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修心養性三五年沒有不成道見道的

(2022-04-13 04:07:19) 下一個

魏國的中山公子牟,想到深山裏麵去修行,去修心養性,來提升自己的境界和能量,可是他到山中修行一段時間以後。他感覺不是那麽一回事,覺得這也難受那也難受,渾身不舒服。不但不能夠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反而是心亂如麻,身在江湖,人係廟堂之上,於是他去找到了一個隱士叫瞻子。他問瞻子:人人都說隻要放下就是解脫,隻要放下了就能夠修身養性,就能夠提升我們的境界,可是我怎麽感覺恰恰是相反的呢。瞻子說你要重生,你要尊重生命,從生命的角度出發,重生則不利。如果你從生命的角度去出發,再去看這些名利,你就不會太看重它們了。中山公子牟仍然是無可奈何,說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仍然放不下,我滿腦子都是朝中的事情,都是廟堂之事。

瞻子聽他這麽一說。瞻子就明白了,瞻子說你實在放不下,那你就要拿起來,要回到廟堂之上,你的心在哪裏,哪裏就是你的道場,哪裏就是你的信心養性的場所。如果你違背了這個原則,明明放不下,可偏偏強迫自己放下,這叫重傷,重傷者無壽類也。凡是遭遇這兩重傷害的人,沒有一個能夠長壽的,都不能夠活盡天年,甚至中途夭折。所以說最好的修行場所,是我們心在哪裏。心在哪裏,這很關鍵。如果你的心不在那裏,那就是一個假修行,那就失真了。

在莊子逍遙遊篇以及莊子天下篇,都提到了宋榮子,宋榮子可謂是心學的鼻祖。宋榮子就說天下譽之而不加勸,天下非之而不加沮,哪怕天下人都來讚美我,我也不會因為別人的讚美而更加努力,哪怕天下人都打擊我,都來非議我,我也不會因此而沮喪,還寫了一本書叫《白心》,名之曰:心之力。把這叫做:心靈的力量。對外主張禁攻寢兵,對自己主張淺情寡欲。可是莊子認為:其行適是而止也。他們這種修心的方法,可圈可點的地方太少了,更多的是一種苦修,更多的是一種壓製自我,在壓抑人的這種天性,不是自然之道。回歸我們的本心,提升我們的境界,隻要能夠讓你內心平靜,可以隱於世,可以隱於朝。熊宜僚就是這樣的人。

熊宜僚是楚國的隱士,他作為隱士並不是在深山裏麵修行。他叫“陸沉者也”。什麽叫“陸沉者也”呢?自埋於民,自藏於畔,他就是在紅塵之中,找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可以滿足他基本的物質需求,可以滿足他基本的這種生存條件,就可以了。他覺得隻要沒有人認識我,沒有人打擾我,我雖然身在紅塵之中,我仍然是一種閉關,莊子把這叫做陸沉者也。身處紅塵而不受紅塵的幹擾。《菜根譚》裏有一句話:勢力紛華,不近者為潔,近而不染者尤為潔,能在紅塵中曆練自己的一顆塵心,那才是高手,那才是真正的高明,所以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能量,無非就是擴大我們的心量。

莊子認為,其實我們這顆本心沒有所謂的大小,他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隻需要你拂去心靈上的塵埃,不受外界的影響,沒有人打擾你,你自然就能夠打開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夠提升你的境界。我記得南懷瑾先生也說過:人如果能夠閉關三到五年,沒有不成道的,沒有不見道的!

莊子總結:安其性命之情者,存可也,亡可也。隻要你能夠安住自己那顆本心,可以隱於野,可以隱於市,也可以隱於朝。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這樣修心養性三五年,沒有不成道的,沒有不見道的。”)

 https://www.ixigua.com/7069987368769421832?logTag=cadf1951b193959d44f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