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識名相:佛內自證智境

(2022-05-11 18:00:24) 下一個

18.佛內自證智境

佛內自證智境和趣境是佛在《入楞伽經》裏講的。佛內自證智境不是我們認知的實有境界,佛認知的境界就是一心佛覺。

佛的內自證智境,就如同是醒位看夢境(比喻是方便言之,醒位看夢位,落醒邊,已非不同層麵同時),佛覺跟我們的看有什麽不同呢?我們的看不同時,而佛覺則是同時,因為一心佛覺是平等遍在的,佛覺可以在夢境中存在,也可以以境覺的方式而存在,同時也可以以自顯非作意的方式存在,平等遍在肯定就是一多不異,同時在不同的層麵顯現。

大唯識說如來藏藏識境界,即說如來藏,如來境界,即說佛內自證智境,即說兩重識變,即佛三轉法輪說法相唯識變現。

佛在《入楞伽經》講到佛的內自證智境非作意於有無,“既依於因之自性相,且超越有無故;以其為自證殊勝境界,故有其性相;以此為第一義諦因,是即有(我)因;以其無事於有與無,故非作者,以其與虛空、涅槃、寂滅同類,是故為常。”

佛的內自證智境非作意於有無,隻是方便說為因相(第一義諦因),大乘佛教講變現,不同於天道第一因的增上。大乘佛教的建立是在第一因之上,佛法不承認有創世者的存在,有如造夢者是不存在的,因為夢境是無法提前設計的,佛的內自證境非事於有無,故說顯現為法爾平等的自顯現,是沒有對待的,無功用非造作,自生自顯自證。“諸法不生而自現,第一義諦之體性。”,即藏識變現境是無生的境界。

法界一心的佛內自證智境,超越心意意識的覺知,修學大乘佛法,必須入唯識見能緣變所緣,自然就會歸入一心,佛法修行的最後一招就是放下,大乘佛法的放下不是寂滅,一心佛覺的內自證智境,同時升起的還有佛內自證趣境,放下之後就是一元複始,萬象更新(尚需知有亙古亙今、不與萬法為侶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