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虛妄分別:
依《大乘起信論》,一心變現兩門,心生滅門和心真如門,結合彌勒辨法法性論,則分別對應法能相、法所相和法性能相、法性所相。其中的法能相即虛妄分別,即三界心心所,亦為無明,依此虛妄分別就開展出二取顯現,即法所相之輪回界。(延伸)
2016
所以說佛說我們是無明顛倒,說有情的認知是落在虛妄分別中。但是我們是感覺不到的,我們認為自己的大腦挺清楚的,不清楚大家坐在這兒幹什麽。這就有了一個誤差,實際佛的覺照比我們的認知要大,佛的覺照包括顯現,也包括存在而不顯現的事物,同時還能覺照到顯現而不存在幻象。佛說我們的認知是無明顛倒。因為佛的覺照,跟我們不在一個層麵,所以佛才能看到,我們認知為實有的事物,往往是顯現而不存在的幻象。大家聽明白了嗎?就好比我們在火車裏,觀察彼此是靜止不動的,佛能看到我們的不動,同時也能看到我們隨著火車一起在動,看我們隨著火車動的同時,又能看到我們在火車車廂裏麵的不動。佛看人類在地球的活動也是同時,能看到地球在自轉及圍繞著太陽公轉,也能看到我們在地球上的不轉,同理佛看夢中我們的身體隨著心念在動,也能看到床上我們身體的不動。
佛經裏把具有神通的行人叫做幻師,等於現代會變戲法的魔術師。而神變講的是識變現出眾生與法的唯識機理,如基督教講的上帝造世界就是神變。所謂上帝造世界這跟我們認知的能鑽山入海的神通,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級別,這大家肯定都能聽懂。我們講的神通就是在上帝造的世界裏,或在大梵變現的六道裏,自在來往,這就是所謂的神通,但這跟造世界的大梵,是不能比對的。換句話說你的這個神通也是上帝造出來的。神通與神變這倆的等級是完全不一樣的。佛法在第七地講的智慧神變,一旦解釋成了智慧神通,到第八地無學地就沒辦法接續了。第八地對應的是無生。如果我們把第七地還原成入唯識見,還原成智慧神(識)變的話,到第八地體悟無生就接續的非常自然了。到第七地修學佛法入唯識見,你就意識到世間緣起,隻是發生在夢境中的虛妄分別,在醒位回來看夢境,如佛在《大乘密嚴經》中所說:“是知識分別,現境還自緣”時,一定體悟到無生。佛法施設的諸地修學次第,法義是緊密相連的。每一地每一個環節,都與心識運作的機理相關,一旦領會錯位,後邊的環節就接續不上了。如果懂得心識運作的機理,證悟無生法忍就是一個常識。不用作意去修。
佛法到第七地必須修學法相唯識教理,修學大乘佛法一定要入唯識見,唯識見講的就是佛法唯識的智慧神(識)變,《華嚴經》的核心教義講的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大乘佛教是怎麽解決這些問題的?黃念祖老居士,生前曾經在中國佛學院,為學僧講授淨土宗的課,他說到有人做噩夢,夢見被老虎追殺很恐懼,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能夠把他喚醒,醒後自然遠離恐怖,因為現實中根本沒有老虎。講到這裏,大家應該明白,佛是怎麽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佛隻是施設方便,把我們從顛倒夢想中喚醒。因為佛說現實中的我們,就活在虛妄分別的夢裏,甭說我們的得失不存在,連覺受得失的我們也同樣不真實。《轉識論》中講到佛說識變眾生與法,如此說來現實中的一切萬物,都是心識的變現,即顯現就是識的變現。佛看緣起中的一切,都是發生在夢幻中,在醒位看夢位裏的存在都不真實。一旦你的識見轉依佛智,心識一旦覺醒,夢裏的問題也就消失不在了,當然你要是沒有徹底覺醒,夢中的問題涇渭分明,毫厘不爽。
大家修學唯識教法一定要記住,佛是怎麽解決我們的問題,佛不認為我們的問題是實有,我們的問題是依虛妄分別而有,所以佛解決問題,隻是施設方便,把我們從顛倒夢想中叫醒,大家聽懂了吧?現實中的菩薩是怎麽解決問題的呢?菩薩是讓我們在夢裏,超度因虛妄分別而造的業果,現實中的菩薩不是想法把我們叫醒,而是讓我們的夢境盡量延長,你看大乘佛法與人間佛教的差距,竟有如此懸殊。所以修學佛法,首先要解決的是你的世界觀,是你看問題的視角,解決真實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夢幻的方法完全不同。一旦你把現實當作真實,學佛念《地藏經》喜歡上了超度,那六道的一切鬼神都變成了實有,你的認知就在虛妄分別的相續中,在六道輪回的顛倒中不得出離。
這才是真實的佛法教授。佛依三轉法輪的法相唯識說,指出我們的認知是虛妄分別,虛妄分別就是不實,我們認知的現實隻是顛倒夢想的幻境,學佛而不認同佛說,那就等於佛說錯了,人間佛教的超度亡靈說對了。在此我們要特別提醒大家,你學佛是準備聽佛的教授,還是準備聽從人間大師的指引?換句話說,你是準備修學神通,超度亡靈;還是準備修學佛通把自己喚醒呢?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修行道路。超度亡靈形式複雜,易信難行確實有功用,但所有的功用都不離顛倒夢想。但要修學大乘佛法盡早喚醒自己,對我們來講確是難信易行。夢境雖然是假,但你在夢裏的體驗是真實存在的,這是因為你在夢中的體驗與夢境同步。按佛經所說,你的體驗是非實非虛,既不好說你的經曆是真實,也不好說你的覺受是虛妄,夢中發生的一切,在醒位看僅有他的相,而沒有他真實的功用,為什麽?因為夢醒兩個的識體平台不同。好,今天就跟大家講到這裏,一旦你懂得《華嚴經》講的六地修學,都是跟外道二乘的共法。都是基於四大而有的十二因緣,人道與天道的修法,隻是大乘佛教觀修的次第鋪墊。
為什麽剛才我們在講《華嚴經》時說到,佛在經中講到,所有大乘法會提問的菩薩,都是“乘佛威力”。因為隻有藉佛的視角,菩薩才能見到生命的全象,沒有佛的覺照加持,菩薩是沒有辦法提問的,落到幻境中的我們,隻能見到虛妄分別的幻象,這與佛講的生命實相是不一樣的。
剛才大家寫的作業我們都看到了。這裏麵有很多的問題,是初學大乘佛法普遍遇到的。也是很多學佛人共同的問題。如六道輪回既然是虛妄分別,為什麽還要讓其存在呢?輪回存在的理由是什麽?凡夫、菩薩的見地都不究竟,我們還要一步一步的修學,既然不究竟我們還學他幹什麽?大乘佛學講的這麽好,出家和在家的生活,我們怎麽協調不好呢?種種的問題。我本來是佛,我為什麽不出生在佛國呢?我跑到輪回這兒幹嘛來了?實際上我們學佛這事說起來挺可悲的,我們學到現在還不懂得佛到底在講些什麽。我們並不懂得什麽是大乘佛教。那麽好了,我們就這些問題,藉《華嚴經》十地品的講解,簡單的給大家梳理一下。
講到《華嚴經》十地品,傳承唯識宗的世親菩薩,專門給《華嚴經》十地品做了個釋論,稱為《十地經論》。《十地經論》是世親菩薩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論著,在這部論裏世親菩薩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大家要把這句話記下來,就是“佛以心光為眷屬”。這是世親菩薩特別提出來的。一般佛講大乘法時,與會的都是天人,鬼王,諸大菩薩,聲聞大眾千二百五十人聚,而這《十地經論》中卻大不同,論中講到的是佛以心光為眷屬。大家把這句話記下來,待會兒我們要細講。這次給你們講一下真正的佛法。不是我們世間認知的佛法。我們認知的眷屬是具備根識的有情,佛以心光為眷屬,已經不在我們的認知內。
同時入到我們夢境中的識覺可不止一個。那這識覺變現的範圍就更加大了。也就更加的不好定義了。唯識的兩重變現是大乘佛法開示的生命實相。緣起中的我們一直把我們的覺知當做生命的中心,很多學佛人到目前都不知道佛到底在講些什麽,我們心中定義的佛法跟真實的佛法,往往沒什麽關係。我們需要的隻是佛法在識境中的功用。現實中的人間佛教,是經過人類社會意識形態加工過的,修學這樣的佛法是見不到真實的。真實的佛法完全超越我們的認知,同時佛法也能含攝我們的認知。如果把一心佛覺比作是生命能量場的話,法界中的植物,動物都依賴場能而活。有如夢中發生的一切,都依夢力而存在。在生命的場能中,六道是由天道逐次向下排列的。在人道相對來說人的場能要強一些,動物要弱一些,植物就更弱了。按大乘佛教的講法,光是遍在的,由於燈罩上的汙垢使燈光的強度減弱。同樣覺性是遍在的,由於無明雜染,使我們的覺知變得虛妄顛倒。修學大乘佛法,依一心佛覺,我們的覺知是遍在法界的,一旦你接受了平等遍在同時的大乘佛法,你的認知就不是依根識的個體了,簡單講,依佛覺的你至少有兩個,一個在輪回人道,一個在涅槃淨土,此時修學大乘佛法的你,已經由虛妄分別的認知轉依到一心佛覺。
我們在這裏的講課,要跟大家強調的是大乘佛法,提供給大家一個人類從來沒有安住過的視角。我們是這樣跟大家講的,修學大乘佛法,要把自己放在夢境裏,注意我們講的每一句話,修學大乘佛法,要學會把緣起放在夢裏觀察,試著暗示自己“現在就在自己的夢裏”。站在做夢的你那看緣起,真正做到確實很難,我們的老學員也在努力中,大唯識講兩重相依,建立向上轉依的唯識觀修機理,如果你不能把自己放在夢裏,觀修佛法就不存在向上了。因為夢裏的你是不真實的,虛幻的你怎麽轉依向上?瑜伽行講轉依是指意識的轉變,色身的你如何轉換。陳那祖師在《觀所緣緣論》中講到,虛妄分別不能作為能緣。但是落在夢境中的你,因與夢境同步,同樣具有色身的覺受,你的認知同樣會依根識的相礙,不知有醒位的存在就無法轉依向上。
修學大乘佛法,隻要轉換一下觀念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看一下佛在大乘方廣經裏是怎麽說的。我們以《維摩詰經》為例,佛說凡是講生滅的都是魔法,凡注重講見地的都是外道。實際上夢裏的你見不到做夢的你,大乘佛法是在全景的生命中闡述的,他的視角並不在我們的認知裏顯現,我們在識境裏學的隻是相似的佛法,在識境中隻有魔才愛談生滅,佛法圓覺是不生不滅的。在夢幻中建立的教法,隻能與魔和外道同步,因為他們代表的都是不實。因為內緣身心外緣世界的我們,以及五蘊十八界,究其實質都是虛妄分別中的幻像。在人類認知的平台上跟我們相應的都是生滅法,都是幻生幻滅,沒有實法可得。所以說在沒有覺醒之前,我們學得都是魔法跟外道。
到佛三轉法輪的時候,另外一種不同於四大根識的,法相唯識係統開始介入了,這就是我們講的一心佛覺的大唯識中觀,也就是如來藏的觀修係統,這種係統講的就是七地智慧神變的佛唯識。就是如來藏與如來藏功德雙運,如來藏和如來藏功德實際就是講唯識變現,這在大乘經典裏都有描述,佛放光變現種種境界。我們認知的世界同樣是一心佛覺的變現,我們的認知與心識的變現相應,佛在《大乘密嚴經》中講到,“是知識分別,現境還自緣。”就是心識自變現出一個境,然後自識再進入這個境去體驗。修學大乘佛法,懂得心識運作的機理,就可以人為的切斷煩惱的相續,在心念剛開始出現的時候,隻要你不與其對話,通過觀話頭的訓練,就可以做到心念不隨境轉,這樣就很容易找到心念相續的空隙,錯開虛妄分別。
佛法觀修跟心念的掌控有關,現實中我們的認知是虛妄分別,在虛妄分別境中對治心念的起伏很難。小乘對治修法實際暗含著大乘教法的開顯,就是依心不相應法,把高一層的識覺開引出來,依一心佛覺同時具遍在,用傾聽的方法就可以在下一層,把高一層的覺照引導出來。
佛不一定非得是三十二相,這三十二天王相是在古印度文化背景下的建立,方便人類超越世相來認知佛,落入緣起的相是非實非虛,那個時候的人們,是從識境的認知來定位佛教的,就是今天學佛的我們,也很難超越識境。所以修學禪宗是很難的。就是因為我們難脫虛妄分別的視角,除非你有過多少世的修行積累,你在今生能把修行的種子激活帶出來。
在醒位看夢實際沒有必要細分,夢境是清淨的還是雜染的,就跟佛說的病眼見空花一樣,不要分別空花的來去,如果你分別他們的來跟去,空花就變成了實有,病眼見空中花本來就是虛妄分別,空中花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空花當體即空,但是空並不代表幻相非有,因為幻相是依病眼而說,當體即空不是空花,而是空花的實有。因為空花顯現的相是沒有實質的,進一步講空花的本性就是空的,這樣講就開啟了佛法中觀的教授,實際空花的顯現是心識的變現,這樣講就觸及到大中觀的自解脫。大中觀認為自解脫已經超越緣起,大圓滿的教法,也同樣不能在緣起層麵認知,要把緣起法後麵的境帶出來,才能真正理解什麽是自解脫,因此兩重相依的大唯識中觀,也就應運而出。
在醒位看夢實際沒有必要細分,夢境是清淨的還是雜染的,就跟佛說的病眼見空花一樣,不要分別空花的來去,如果你分別他們的來跟去,空花就變成了實有,病眼見空中花本來就是虛妄分別,空中花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空花當體即空,但是空並不代表幻相非有,因為幻相是依病眼而說,當體即空不是空花,而是空花的實有。因為空花顯現的相是沒有實質的,進一步講空花的本性就是空的,這樣講就開啟了佛法中觀的教授,實際空花的顯現是心識的變現,這樣講就觸及到大中觀的自解脫。大中觀認為自解脫已經超越緣起,大圓滿的教法,也同樣不能在緣起層麵認知,要把緣起法後麵的境帶出來,才能真正理解什麽是自解脫,因此兩重相依的大唯識中觀,也就應運而出。
因行人不知識覺可以現境還自緣,落入境中的識覺,即使滅盡俱有依的根身,得來的清淨僅是阿賴耶的無念,與七識阿陀那本俱生機的境智,有天壤之別。在一重緣起中可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佛法各派建立的教法可以說為殊途同歸。但依兩重相依則完全不同,落在夢境中的你,無論走向何方,都走不到你的枕頭上。而且你在夢中覺知到的空性,在醒位看僅是虛妄分別性,真正的密乘修學,不是我們依根識就能達成的,必須依大乘唯識教法,把在意根裏攝藏的心意意識開發出來,向上轉依意的識體平台,密乘觀修才能如理完成。
實際我們最恐懼的就是無我,所以堅固的執我是緣起的第一因,恒長妄想顛倒,識覺如不知轉依向上,則很難究竟遠離心意意識,隻有死心塌地,才能重新做佛。佛法觀修講的死心塌地可不是我們認知的傻,不是腦中風的植物人,無修無想的清淨與阿賴耶的無明狀態相同,有人酒喝多了以後,之前發生了什麽他都沒有記憶,說白了依根境識修學佛法沒什麽大用,隻有轉依心境識才能獲得修行成就。有些東西不能提前跟你們講,因為你知道後會作意,如此建立的佛法觀修等於倒果為因,把兩重變現解讀成線性的識流轉,在輪回中依識流轉而建立的業果相續,都是虛妄分別,隻與顛倒妄想的輪回相應,在醒位看隻有智界身一體不異,才是一心佛覺的表達。即智有智的識,界有界的識,身有身的識。
當你接受了兩重緣起的生命實相,慢慢的一重識境就不能正常相續了,你的覺知就可以與境錯開,虛妄分別就會出現斷擋,此時修行人就會見到異象,見到不同識體平台顯現的相,這些都是在心識自解讀過程中出現的
學佛在能相上才能看到你的非存在,很難說落入所相的存在非真實。隻能說是虛妄顛倒。
即使保留你在所相中的影像存在,在能相上看你做出的一切,都是虛妄分別。在一重緣起中建立的人間佛教,批評你的認知是虛妄分別,隻要依教奉行把虛妄分別轉成正見,就可以學佛修行八正道了。教下並沒有直接把能相的你否定掉。這是一重教法的方便。而教外別傳的禪宗不同,在兩重相依下直接把在一重建立的你給去掉了。佛在《楞嚴經》中直接對阿難尊者講,你不是你,
現在我們的我們,雖然因虛妄分別與真實隔了一層境,煩惱出現的時候,就把你的天身給屏蔽住了。天身的煩惱一出現,就把佛身給屏蔽了。所以我們修學大乘佛教,隻能一層一層剝離虛妄,還原生命的真實,妄消後生命實相才能顯現出來,一心佛覺下,才能顯現出法報化三身的同時存在,佛法修學不是去掉虛妄的你,一切就不在了,變成什麽都沒有的空亡。
佛針對困在虛妄分別中的有情,沒辦法才施設出法相與唯識兩種教化方便,唯識教理六識依一心開導出七識,人身依法身開導出天身。然後再進一步向上開導,融入一心佛覺。學佛僅從你的識見是開導不出佛身的。因為本俱的三身在個體六識的平台上,是存在而不顯現,隻有依大乘唯識的教法,才能開導出一心佛覺。依唯識教理,同樣可以講說淨土修學的機理,六識對境七識的淨土修學是理入,六識對境八識的淨土修學必須信入,因為八識對境六識,中間缺七識這一塊。缺這一塊不能簡單的用空性來替代。空性中觀是補不上心識運作機理的。六識的空性針對的是分段生死,七識針對的是變異生死,在七識看來,六識的修證僅是虛妄分別。站在七識層麵看七識的變現都是空性,但是到一心八識來說,七識變現本身就是虛妄分別,因為七識的變現非作意,隻能說為因相。這大家能轉過來嗎。佛法講到一心如來藏,就不是識境的思路了。在一心佛覺沒有宗教的存在。什麽叫宗教,超越識境的認知才叫宗教。一心八識對於這六識的認知就是宗教。如果沒有一心八識的施設,六識就到頭了。
修學唯識教理,實現心識轉依向上之後,自然就能查覺到在緣起中,你的認知實際是虛妄分別,你在識境中的修行隻是顛倒作意而矣。
從一心這兒看,我們的根識功用隻是鼠目寸光,色身的感知是有距離的。即使中醫也好,天道也好,他們的功用是有限的。對生死來講,他們的用僅是在夢境中的用,不是在醒位的用。我們現在的認知多數是顛倒,與顛倒同步使我們很容易落入虛妄分別。
對於生命的顯現,你的識覺本身並不是父母生的,我們學過兩重變現的唯識機理,你們應該記得,神識都是從上一層空降下來的,父母起到的作用,隻是為識覺提供載體。我們原來講過,父母與子女都是依境而存在的,離開水、空氣能生出你嗎?換一個角度講你能離開生命這個場景,而單獨存在嗎。如果你學佛總是抱著這親情不放,那就等於你就抱著識見不放,抱著這虛妄分別不放,那你怎麽才能解脫啊。
中觀大師龍樹菩薩有一個偈子非常好,“離夢得智眼,即離世間執”,就是離開顛倒夢想就可獲得智眼,夢裏邊的覺知是不能叫智眼的,因為你的認知是虛妄分別,你的眼睛跟夢幻同步,這就是落入識境眾生的現狀。離夢得智眼,是因為你醒了,回看就和夢裏的看是不真實的,“離夢得智眼,即離世間執”,所謂的世間執就是夢中的虛妄分別,因為你不知道眼前的事物都不是實有,所以中觀講的離世不是真的離世,而是離世執,
修學佛法可以正確定位我們現在的視角,認清我們的認知是落在境中,學佛認知到我們的局限以後,才能實現個體的覺知向境覺的轉依。完整的識覺即可在境裏分別,又可以與境覺同步。禪宗裏有:看山是山,這是覺知的第一層。第二層是看山不是山。第三層是看山又是山。七識跟六識的覺知並不是完全分開。要是完全分開,那我們就徹底沒希望了。有的時候背景還是能透露出一些消息。按我們最初的認知,心識和外境是對立的,按佛法唯識來講,外在的顯現都是心的行相,依不同識體平台展現的境相,都是心識的相續。在一心佛覺上看,根識的相續是不存在的,由於我們的虛妄分別跟幻境同步,前五識根識不能圓通,隻能從分別境相上獲取覺知。
佛法修學就是要修正我們的心態,修正我們看事物的觀點,修正人類的世界觀,修正我們對顯現的虛妄分別,如果要修正我們的世界觀,必須在我們的認知裏,預留出一些空間,這樣我們的修正,就不能僅僅停留在一重緣起裏,僅僅在一重緣起裏講空性,是沒辦法實現佛法的修正。
我們建立大唯識,目的是建立立體的多重識體平台,這樣佛法觀修就有了向上的空間,
我們講的大唯識觀修,基道果是連在一起的,六識七識八識各自有不同的識體平台,但都是依於一心佛覺。釋迦成佛以後發現,一心是完整的生命狀態。我們的認知是落在一個局限的狀態裏,作為完整生命狀態的背景一直都在,真實的你本身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狀態,實際大家都生活在完整生命的一心裏。但是由於你的需求與認知,跟你自己的變現境合在了一起,使你活在七識共境中的別境裏,是你的覺知跟這個共境產生了隔閡,這種隔閡雖然不是實有的,是你的虛妄分別造成的,是覺落入自緣境的結果。真實的顯現都是一心佛覺的自顯,方便說為是八識阿賴耶,也是七識阿陀那的變現,這些我們是覺知不到的,依六識根識的我們,已經習慣於六識在境中的分別,與前五根識的觀察。
佛菩薩講到的生命背景是非常燦爛的,也是非常難思義的。我們學佛開悟以後做什麽呢,還是做你自己。因為你對自己的行為最熟悉,你的精神跟身心融在一起,覺知的背景自然擴大,內在的空間就出來了,再看人生就變成舞台上的人生了。人生的苦辣酸甜,都是舞台上發生的事情,舞台上的死去的人,鏡頭轉換一下就活過來了。當然我們現在實際是醒在輪回的境裏。這期人生結束以後,又會醒在新的境裏,體驗不同的生命狀態。當然一切有情,都是醒在心識的變現裏。唯有佛菩薩能夠超越心識,醒在法界裏。最終都會醒在一心。在一心佛覺裏根本不存在醒,因為不存在夢幻這回事。隻有在顛倒妄想裏,才存在這覺醒。你是依虛妄分別把自己作實了。
按究竟的佛法來說,我們是顯現而不存在的,把現實放在夢境裏,你我的顯現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心識的變現,識如光影很難講清是否存在!如果從更高的境覺看世界,我們認知的世界,同樣是顯現而不存在的,顯現而不存在的你,能修的隻有虛妄分別。過去的禪宗祖師都明白這個道理,所謂老朽去年還有立錐之地,今年連立錐也無,就是去年還有一個我在,今年連那個我也沒有了,沒有了但是他還在,禪師的在是背景的在。學佛僅從我們這來認知,認知到緣起的空性就止步了。按大乘佛教來說,我們的認知是虛妄分別性,虛妄分別認知不到佛性,隻能認知到有性、認知到無性、實際上都是虛妄分別性。
我們在虛妄分別裏輪回,前世的修道由於無明而無法相續。
在緣起中做事每個人都會感覺到心力的不足,這其實正好與法性契合,人類曆史的進程,都有一種冥冥的安排。不是按誰的意願就能夠達成的,但是由於我們的虛妄分別,往往認為我就是曆史的主宰,可以轉法輪,轉經濟輪,至少我可以轉動食輪,轉動教育輪。這孩子是我生的,我要給他安排一個不凡的人生。
在大唯識二重變現上看,隻有染淨的相和名,而沒有染淨的實質。因為染淨都是變現境裏的境相,在變現境裏的一切對待,都是虛妄分別,都是沒有實質的幻相。但在一心佛覺來看,都是如來藏功德的顯現。
學佛要真的相信大乘,才能夠信入唯識見,能站在背境上看世出世間,就沒有世間與出世間的分別了,也就不用談修與不修了。此時的你已經站在修正果上了,看因果與緣生,都是識的流轉與相續,都是識的變現,一心佛覺已經離開修與不修的概念。這才是真正的大圓滿,一切一心識,生命與其背景是不能割裂開的,法界是一體不二的。覺落在我們這層才有定義,才有標簽,這些定義與標簽隻在變現境裏存在,如果在源頭來看,這些定義與標簽都是境中的施設,都是不實的虛妄分別,所以說修與不修,隻是境中言語的表達,認真追究起來就等於是頭上安頭。所以禪宗講法是以無念為宗,言語道斷不在定義範圍內,我們到此就不講了,講到一心就不用再畫蛇添足了。
唯識講的心意意識,是不同的平台有著不同的配置,隻要是這個平台有問題,平台上的認知就會有問題。實際單獨的六識七識八識都是不存在的,隻存在一心下的六識七識八識。但是這個一心我們是認識不到的。我們現在的覺知是與一心割裂開的,在虛妄分別下佛魔是一樣的,因為佛魔都是依他上的認知。我們現在連夢幻都分不清楚,科學證明人類的大腦分不清楚實境與幻境,等於我們現在的覺受都是浮雲。
嚴格地講所謂的分別,在實相中是不能成立的。就像佛在《楞嚴經》裏講的七處征心一樣,能分別的即不在內也不在外。修學大乘佛法,不入唯識見是認識不到,空性就是虛妄分別性。
你們應該習慣在生命中,出現的老師實際就是你自己,學佛認知不能老是隔著,一層虛妄分別境。佛說如是心生,如是境生。佛這樣講就打破了緣起的認知規律,在識變下這種家庭血緣的結合,師生有情的關係隻是似有,在兩重變現下看這種聯係都是非有。
見相離相,大中觀講自性本性空,相的自性即是緣起性,萬事萬物都有他的自性,但萬事萬物的本性並非緣起。緣起性空隻是一重的中觀教法,依本始基空性的施設,則說為‘緣生,性空’。境相的顯現雖然千差萬別,但境相的性都是境性,依法相唯識說空性就更加簡單了,在談到識變的背境,自然就離開了自性的視角,在本性法性的視角看,顯現的自性都是虛妄分別性。
我們落在虛妄分別裏,分別境相的自性與功用,說白了你我是在境相上看,如果能跟境覺一塊看,才是大唯識兩重的看。
我們認知的顯現有如眼前的空花,佛說是虛妄分別。識變的境影你不能說他有來有去,因為影像本身就是幻生,也不能說影像有生有滅,雖然他顯現出有生滅的相,卻沒有生滅的實質。
佛醒了佛的世界就都醒了。你們原來都不太同意,大乘佛法裏麵有個非常重要的無間道理念,無間就是萬物彼此是沒有間隔的。那間隔是你的虛妄分別,是你的我執在自性上的分別
小中觀講緣起性空,簡單說就是任何東西都是組合而成的,拆解後沒有獨立存在的實體。我們在《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經》裏知道,凡是壞相而說般若,講的隻是相似般若,就像應成派講杯子的空性,都是組合而成,在杯子裏邊找不到杯子的自性。這樣講般若就是壞五蘊、壞色香味觸法而說相似般若。大唯識的教法不同,我們是把杯子放在夢境裏說。這幻境裏的杯子自然是空,這是真正的般若教法。如果你不懂得法相唯識的機理,就根本談不到不壞五蘊而說般若,就換句話說你根本不可能在本性上,講說本性自性空。而是站在境相的自性上,去分別境影的緣起性空。大中觀講本性空,本性上顯現的法相自性一定是空,如在境影的層麵分別自性是有是空,是見不到法相的真實都是境相。不知能見相的亦是境影,影像之間的分別,佛說都是虛妄分別。修學大中觀也好、大唯識也好,一定要學會在一心本性上看,法相唯識都是一心的行相。
一心佛覺本來是不増不減的。你老在這一心的影相裏虛妄分別,沒有什麽意義。
我們現在的問題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外境產生分別,這種分別佛說為是虛妄。在事物的自性上分別,就是虛妄分別。
生命層麵的實相不能依你的認知來說,因為你的認知已經是果。在生活層麵你的生機是來自於生命的背景,在生命層麵看你所做的一切隻是境影。這兩種視角的結論完全不同。如果你學佛的見地沒有轉過來,那你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因為能做的你隻是虛妄的影像。現在人學佛多數都卡在這裏了,佛說我們的覺知是虛妄分別,由於顛倒夢想同步,我們很難察覺到認知的虛妄。所以修學大乘佛法不能用根識的視角來看,學佛的先決條件是要有信仰。
禪宗講不明自性,學法無益。隻要有我,你再怎麽看都是對境的虛妄分別,即是你修成本尊,也是對境的顛倒夢想
所以學佛不能僅停留在我們的認知層麵,修學大乘一定要遠離對境的虛妄分別,無我才能與境覺相合,學佛不能停留在分別事識上,能轉依到現識,升起兩重覺照,才能見到生命的實相。
實際依對鏡的明分,佛說是虛妄分別,個體的覺知與背景相融,才能覺知到現分,現分就是法界的生機。
如果能藉經教把心安住在本性一心上,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原來要求大家,二六時中都要掛在一心上,這心就不會在隨境轉,日久功深就能做到境隨心轉,不會在諸法的自性上分別。對於凡夫來講明分都是根識的增上,因為明分是與生俱來的。對於我們明分也叫虛妄分別,因為我們往往執這能“明”的為“我”,天人執著於能“現”的為“我”,實際這些能執的我都是虛妄顛倒。真正的覺分是一心佛覺的自顯現。
實際七識平台的每一個眾生都可以稱為梵,因為他們都有變現世界的能力,同時樂住於自心的識變中,所以說天界淨土的修行還不是究竟,還要超越心意意識,對“明”跟“現”都要超越,化身多是住在現分上,色身是住在明分上,在《永嘉證道歌》裏有“分別明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這是六識平台的問題,是色身與生俱來的問題,佛定義我們所依的明分是虛妄分別,學佛要依佛教經典,由分別事識轉依到現識,能轉過來你的認知就不是顛倒了。在現識這塊就可以體會背景的生機。等你向上融入一心,就可以真正擁有佛覺。
如果我們現在能安住在現識上,不在分別事識上執著,那現在所有的顯現都是變現,所有的顯現都是一心,這個覺受的升起與以往完全不同,大乘佛教講菩薩修行,要入眾生心想就是指安住在現識層麵,所有的顯現你都能依兩重識變而覺空。有如不同層麵的腦電波在高一層的覺知裏,都可以采集匯總,簡單講兩重覺受不僅具備分別事識,同時還具備現識的境覺,因為他們都是識的變現。佛在《金光明經》裏講到散脂菩薩,那就已經不是個體視角下的定義,佛在《維摩詰經》裏同樣講到香積佛國的香雲菩薩。我們也給大家講過現代物理描述的暗物質,暗物質占宇宙的90%以上,人類可見的物質才占百分之幾。所以佛說分別事識的視角是虛妄分別,對境假我的所見都是顛倒夢想,你的見地再不改變後果簡直不可想象!
夢境是意識的變現境,那是虛妄分別的產物,夢境裏變現出的你我,是站在夢境的對麵去分別,實際上這對境上的分別是不存在的
大乘佛法的特點是平等不礙差別。你我現在是落在夢境裏,即如來藏功德變現的別境裏,夢境裏的體驗是不真實的,夢境是虛妄分別的對境,你的識覺跑到境的對麵去了,夢境的變現相當於識變眾生與法。
佛在《入楞伽經》裏講到,“在變現境裏,是沒有辦法執識與智的”。在佛眼看來,識境中的智跟識都不真實,因為他們認知的都是幻相。在一個有問題的平台上,識跟智都是虛妄分別。所以彌勒菩薩的說法是“識智何分,波水一個”。
佛說緣起中是認知不到空性的,緣起的認知隻是虛妄分別性。大中觀設施本始基為空性,說本性自性空,較緣起性空更深一層,因諸法自性的本性是空,諸法自性即空。唯識說諸法本性是真如,故所有的顯現不離一心佛覺。
大唯識講兩重唯識,並不否定一重唯識下的虛妄分別,輪回的人生得有點經曆,允許人類改天換地。
佛依法相唯識,說諸法是唯識性,說眾生在緣起中的認知,是虛妄分別性。
凡夫通過佛法唯識觀修,就能跟上一重識變接上,大唯識講的兩重相依,如夢境做夢者與夢中人相依的是一重境,夢中人離開虛妄分別的賴耶識變,就會重新回到醒位。但是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都會顛倒在賴耶產生的別境裏,輪回在虛妄分別的六道中。
兩重識變跟一重識變不同,僅有一重識變法界緣起就變成了宿命論。兩重識變則不同,阿賴耶識雖然是果識,佛說為虛妄分別,但其並不妨礙我們改天換地,大做人間事業,以至無明的背景擴展到六道輪回。站在一心兩重識變來看,法界緣起本身是圓融無礙,不增不減的。這才是大乘佛法核心的內容。
彌勒菩薩在《辯法法性論》中講到,“虛妄分別法能相”。你認知的真實都是識的變現。七識的六識則不同,醒位的你看所有的夢境,都是你心識的顯現。七識的六識是上一重識,覺看這一重識覺是果,六識的七識隻是我們這一重的想象。七識的六識,相當於從做夢者處看夢境,六識的七識是夢境中的你我的作意。
把佛法拉到我們認知的層麵,佛未說我們的認知是空性,佛說我們的認知是虛妄分別性。
真實的佛法,我們是不可能在識境中見到的,根識的見多是虛妄分別性,識境中的人要把虛妄分別去掉,如果缺失唯識見的話,無論你的佛法觀修有多麽精進,的沒有辦法開花結果。
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中講到,淨土方顯唯識。帶業往生即使一生作惡,臨終隻要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淨土佛國,因為所謂的惡人善人,都是夢境中的認知,都是緣起中的分別事識,在醒位看夢中的善惡分別都沒有實質,都是虛妄分別。實際上現在的我們,就相當於佛說的熟睡、悶絕狀態,俱生無明使根識沒有辯別識變的能力。
在法相唯識變現境裏,我們認知的善惡增減,在能相七識看都是藏識境界。學懂法相唯識變現理,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實相是無間的,一心佛覺從來不會遠離你我。有如陽光普照,不會拋棄任何人。
大唯識講兩重唯識,在六識依止的隻是果阿賴耶識,學人要轉依如來藏藏識,隻有能緣變所緣,才能次第修行向上。從法爾一心來說,個體的你隻是境相,你本身就是識。放下能緣的虛妄分別,就可以向上轉依境覺。一心佛覺中沒有能所,能相所相隻是分別事識,如果你的認知能轉依到能相上,體會就能深入一層。
在一重識變裏大家認知不到顛倒,錯把根識的認知作為能相。佛說的顛倒是虛妄分別法能相,法能相的定義是虛妄分別,法所相的認知一定是顛倒夢想。法相唯識講落在變現境中的你,無論多麽聰明都會有具生無明。
學佛真正建立佛教信仰,承認你的認知是虛妄分別,你才能走向覺醒,否則落在虛妄分別裏的你,學佛隻是醒上加醒。
我們在緣起看到的顯現,依兩重識變看法相都是唯識變現,密乘說為明空雙運。我們定義的法相種種名言的施設,從唯實變現講都是假名,都是識變境界。包括我們在緣起中定義的法性、真如、自性、空性、佛性、種種名言,這些都是識變現下的定義。是果阿賴耶識的變現,我們認知的影像都是識變的幻影。我們對幻影的命名,本身就是虛妄分別,
修學大乘不要依個體的虛妄分別,不要執著世間的名言概念,說空說有離開佛法觀修,都沒有什麽實際意義。
站在一心佛覺的視角說顯現,是諸識藏,諸識聚,諸識顯,外在的顯現可以說為菩薩識變的秘密善巧。這時說的菩薩不是指個體,代表的是七識境界,也可以說為如來藏功德。因為法界本來是寂靜無間的,有了諸識聚,諸識顯,如是心生,如是境生,就有了我們認知的世界,識變依我們的視角說為法界生機,這種生機也可以說是秘密善巧。這個生機是在染和淨之上,無論你判他為染,或判為淨,都是境相的虛妄分別。
無明是你落在識變境中的狀態,凡夫執境影為實。我法二執如虛空花,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有情依此虛妄分別而產生懂得夢想,妄受輪回諸苦,佛說為可憐憫者。修學大乘懂得法相唯識變現理,我們就可以換個角度把六道輪回說為六趣。六趣就是六種有趣味的平台,佛在《大乘密嚴經》說為菩薩的秘密善巧。在一心佛覺看來六道輪回實際是密嚴佛土,一切顯現都是心的行相。
當時彌勒菩薩的《辯法法性論》《寶性論》因故未顯現,彌勒菩薩在論中,把法能相定義為虛妄分別,法所相即為六道輪回。
達摩祖師說過,佛法非從人得。你是人就不可能學懂佛法。是人就一定活在相礙的緣起裏邊,除非你的認知能離相礙。依佛說現在的你是落在變現境裏,你的認知是虛妄分別,虛妄分別的認知增加一點,減少一點,沒什麽討論的價值。
唯識古學說阿賴耶識是果,依果不生果佛說所相的認知都是虛妄分別。
《無量壽經》裏,阿難問佛“西方淨土沒有須彌山,彼世界如何安立。”佛說“不可思議願力成就。”大唯識依法相唯識,施設不同識體平台。上上含攝下下的功用,下下含攝上上的自性。生命的實相是一體無間的,因識覺落入變現境,產生的虛妄分別才如此施設。大乘佛法依個體心意意識說虛妄分別,依一心佛覺說為法界生機。依分別事識說阿賴耶識,依現識如來藏藏識。
佛為什麽說虛妄分別?落在變現境裏的認知,佛在《入楞伽經》裏講到,“佛以智悲視世間,彼實猶如一夢境,以其離於識智執,故不能說有或無”。有了佛教大唯識修學體係的建立,就能覺知到真實的你是境相,認知到能相境覺的背景,法性能相的一心就會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