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5日002北京
薩古魯說修學瑜伽是跟自然的融合
竺坤铔整理
今天為什麽要放這段視頻?張德芬女士在靈性學習裏麵是比較活躍的一 分子,但是她的視角和印度薩古魯完全不同,我們都可以看出來,因為我們 所有人學習都是依實有的人身。比方你照顧孩子,給孩子提供身體的營養需 求,為個體的需求提供更多的物質,即使修學瑜伽也離不開身體。她提的問 題多是怎麽通過瑜伽把身體鍛煉得好一點,禪師薩古魯不同,薩古魯講的瑜 伽要跟整個存在融合在一起,就必須把身體的界線打破。中國人修學瑜伽, 是把這個身體變得堅固。
學校這段時間讓老師們做佛法觀修的課題研究,包括大中觀跟大唯識的 修學,老師們的作業都發到群裏麵,你們應該都看到了。我們的微信群裏每 天都在貼老師們的作業,今天貼的是一芥子老師的作業,前幾天貼的如麒老 師的作業,還有劉校長的作業,學佛要從凡夫的見一點點過渡到佛的見。我 們的學習都是自願的,我家裏人說我很笨,講佛教講了十多年,這點東西老 是說不清楚,她認為聽課的這些人都不是很聰明,這麽多年還聽不明白。實 際並不是這樣的,佛法講的內容不僅是對顯現的認知,要細分的話有很多層麵,簡單地說小乘佛法一切有部認為顯現都是實有的,跟普通人的看法是一 樣的,一切都是實有,連三世都是實有的;小乘還有經部的看法,過去已經 過去,未來還沒有到來,他們隻認為當下是實有的,這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了。
再往上,大乘佛法有中觀和唯識,唯識認為所有東西都是識變,眾生、 外境都是識變,我們認為外境是虛幻,能認知外境的我們是真實,這裏講的 真實又不一樣。剛才講到小乘有部是三世實有見,經部是當下實有見。現在 很多人喜歡講學佛要看住當下,這個實際是小乘見,與禪宗講的當下不同, 禪宗的當下是另一種見地。我們談到唯識今學講外境是識變,二取不是真實, 但是我們認為能認知外境的識是真實。
佛法還談到中觀,中觀認為一切顯現都是空性,都是緣生的,不管是外 境也好,能認知的我們也好,一切都是組合而成的,如果把他們拆分的話, 找不到一個不變的實體,所以中觀說顯現都是不真實的。我們的世俗生活是 依止名言概念建立的。有一種中觀承認世俗的認知是有,叫自續派中觀;不 承認真實存在的是應成派中觀;認為隻有空性是真實的,一切顯現的世俗都 不是真實的叫他空大中觀,他空中觀是勝義不空,勝義外世俗的現象都是空; 在他空之上又有離邊大中觀,還有極無所住大中觀。同一樣事物有幾種不同 的說法,不是一句話就能講清楚的。
為什麽我們講了幾年還說不清楚?因為顯現的層次背景不一樣。就跟薩 古魯的講話,剛才你們都看到了,瑜伽修學是有不同維度的,覺受有不同的 層麵,所以說宗教修學不是簡單的一是一、二是二。為什麽要細分?因為普 通人的認知沒有意識到事物組合有不同層麵,籠統地放在顯現一個層麵來講, 就會產生一些概念的混淆,以至產生一些煩惱,人間宗教都是從教化的角度 來講的。
今天我們為什麽介紹印度的薩古魯?提問題的張女士代表的是凡夫的唯 識,薩古魯的回答代表梵天的唯識,梵代表的是存在,在梵之上還有佛法的 唯識,也叫大瑜伽或無上瑜伽。我們現在學的叫大唯識,大唯識相當於無上 瑜伽。
法相唯識有個非常重要的教法是識變眾生與法,這是《轉識論》裏講的。 平時給大家講佛法,多是舉夢境的例子,識變眾生與法是從變現這個角度來 講顯現,一旦從變現的角度來講瑜伽,就能看出來張德芬她肯定不懂法相唯 識,她講的隻是個體對外境的認知,基於外界互動產生的煩惱、喜悅。薩古 魯不講互動,他講融合、講合一。佛法講的大唯識就更高了。印度薩古魯說 修學瑜伽不是練腹肌!要鍛煉身體可以去遊泳、去爬山,沒必要練瑜伽,瑜 伽修學是精神層麵的內容。當然做一些柔軟的運動也能使腹肌變得發達,那 隻是瑜伽的一些副作用,並不是主要目的。
瑜伽是跟自然融合,融合實際上是梵的境界,瑜伽是自然的,這就有點 像道家老子學說。我們學的大唯識大瑜伽,涉及到不同的識體平台、不同的 生命維度,佛法不僅是在現象界裏的融合,生命的實相超越了現象。宗教講 能相所相的變現理,施設不同的維度空間。如果從大唯識的角度看,薩古魯 認為真正的瑜伽失傳了,實際沒有失傳,真正的瑜伽是在中國。大瑜伽也叫 大唯識,印度瑜伽行也叫瑜伽行中觀,或叫中觀瑜伽行。
今天我們不從佛法教理上講,我們從薩古魯的角度講世間的瑜伽是怎麽 建立的,我們先不談融合,先談一下交換。禪師在對話裏談到了呼吸,我們 坐在這裏呼吸,我吸進去的空氣可能是你剛剛吐出來的,我們的呼吸都在一 個空間裏,呼吸是一個交換,你吸進的氣可能是樹吐出來的,你吐出來的氣 可能被植物重新吸進去。空氣這樣一交換,環境就變成了一個場了,所有生 命共用一個氣場,這個場跟大家就都有關係了,不能說大氣隻跟我有關係。
薩古魯說美國人看到樹木不叫樹,叫木材,把樹木當成家具,是從樹木 的用途來談的。我們站在個體的角度學佛,給孩子回向,你為了孩子好,這 跟佛教沒關係。母愛不是不好,佛法講的是整體,因為空氣你沒辦法把它隔 斷,站在人類的視角,把木材當成家具的材料,這就是我們的看法。換成瑜 伽的看就不一樣了,瑜伽修學講融合,融合就是交換,我喝的水也一樣,水 一喝進去就等於我的身體跟自然是分不開的,我坐的這個地方和地球也是不 能分開的,聽懂了嗎?
接受瑜伽行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打破個體界限就是通過交換,因為融 合的角度下誰也離不開誰,從這裏引申,就能看到法相唯識的真意。唯識古 學是從印度傳過來的,現在在印度已經失傳了。古唯識講識變眾生與法,我 們講夢境是兩重變現,如果現在是夢境的話,這些東西都是識變。從交換的 視角講你就能聽懂了,大家共用一個氣場,共用空氣、共用水資源,包括地 心引力,有如在夢境裏,幫你、害你的都是你,這個視角就不是站在個體的 角度來說,是站在境來講。
我們學佛就是從個體的認知引入到境覺,大唯識教法就是這麽建立的, 個體認知的實有,一旦進入到瑜伽的融合世界裏,個體認知就變成了境相的 覺知,這裏人身的實體有就變成了實有,從實有就變成了境相有,境相是實 有,實有跟實體有的區別是什麽?實體有就是色身,一個具體的東西;實有 就是概念的有。我們要描述一個東西必須要有語言,名言概念就超越了實體 有,概念有對我們來說就是境相有,在整個境裏邊,個體的你隻是境相,從 境相自然就能導入到境覺,學佛就進入到背景的覺知。依著背景的存在,就 如薩古魯說的,不是說你跟境融合不融合,你本身就離不開這個境,就是說 你本身就在地球裏,你不融合也得融合,你出不去,你想走出地球很難,想 出地球至少得達到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我們上中學時學過物理。
這樣看瑜伽就不一樣了。 我們十年前就放過薩古魯的演講,他講到麵包在體外跟你不是一個,當你把麵包吃進去就變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你說它跟你到底是兩個、還是一 個?一般地說煩惱都是以我們色身為界的,所有東西都依著我執,單獨的你 是不存在的,沒有和周圍的環境去互動的你是死的,鮮花就變成塑料花了。 剛才大師講到給你一朵花,我們不會照顧,所以我們喜歡塑料花。人類的問 題是跟自然隔開了,人為地隔開,實際你是隔不開的。我們這裏很多是學醫 的,甭管你是否有潔癖,你吸的空氣可能是他吐出來的,你再潔癖也沒辦法, 因為我們坐在一起,空氣你看不到,無色無味,自然大家都得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