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有一次在荒野中行走,走累了他就蹲在路邊去吃幹糧去吃飯,在正吃著飯的時侯,不經意看到路邊的這個草叢中有一堆白骨,列子用木棍撥開了草叢,對著這堆白骨說起了話。
列子說:隻有我知道,你沒有死,隻有我知道你還活著,雖然我看不見你,但是你一定能夠看得見我,接下來又說了一段,生命的種子蘊涵在大自然中,這個生命的種子落到了水裏,它就會成為這種浮遊的微生物,如果這個生命的種子,落在了有水又有土的地方,它就會成為浮萍,如果落在了土堆上,它就會成為藻類,地衣。等等。
這一係列的描述就是:生命的種子,雖然我們看不見,但是它蘊含在大自然中。蘊含在萬物之中,我們看到的隻是它臨時寄托的一種形式而已。這是莊子“至樂”篇最後一段,也是“列子。天瑞”篇的一段內容,“列子。天瑞”篇描寫的更為詳盡。
莊子在“至樂”篇最後一句話也點名了主題,萬物皆出於機,又返於機,萬物的生長收藏,萬物的生生滅滅,都是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最終都是為了全麵的覺醒,猶如萬物複蘇可以相互喚醒,“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就是這個意思。
每個生命的覺醒都伴隨著生生死死,這種生生死死有的是我們知道的,有的是我們不知道的,比如說莊子“徐無鬼”篇裏講的兩則寓言故事,講的很明白。一個是管仲病危,他告訴齊桓公不要任用鮑叔牙,不要任用他的生死之交鮑叔牙。
管仲不讓齊桓公任用鮑叔牙,是覺得時機未到,是在無形中救了鮑叔牙一命,隻是鮑樹牙不知道而已。有句話這麽說的,有時候我們認為錯過了一次機會,實際上是渡過了一劫。
“徐無鬼”篇介紹的另一個寓言故事講的是文種,文種就是執迷不悟,是一顆喚不醒的靈魂,範蠡告訴他(文種)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還是趕快跑路吧,死神正在降臨,跑得越快越好,可是文種不聽,最後被吳王賜劍而死。全劇終。莊子說,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到死也沒覺醒),不亦大哀乎。
莊子所說的:萬物皆出於機,又返於機,是返於自然,返於這種無為。這個“自然”不是我們今天講的大自然,他是本性具足的,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才是“自然”的本義。
在“德充符”篇莊子說,中央者,中德也;不中者,命也。就是我們都是眾矢之的,在這個世界行走,我們都相當於,這個萬箭齊發的這個靶心,沒有人不受傷的。有的人是形體上的受傷,有的人是心靈上的創傷,總之我們都是在這種槍林彈雨刀光劍影中求得這種九死一生的。
不中者,命也。唯一的一種就是能夠順應天命,順應自然,能夠達到無為的人,這樣的人才不會受傷,免乎內外之刑者唯有真人能之,能夠擺脫這種內外雙重懲罰的,隻有達到真人的境界,隻有達到這種自然無為的境界,我們要強調的是,這種無為不是石塊,不是不作為,這種無為是一種妙道,大鵬鳥做到了無為,它能夠從極陰的北冥飛往極陽的南冥。
莊子還說,受命於天堯舜獨也正,故能為天下王。堯舜做到了自然,做到了無為,順應了天命,所以他能夠成為天下之王。鬆柏受命於地,獨也正,故能冬夏青青,這個鬆柏能夠順應自然,能夠做到無為,所以它能夠做到四季常青。莊子給出了我們個具體的方法,說:循耳目內通,外於心知,鬼神來舍,堯舜之所紐,而況散焉乎?
(抄錄視頻全文“莊子:敬畏自然,每個人都是九死一生,生命意義在於靈魂全麵覺醒”)
https://www.ixigua.com/7032946568240202270?logTag=71dc2bb51c39b79decb4
“它山之石,敢期攻錯。”好氣魄。非凡語。
謝來訪!
躺不平了。不躺平了。不躺了。平了。
”失之我幸,得之我命“,有點意思。越品越有點味道。
謝來訪!
這篇文章裏說,無為不是不作為,不是當個石頭,而是一種妙道。
人類不是石頭,隻知道躺平。人類會動,動則具有萬有引力,一切皆生可能。
妙道。各有所妙。處事之妙,處心之道。我個人理解的妙道是,妙道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一生經曆的事情的細節會有所不同,但大致經曆的基本流程差不多,即生老病死,但是事件的過程先後不同,妙道就是順應流程,不過多執著以往不可改變的發生,不過多躊躇擔憂未來,在“今天”“現在”裏有所作為,追求一因一果,從而不矛盾重重,從而不一心二用,從而不一事無成,從而不成為“行屍走肉”。
謝 SAR 來訪!
我剛開始也認為是聽起來像躺平主義,但是抄錄多次後,在這個視頻裏,專門提到了,無為不是不作為,不是要當個石頭“躺平”。
謝 趙Q 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