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的可愛之處

(2022-02-10 16:20:52) 下一個


顏回跟著孔子學習了很久,總覺得自己沒有取得什麽進步,也是非常苦惱,有一天突然靈光湧現,他非常高興地來告訴孔子說,先生我終於覺得自己有所進步了,我已經忘掉了所謂的仁義,這個忘掉仁義指的是沒有什麽君子小人,忘掉了是非,再也不會這個看不慣那個看不慣了,套用今天的一句話就說:一路走來沒有敵人,隻有朋友和師長。

孔子說:不錯,難能可貴,但是還需要繼續精進,又過了一段時間,顏回再來向孔子匯報說,先生,我又取得了進步了,我又向前精進了一點,我現在已經忘記了禮樂了,就是已經忘記了禮樂製度,一切都是遵從自然規律,一切都是順其自然,不去考慮自己該做什麽或者不該做什麽,都是遵從天道的規律。孔子聽了以後非常欣慰說,顏回,你做得真不錯,不過還需要精進,需要繼續地精進。

又過了一段時間,顏回再次來向孔子匯報說:先生,我這次真的進步很大,我已經能夠“坐忘”了。孔子蹴然曰,何謂“坐忘”?孔子也嚇了一跳,馬上很正色地問顏回,請你說一說什麽叫“坐忘”。顏回說所謂的坐忘,就是墮肢體,黜chu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這句話非常的有份量。

所謂的“墮肢體”就是已經達到了老子說的和其光同其塵,感覺自己和這個世界成為一個整體了,都是站在天道的角度來審視這一切的,來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的。

黜chu聰明,已經不再使用那種聰明才智,一切都是靈光湧現,不用費腦筋,自然就能夠知道該往哪裏去,該往哪裏走。

離形去知,同於大通。不用這種聰明,仿佛有一種力量在推著我前進,而且是一順百順,一通百通,這叫“同於大通”。做到了“混同”,然後自然就做到了“大通”。這個混同,就是混同與自然的絕對統一中,這時候感覺一切都是我,我就是一切。這就是我們上一講講到的第一推動力。顏回對孔子說,先生,這就是我所說的“坐忘”。

孔子聽罷非常感慨,孔子說你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偏見了,你的內心已經完全調和了,這叫“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你內心找到了那種感化自己的力量,這種力量就來自於“坐忘”,來自於無我之中,這叫化則無常也。同則無好,化則無常,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心不死則道不生。這個“心”指的就是那種傲慢偏見,自以為是那種固執己見,調和了自己的內心,化去了外在的是非,這叫,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再也不會拘泥於外在的禮樂製度。

孔子說:顏回啊,你的確是一個賢明的人,是一個有悟性的人,丘也請從而後也。哎,這句話就顯得孔子非常的可愛,也有他可愛的一麵,請允許我跟著你後麵去學習坐忘之道吧。

我們講到這個墮肢體、黜chu聰明、離形去知,都是指的不再使用我們的感觀認知,不再使用我們的聰明。我們很多人都會很納悶,那這不使用自己的感觀認知,是不是每個人把眼睛蒙上把耳朵堵上,那就可以悟道甚至得道了嗎?

這個問題在莊子《庚桑楚》篇,莊子給予我們專門的提點和說明,說“目之於形,吾不知其異,而盲者不能自得。我們講的“看那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聽那別人聽不到的東西”,所謂的不用眼睛去看,他和盲者是有區別的,盲者是不能自見,盲者是真的看不見而內心覺知的人,外部的世界仿佛不存在一樣。夫工乎天而俍lang乎人者,唯全人能之。真正能夠應付得了外在的世界,又能夠順應自己的天性,尊重人性的,隻有全人能夠做到,隻有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全人才能夠做到。

就像有人提出這種疑問,無論你是一個什麽樣的得道之人,過馬路的時侯你還是左看右看,隻是一種”工乎天而拙乎人”而忽略了這種人性,之所以看起來他(得道者)也在看,那是“俍乎人”,那是在尊重人性,是在混同於外在的環境,是應對環境,應對環境的變化。這叫“化作無常也”。明明你長著眼睛長著耳朵,你過馬路的時侯非要閉著眼睛,非要捂著耳朵,這就是對人性的不尊重。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真是一個盲人,他過馬路的時侯,他的安全係數不比正常人低,大家都會為他讓路的,這就叫做順應自然。再者說來“墮肢體、黜chu聰明、離形去知”,這種聰明這種智,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不用眼睛去看,不代表你不用耳朵去聽,你不用耳朵去聽不代表你沒有那個意,所以真正的覺知他是“無有一無有,聖人藏乎是”。聖人是藏在這種有名和無名之中的,無法用絕對的“有”來定義他,也無法用絕對的“無”來定義他。

視頻抄錄全文“莊子:心不死,道不生,和其光同其塵,靈光湧現,迎來開卦的人生。”)

https://www.ixigua.com/7062545679465316871?logTag=50b38f5ce2dcd62d98a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