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秋戰國的一筆糊塗賬

(2022-01-17 02:36:29) 下一個

顏回跟著孔子學了幾年的道,然後有點小膨脹,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無論是多麽混亂的局麵,無論是多麽難解的難題,就覺得隻要用了我,主要用了我顏回,那他就有救了,所以他向孔子請辭,想去魏國去,去遊學衛國的暴君,想救民於水火之中,孔子聽完後對他說,恐怕你這一去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災人者人必災之。你越是躊躇滿誌的時侯,你越是要當心了,要小心了,災難有可能悄無聲息的已經到來了。孔子說龍逢誅,比幹剖,子婿糜,這都是與外物糾纏的結果。

莊子在外物篇裏說,外物不可必,就是外物不可以糾纏,不可以執著,你一糾纏,那就是:兩陷而無所逃,金與火相守則流,木與木相摩則然,陰陽錯行則天地大垓Gai,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本來你想去解決問題的,最後你發現你陷入了舉步維艱,進退兩難寸步難行的這種地步,然後你那種躊躇滿誌的情懷就蕩然無存了。接下來是什麽呢?心若懸於天地之間,轉變成了那種內心的忐忑不安,焦慮煩悶愁苦,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在這種內外夾擊的狀態下,你是無處可逃的。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月固不勝火,於是乎潰然而道盡。

在這種焦慮鬱悶壓抑的狀態下,你一定會內火上升,眾人焚和,哎,你就不能夠調和你的內心,月固不勝火,這個“月”指的我們的身體,人的身體是承受不住那種心火的焚燒的,於是乎潰然而道盡,最終隻能是灰飛煙滅,形神俱散。

顏回聽了孔子一番話以後,雖然覺得是兜頭潑了一盆冷水,但是還不死心,還是覺得有前行的必要。孔子說如果你真想去,那你就要做到:心齋,坐忘,靜一靜心再說。

顏回說我的家境不富裕,我都幾個月沒有吃肉,沒有喝酒了,這不就是齋戒嗎?孔子說,你講的這種齋戒,是禮儀上的齋戒,真正的齋戒是你的心齋。不是你吃素就是齋戒,真正的齋戒是心齋。

心齋是什麽呢?孔子告訴他,瞻彼闕que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首先讓你的內心能夠平靜下來,最起碼,你要感覺沒有什麽能夠擾動我的心了,在這種狀態下來感受自己內心的平靜,來相守一下自己內心的平靜“以及)自由的呼吸,這種感覺,漸漸地進入什麽狀態呢?吉祥止止。

什麽叫做止?莊子說,心止於符,聽止於耳。就相當於兵符,你拿一半我拿一半合在一起了,完全嚴絲合縫的合上了,那叫”止“。吉祥止止,這兩個”止“,分別的是,內合於心,外合於物。這樣就會無往而不利。這叫吉祥止止。

孔子讓顏回要找到這種感覺,你一定要找到這種心齋,坐忘的感覺,甚至外人看你好像老走神的樣子,你必須找到這種感覺,然後入則鳴,不入則止,這時候到衛國去,你要多聽,少說話,合得上你心的,你就說,你就做。不合於你心的,你就別管它,因為當你達到這種心齋坐忘的狀態的時侯,沒有雜念又能夠忘我的狀態的時侯,就是歸於了道。

莊子說:道者為之公。道是什麽?道是天地萬物的公約數是唯一的公約數。隻要合於這個公約數的,一定能夠產生共鳴,離經叛道的他無法和你產生共鳴,這時候你不要幹擾他,不能共鳴的東西,千萬不要幹擾他,如果你去幹擾他,那叫糾纏。外物不可必,一定是: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

所以說,合於道的你就推動它,不合於道的你就不管它。一定要無為,不要去幹擾他。為什麽不去幹擾他,莊子在”齊物論“篇早就說過,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這個”休乎天鈞“,休就是無為,你做到無為,讓天道的力量來平衡這一切。

天道的力量怎麽去平衡這一切的?莊子在“胠qu 篋qie”篇說,魯酒薄而邯鄲圍,這些外在的矛盾糾葛讓它自生自滅,春秋戰國戰亂紛爭,但是春秋無義戰,你也說不清楚誰是對的,誰是錯的,都是一筆糊塗賬。既然是一手糊塗賬,你就不要插手這些恩怨是非,讓他們自行了斷,這叫“休乎天鈞”。那“和之以是非”那就是孔子說的:入則鳴,不入則止,合於你內心的你就推動它,不合於你內心的你就不管它,這才是內外通達,光明通透。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兩行還是兩陷?合於道的你就推動它,不合於道的你就別管他”)

https://www.ixigua.com/7044039623844528670?logTag=02d86f11fd6ae0771f8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hyang_wxc' 的評論 :

學習後運用之感。運用之初,始於交流。無對錯之別,無好壞之分,就“字”論“字”吧。與您。

莊子的古文書籍還沒讀過,就是讀到很多人引用的有關莊子的所謂的現代意味上”名人名言“。隻是聽讀了郭偉勝先生的視頻,才被吸引過去的,郭偉勝先生的視頻裏怎麽解釋的,就先是照單全收了,我想,之後是消化後的看看會”所剩什麽“了的階段了。

人無完人,聖人在成為聖人之前也不是什麽都全是”聖“的。有句話這樣說:要想變成蝴蝶,首先要做一條蟲。嗬嗬。

剛才特意查了一下。「中無主而不止,外無正而不行」是何意,原來是孔子說的,莊子說道裏麵,有意說之,孔子的仁義禮智信,走了大半輩子,到處碰壁,最後得道了。心想,我莊子坐在家裏,什麽也沒有去實踐,就悟出了人道之道,而孔子呢是以己之道去約束別人,結果到處碰壁,最後莊子認為,孔子老了後接受了莊子的那一套學說,人為之道。而我個人理解的是孔子的道是為人之道。

莊子:人為之道。人之本性。

孔子”為人之道,後天約束。

各有各的道。

但是現代社會的用道之道是:取其精華,棄之糟粕。因為人無完人吧。
dhyang_wxc 回複 悄悄話 這個有點兒似是而非。「入則鳴,不入則止」是別人聽得進去,才講;聽不進去,不講。對自己來說,是「中無主而不止,外無正而不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