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念佛必須發心理明信深願切行專

(2022-06-07 21:47:37) 下一個

2020824004北京

念佛必須發心 理明信深 願切行專

寶丹整理

今天把一心淨土的密意給大家講講,念佛要把精神專注在淨土的境界裏, 大唯識念佛不一定在寺院裏,也不一定有佛像,隻要有一塊空地就成,念佛要走走坐坐,連香都可以不用。有這些東西反而會分神,真實的佛法觀修, 行人能夠把自己的心念攝住。念佛之前要念淨土發願文,對比娑婆世界行人要發心向往淨土。

念佛之前可以讀誦《無量壽經》,把極樂淨土的特色找出來,為什麽《阿 彌陀經》說念佛要一日一夜,乃至七夜?行人念佛必須發心,人一旦發心念佛才能堅持一日一夜,不是念會兒、歇會兒,喝點茶、聊聊天。念佛一定要進入出離的狀態,佛經沒說念一個鍾頭就休息。佛經裏講念佛一日一夜乃至 七夜,我們現在暫時不提倡,人家是在出離心上念佛,念佛是奔著見阿彌陀佛去的,就是奔著往生去的。這樣念佛在普通人看來就是找死去的,死的目的是重生。佛經裏說念佛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佛沒說念佛要喝水、休息、要吃什麽東西。所以學佛得發心,你不發心,現在人誰能念一日一夜? 念佛幹嘛不讓睡覺? 一般人肯定放下了。

我們不鼓勵極端,但你該知道怎麽做才能見佛,我們學佛講逐步遞進, 等你們見地、修學、各方麵都成熟後,大家一起共修,可以相互提攜。但是你得知道古人念佛可以做到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你得琢磨一下為什麽 佛是這麽要求行人的? 佛法觀修是一環扣一環的。你們討論要依經論,而不是瞎聊。

《淨修捷要》裏講的,都有《無量壽經》的依據。學佛有一句名言叫: 信滿成佛。學佛你的信圓滿了,理和事就能做到無礙,發心念佛至少能達到事無礙,你能做到理事無礙,念佛就一定能相續到一日一夜。

一般的婦女看起來很弱小,但是遇到著火,一下能背起比她還重的孩子。 人遇到危險,人體能釋放出更大的潛能。人身都有潛在的功能,精神集中就能啟動,學佛念佛不能按照生活節奏,至少要進入孩子高考的狀態、當兵出征戰場的狀態。怎麽才能進入這種狀態? 念佛之前首先要思維六道輪回的苦, 思維苦才能產生出離心,修學大乘離苦還要離苦因,離苦才能得樂。離苦得樂就能往生淨土,發出離心可以離苦,要離苦因得發菩提心,學佛要有心識轉換的過程。

發菩提心,沒有心識營造的背景不成,你念一會人就累了,明天再念火候不一樣了。念佛要把自己的情緒調動起來。念佛要有迫切的心、感恩的心, 信、願、行缺一不可,學佛念佛要理明信深,願切行專。

學佛首先要明白佛的世界觀和人類不一樣,學佛怎樣才能把我們的世界觀提到一心佛覺? 心識的運作一定要有標準,標準就是看經論、寫作業,這樣轉變才能盡快達成。古人學佛有發菩提心文,你要自己寫,不可以參考人家的。我怎麽樣通過觀想淨土契入一心的狀態? 契入不了怎麽辦?在道場中 念佛也是一種方便。你抬頭看佛像、耳聽木魚聲、鼻聞檀香,寺院的念佛道場可以攝受你的六根。學佛這麽多年了,這些東西不用我給你們細講。

不讀大乘經典佛法的攝受力不大,六識念佛是在所相,要在能相念佛必須發心,要有準備的過程,相信所相的覺能夠通到能相,所相怎麽才能通到能相? 念佛忘掉能所就能通到一心能相。念佛在能所中念,發心很難持續, 學佛要發肯切心,念佛要到心一境性。自己聽著舒服隻是開始,念佛不是拖著腔念,這是技術活。發菩提心是在出離心之上,這樣念佛不落有邊,也不 落空邊。

要講淨土必須先講禪宗,學佛要把見地先搞清楚,要講禪宗就得講法相唯識如來藏,講唯識變現要分出層次,你的見地才能清楚。講禪宗、講大唯 識都是為了講淨土,在一心淨土裏,念佛、念咒效果都一樣。學佛懂得兩重 變現很重要,你是演員,學佛把世俗心調到出離心上,你念佛就能相應了。

佛說現在是末法時期,很多魔子都穿著佛的衣服來壞佛法。咱不是說人家長短,學佛要有正見,你有我執就容易跑偏。念佛的目的是出離,不是把你人身的氣脈打通。有些人學佛跑偏了自己不知道,學佛看起來紅光滿麵的, 和出離有什麽關係? 佛的三十二相是與天人共的,佛還有不見頂相,有八十隨行好,這些都是境界中的相。佛出廣長舌不僅能覆蓋住臉,還能覆蓋三千大千世界,佛法很多東西講的是境界中事,三摩地也叫禪定,換句話說,這些相都是心識的變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