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人都有才華,就看誰能激活它

(2022-01-24 23:58:07) 下一個


有這樣一個很厲害的木匠,他厲害到什麽程度呢?他做木工活根本不需要繩墨、規矩,不需要圓規直尺,這些工具他統統不需要。他需要方的圓的直的還是彎的,手到擒來如探囊取物一般,隻要手那麽一比劃,就能夠把尺寸拿捏得死死的,,毫厘不差,他切出來的圓和方,和那用規和矩切出來的圓和方絲毫不差,這個人就是堯那個時代著名的能工巧匠叫:“捶”。

莊子達生篇說:工捶旋而蓋規矩,指於物化而不以心稽。他根本不需要那麽多的工具,他就靠手指頭,就可以把尺寸量得毫厘不差,做出的木工活也是精湛無比。這裏表達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老子說的:為道日損,為學日益。

對於一個得道之人來說,就是在活減法,就是在不憑借外在的工具,而能夠辦成同樣的事情,甚至比用工具作出的事情做出的結果更完美,這叫“為道日損”。“為學日益”那麽就是要在事上去磨煉,當你覺得可以做到“指於物化而不以心稽”的時侯,要在事上反複地去磨煉,這樣就能達到執行合一。

也就是說,當你完全相信自己可以的時侯,在事上不斷地去磨煉,一定會如願所償的,所以在莊子逍遙遊篇也提到了堯,堯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邈姑射ye之山,窅yao然喪其天下焉。他通過了各種的手段各種的方法來治理天下,覺得很了不起,然後到了姑射之山,他覺得原來治理國家,不需要那麽多的手段,不需要那麽多的方法,他隻要像姑射山的神人一樣:其神凝,使物不疵ci癘而年穀熟,就可以了,原來真的是大道至簡,所以他窅yao然喪其天下焉,感覺到治理天下的這些手段都是沒有必要的,都是畫蛇添足而已。

我們之前講過,講到這個南伯子葵向這位得道的女偊yu來求道。女偊yu說你不可以,卜梁倚可以。為什麽她說南伯子葵不可以?這是一個細節,她是通過卜梁倚來說明南伯子葵不可以的,那麽卜梁倚是如何學道的呢?為什麽卜梁倚就可以,她說:吾守而告之,這是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事,根本不需要用語言去教導的,隻需要讓他在你的磁場範圍之內,就能夠喚醒他內心的覺知,就能夠讓他開悟,所以開悟和得道是兩碼事。

能不能喚醒你本體本有的那種覺知或者說本有的那種才華,這叫開悟。而這種喚醒對本有的覺知。本有的才華絕不是靠語言,絕不是靠一套說教,而是隻需要和有道之人在一起,他的內心就會感覺到震撼,就會不由自主地見賢思齊,然後剩下的就是在事上磨煉,達到那種知行合一的狀態。

而南伯子葵在問:道可以學嗎?我可以學你的道嗎?既然都和女偊在一起了,仍然還不知道怎麽去學,還不知道怎麽去做,這說明並沒有喚醒他內心的那種覺知,並沒有喚醒他內在的才華。因此,一個人對外表現的這種學問才華也好,他本就足有的,本來就在那裏的,隻是等待有人喚醒而已,就是這麽簡單。


一旦喚醒了以後,如果能夠在事上磨煉,那是為學日益!那需要不斷地精進,隻有達到知行合一,隻有證得了這種“果”,才是得道。所以我們要把開悟和得道分開。開悟是開啟本有的覺知,“開”是開啟,“悟”是本有的覺知,開啟本有的覺知是叫開悟,然而“得道”是需要我們日日精進,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地去精進的,才能達到”指於物化而不以心稽”,才能達到這個木匠工捶的那種水平,不憑借任何的工具而能揮灑自如,因此莊子說列子能夠禦風而行,已經很了不起了。

但是呢,他還是有所待,他還是憑借了技巧,憑借了外在的工具才達到的,仍然沒有達到“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變”這種“無所待”的境界。因此莊子說:“絕跡易,無行地難”,隻需要你提高你內心的能量級別,外在的東西都是順帶的,都是水到渠成的。

莊子《子天道》篇“輪扁議書”裏麵有一句話,輪扁問齊桓公,聖人在否?說你讀的是聖賢之書,那聖人還活著嗎?齊桓公說已經不在世了,已經死了。輪扁然後就告訴齊桓公,那你讀的就是糟粕!為什麽輪扁說齊桓公讀的聖賢之書是糟粕呢,這也是相對而言的。

莊子說:語言十九,重言十七。寓言十九,他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最多能夠說出來一二分,還有八九分是說不出來的,需要我們去參悟,需要我們耗費心血去一點一點參悟的,這種悟道的方式是比較辛苦的。假如這個得道的聖人他的能量是100分,那麽他留下的語言文字的能量,最多是10分,這個10分相對於100分來說,它就是相對糟粕的,它隻是一種“緒餘”而已。

在莊子《應帝王》篇。列子去跟他的老師壺子學道,一開始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看到季鹹能掐會算,又想跟季鹹去學道。列子的老師壺子給他展示了大道之後,說:列子末始學而歸。在老師的身邊這麽長時間,應該早已開啟了內在的覺知,仍然是一無所知,說明缺的是事上的磨煉,所以他打道回府,回到家裏以後就幫妻子燒火做飯,“食豬如食人”對待豬就像對待人一樣,因為萬物有靈,萬物都有那一顆閃亮的本心,他想通過事上磨煉,一點一滴回到那個本心上去,才能夠日日精進,才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量級別,因此我們可以說你知道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夠消化多少!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開悟和得道是兩碼事,不要混為一談,為道日損,為學日益。”)

https://www.ixigua.com/7050700877622936094?logTag=e33b5818f1dd8b362d0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