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識名相:掛

(2022-05-11 18:31:02) 下一個

59.掛

如同虛空中釘一钁子,將識掛在這個钁子上,實際上虛空中沒有辦法釘钁,是“掛在不可掛處”。掛在不可掛處,也就是掛在能相上,識在能相的識體上,能相的背景就展開了。(延伸

 

 

禪宗的參話頭,說要時時掛上一心,行人學佛就要永遠得掛著佛覺。掛上佛覺就是掛上一心,就是擁有兩重識變的視角。學佛隻有掛上一心佛覺,才能升起真實的佛教信仰!才能真實的發起菩提心!

不懂得掛上一心,在緣起中建立的次第修學很難向上遞進,因為能認知的本身就在顛倒夢想境中,不掛上一心,認知很難與識境錯開,如此隻能與顛倒夢想境同步流轉了。依根識認知的行人,不知道向上還有一個佛覺的存在,大乘佛法為落於相礙的眾生,提供了生命擴展的空間。我們現在的認知還是落在境裏,隻有掛在一心上,才能覺知到生命兩重變現的實相。

我們在根識中沒有不生不滅的認知,我們隻能掛上一心來修,因為一心這個平台是不生不滅的。學佛掛上一心以後,六識依一心,自然能把七識背景開導出來。就可以在意根裏開發出心意意識,認知七識,八識的存在。掛在一心上就是兩重覺照,等於我們覺照到自己的認知是在夢境裏分別,開始行人覺照力肯定不夠,因為六識平台的不恒。隻要發心堅持,一定能夠保持淨相的相續。

開始是六識的七識,行人一直要掛上,永遠是24小時的掛上,整個生活一直處在這樣的狀態,才能形成識的相續,就可以變成七識的六識。七識的六識就是兩重相依的覺照了。禪宗修學講掛在不可掛處,有如在夢境中掛在能變識上。同時深入經藏、覺知一心佛覺的遍在也是一種掛。

禪宗修學,掛上一心不錯用心,像禪宗參禪要起疑情一樣,掛不上是因為疑情未起,父母未生前你在何處?念佛是誰?拖死屍的是誰?這些都是疑情。沒有答案的疑情才能使行人掛上,一直掛到六識的心力支撐不住,身心才能放下。突然之間心念不起時,大地平沉清淨光明自然現前。所謂桶底脫落,遮蔽心光明的習氣掛不住,從意根中脫落,使其攝藏的心意意識得以顯現。這個方法基於本自具足的一心佛覺,使背景的七識覺照,以兩重識變而得以顯現。

學佛隻要掛在一心上,能緣變所緣,覺知一定會與識境錯開,自然就能無住而生心。學佛有了看你的看,覺知就能這夢幻的時空錯開。依佛覺開導出心意意識,就會看到第一重的看,隻是意識營造的時空,第二重是意變現的時空,第三重是個體阿賴耶的心。

掛在化身上學佛,看一切都是境界,掛在法身上學佛,一切都是一心。大乘佛法講法報化三身,其中法報化三身又同時各具法報化,學佛掛在一心上,就是掛在法報化三身上。

 

佛法修學要求大家把現實生活,放進夢境裏觀察,把自己放在夢境裏學佛,敢於把身心都放進去,就能時常掛在一心上。隻要你肯掛起來,就不是很難。學佛就是這樣,隻要你掛在一心上,至少能生起客居色塵的覺受。這樣就不會心隨境轉。

如何掛?學佛隻能掛在佛覺上,佛說初發心菩薩即證佛道。由佛覺作為能相,能緣隻能退居所相。一旦掛上一心佛覺,就會覺知到你非你,掛不上那你還是你。禪宗的參話頭,有如掛在一心上。從身識來說相當於在虛空中釘進一個撅子,在意念中時時關注這個點,好像腦後有根細繩兒,與這虛空中的撅子相連,脖子往後一靠就能掛上。實際上這個掛是無形的,隻是把心安住在一心佛覺上。

 

《心經》講到,無有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佛說無有掛礙,禪宗為什麽要“掛上”,禪宗講的掛,等於把現實生活看做是夢境,夢中人要時時掛在醒位,才能遠離夢中的恐怖與顛倒,佛說真實的你不在夢境裏。為什麽宗教信仰要強調第一因,掛在第一因上,就是掛在變現世界的‘識’上,觀世間如夢,可以開啟第七能變識,第七識一旦開啟,就會覺知到兩重識變。

“如是思維,恒住不舍”,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學佛要掛在一心佛覺上,這一心就是大乘佛法的究竟見。學佛真能掛上一心佛覺,即“不久當得生死涅槃,兩種平等”,因為一心佛覺是平等遍在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