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幫齊國人,找到了一個風水寶地,在這個地方挖出了一口井,井水特別的甘甜清冽,因為井水如此甘甜,於是每個人都各懷鬼胎。有的人說這個地方是他發現的,有的人說挖井的時侯他付出最多,也有人說這片風水寶地離他們家比較近,都想據為己有,不給其他人使用,因此而爭吵,接著就是大打出手,互相拽著頭發打作一團。
這是莊子《列禦寇》篇講的“齊人井飲者相捽zuo也”。這則寓言故事裏,“捽”就是相互拽著對方的頭發,因為古人,包括男人都是留著長頭發的,所以他們打起來的時侯,也會相互拽著頭發撕扯在一起,這就是人一種自私的心理。認為什麽都應該是“我的”,而真正的得道之人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莊子講完“齊人井飲者”這則寓言故事,接著又講了一個屠龍之技的寓言故事。一個叫朱泙peng漫的人散盡萬貫家財,去跟著一個支離益的人去學習屠龍技巧,殺龍的這種技巧,三年技成,三年以後,果真學會了殺龍的技巧,但是他學會了這種殺龍之技,學會這種屠龍的技巧以後,無所用其巧,他再也沒有用過他的聰明才智,沒有用過他的聰明技巧,因為這種屠龍之技隻能是“天成之”,是上天賦予的這種能力,不允許他有任何的這種自以為是的心理,這就是“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的真正含義。
屠龍之技這個成語就是來自莊子《列禦寇》篇。我們今天講這個屠龍之技這個成語的時侯,都把它當作貶義詞,認為是學到沒有用的本領。但是在莊子《列禦寇》原文中要表達的是天賦其能,要表達的是:無所用其巧,警戒世人,不要自以為是,你越是有高超的本領,越是無所用其巧,越不會自以為是。
對待自己的本領,對待自己外在的一切的環境,莊子說我們要向燕子學習。燕子在所有的鳥類中是最智慧的,為什麽呢因為它“其畏人也而襲諸人間,社稷存焉耳”。它寄托在人家的屋簷下,它對這個住家是心存敬畏的,這一戶住家對於它來說,就是它的江山社稷,哪怕這是一個大戶人家富麗堂皇,對於它來說都絲毫沒有影響,“雖落其實,不給視也”。即便有人投食喂它,它也是目不斜視,決不會有任何非分之想,沒有任何占有欲,貧也罷窮也罷,大戶人家也罷,小戶人家也罷,對於它來說都是一樣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知道這些東西都不是“我的”,正因為這種智慧,反而能夠讓它和人類和諧共處,平安相處。人類不但不會傷害它,還把它做為吉祥鳥作為吉祥的象征。
莊子在講這個“齊人井飲者”這則寓言故事前麵就已經說明了。夫造物者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人之天,彼故是彼。每個人的成就都是老天爺給予的,不是我們自己的,一切榮耀都應該歸於上天,一切榮耀都應該歸於造物主。夫人以己為,以異於人,以賤其親。可是遺憾的是我們擁有了一定的財富,權利或者能力以後,就覺得都是自己奮鬥得來的,自己努力得來的,以賤其親,這個”親“還是指的忘了“本”。
莊子在《齊物論》說”吾誰與為親”以及《養生主》篇也說“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這個“親”指的是那個“真我”那個“本我”,這就是我們忘了根本,忘了我們生命的根本。
莊子在《達生》篇開篇就告訴我們: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吾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一個通達生命的人,他不會追求生命本真之外的東西,一個通達命運的人,不會追求天賦其能之外的東西。這兩句話非常有分量,我們一切的不如意,所謂的不能夠稱心如意,都是因為我們在做的事情,是違背了天賦其能的,尊重你的天賦其能,造物主的回報,上天的回報一定是豐厚的,一定是大於你的期望的。
日拱一卒,不期而至,如果具有這種精神,不管你做什麽事情都能夠做得好。莊子三十三篇裏麵,很多得道之人都是平民百姓,都是極其平凡的人,有打魚的漁父,有修車輪的輪扁,有垂釣的老者,有擺渡的操舟津人,有鬼斧神工的木匠,甚至還有靠捉蟬為生的佝僂丈人等等,這都是極其平凡的人,極其普通的人,但是他們都是得道的高人,都能夠照顧好自己的內心,同時順帶的照顧好自己的生活,這就是“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吾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從生命的源頭出發,照顧好自己身心,順帶地照顧好自己生活。”)
https://www.ixigua.com/7056633246343234055?logTag=579935c1e06ef3da1a4e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nU4y1M7iE
我覺得你說的很有共鳴,莊子很有意思。謝謝!
一日,思來生快意,就有了此名,正如你解釋的那樣,好個正解。謝謝!
最近聽讀寫,郭偉勝先生的論道莊子之道,倍感這就是所謂的”無字天書“。這就是很多人們應該接聽的道意。回歸本心,回歸初心。
郭偉勝先生的語言運用之法,個人見解,就是很獨到的方法證道。融合了幾位先人得道之人的中心思想,有例子有重複性的步步入心,就是一種”心法“吧。都說大道至簡。最簡單最深入人心的簡單道理才更讓人心服口服。
且看且讀且寫郭偉勝先生的視頻,且學且領悟知行合一的妙道。
多謝來訪!
這和佛家的能所合一、色空不二,是一回事兒。
差別隻是誰有具體方法證道。
也許道家還有具體的方法證道,但我不了解。
隻知道佛經還是有相對比較具體的方法。。
想起自己原來對“思想”這兩個字的理解:
思乃心之田,想乃心之相。
思比想更深。
活一天,日一天。謝來訪。
內容好。謝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