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7年12月5日談話記錄:談錫永:四重緣起莊嚴?白螺珠(六)

(2022-06-10 10:31:05) 下一個

時間:2017年12月5日
一、
[url=http://mp.weixin.qq.com/s/yHZP2w6O9rlOeRmDDO3_iAhttp://mp.weixin.qq.com/s/yHZP2w6O9rlOeRmDDO3_iA]http://mp.weixin.qq.com/s/yHZP2w6O9rlOeRmDDO3_iAhttp://mp.weixin.qq.com/s/yHZP2w6O9rlOeRmDDO3_iA[/url] 
談師談佛 || 談錫永:四重緣起莊嚴?白螺珠(六)


內容:正文
一 讚禮
讚禮緣起果
1 佛說緣起無上法 由是建立解脫道
四重緣起離緣起 於解脫果我讚禮
【釋】由緣起法成立般若波羅蜜多體性,如是行人始能依之作修證而得解脫,故緣起法為無上;複次,緣起法由四重義理層層深入而說,道上行人始得從而次第超越心識而悟入法性,此即資糧道上行人之所為。《大乘經莊嚴論》名此道上所行為“知義”、“知法”,由是入道,修證四重緣起與其超越,現證解脫果。是無緣起法即無道上之修行,自更無解脫可言,故當於此法義作讚禮。
2 四重緣起甚深法 次第超越而修學
由無礙證無分別 於證道果我讚禮
【釋】龍樹說四重緣起,雖隻說般若波羅蜜多體性,然於五道之修證,實亦無非修證此體性而已,故五道修證亦不離四重緣起。至無間道究竟現證無礙,即現證無分別。故無垢友釋《心經》,即說為以五道現證般若波羅蜜多;吉祥師子釋《心經》,即依般若之究竟說為修證無礙,證無分別。無分別即深般若波羅蜜多之體性。
由四重緣起得證道果,是故讚禮。
讚緣起道
3 龍樹緣起立中道 勝義世俗故雙運
若落緣起唯世俗 故於中道我讚禮
【釋】龍樹所立之中道,可通言之為勝義世俗雙運。然卻需知,勝義世俗非居於同一層麵而說有無,落於一層麵則為此緣起之世俗,由是知一切法緣何而有;超越此層麵始成此緣起之勝義,由是知一切法緣何而空,如是雙運,始不落邊際,否則即仍落於一層麵,是即落於邊際。寧瑪派之修證皆如是建立,故重重交替,重重向上而超越四緣起。此中之交替,如先修習生起次第,次修習圓滿次第,複修習生起次第,其複修習者已非先修習之重複,實已向上超離,由是始說一儀軌具足外義、內義與密義。如是修證,定不落邊。
於此甚深離邊中道,以其離邊,是故讚禮。
4 彌勒建立瑜伽行 實依四重緣起法
說為三性三無性 於修證道我讚禮
【釋】彌勒瑜伽行於修證之建立,與四重緣起其實相應,今可依《辨法法性論》悟入“轉依”之四正加行一說——
(1)有得加行。此即為悟入一切法唯識變現之加行。是時行者依悟入而離虛妄分別,是即離一切法之遍計所執自性,成立一切法唯識而成為有。
(2)無得加行。此即現證唯識而有之一切法空性,亦即相無自性,故說為“於外境無所得”。此際行人已悟入相依緣起,是即由相依而現證。
(3)有得無得加行。行人由悟入相依緣起(內識與外境之相依),故即以一切法皆由相依而成為有,是即依他起性。此即“有得”。
然而若悟入相對緣起(離相依而觀察內識與外境之相對,此即一異之觀察,說為生無自性),是時行人即能現證內識亦無所得,故不複以能緣外境之能取識為所緣,如是現證依他起之一切法空性,即為“無得”。
(4)無得有得加行。由上來所證,行人已由悟入相對而成立一切法之所以有,然此相對而有,亦可說是依他(依他之相對,即相對於法性而成立一切法性顯現),今行人若悟入相礙緣起,則知由證勝義無自性,離相對而成立之一切法亦無自性,故為深一層次之“無得”。
然此際行人卻依相礙而觀察一切法,由是觸證真如,是即“有得”。
上來所說,詳《辨法法性論》可知。唯需一說“相礙”。此於《攝大乘論釋》中,說為——
若菩薩初依真觀,入依他性;由第二真觀除依他性,則舍唯識想。
所謂“舍唯識想”,即內識外境無分別、能取所取無分別,是即盡除相對,非隻舍心識。然相對既除,一切外境內識必法爾落於時空,故二者非一非異,如是即落於相礙。此內外相礙相,即所謂“得知應入勝相”之“勝相”,亦即勝義無自性相,亦即真如相(此義於〈別說〉中更有細說)。
以緣真如相故,初地菩薩實未能離相礙。修道上九地(二至十地)菩薩之所行,即為次第離相礙,至無間道而究竟,證無分別而現證無學道。
上來所說,即知四重緣起修證道之體性,是故讚禮。
5 文殊不思議法門 由無二而離緣起
以唯一故成無礙 無分別道我讚禮
【釋】文殊師利不可思議法門,非說般若波羅蜜多體性,亦非說其現證所由之道,實說般若波羅蜜多果,是即名為如來藏。
二轉法輪說體性,現證體性即是果;於三轉法輪說修證,故必須說修證果。此修證果可由性相用等法異門作假名,若由離礙而說其證入無分別,則可假名為如來藏。此如來藏為煩惱所礙而不壞其本淨體性,是故不可思議。
究竟現證如來藏,由盡離四重緣起而現證,如是無分別而現證唯一。故如來藏亦可說為不二法門。是故說如來藏之觀修,由無所緣而悟入無礙,證無分別。現證無分別智便即是如來藏智,以其現證無分別時之境界,假名為如來藏故。
性寂與性覺之諍,即由於不通達如來藏而起。彼主性寂者曰:“虛妄分別之內證離言性,原非二取,故雲寂也。”由是謂《起信》、《圓覺》、《楞嚴》、《金剛三昧》諸經皆偽,彼實不知無礙、無分別義。無分別智可說為寂,何嚐不可說之為覺?寂為其相、覺為其用,證法與法性一切自顯現相皆為本覺之起用,是即為現,是即為悲,是即為大樂。雖寂相而不妨其起用,雖起覺而不妨其寂相,斯始為無所住之證境,否則但落於寂邊,何能無礙、何能無分別;何能唯一、何能無二?
於此不思議法門,現證般若波羅蜜多之無分別果,究竟成佛,是故讚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