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照顧話頭
宗門習語。常與“念佛是誰”並舉。話頭即是能相。時時照拂話頭,暗指行人應掛在能相上,即識覺不應在根識上糾纏,而是從七識背景處入手。(延伸)
怎樣才能找到能相?天道能相解脫的是分段生死,而天中天的佛教解決的是變異生死。修法沒有涉及到能相,是不可能解脫生死的,你們聽明白了嗎?落在生死當中的你怎麽解脫,除非你能轉依到,高於生死的能相平台,唯識觀修叫做‘能緣變所緣’,這就是禪宗寺院裏,經常看到 ‘念佛是誰’的機理,這‘念佛是誰’就是基於唯識的機理法則而講,一提到誰,就涉及到能相的問題。這大家都能理解吧,這‘念佛是誰’實際上就是講‘你是誰、我是誰’?這‘誰’字就與你拉開不同的層麵,就不是一個維度了。我們現在說這‘念佛是誰’四個字,就把宗教講的解脫與我們的生活層麵,劃清了界限,這就是大唯識講的兩重變現。
所以禪宗的這句‘念佛是誰’非常重要,攝藏著能緣變所緣的唯識機理,佛在《入楞伽經》中講到,修學大乘要入唯識見,才能解脫向上。佛法修學不能依你的認知,就必須突出能相的重要,所以禪宗有‘照顧話頭’,要照顧就是這個能相。這個大乘佛法的觀修秘密一旦解開,佛法修學就一帆風順了。大乘佛法是在能相上建立的,與小乘佛法不同,聲聞乘的教法是在所相上建立。所相上建立的一切法都是顛倒,佛說為虛妄分別。在夢境裏的成就沒有意義,在所相裏你修氣功發神通這些都沒有意義。真正的大乘佛法是讓你‘覺醒’,這覺醒裏邊就包含了,兩重相依的唯識教法,佛說離世得見轉依者。如果你在夢裏繼續執著,所謂的增減,來去與對待, 你的認知水平跟虛妄分別是一樣的。
修學佛法必須建立佛教信仰,才能超越根識的認知。禪宗講“念佛是誰”,學佛要“照顧話頭”。修學大乘要明白一心佛覺的法理,你接受了一心,你的佛法修學才能深入。達摩祖師講佛法行人,“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依法相唯識,就是能緣變所緣,才能入唯識見。如果你把自己定位為觀察者,置身事外,你的佛法修學將一事無成。
建立宗教信仰不是那麽簡單的,佛法變現理比哲學的相依理要高。這得真實用功,就會得到一定的辨別能力。我們要講的內容很多,基本功不紮實不行,以後的學習要把佛覺加進來。華嚴經講到菩薩要照顧心識的相續,學佛要善思維,僅憑自己的意願行事,不管不顧不行。憑自己的心念做事,佛法覺照還是沒有生起。帶著佛覺觀修,所謂貴人語話遲,修行人要時常照顧話頭,這樣做肯定不會舒服。但養成習慣就能控製住自己的念頭。修行這事就跟牧牛一樣,過去有牧牛十圖,要時刻提防不讓牛跑到莊稼地裏。
在藏傳佛教的教法裏,同樣有顯有密,藏傳佛教各派的佛法觀修,都有密續教法傳承。大唯識即佛唯識的教法,判教是依相依理為顯,即依你的認知修行為顯,依變現理為密,即佛覺建立修行為密。禪宗說你不是你!禪宗寺院到處張貼的是“念佛是誰”和“照顧話頭”,這些皆依變現理而說。問念佛是誰?如果念佛的是我,那這句話不是白問了麽!念佛是誰?因念佛的你不是真正的你,這與佛在《楞嚴經》中說阿難不是阿難同出一轍。所以這句話含攝了如來藏的一切教法。照顧話頭!不是照顧你的覺知,是照顧能變的一心佛覺!一心才是話頭。你看禪宗這兩句話,把三藏十二部經論全部提攜了起來,說禪宗是大密宗是實至名歸。禪宗道場講的念佛是誰!照顧話頭!這兩句你要是真懂了,那你就找到了生命背景。照顧話頭就是照顧生命的背景。念佛就是念如來藏。
佛法存在已經三千年了,憲法存在不足百年。佛法講的生命實相是超越時空的,識變超越物質的相礙。佛法跟人類文明沒有關係,跟人類的認知經驗沒有關係,隻跟生命的背景有關,要接受佛說,生命才能向上。我們要求你們學佛不要老說人話,學佛得接受你不是你。所以大乘佛法的確難信!你不相信的佛法才是真實的佛法,你要相信還用的著佛說?歸根結底,信仰是信你不信的,信你不信的生命的空間才能展開。信你信的那隻是修養,修養解決不了生死問題,真正的解脫包括分段生死,同時也包括變異生死。為什麽這樣講,因為天道也在輪回中,變異生死也在輪回中,當然輪回不包括乘願再來的菩薩,因為菩薩是擐甲而行,擐甲就是照顧話頭,掛上一心,大乘佛法的教理很深!
在佛法觀修境中升起本尊佛慢,等於說你不是你,你就是佛,變現境中的你與本尊無異,佛法行人需要等持自成本尊的覺受,否則座上是本尊,下座以後還是你,這樣修學很難打成一片。禪宗的特點是直指你不是你,所以密宗說禪宗是大密宗!祖師禪的建立與古楞伽宗是密切相關的,禪宗的教法在法相唯識中都能找到依據,禪宗傳承的唯識是在能相上的兩重變現,護法一係的唯識今學不同,是在所相依相依理講說唯識。禪宗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通過大唯識兩重識變的機理,就會明白一切顯現都是藏識境界,六識七識八識都在一心佛覺中圓成。禪宗的見性,見的就是法界一心識。密宗講說的大圓滿與禪宗的一心,都是法爾自然智!這個非常重要,一般的佛法教授很難觸及到這一點。禪宗在“念佛是誰”,下邊還有一句,“照顧話頭”。佛法行人照顧好“誰”這個疑情,法緣一到,自然水落石出,就能解脫得大自在。
禪宗是怎麽掛上的呢,體光老和尚的開示錄大家都看到過,禪宗的特色是參話頭,參話頭是在念頭還沒有升起的時候。如何照顧話頭體老也講過,如在虛空裏釘一個橛子進去,把注意力掛在這個橛子上。這是古人參學的一個方便。對於我們來說既然懂得唯識變現理,就可以把疑情掛在不可掛處,不可掛處就是疑情不掛在緣起裏。最早我們在內蒙就講過,學佛可以嚐試把自己放到夢境裏,把疑情掛在做夢者身上,掛在做夢的識覺上,能如此你就掛上了。這需要我們先有做意,掛在一心佛覺上,對於我們來說很難,因為一心是佛覺境界。如果我們做意把自己放在夢裏,把覺知掛在做夢的我們上,按大唯識教理來講,就是六識掛在七識上。掛在念頭升起的地方。禪宗參話頭是離所相的境界,行人掛在一心上,就可以與佛覺同時覺照兩重緣起,能如此成佛這事就解決了。但是這個掛是建立在佛教信仰的基礎上,大乘佛教講初發心菩薩,即同證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