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7年11月2日談話記錄:談錫永:密意說空(十四)

(2022-06-10 11:05:21) 下一個

二十、2017年11月談話記錄

2017年11月2日
一、
[url=http://mp.weixin.qq.com/s/O75Gd2IJptH01D7e2xqT2Ahttp://mp.weixin.qq.com/s/O75Gd2IJptH01D7e2xqT2A]http://mp.weixin.qq.com/s/O75Gd2IJptH01D7e2xqT2Ahttp://mp.weixin.qq.com/s/O75Gd2IJptH01D7e2xqT2A[/url] 

 

談師談佛 || 談錫永:密意說空(十四)
內容:
究竟離空而說空
欲究竟說空,必須離“空”而說。一如說兔角牛角,必須離“角”而說。
龍樹《法界讚》有一頌言——
以兔角喻牛角喻 此為如來所現證
是故於彼一切法 除中道外無所有
此頌所說,實引用《入楞伽經•集三萬六千一切法品》。為什麽“世論”會落於有無二見呢?在經中,釋迦說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是執著於“無”,外道斷言:一切法自性會隨因而壞滅,是故無有。釋迦說這種見地,有如依分別見而說兔角無有。
第二種是執著於“有”,有一類外道依大種、求那、極微、實境而說諸法有。釋迦說這些見地,有如執著於兔無角而牛有角。
對兔角牛角,釋迦說是“非有非非有”,這裏說的“非有”並不等於無,這裏說的“非非有”並不等於有。“非有非非有”的意思是,當說為“非有”時,同時亦否定此“非有”(故說為“非非有”),二者同時,所以便是“非有非非有”,這便是佛的辯證,龍樹認為這便是釋迦所說的中道,必須依此中道見,然後才能正見一切法,因此說為釋迦的現證。
在這裏,釋迦認為落有無二邊便隻能成為分別。如何無分別呢?並不是在有無之間找一立足點,因為這樣一來,這立足點便依然是根據有無而建立。以兔角牛角為例,不能說二者為有,亦不能說二者為無,即使依世間現象說兔無角、牛有角,亦隻是識境的分別,因此釋迦說,必須去除“角想”,亦即去除“角”這個概念,當如是而見時,由於“角”的概念已經寂息,這樣便根本沒有兔角牛角有無的問題。
這樣去除有無的分別,便即是釋迦的中道。
去除分別,主要是去除相對。因為一切世論(依識境名言義的立場),實依相對而成立,《入楞伽經》中有一偈頌說——
譬如長短等諸法 唯由相對而成有
若說為有實非有 若說非有實為有
所以欲去除相對,即需去除世間一切名言句義,譬如“角想”便即是句義,與“非角想”相對。是故經言——
不以不生起分別即成為無有。何以故?以有角想即有分別故。
這是說,不能以為不作分別便是無有分別,一有概念便已經有分別。因此,便需出離世間才能現證中道。經中複有頌言——
分析而至於極微 實無色法可分別
所能建立但唯心 此惡見者所不信
此非理量之境界 亦非聲聞之境界
此為悲憫者所說 佛內自證之法門
由此二頌即可成立經中之所說,“故由相對立量,不能持之為正量”。由超越相對緣起,住入相礙緣起,見一切諸法任運圓成,是即證入初地的觸證真如。這時,依華嚴宗的說法,即是能見事無礙、理無礙、事理無礙、事事無礙。
如上所言,離分別而唯心所自見,即是心識離一切名言與句義而見,如是才能見到本性,同時見到一切諸法的自性即是本性。當施設本性為空性時,便說一切法自性空,這才是究竟說空,亦即是“畢竟空”的真實義。
這樣說空,便即是離“空”而說空,因為這裏隻需施設如來法身為空性,除此之外,並沒有任何外加的概念來說空。《入楞伽經》有大段經文說——
大慧,譬如明鏡無分別頓現形象,大慧,如來清淨一切有情亦複如是,無分別頓入無相境界;大慧,譬如日月以光華頓照一切色法,大慧,如來令一切有情離顛倒見所成習氣,彼由此習氣而接受心現之外境;大慧,亦複如是,頓向一切有情示現不可思議佛智境界;譬如藏識頓現自心所見之身、資具、住處境,大慧,等流佛亦複如是,頓成熟有情內心,安置彼於色究竟天宮殿,作種種修學;大慧,譬如法身佛以光輝照耀而頓成等流化身佛,大慧,亦複如是,自證聖智頓時照耀,離有無見。
這裏的明鏡喻,即是說一切影像的自性,皆以鏡性為本性,由此即能入無相境界。諸佛如何教導有情無分別,則有三身的教法——
化身佛的教法是,如來令一切有情離顛倒見所成習氣,離此習氣,才能離名言句義而接受心現之外境。
等流佛的教法是,令有情知一切色法的究竟,由是心識頓現自心所見,一如凡夫依於藏識,頓見自心之所見。
法身佛的教法是,自證聖智照耀,究竟離有無見。
如果說要觀修空性,必須依經所說而觀修。這裏卻需注意,行者並無作意觀空,隻是次第離識境的名言句義,便能次第成就唯心所自見,及至世間名言句義盡時,便究竟離有無見而唯心所自見。這樣觀空,實不離識境而觀空,因此分別說為現空、明空、覺空。
龍樹在《法界讚》中,有一頌說——
莊嚴住者具力尊 及宏麗色究竟天
連同心識此三者 可合為一我敢說
這讚頌之所說,即依上引經文而說,“莊嚴住者具力尊”,說的即是法身佛的覺空雙運;“宏麗色究竟天”,說的即是等流佛的明空雙運;“心識”,說的即是化身佛的現空雙運。由此可見,龍樹亦並未以“緣生性空”為究竟,於讚法界時,他已離緣生而說,所以接下來即有頌言——
未熟唯依於識覺 聖者故為說異門
此於長壽具力者 成為劫算長程因
所以說緣生,隻是法異門,亦即方便言說,若困於言說,即是“依於識覺”,便需曆“劫算長程”而成佛,這即是“未熟”,法異門亦唯對未熟者而說,是即方便。若依究竟,則另有頌文——
卓越光輝諸佛子 相隨於佛道次第
證本智而入法雲 有情淨相見空性
這裏說依“佛道次第”而現證的是“本智”,由本智即見本性,這樣才是“淨相見空性”,亦即是究竟見空性。
蓮花生大士《大圓滿直指教授》,有頌文說——
是故我說中道,即不落任何邊際,
我說根本覺性即為一心的無間顯現。
既然空性充滿此心即是根本覺性,
則此便名為如來藏,亦即佛的心或胚胎,
若能了知此義,即能勝超一切法,
則此便名般若波羅蜜多,或圓滿智。
在這裏,說“既然空性充滿此心即是根本覺性”,便即是說由本覺證知本性,因為施設本性為空,便可以說為由本覺現證空性。所以反過來說,便可以說為,一心無間顯現空性便即是本覺。至於“根本覺性”、“如來藏”、“深般若波羅蜜多”、“圓滿智”都可以視為同義詞,所說的即是由中道證空的一心無間顯現。
這段頌文可以作為本文的總結。讀者若能了知,即能由如來法身本性來了知空與空性,是即不落於緣生邊來說性空,這才是究竟的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