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易經智慧-楊萬裏解讀豐卦六二:越是暗無天日,越要堅持正義

(2021-06-05 11:52:39) 下一個

易經智慧-楊萬裏解讀豐卦六二:越是暗無天日,越要堅持正義

 

豐是第五十五卦,雷火豐。其卦象是,下體離卦的光明被上體震卦兩陰爻遮蔽,一來象征太陽被月亮遮蔽的日食,二來也象征賢臣得不到認可和重用。上體的六五和上六正好代表昏弱的君主和狂妄的佞臣。所以下麵剛正的賢臣要麽“有疑疾”,要麽“折其右肱”,要麽“幽不明”,沒有一個能施展抱負、實現濟世救民理想的。我們以六二為例,來說明賢臣的處境及其應對策略。

六二的爻辭和孔子的小象辭是這麽說的: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鬥,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誌也。

蔀,是遮擋,或遮擋物的意思。遮擋得嚴嚴實實,大白天能看見北鬥星,黑暗啊!去給君主六五獻計獻策,得到的也隻是懷疑和詬病。你能做的是堅持仁道理想,保持至誠之心,並且發揮自己的仁德,如此才會有吉慶。孔子在小象辭特別強調,保持誠心就能就有誠信,從而啟發誌向、施展抱負,日食過後,就可以大有作為了。

楊萬裏是南宋的名臣,正直敢言,剛正不阿。他主張抗金,遭到佞臣韓侂胄(上六)的陷害,一生窮困,隱居十幾年。他對豐卦應有深刻體會,所以在此擇錄先生的釋辭與各位分享,一起感受先生救國無門的無奈和悲哀。

先生如是說:日月之光明是掩蓋不住的,大白天看見北鬥星,這是白天成了黑夜,那意思是白天不見了太陽所以成了黑夜,是有太陽但是完全給遮住了。不是因為太陽的光明給掩蓋了,隻是暫時遮住了而已。在外日月光芒萬丈,而在內奸賊肆虐。六二是光明的源泉,中正的大臣,然而動則得咎,得不到君主的信任,是因為小人當道、昏庸的君主更加糊塗啊!小人是誰,上六啊。六五是軟弱昏庸的君主,沒有上六就夠昏聵的了,何況加上奸邪狂妄的上六呢?這不是說的陸贄和唐德宗嗎?德宗根子上軟弱昏聵,還非要狂妄自大。君主的強大不在於打敗敵人的進攻,而最重要的是能除掉奸佞;君主的明察不在於能識別深水裏的遊魚,而最重要的是能識別奸臣的詭計。德宗的強大不足以鏟除奸佞廬杞,而是把刻薄當作強大;聰明不足以看清裴延齡的真麵目,而是把猜忌懷疑當作聰明。因此德宗遷怒薑公輔、懷疑蕭複、仇恨陸贄,這都是“日中見鬥,往得疑疾”啊!雖然如此,臣子也不能因為君主的昏庸而有二心,一定要堅持至誠的仁德而以此來啟發自己的理想和誌向。完全忠於自己的至誠之心,而能因此消除君主的懷疑和嫉恨,這當然是吉祥之道,就算是消除不了,也是吉祥的。所以德宗去梁州哭求陸贄,陸贄也沒有感到欣喜;陸贄被貶到忠州,一輩子沒有還朝,陸贄也沒有覺得是凶險。

黃鍾毀棄,瓦釜雷鳴,小人當道,這就是豐卦!但是楊萬裏非常樂觀,他特別強調太陽是遮不住的,很快就會出來,小人會像鬼怪魍魎一樣煙消雲散。

楊萬裏用唐德宗和陸贄做例子,難道不也是在鞭笞宋寧宗和韓侂胄嗎?


附原文:

楊萬裏:至明不可掩,日中之時而見鬥,是以晝為夜,意者無日而晝晦與,有日而食之既與,然非明之可掩,蔀以掩之也。日月暈於外,其賊在內。二為離之主而居中,然動而見疑,舉而見疾者,有小人以掩君之明也。小人者,誰乎?上六是也。六五,柔闇之君,無上六猶闇也,況加之以上六乎?其陸贄事德宗之事乎?德宗根於柔闇而力為強明之跡。夫君道之強不在於折敵衝,而莫強於折邪佞;明不在於察淵魚,而莫明於察奸欺。德宗強不足以折盧杞,而以刻薄為強;明不足以察延齡,而以猜忌為明。故怒公輔、疑蕭復、仇陸贄,皆日中見鬥往得疑疾之類也。雖然臣子之道,不以君之明暗而二其心也,一於至成孚信以發吾誌而已。盡吾之誠心而君不疑不疾,固吉也,疑焉疾焉,亦吉也。故梁州之行,求贄不得而泣,贄不以為己悅;忠州之貶,終其身而不還,贄不以為己凶。

《周易解注傳義辯正》卷二十九,長沙彭申甫編輯,第361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