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悟道執而不執才是真諦

(2022-01-21 02:45:04) 下一個

列子在鄭國四十年無人問津,人們都把他當作極其普通的老百姓來看待的,後來因為鄭國發生了戰亂和饑荒,列子準備到衛國去,臨走的時侯,他的弟子們對列子說,先生你這一走,不知道能夠何時才能再相見,鬥膽問一下,先生能不能給我們留下一些真言真語,給我們一些點撥和開示,或者先生把你的老師壺子那裏學到的真言,真傳給我們傳授一二。

列子說我從先生壺子那裏,哪裏得到真正的言語的教化,都是潛移默化而已。不過呢,我的老師壺子和伯昏無人在一起論道的時侯,我在旁邊聽到了一二,我可以試著告訴你們。

列子說,達到最高境界的人能陰能陽,能玄能黃,能生能死,天地萬物之生化,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並且引用了老子道德經裏的一句話: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i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其若存,並且列子最後告訴他的弟子,無知也,無能也,無不知也,無不能也。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莊子在《天地》篇說: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說在天地鴻蒙開辟之前,開辟之初,是一種什麽樣子呢?是無有無名,這個無有無名,它既不是我們認為的有,也不是我們認為的無,簡簡單單的無有無名四個字,就已經超出了我們頭腦認知的範圍,也就說這個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呢?

如果你認為它有邊界,那邊界之外又是什麽呢?邊界之外的之外又是什麽呢?如果你認為它沒有邊界,這沒有邊界的宇宙到底要延伸到哪裏去呢?當我們想象這個宇宙沒有邊界的時侯,我們又覺得它應該有邊界,當我們想象這個宇宙有邊界的時侯,又覺得它一定是沒有邊界的,這就很有意思了,已經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了,已經超出了我們頭腦思考的這種範疇了。

莊子的原話是這麽說的,有始也者,有未始也者,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些像繞口令。到底這個世界的開端,或者我們當下感知的一切,到底叫做有呢還是無呢?是我們想像力的一個極限,所以老子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隻能拋棄我們這種邏輯思辨,用我們內心的那種神明,用天地那個本心,那個神明來感知這一切。

莊子在《知北遊》篇說:邀於此者,四肢僵,思慮徇達,耳聰目明,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者也,這就是真正的冥想狀態了,當我們進入這種冥想狀態的時侯,不知不覺,已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你會進入一種如如不動的狀態,叫:四肢僵,思慮徇達,耳聰目明,仿佛一下子什麽都恍然大悟了,仿佛一下子都明白了。

無門無房就是老子說的“閉其門塞其兌”,這時候我們已經不需要我們的眼耳口鼻去感受這個世界了,四達之皇皇者也。已經突破了時空的界限,如果我們不能夠突破這種時空的邊界,時空的界限,我們最多是陷於這種空無之中,陷入這種絕對的虛無之中。

如果陷入這種空無或者虛無之中,那麽我們人還有資格去對命運說不嗎?那麽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麽呢?莊子指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在於:與大宗師同遊,與造物主同遊。乘夫莽眇之鳥,遊乎六極之外,就是和大宗師共同設計一場遊戲而已。

挾宇宙,傍日月,磅礴萬物以為一。日月天地,宇宙在造物主的手裏,在與造物者同遊的生靈們的手裏,隻不過是一個泥丸,隻不過是一個遊戲的工具而已,套用一句詩詞可以做這樣的表達,天地磅礴走泥丸,這是何等的氣勢,何等的境界,這也是開頭提到了列子說的那句話:無知也無能也,無不知也,無不能也。

我們通常認為,修行要修到一念不起,要修到絕對的空無,那才是最高境界,然而在莊子看來,在列子看來,這何嚐又不是一種執念呢?列子和莊子都指出,當你與大宗師同遊的這種境界的時侯,是可以達到這種空而不空,無有為有,執而不執的這種境界的。

用莊子的原話說:怨恩取予,諫教生殺之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變無所湮者而能用之。什麽樣人才能達到“穀神不死”這樣的境界,才能夠具有生殺予奪,諫教生殺的這種正器,唯循大變無所湮者而能用之。隻有那種不受任何外界變化幹擾的人,才能夠做到。當你入了這個“四肢僵,思慮徇達,耳聰目明”的這種境界的時侯,你就是命運的主宰者。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人有資格對命運說不嗎?冥想的極致是一念不起嗎?”)

https://www.ixigua.com/7042927690277454366?logTag=4a999c37fe2765d7d87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