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7年11月28日談話記錄:談錫永:四重緣起莊嚴?白螺珠(四)相對緣起

(2022-06-10 11:14:40) 下一個

2017年11月28日
一、[url=http://mp.weixin.qq.com/s/fg2FzV-cUTPnPNx_Ho5pKAhttp://mp.weixin.qq.com/s/fg2FzV-cUTPnPNx_Ho5pKA]http://mp.weixin.qq.com/s/fg2FzV-cUTPnPNx_Ho5pKAhttp://mp.weixin.qq.com/s/fg2FzV-cUTPnPNx_Ho5pKA[/url]
談師談佛 || 談錫永:四重緣起莊嚴?白螺珠(四)
內容:相對緣起
相對緣起者,說為一異,即一與多之相對。此如鏡室燈影,於遍懸明鏡之室中置一燈,鏡鏡交射,燈影無數,於修證,即謂此可喻諸法皆是法性自顯現,或謂一法界可開展為恒河沙數世界。故此一異,即是法性與顯現之相對。
說為“色”、“空”,此即色與空相對,如是即知一切法(舉例為色)因與空性相對而成立,故若離相對(即證知其為不一不異),是即知色空二者皆無自性。如是即不墮二俱、二俱非之邊執,是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二俱者,說為亦有、亦非有,然而色(有)與空(非有)實相對,是故先輩即將此二俱,喻為“黑白繩搓索”,是不能說為世俗勝義雙運。(編按:參不敗尊者《決定寶燈》第一品)
二俱非者,說為非有、非非有,然而色空雖相對,實亦不可相離,是故可喻為愚人將黑繩染白,將白繩染黑而搓成索。是亦不能說為世俗勝義雙運。
故必須離相對緣起,始能證“俱非”之體性與“二俱非”之體性,知其為“離相對故無自性”,如是即能離此二邊執。
由是可知,離相對緣起雖未能同時現證離四邊,但卻可同時離二俱、二俱非之邊執。
相依緣起
相依緣起者,說為常斷,此即為常依於斷、斷依於常而建立。此如蜉蝣,人視之為朝生夕死,而蜉蝣自視此亦為一世,是則依人世為常始可說蜉蝣為斷;而依蜉蝣之斷,亦可成立人世為常。故道家即依人世為斷,而建立神仙為常;婆羅門亦依人世為斷,而建立大梵為常。如是即知一切法實據相依而成立。然則如何認識其彼此之依存關係耶?
依存關係,喻為“有子始有母”,此即謂母依子而成立,而子之成立自然亦依於母。若視空性為母,一切法顯現為子,則空性實亦依顯現而成立,若本無顯現,則無所謂空;而顯現依於空,此即於虛空中始可顯現一切法,由此相依,即可說顯現依於虛空,虛空依於顯現。
故必須離相依緣起,始可說為同時離有、非有二邊,以此二者實即相依而成立(譬如色空)。能同時離二邊,則以其相依且為同時故,是即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業因緣起
業因緣起者,已為習《中論》者所熟知。一切法皆由因緣和合而成為有,離因緣和合則無自性,如是而知有、無。故此說為“有無門”。
然落於有、無邊際,實難世俗勝義雙運。何以說之為落邊際,以行者觀察一切法,知其由因緣和合而成時,此觀察尚不能證成無自性,何以故?以尚須觀察成立此法之因與諸緣亦無自性故;且尚須證成,無自性之因緣不成立具自性之法故。以此重重輾轉觀察,即不能同時證成有、無雙運。
故業因緣起為粗品,若以為《中論》但說此緣起而成立一切法無自性,則當成為損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