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識名相:念佛是誰

(2022-05-11 19:15:57) 下一個

60.念佛是誰

宗門習語。念佛是誰,即是你是誰?宗門不去糾纏所相裏的倒正,而是直指能相,從能相上起步開導行人。若對能相的定位有問題,那麽基於有問題的能相展開的一切抉擇都是有問題的。直指能相,也就是引出背景,進而引出能變背景的。(延伸

 

佛法觀修必須得從作意開始,現在的你還不能離開作意,六識的平台本身就是作意的平台,你的作意到這個平台支撐不了,就是禪宗講的虛空粉碎時,佛法修學有兩種,一種是密宗根識的忙,天天修法,讓你能不錯用心,你是沒有時間錯用心,你在法座上專注就得花去近18個小時,剩下就是休息的時間,一天24小時很快就過去了;還有一種就是禪宗的修學,掛上一心同樣不錯用心,但是一般人做不到,就像禪宗參禪要起疑情一樣,平時你掛不上,是因為你的疑情未起,父母未生前你在何處?念佛是誰?拖死屍的是誰?這些都是疑情。

沒有答案的疑情才能使行人掛上,一直掛到六識的心力支撐不住,身心才能放下。突然之間心念不起時,大地平沉清淨光明自然現前。所謂桶底脫落,遮蔽心光明的習氣掛不住,從意根中脫落,使其攝藏的心意意識得以顯現。這個方法是一劑猛藥,基於本自具足的一心佛覺,使背景的七識覺照,以兩重識變而得以顯現。這個七識意雖然是幻,但是高於六識的認知,不懂得法相唯識機理,盲目參禪往往憋得臉麵腫漲,卻不得要領。虛雲老和尚一掛就是100年,禪宗行人甭說這輩子,下輩子都能掛上,香嚴祖師擊竹開悟就是掛上疑情的結果。實際掛上就像支撐平衡的那一點,加上一根羽毛都能讓其塌掉。

禪宗的參悟不是什麽具體的事物,禪宗參的話頭,是念佛是誰。話頭的參悟不一定有答案,參話頭重在起疑情,這具體的說法很難講。禪宗行人基本上都不按常規出牌,參禪的學人大都不在世間的狀態裏。雖然不住世間,卻又能與世情相和。

 傾聽心念不是指我們的聲聞,一心阿賴耶識有很多層麵,傾聽隻是內觀的一個方便。黃老講過行人斷見思惑,如斷四十裏流。佛法傾聽內觀的範圍,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到無色界的就不是根識來聽了,需要啟動意根裏攝藏的心意意識。佛法觀修說起來簡單,實際的傾聽包含背景的心念,從有念到無念無住。無念就從根識轉依到意的層麵了,一心的功用上上攝受下下,藉此向上就可以融入一心。參話頭起疑情是直指一心,見性成佛,不是簡單的漸進,禪宗參的念佛是誰,是頓悟法門。

依大中觀的講法,漢傳佛教的佛法修行,沒有區分能相跟所相,佛法觀修多是在所相裏,就跟哲學家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都是落在所相裏談,要是能分出能相跟所相來,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就很好解決。因為先有提問者,才有雞跟蛋的問題,漢傳佛教隻有禪宗是在能相上講說佛法,念佛是誰就是直指能相的教法,同樣大乘佛教是在能相上安立,而小乘佛教與外道,都是在所相裏學佛。所相裏學佛是由你來做主,能相學佛是由佛做主,所以能相跟所相的差距很大,在能相學佛必須建立信仰。能相學佛的前提要接受你不是你,所相的你是有缺陷的假你,有信仰的學佛是佛做主,沒有信仰基礎的學佛是你做主。信仰在基督教裏也叫臣服,學佛首先要明白,你在生命層麵的覺知是無明,麵對天地,麵對造物主,你必須要臣服。臣服造物並不意味著,在生活層麵你不能做自己的主。

怎樣才能找到能相?天道能相解脫的是分段生死,而天中天的佛教解決的是變異生死。修法沒有涉及到能相,是不可能解脫生死的,你們聽明白了嗎?落在生死當中的你怎麽解脫,除非你能轉依到,高於生死的能相平台,唯識觀修叫做‘能緣變所緣’,這就是禪宗寺院裏,經常看到 ‘念佛是誰’的機理,這‘念佛是誰’就是基於唯識的機理法則而講,一提到誰,就涉及到能相的問題。這大家都能理解吧,這‘念佛是誰’實際上就是講‘你是誰、我是誰’?這‘誰’字就與你拉開不同的層麵,就不是一個維度了。我們現在說這‘念佛是誰’四個字,就把宗教講的解脫與我們的生活層麵,劃清了界限,這就是大唯識講的兩重變現。

    所以禪宗的這句‘念佛是誰’非常重要,攝藏著能緣變所緣的唯識機理,佛在《入楞伽經》中講到,修學大乘要入唯識見,才能解脫向上。佛法修學不能依你的認知,就必須突出能相的重要,所以禪宗有‘照顧話頭’,要照顧就是這個能相。這個大乘佛法的觀修秘密一旦解開,佛法修學就一帆風順了。大乘佛法是在能相上建立的,與小乘佛法不同,聲聞乘的教法是在所相上建立。所相上建立的一切法都是顛倒,佛說為虛妄分別。在夢境裏的成就沒有意義,在所相裏你修氣功發神通這些都沒有意義。真正的大乘佛法是讓你‘覺醒’,這覺醒裏邊就包含了,兩重相依的唯識教法,佛說離世得見轉依者。如果你在夢裏繼續執著,所謂的增減,來去與對待, 你的認知水平跟虛妄分別是一樣的。

  居士:為什麽講心能轉物?

龍師:所謂的心能轉物是放在一層緣起來講的,唯識古學講果阿賴耶識,等於現在的你已經是識變的果了,果不生果夢裏邊的你無論做什麽事情,也影響不到枕頭上的你。落在夢境裏的你,好像也在創造社會,但你的創造是沒有實質的,隻存在著你的覺受,能夠認識到這點才能進入大乘佛法的修學。因為在夢境中的你是不能做主的,真正做主的是做夢的你。所以我們才說唯一繼承佛法心髓的是禪宗,禪宗上來就說你不是你,在禪宗的佛法修學裏,特別強調的是“念佛是誰”。這與我們世間的佛法有很大差別,我們講說的佛法是在生命層麵,與人間佛教的生活禪不同。生命層麵的實相不能依你的認知來說,因為你的認知已經是果。在生活層麵你的生機是來自於生命的背景,在生命層麵看你所做的一切隻是境影。這兩種視角的結論完全不同。如果你學佛的見地沒有轉過來,那你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因為能做的你隻是虛妄的影像。現在人學佛多數都卡在這裏了,佛說我們的覺知是虛妄分別,由於顛倒夢想同步,我們很難察覺到認知的虛妄。所以修學大乘佛法不能用根識的視角來看,學佛的先決條件是要有信仰。

修學佛法必須建立佛教信仰,才能超越根識的認知。禪宗講“念佛是誰”,學佛要“照顧話頭”。修學大乘要明白一心佛覺的法理,你接受了一心,你的佛法修學才能深入。達摩祖師講佛法行人,“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依法相唯識,就是能緣變所緣,才能入唯識見。如果你把自己定位為觀察者,置身事外,你的佛法修學將一事無成。

在藏傳佛教的教法裏,同樣有顯有密,藏傳佛教各派的佛法觀修,都有密續教法傳承。大唯識即佛唯識的教法,判教是依相依理為顯,即依你的認知修行為顯,依變現理為密,即佛覺建立修行為密。禪宗說你不是你!禪宗寺院到處張貼的是“念佛是誰”和“照顧話頭”,這些皆依變現理而說。問念佛是誰?如果念佛的是我,那這句話不是白問了麽!念佛是誰?因念佛的你不是真正的你,這與佛在《楞嚴經》中說阿難不是阿難同出一轍。所以這句話含攝了如來藏的一切教法。照顧話頭!不是照顧你的覺知,是照顧能變的一心佛覺!一心才是話頭。你看禪宗這兩句話,把三藏十二部經論全部提攜了起來,說禪宗是大密宗是實至名歸。禪宗道場講的念佛是誰!照顧話頭!這兩句你要是真懂了,那你就找到了生命背景。照顧話頭就是照顧生命的背景。念佛就是念如來藏。

真正觸及到能相的教法,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隻有漢地的禪宗,因為隻有禪宗特別提出“你不是你”,提到“念佛是誰”。

大乘佛法的修學在顯密各派都不是問題,佛法修行離不開念佛念法念僧,但很少提出“念佛是誰”,這恰恰不是問題的才是真正的問題,因為禪宗的修行觸及到了誰,也就觸及到了能相。我們看教下最高的寧瑪派修學,寧瑪派大圓滿的虹光身證量,讓我們感到很殊勝。隻有天界眾生是虹光身,天道是六道輪回的頂層,天道修行是依界智身,人道修行是依身智界,在識境中修行很難觸及到能相。報身與化身的修法,從來沒有講到能修的是誰。隻有法身教法才提到“念佛是誰”,這個講法的依據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佛在經裏特別講到,“阿難不是阿難”。這與禪宗講“你不是你”同出一轍,以後這本《楞嚴經》我們還要細講。大乘佛法修學中,真正觸及到能相的教法並不多。密教隻在觀修境裏建立本尊慢。

在佛法觀修境中升起本尊佛慢,等於說你不是你,你就是佛,變現境中的你與本尊無異,佛法行人需要等持自成本尊的覺受,否則座上是本尊,下座以後還是你,這樣修學很難打成一片。禪宗的特點是直指你不是你,所以密宗說禪宗是大密宗!祖師禪的建立與古楞伽宗是密切相關的,禪宗的教法在法相唯識中都能找到依據,禪宗傳承的唯識是在能相上的兩重變現,護法一係的唯識今學不同,是在所相依相依理講說唯識。禪宗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通過大唯識兩重識變的機理,就會明白一切顯現都是藏識境界,六識七識八識都在一心佛覺中圓成。禪宗的見性,見的就是法界一心識。密宗講說的大圓滿與禪宗的一心,都是法爾自然智!這個非常重要,一般的佛法教授很難觸及到這一點。禪宗在“念佛是誰”,下邊還有一句,“照顧話頭”。佛法行人照顧好“誰”這個疑情,法緣一到,自然水落石出,就能解脫得大自在。

禪宗說為大密宗的機理

我們建立大唯識兩重識變的觀修體係,目的是讓大家覺知什麽才是真實。佛在三轉法輪特別講到,落在識變境中的我們,所執的一切都為顛倒。大唯識的觀修是為禪宗的修學打好基礎,方便大家收攝心念,參念佛是誰。密乘寧瑪派講禪宗為‘大密宗’,實際指導大唯識修學是禪宗的見地,密宗在施設觀修境時,沒有明講唯識變現理,大唯識講的是佛法觀修的機理,不懂得唯識變現,無法建立佛法觀修境。所以對於講說唯識的禪宗來講,密宗觀修反而是顯,禪宗的直指反而是密。寧瑪派敦珠法王說禪宗是‘大密宗’,值得我們認真體會。

一心佛覺離能詮所詮,離能證智相。就如我們昨天講到的,大乘佛法一定是在法能相之上建立的,具體到禪宗的修法就是“念佛是誰”,在“誰”字上起疑情用工夫。才能見到外在的顯現都是心的形象。佛在【入楞伽經】裏特別提到,“修學大乘佛法,必須入唯識見”,這裏講的唯識是能相的唯識,識變是來自上一重能相,而不是在你認知的所相,大家聽明白了嗎?這是大唯識兩重識變的關鍵所在。為什麽佛說修學大乘佛法必須入唯識見?入唯識見是入能變識,現在的我們已經落在識變境裏了。我們認知的背景實際是源於能變識,《轉識論》講識變眾生與法,同樣是講能相的識變,懂得入唯識見就懂得大唯識兩重識變說。今學講唯識義是依相依理,我們想把目前的杯子變沒了,那就應該能做到,實際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的識覺已經是變現果,果不生果。佛說入唯識見實際是入兩重唯識變現,這點很重要。唯識宗講唯識性,多是落在所相裏講,唯識古學講識變是在能相上講,佛說的入唯識見一定是在能相上,而不是在所相裏講。重要的事要重複的強調多遍。

阿難說到如果我不是我,那學佛造業是由誰來做主?學佛一旦觸及到能相,就會提出 “念佛是誰”的問題,修學大乘隻有觸及到能相,生命的空間才能得到開展,學佛就不會壓縮在一重空間裏,而無法離開緣起的相礙。我們經常講,修學大乘佛法在人身後麵,還有天身,在粗身裏麵,還有細身。密乘的修學就是在細身上建立。依佛法身這些都是方便施設,生命的實相是無間的。無間並不妨礙唯識變現,在兩重識變的幻境中,依然可以建立四重緣起的佛法修學。依法相唯識如來藏,生命的背景被依次打開。如果要拍電視劇,《楞嚴經》的劇情就相當精彩。業感緣起的阿難,賴耶緣起的梵天咒,真如緣起的大佛頂首楞嚴,首楞嚴三昧在《大乘密嚴經》裏也曾多次提到。首楞嚴翻譯過來,就是從始至終堅固不動的意思,實際就是講一心佛覺,佛在《入楞伽經》裏,講到諸法顯現是藉諸識藏、諸識聚、諸識顯,如來藏藏識即是如來藏功德。依佛覺天道、人道、輪回、涅槃都是藏識境界。心意意識的變現,依一心也可以說為菩薩的秘密善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