樣的人,夫以為出乎眾為心哉!何嚐出乎眾哉?都是想在語言上占上風,然而越是想占上風的人,又有幾個人真正的占了上風呢,像孔子這一次做得就是不言之辯:目擊而道存,亦不可以容聲焉。已經勝過了千言萬語,在溫伯雪子眼裏,整個齊魯大地得道的隻有一個人,隻有孔子一個人。這裏麵順便提一下,孔子晚年是得道之人。莊子三十三篇裏,兩次承認孔子是得道之人,隻不過孔子死後,儒分為八,孔子真正的思想和精神,在晚年是入了道的。
所以說,一個人的價值,不是有多少人認可你,反而是你的價值越高,認可你的人越少,那麽你就成為什麽了?你就真正地成為了一個主宰者。你就相當於一個秘方,所謂的秘方是什麽,就像莊子《逍遙遊》篇講到那個防凍霜的藥膏,隻有他家族人知道這個這個配方,它非常的實用,但是知道的人太少了,這就叫秘方。一旦被一個說客發現了,他就可以拿著這個小小的秘方去列土封侯,這就是秘方,這就是價值,一旦所有人都明白了,所有的人都知道了,那就起不到真正的主宰作用和決定作用。吳越大戰中隻有吳國掌握了這個秘方,如果越國也掌握了這個秘方,可想而知,這個秘方,自然就失去了在戰爭中的決定性的作用。
隻要你具有價值,是金子總會閃光的,這樣的得道之人就是群龍之首,他能夠喚醒一草一木,能夠讓平凡的人變成不平凡的人。《易經》裏麵講“群龍無首,吉!”。這句話,我們通常理解為一個團隊沒有領導,其實群龍無首,這個“無首”並不是表示沒有領導,而表示的是以“無為為首”。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七章也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其次侮之。真正的群龍無首指的是“太上”。而不是沒有領導,這樣的得道之人才是真正的主宰者,布局者。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真正有價值的,都是被雪藏的;群龍無首,吉!”
https://www.ixigua.com/7120472068897899039?logTag=a1b2f3407ff5fbd7bc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