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思想逍遙無為可以“上遂而稠適”,既能夠讓我們感覺到那種仙氣飄飄,逍遙天地間的那種自在,也能夠讓我們體味到那十足的人間煙火味。莊子《人間世》篇,就是在人間煙火中尋得那種生命之道,找到那種尊生之道。莊子借孔子之口,一開始是孔子在開示顏回的,顏回準備到衛國去,孔子說你能量還不夠,你不要輕舉妄動,首先要心齋、坐忘,提升你的能量在先,接著又講到了葉公子高向孔子求教,葉公子高和顏回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葉公子高接受到出使齊國的這種比較緊急的這種命令這種使命,朝受命而夕飲冰,那是非常心急火燎的事情,根本沒有時間去心齋、坐忘。。連調整自己的機會都沒有,那該怎麽辦?
孔子說:行事之情而何暇至於生死乎?如果你專注於你當下的事情,專注於你手頭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又哪裏考慮那麽多,又哪裏有時間去胡思亂想?所以這兩則故事我們放在一起,就能夠明白,莊子教我們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如果不是那麽十分火急,我們一定要養我們的靜氣,要沉得住氣為首要的,不要倉促行事。如果我們手頭有必須要解決的事情,那麽我們就全身心地去解決它,不要再去想著怎麽去提升自己,也不要去想著怎麽去靜修、心齋、坐忘,這些都不需要再考慮,隻需要專注於當下,專注於當下這件事情,隻要我們真的有決心去解決問題,沒有什麽問題解決不了的。
孔子也對葉公子高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天道的規律就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當你覺得當下的這個問題必須急待解決,必須非解決不可的時侯,一定有方法,一定有更好的方法,隻要你抱著這種“事上修心”的這個態度,借事修心,借假修真的這種態度去直麵它麵對它,轉機一定會出現,一定是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的。
莊子說內聖外王之道就是”立乎不測,有莫舉明”。能夠製心一處,我們總是能夠迎來光明,我們總是能夠迎來轉機。如果我們去怨天尤人,隻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老子也說“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如果我們怨天尤人,總覺得是這個原因那個原因,如果我們一直是這種思路是這種思維模式的話,你會發現,即便外在沒有這些所謂掣肘的因素,你一樣是一地雞毛。老子說的“和大怨,必有餘怨”,我們去怨天尤人的時侯,隻會讓我們的怨氣越來越重,隻會讓我們的煩惱越來越多,根本就無濟於事。
莊子說:君子之道,比其外與?所以一個有道之人,求道的君子,他絕不會向外去求的,絕不會去怨天尤人的,當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的時侯,當我們能夠專注於一件事的時侯,就會進入一種心無其心的狀態,就是一種無我的狀態。這種心無其心,這種無我,它是生命的核心,莊子把它叫做“環中”。不管這個世界怎麽變化,一定都是在向這個環中靠近的,無事的時侯,你要放得下,有事的時侯,你要能夠拿起來,你要有那種責任和擔當。一個人因為責任,因為擔當而去正麵解決問題,這比參禪打坐還要重要。
通過孔子開示顏回以及提點葉公子高,就是在教我們如何拿得起,,如何放的下,不要為了放下而放下,不要為了修心而修心。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拿得起,放得下;事上修心,煙火塵世中修得一顆無懼之心。”)
https://www.ixigua.com/7078126865223057934?logTag=db19a17444b8505154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