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在聽與不聽之間,若知若不知

(2022-05-26 04:14:50) 下一個


如何入道,在莊子《天運》篇講到皇帝手下的大臣,北門成的一個求道的過程。北門成是聽皇帝演奏鹹池之樂,在這個音樂中悟道的。北門成對皇帝說“始聞之懼,複聞之怠,卒聞之惑,蕩蕩默默而不能自得”。在這蕩蕩默默不能自得中,就入了道了。為什麽會“始聞之懼”?我們之所以有恐懼之心,就是因為我們有那種認知障礙,也叫“所知障”。易經裏麵也說“君子以恐懼修身”。我們所謂的修行,所謂的入道,就是為了最終達到沒有那種恐懼之心,修得一顆無恐怖無掛礙之心,那才是自在,才是逍遙。

皇帝帶著宮廷樂隊,在洞庭之野,演奏了一首宏大的宮廷樂曲,叫鹹池之樂。在這宏大的場麵,宏大的音樂聲中,北門成心生那種恐懼之感,因為他是在用耳朵去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這種宏大的氣氛,宏大的場麵一旦超出了他的認知,他無法跨過自己的所知障,這時候他就會感覺到非常的恐懼,就像一個人被困在一個城堡裏麵,隻聽到外麵是戰鼓雷動,殺生震天,這時候,他一定感覺深陷那種十麵埋伏之中,是越發恐懼不能自己的,所以北門成會感覺到恐懼。在鹹池之樂的節奏帶領下,慢慢地進入那種“若聽之若不聽之”的這種境界,他就在這聽與不聽之間入道了。

莊子說“若聞之若不聞之,若知之若不知之”。道在哪裏?道在聽與不聽之間,在知與不知之間,在有和無之間,任何事物之間的那個空格,那個空白,就是大道存在的地方。隨著鹹池之樂的音樂節奏的變化,慢慢地就進入了“天機不張,五官皆備”的狀態。這裏的“天機不張”的“天機”,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他不再使用眼耳鼻舌身意,就能夠感受到那種美好,所以說“天機不張,五官皆備,此之謂天樂”,這才是如聽仙樂,這才是真正的美好,才是完全合於了道,從入道到得道,從恐懼到無恐怖無掛礙,這是一個修行的過程,是一個求道的過程。

莊子在《天下》篇精辟地總結了什麽叫做得道的聖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以天為宗,就是與天地萬物都是同根同源,同本同宗的,站在這個角度就能夠做到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這就是同理心,當你有了這種同理心以後,你心中就沒有所謂的解不開的怨恨,也不會有那種傲慢和偏見。“以德為本”,形非道不生,性非德不明。如果不能歸於天性,人是不能真正的明達的,隻有我們那與生俱來的天性,來觀察一切,才是真正的明。“以道為門”,就像皇帝演奏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他是以音樂載道。道是有道門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門道,有的人是從醫入道,有的人是從武入道,有的人是以文載道,有的人是以音樂載道,不管你用什麽樣的方法,殊途同歸。道門卻隻有一個。

接著說“兆於變化,謂之聖人”。他能夠預判所有的預判。莊子說“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即便他睡著了,他依然能夠感應到一切的變化,這叫“兆於變化”。能夠做到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這才是得道的聖人。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修行三部曲,方便法門很多,道門隻有一個,隻在有無之間。”)

https://www.ixigua.com/7100785594027999752?logTag=e7336911a058986a1fc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遠程自主地聽讀寫郭偉勝先生的視頻學習。讓我受益匪淺。

說到寫,這裏必須提一下,以我個人感悟來說,聽和寫真是兩種不同的理解境界。有些視頻太長,抄寫不過來,但是我自己感悟,隻有抄寫時,才有各種靈感的生成,因為有個停頓有個回味的過程,這空白的期間思想有個自我思考的過程,而這時的受視頻啟發的思想火花才是悟道的關鍵。

特別是這篇視頻部分內容,也對應了我的感受過程是對了的一種文字說明體現。郭先生說,道在聽與不聽之間,道在知與不知之間。那我的情況呢,道在停與不停之間,因為我抄寫視頻的時侯,我要點停下視頻,然後抄寫一段話,而在抄寫這段話的時侯,就是我思考的過程,這時候,不同於視頻的感悟內容就在此時的腦海裏生成,即靈感火花,這就是一種所謂的道吧,無中生有了。。所以對於我來說,抄寫視頻和隻聽不抄寫視頻之間的差別還蠻大的,這也是我先前想放棄抄寫視頻,後來又抄寫起來的主要原因。因為抄寫的效果要比隻聽一次或是幾次視頻要好很多倍的實證效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