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2017年09月談話記錄
2017年9月8日
一、
[url=http://mp.weixin.qq.com/s/XMCnIyK5x63_1iYluUHDPghttp://mp.weixin.qq.com/s/XMCnIyK5x63_1iYluUHDPg]http://mp.weixin.qq.com/s/XMCnIyK5x63_1iYluUHDPghttp://mp.weixin.qq.com/s/XMCnIyK5x63_1iYluUHDPg[/url]
談師談佛 || 談錫永:密意說空(二)
內容:
談錫永
依《無邊莊嚴會》,一切諸法“本性自性”是菩薩所入之門。也即是說,菩薩如果想入一佛乘,必須先認知一切諸法自性實在是以本性為自性,當施設本性為空性時,便可以說一切諸法自性即是空性。
佛在此經中說,“本性自性”是依法界來開示演說。這說法有兩重深義——
一者,本性是依法界來成立,將法界的性說為本性。
二者,法界即是如來法身。如來法身即是佛內自證智,所以,法界便是佛內自證智的境界。因此依法界來成立本性,便亦即是依法身、法智來成立。這樣一來,本性便可理解為法身性、法智性、法界性。這個性不能用言說來詮釋,是故方便施設為空性。經文還強調,必須這樣說,然後才能成立“一切諸法猶如虛空”。
讀者在此應當注意,依本性自性究竟成立的是“一切諸法猶如虛空”,而不是“一切諸法無自性空”,此即非依緣起來成立空,而是依本性來成立空。然而在這裏,卻絕不是否定依緣起來說空,隻是指出,若依緣起來證入空性,至究竟時,便正是由本性自性成立的空。可惜的是,許多學人當見到佛說“一切諸法猶如虛空”時,便誤認為等如是說“一切諸法無自性空”,這樣一來,就失去了依佛密意的究竟空見,同時亦不理解,正因為“一切諸法”本來就“無自性”,所以才能說本性自性空,由是才能依如來法身說“一切諸法猶如虛空”。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行者觀修重重緣起,次第決定一切諸法無自性,及至究竟,於悟入諸法實在隻是如來法身上、或說法智上、法界上的隨緣自顯現,此時便了知緣生諸法恰如鏡影,其自性隻能說是鏡性;又或恰如水中月,月影的自性隻能說是水性,由是依如來法身而顯現的一切法,雖由緣生,其自性便隻能說是如來法身的本性,不能以緣生為自性。這就是諸法如幻,本性自性的究竟見。於見地中,既未否定緣起,亦未否定性空,隻是否定不依觀修而唯言說的“因為緣起,所以性空”。為什麽要否定,因為這言說隻是推理,妨礙了我們認識本性自性。
更者,釋迦說過,對於如來法身隻能用虛空來作比喻,所以當說“一切諸法猶如虛空”時,實際上已等如說:一切諸法猶如如來法身。這樣說時,許多人可能十分詫異。“一切諸法”包含輪回界的有為法,亦即是落於因緣的法,那怎可能說它“猶如如來法身”呢?
說“猶如如來法身”,是依“本性”來說。因為在這裏說具“本性”的便正是如來法身。如來法身本來不能說有什麽性,因為不可思議,說有什麽性便可以思議了,所以“本性”亦隻是言說,隻是施設,由施設言說來向學人演示如來法身(同時亦顯示了法智與法界),學人即可由此言說的密意,來悟知如來法身這個境界。
這裏,便牽涉到對如來藏的理解。
筆者讀過一些關於“如來藏”、“如來藏思想”的近人著作,發現相當多作者對如來藏都有誤解,誤解則由甚深的成見而來。他們有些人將如來藏看成是一個場所;有些人堅持佛說如來藏隻是為了開引外道,所以說為真常;有些人認為如來藏違反緣起,如是種種成見,可以說是對如來藏的嚴重誹謗。
這種情形,佛其實早已預言,認為是法滅盡時的現象。《勝鬘經》依佛預言,便說有三種人不識如來藏——
第一種是“墮身見眾生”,指執著自我的人,因執自我,自然有我與我所,他們依“我所”(我所愛、我所受等)來認識如來藏,自然不能悟入“出世間一切智境界”(《寶性論》語),這個境界恰恰便是如來藏的境界,亦即佛內自證智境界,稱為如來法身。倘如執持身見,將如來法身看成是身(或將法界看成是界),便會將如來藏看成是場所。所以說為場所,便依然是身見的範限,然而如來藏境界既是佛內自證智境界,當然便無有範限,而且不落邊際。
第二種是“顛倒眾生”,那是指對如來藏四種功德未能正知的人。四種功德是常、樂、我、淨,顛倒眾生認為這四種功德違反佛法,因為佛說:無常、苦、無我、不淨。這便是依佛的言說來理解四種功德,而不知其為佛的密意。所以在《大般涅槃經》中佛說:應該“在在處處常修我想、常、樂、淨想”,“如彼智人巧出寶珠,所謂我想、常、樂、淨想”,這裏便是用如意寶珠來比喻如來藏的四種功德。對此不知,便會指責如來藏落於“真常”。其實依佛密意,四種功德並不是如來藏的自性,隻是如來藏的功能。佛內自證智境界有功能,一點也不奇怪,若加否定,便成顛倒。
第三種是“空亂意眾生”。“空亂意”的梵文?ūnyatā-vik?ipatacitta,原意是“對空性起迷亂心”。這例如誤解一切法“緣生性空”的人,他們將“緣生”與“性空”視為同一層次,因此說“因為緣生,所以性空”,或說“緣起故空,空故緣起”。由此執著,便認為一定要依緣起來說空,殊不知這種執著,等於說一定要依識境的現象來說空,倘如他們的執著真實,那麽,如來便依然要住在識境。這樣一來,如來便無盡離識境的法身可言。認為如來藏違反緣起的人,便是“對空性起迷亂心”的例子。
如果能離這些誤解,便可以用言說來表達如來藏,說為:如來法身並非個體,隻是佛內自證智境界,而且,說為“境界”亦隻是施設。這個境界,具有常、樂、我、淨四種功德(功能),可以總括為“現分”與“明分”。
如來藏恒常,是因為如來智境恒常。這一點無可諍論,如果說如來智境不恒常,那麽,如來便亦會斷滅。然而除了智境恒常之外,智境還具有現分,這現分可以理解為生機,正因為有生機,所以在智境上才能有識境生起,如是成就一切時空的世間與生命。所以,這現分亦必定恒常。
現分亦可稱為大樂,因為有世間及有情生起,對有情來說,便可以說為大樂。假如理解此生機是佛的悲心,便可以稱之為大悲。
由是可知,建立現分便可同時建立常、樂兩種功德。
至於明分,可以理解為區別的本質。當生起有情,生起世間時,必須具有區別,因此世間有區別,有情有區別。如果將這區別當成分別,而且是由自我的立場來分別,這樣就會成立我與我所。若依明分區別則無分別,甲與乙不同,隻是因為他們的顯現有區別,並不是本質上有所分別。是即如來法身上的一切諸法,包括有為法與無為法、包括輪回界與涅槃界,都無分別,隻可區別,所以才說一切諸法平等。
正由於如來法身具有這區別分,我們才可以不將區別當成分別。人與螞蟻不同,隻是區別,而且是本然的區別,所以不是心識所起的分別。倘若不能這樣理解,便根本不可能離分別來認知心的行相、外境的行相。
由一切諸法平等,如此即可說如來藏為大我,這大我,實在基於由明分的區別來遣除心識的分別,若基於心識分別來觀修無分別,則隻能將諸法一一成立小我,然後在口頭上說一一小我自性空,再然後說:因為都是自性空所以無分別。
在這裏,我們便須注意到一個言說混淆的問題。當說“一切諸法自性空,是故平等無分別”時,便需要理解,是根據一切諸法本性自性來說,抑或是根據一個一個法的緣生性空來說。這亦即是,這說法是根據大我來說,抑或是根據小我來說,此二者實有很大的區別。前者離分別而建立(亦即離分別是大前提),後者則落於分別而建立(建立之後才依推理說離分別)。
如來法身上一切諸法既然平等,便不能落於識境的理念來理解,因此如來法身以及識境,實在是離世間的名言與句義而成立,這樣才可以說為清淨。《無邊莊嚴會》說的“清淨陀羅尼”便是以出離世間為清淨,所說的出離世間,便是名言句義盡。由是可知,說如來藏境界清淨,亦是基於依明分而成立的無分別。
由是可知,建立明分便可同時建立我、淨兩種功德。
依照前麵的說法,我們便可以這樣來理解如來藏——
如來法身是佛內自證智境界。這智境具有現分與明分,由此令有情及世間能夠生起。這生起,必須依於因緣,所以說為緣起。用佛家的名言來說,便可以這樣定義如來藏:如來法身具足功德,令識境得以隨緣自顯現,是故智境與識境雙運,即可名為如來藏。
這裏說的雙運,有如手掌與手背。手掌依手背為基而成顯現,二者恒不相離,所以可以說無手掌即無手背的功能,無手背亦無手掌的功能,如果不是恒不相離,手掌與手背便都成無用。
筆者常用熒光屏來比喻如來藏。如來法身智境喻為熒光屏,此熒光屏由於有功能,所以有種種影像顯現,這些顯現便可以作為識境的比喻。熒光屏與影像顯現結合,便可以作為智境與識境雙運的比喻。依此比喻,即便可以成立“本性自性”。
如果問:熒光屏上的影像有何自性?如果住在影像世界中,依凡夫的見地,便說火有火性、水有水性,他們隻是依影像相來成立自性。
超越凡夫,知道緣起,可是依然住在影像世界中的人,便依緣生性空來說熒光屏上一切影像都是緣生性。當這樣說時,雖非究竟,但作為見地亦可以成立,不過,若依此見地觀修,持著“緣起故空,空故緣起”作抉擇見與決定見,那便有弊端。因為這隻是推理,而且是住在識境而自以為可說智境的推理。所以這種人便隻能永遠住在影像世界中,不得出離,隻是由世智來成立自以為是的如來智境,由是所說都是世聰辯智。
倘若依智境與識境雙運,入無分別的人,雖然住在影像世界中,但卻知道,不能將“緣生”與“性空”放在同一層麵,當決定性空時,必須先將緣生建立為“有”(此說法見於《六十正理論》),然後超越這重緣起,才能說此“有”為空。如何超越?依區別來說,是依四重緣起來超越(參考拙《四重緣起深般若》),至究竟時,便可以現證:一切熒光屏影像的自性,隻能說為熒光屏性,唯有施設熒光屏性為空,才可以說影像的自性是空性。
依此比喻,我們便可以理解何謂“本性自性”了。所謂“本性”,即是如來法身的智境性,如是,如來法身上自顯現的一切識境,他們的自性,便隻能是本性。這樣便成立了“本性自性”。如果將這本性施設為空。是故便可以說如來智境上的一切諸法空性。這即是“本性自性空”——亦便是依“如來藏我”而說空。
說本性自性空,是最究竟的空,因為這空性是本然的狀態。誰能說熒光屏上的影像不是熒光屏性呢,因此,誰能說依智境而成顯現的識境不是智境性呢?在這裏,隻是如實而說,不需推理,亦無外加的概念,更不需落在名言與句義來說空。
所以《無邊莊嚴會》說:“一切諸法皆是佛法”、“諸法本性與佛法等,是故諸法皆是佛法。”更說:“一切諸法所有自性,即是本性。若是本性,彼無自性。汝今當知,若以言說得一切法本性自性,無有是處。”正因為離言說,由是本性自性空才是最究竟的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