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9年11月談話記錄

(2022-06-08 11:29:04) 下一個

三、2019年11月談話記錄

 

時間:2019年11月27日
龍師:一心淨土不受阿賴耶識所攝,不受時空增減來去的限製,是故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說為佛國中王,九乘次第轉識成智落在時空中,落在變異生死、分段生死的中有狀態,因識的相續有隔陰之迷,很難在一期生命中達成,是故超越阿賴耶識變現的生死輪回需經曆無央數劫,有情要回歸一心實相,隻有依彌陀大願,發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因淨土修學沒有退緣,且壽命無量,帶業往生的凡夫,在一心六識中經曆天道,聲聞,菩薩,金剛乘的修學,轉識成智,親見本來麵目,是故淨土法門說為無上深妙禪。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臨終蒙佛接引,令心不亂,往生淨土,直至成無量壽佛,是故淨土修學等同於大手印、大圓滿即身成佛,花開見佛即見性成佛,因一心淨土的建立在時空之上。受時空局限,世間高考有狀元落榜之分,修學有頓漸之別,如無時間限定,且無退緣,佛法修學人人皆是大圓滿。因極樂世界非阿賴耶識變現,不受時空限製,沒有隔陰中有之迷,是故佛說當來一切有情皆因此法而得度脫。南無阿彌陀佛。 

        大唯識兩重變現亦複如是,一能變在時空之上,遠離時空相礙,遠離八有,生滅、斷常、一異、來去的困擾,帶業凡夫依次可輕鬆擁有一佛乘見地,見三千大千世界均為一心功德,安住一心等同極樂淨土,於菩提樹可見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的過現未,皆是一心行相。

 

時間:2019年11月23日

大乘佛教,都是先悟後修,六祖說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成,這句話放在極樂淨土看剛好,往生極樂,六七識轉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五八自然為成所作智,大圓境智,轉識成智是在淨土達成的。(轉龍師)

 

時間:2019年11月21日

龍師:建議課題分三組;第一,淨土法相唯識修學。第二,大唯識教理修學體係建立1: 依大中觀善說顯現喜宴九乘次第,還原佛三轉法輪的順序,把一重緣起凡夫唯識排在有部經部之後,兩重變現菩薩唯識排在瑜伽密之後,兩重相依佛唯識排在無上瑜伽之後,一心如來藏(阿賴耶)與大圓滿並列,此為顯。第三,大唯識教理修學體係建立2,依大中觀善說顯現喜宴九乘次第,還原佛三轉法輪的順序,把一重凡夫唯識修學排在應成中觀之後,兩重菩薩唯識排在無上瑜伽之後,一心佛唯識與大圓滿並列,此為密。
談師在大中觀論集中講到:
第一,生起次第修行道上的除妄,是將行者的身轉為本尊、語轉為咒音、意轉為本覺。第二,圓滿次第修行道上的除妄,是借脈氣點的修習,入光明界,且能駕馭心氣。第三,大圓滿次第修行道上的除妄,為令行者得入本來具足之法界。當修大圓滿時,體會萬法於虛空中升起,以如來藏為虛空,知一心能容萬法,入心法皆空的境界。
依大唯識,此修法易落一重緣起。

 

時間:2019年11月20日

3D超清佛教動畫【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完整版

 

時間:2019年11月18日
龍師開示記錄:
    淨土修學課題組,依大唯識觀修上上含攝下下,一心淨土境覺五智,法界體性智(無量壽、無量光),大圓境智(隨意所需,應念現前),妙觀察智(菩提樹觀察三界有情),平等性智(淨土行人皆三十二相),成所作智(淨土鳥語花香皆說無生法),境覺帶動凡夫境相(八識)向上,六識根識轉依一心六識,結合淨土場景建立觀修境,持名念佛、觀修念佛、實相念佛有機結合。
    大唯識教理修學體係建立,依大中觀善說顯現喜宴九乘次第,還原佛三轉法輪的順序,把一重緣起凡夫唯識排在有部經部之後,兩重變現菩薩唯識排在瑜伽密之後,兩重相依佛唯識排在無上瑜伽之後,一心如來藏(阿賴耶)與大圓滿並列。此說與寧瑪派九乘次第建立相應,
    理論建立可參考大唯識概論,談師大中觀論集、四法寶蔓,教理教義是見部,淨土觀修是修部,依此建立中國佛教大唯識楞伽宗(禪宗)的佛法顯密見修體係。
    重新排列中觀與法相唯識,需要對大唯識有深入的體會,現在寧瑪派的次第建立都有經論依據,要重新整理,得有理有據,分出顯現與存在的緣起差別,並非容易。建議認知學習圓測法師的兩本經疏,真諦三藏的相關論著,及入楞伽經。
中觀批評自證分說刀不自割,是在一重緣起下講,中觀講唯識變現亦複如是。

    談上師在大中觀文集講說修部,事部瑜伽修學在空性基上,依有部說我與對境本尊皆實有;在行部修學依經部說我為實有,對境本尊為幻有;在瑜伽部依唯識變現,說觀修境中我與本尊皆幻有;在大瑜伽修學依自續中觀見,在無比瑜伽修學說依應成中觀見,此為方便說,實後弘期薩迦,噶舉,覺囊各派皆依他空大中觀見,在無上瑜伽依大中觀見,此為前弘期寧瑪派獨有,大中觀亦名大圓滿。後期因西藏各派倡導宗派和合的利美運動,各派互相修學,大中觀見普遍為西藏佛教接受。
    大唯識亦名瑜伽行中觀,與大中觀、大圓滿見等同。大唯識兩重變現,等同於他空大中觀見,大唯識兩重相依等同於大中觀、大圓滿修學。
    談上師依寧瑪派講唯識宗,等同於玄奘法師所傳護法一係唯識今學,相當於大唯識所說凡夫唯識,所講真諦三藏所傳清辨一係(漢傳清辨與藏地所講經部瑜伽清辯不同)唯識古學,相當於大唯識所說菩薩唯識,所講《入楞伽經》,相當於大唯識所說佛唯識。
    在寧瑪派《四法寶蔓》中,判定唯識在中觀自續、應成派之下,此處唯識是指護法一係的唯識今學,其識變說是基於緣起,如瑜伽密修學,行人在觀修境中,觀修我與本尊互動,中觀應成派批評唯識執能變識為實有,此說與大唯識兩重識變,能相所相說不同,因彌勒菩薩《辯法法性論》傳入西藏時,中觀修學體係已經建立。
    寧瑪派大圓滿初期亦名大瑜伽、瑜伽行中觀,大瑜伽所講唯識變現等同大唯識,寧瑪派祖師俱生喜金剛所傳三金句為母親是母親,兒子是兒子,兒子歸於母親。後來大瑜伽細化為大瑜伽,無比瑜伽,無上瑜伽。後期西藏格魯派當政,瑜伽行中觀見則改為大中觀見,兩重識變因覺囊他空中觀被格魯派說為邪見而隱秘不講。
    現在隨著西藏密續教法走向世界,西藏各派已經開始公開講說他空大中觀,漢地大唯識楞伽宗(禪宗)兩重識變佛唯識如來藏教法,亦應運應機而顯現。
    大唯識、瑜伽行中觀教理,包含佛唯識、菩薩唯識、凡夫唯識,是佛於二轉般若法門之後,在三轉法相唯識開顯的深般若如來藏教法,含攝見修兩部顯密佛法修學,中國佛教以般若為導,中觀唯識為道,淨土為歸,講說的是究竟圓融的一佛乘大圓滿生命實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