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2016年09月談話記錄
2016年9月1日
一、http://m.ximalaya.com/1412917/sound/15362879
那些溫柔的操縱[羅輯思維]No.1
2016年9月2日
一、https://view.inews.qq.com/a/RUS2016090101213403?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達照法師:念佛有四個階段 你在哪個階段?
內容:達照法師
念佛法門,廣大如虛空,清淨無雜染,乃是釋迦彌陀兩土世尊自性清淨心的全體大用實相妙理所彰顯,非常殊勝不可思議。念佛人要在妄想當下轉為念佛,唯此一處為下手功夫,離此更無玄妙可得。但精進修行持名念佛,作功夫時,進退得失,也要稍微了解一二,免得自己無端疑惑。通常人念佛可分為幾個階段:
最初階段:信心猛生,精純無比,感覺念佛真好,能令自己妄念消除,心常清淨歡喜。
第二階段:繼續用功,反而逐漸感覺妄念又開始多起來,越來越多,源源不斷,猶如流水,剪不斷理還亂,並且容易發動習氣無名煩惱。
第三階段:妄想逐漸消停下來,自以為修行得力有受用,於是好言他人用功對錯、得力不得力、好為人師,雖然內心較安,但是如果不覺察自己的習氣在作祟,恐怕功夫會有退轉的可能。
第四階段:念佛精進,綿綿密密,隱隱進入安心無念佛號清明心靈澄澈的境界,如此功夫成片,即可打開本來,證得念佛三昧。仁者念佛還在初級階段往第二階段的路上,不可懈怠放逸而退卻哦
2016年9月9日
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QxNjU2OQ==&mid=2649906679&idx=1&sn=3e753543bc0d75c1e50351560ccfb766&scene=1&srcid=0909OX8D3MatMIRFDCRh7GHQ&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宗薩仁波切終極開示:不一樣的佛教
內容:
基本上我沒有什麽新的話要講,要講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東西,舊的很簡單的東西。
如果你聽的時候不是很注重那些佛教上的字眼,比如出離、慈悲、菩提心,
不被這些概念帶著跑的話,可能會比較好。
所以,這次講的佛教是幫助我們修心的方法式的佛教,而不是宗教式的佛教。
曆史上的悉達多最後離開了王宮,我們呢,
甚至連想逃出去這樣的念頭都沒有,我們永遠都想呆在這個王國裏,
從來都不問什麽問題,因為我們沒有膽量去問。
你沒有膽量赤裸地站在你的本性麵前,而你的本性是什麽呢?
你的本性就是毫無本性。
佛教所談的“無我”在理論上聽起來相當不錯,
但在實際上是一個每個人都無法接受的理論,因為它威脅到“我”這個幻相。
佛教告訴你,讓我們來麵對我們自己,好好地看一下,
你就會發現你自己裏麵什麽都沒有,但跟你講“什麽都沒有”可能不太好,
所以佛教有時候會換一種更聰明的說法,說你裏麵具備了一個很美的東西,叫做“佛性”。
這個世界是你自己的一個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一切你認為是那個樣子的實際上並不是那個樣子,一切現象皆如夢幻。
人應該保持如同一個幻覺之子,這表示你好像一個小孩,
正站在許多圖畫或者說幻象前麵,同時也表示把你的評判和比較降低。
你仔細想想看,我們為什麽拚命想去研究空性?
因為它們好像精神上的娛樂品,談起來很舒服,想起來也很高興,
就算是和別人爭論起來也很痛快,尤其你要是能拿中觀來跟別人辯論的話,幾乎永遠都是你贏,因為作為一個學了中觀的人,他的論點別人永遠都逮不到。
但是這種東西對我們實際的幫助很少。
我們喜歡把學習的重心放在空性上,無可否認,空性是很高、很深奧的教授,
但是如果一個人研究空性卻沒有作為空性基礎的菩提心的話,
那麽空性根本不能發揮作用,不但不能發揮作用,還會變質,變成一種害我們陷入虛無主義的毒品。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隻不過是我們所認為的世界,
但我們並沒有認識到我們是怎樣來認識世界的,
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所認為的就是它本來的狀態。
如果你沒有認識到你所認為的世界並不是它本來的狀態,那你就無法了解一切現象皆如夢幻。
當你認為一個人是具備了慈悲的,另一個人是接受慈悲的,
你自然就已經產生了高下的分別。這種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
當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這種慈悲要讓你成佛的話恐怕不太容易,因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佛教徒經常祈禱,非常真誠地希望一切眾生得到快樂,但是祈禱真的會發生效用嗎?
如果祈禱真的有效,為什麽還有那麽多眾生現在都很痛苦呢?
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釋迦牟尼佛在他的前生已經祈禱了無數次,他的祈禱和願望都實現了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他實現了一些願望但還有些願望沒有實現,
那就證實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成佛,因為他畢竟還有些希望達成的事沒有達成。
如果你認為佛以前的祈禱和願望全都實現了,那為什麽還有那麽多眾生沒有成佛呢?
難道佛不曾上千次上萬次地祈禱過一切眾生圓滿成佛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困難,但你必須了解平等這個見地。
當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在他的見解裏,在他的概念裏,所有的眾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盤是不太受歡迎的。
當你真正達到涅盤的時候,你證悟了空性,
你失去了一切可供參考的東西,不再有任何參考點,請記住這點。
佛法的目的是什麽?
就是打破所有的參考點,那就是成佛,
因為佛教徒認為,隻要有一個參考點,你就會和它比較、和它競爭,
你就會希望達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無論哪種情況,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跟訓練身體一樣,如果我們訓練我們的心靈,我們的心靈也會得到好處,
實際上這樣做的好處更大,它會變得更堅強、更健康,
變得更有技巧、更能夠忍耐、更慈悲、更有了解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你能夠更去感謝、接受和享受一些對你好的情況,也更能忍受或接受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佛並沒有敵對痛苦的態度。
在四聖諦裏麵,佛從來沒講過你要去解決或者去拋棄痛苦,
佛隻講過,你要知道痛苦。
你去知道痛苦並不等於你去拋棄掉痛苦,知道痛苦表示你要了解痛苦,
而你真正需要拋棄的,不是痛苦,而是痛苦的成因,也就是我們的煩惱。
佛教徒通常認為佛是一個超人,
他來了,就可以把我們的痛苦清除,這並不是佛去除痛苦的方法。
佛去除痛苦的方法是告訴你如何修心,如何去避免製造痛苦的成因,
換句話說,佛並不是教你怎樣去治療痛苦,而是教你怎樣去防止把痛苦製造出來。
為什麽修心會有效?
因為佛教最基本的東西就是緣起,佛教徒相信互依而起,而不認為有任何東西能獨立存在。
任何一個輪回或涅盤裏麵的現象都是互相依靠的,一切依狀況而產生,
所以如果情況不對或者產生了差異就會影響到結果,這就是為什麽我們也相信業。
那我們怎麽樣來影響因和緣呢?
一般的答案就是你一定要去積累功德,並且不要做沒有功德的事情。
但是要永遠做有功德的事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所習慣的方式比我們目前要做的更有力。
因此我們需要修心,修心可以影響我們習慣所有的形式。
除非我們的心能夠變得更有彈性,否則我們所做的一切很迷信的修行沒有一個可以影響我們的業。
替別人設想可以說是修心的最基本的一個要件,
如果你對別人的情況並不留意的話,一般來說會產生很多的痛苦和誤解,
在類似的情況下,這些痛苦最後都會發生在你自己身上。
所謂虔誠心並不是你給老師的一個禮物或者一個感謝老師的報酬,它實際上是一種修心的方式。
為什麽我們隨時要找事情來占住我們自己呢?
一個更微細的原因是我們不願意去真正體會孤獨的狀況。
孤獨,或者說被別人忽視,是人類非常害怕的一種狀況。
為什麽我們害怕孤獨?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原因,
就是我們下意識裏不知道我們自己到底是誰,
而我們所製造出來的自我定義的方式實際上都是虛假的。
在潛意識裏你想要證明給別人也證明給自己看:
你是存在的。但是這一切都不能幫助你知道你是存在的,因為實際上你是不存在的,
而“你不存在”這個事實又是你不能接受的。這個就是我們最基本的孤獨。
這一切都不能幫助你解除孤獨,因為在潛意識裏你知道你自己是孤獨的。
所以你必須要製造一個空閑的時間讓你去看到你自己,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問我生命的目的是什麽,恐怕我很難回答,
但是我們可以在生命中定出很多目標來,這些目標由你來決定,
無論你做什麽,都是以某種規律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以不偏頗的態度來看我們的生命,
如果你能做到的話,這本身就是我們所說的“成佛”。
你不要認為訓練自己的心性必須依靠某一個外在的力量,
實際上訓練心性甚至不必要成為佛教徒或做一些很特別的事,
你隻要好好看著你的生命,每天是怎麽過的,
你有什麽樣的期望,你有什麽樣的失敗,
有多少次事情沒有照你期望的那樣發生,
所有需要做的除了看著你的生命之外再沒有別的了。
選擇吃素仍然是錯誤的,因為你有分別。
也許我可以給大家一個更實際的建議:
所有修金剛乘的弟子都不應該吃肉,但是如果有人給他們肉吃的話他們就該吃。
幹擾就像一個賊,如果你不知道賊已經來你家偷了東西,那是怎麽回事呢?
那說明你在睡覺,或者在看電視,總之,做著使你無法覺知到賊的事。
你的心要變得非常有技巧、有辦法,即使有一些幹擾你的事情發生,你的心仍能保持在正法上。
你現在還沒有能力對付他,但隻要你能察覺,就夠好了。
我講的是,訓練你的心去認出幹擾你的是什麽,就這樣。
問:如何用清淨的見地去看周遭的人和事物?
答:減少你的判斷和比較。
我們可以把佛的生活對照或應用在我們自己的生活裏,變成活生生的我們的生活。
唯一能把佛法和生活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去仔細地考察你每天乃至每分鍾的生活是怎麽過的。
對結果不要有執著或期望,不管你修什麽法,都不要期望有魔術般的結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