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指第八識,唯識實際有三層解釋,唯識今學在因乘說阿賴耶識;古學在果乘說果阿賴耶識;大唯識兩重相依變現,超越因果同時覺照,說一心八識即說阿賴耶識。
三層解釋實際對應三個不同的平台,唯識今學依八識對應凡夫乘,古學依九識(即超越染淨的淨識-庵摩羅識)對應菩薩乘,大唯識依十識一心對應一佛乘。站在佛覺上看,阿賴耶識等同一心,站在菩薩淨識無生位上看,阿賴耶識是果阿賴耶識,站在凡夫實有上看,阿賴耶識就是含藏染淨種子的種子識。
佛在《密嚴經》中說阿賴耶識是究竟一心,是一心佛覺、十識一切一心識,並說“(如來)藏即阿賴耶”,從而說“佛與諸菩薩 皆是賴耶名”。如果把一心施設為十識的話,涅槃界是九識阿摩羅識,輪回界是八識阿賴耶識,而我們的所緣境是七識阿陀那識,能認識到阿陀那七識的所緣境,你的認識還要向上,認知諸識聚皆在一心。
以一心佛覺的視角,實際都是一心佛覺,六識、七識、八識都是假施設,依個體建立的心意意識,說為阿賴耶識,依一心如來藏,則說為如來藏藏識。唯識今學是落在凡夫的唯識來談,唯識古學,是依菩薩的唯識來講,一心佛覺是依如來藏藏識。佛在《大乘密嚴經》中講阿賴耶識跟一心如來藏不異,在《入楞伽經》裏講,我說如來藏即如來藏藏識。依大唯識建立的佛法觀修體係,說如來藏藏識即是如來藏,建立這些道名言,目的都是導向一心佛覺。
我們修學大乘佛教都要加上一心,一心即菩提心,阿賴耶識是一心下的一個功用。一心就是如來藏,一心阿賴耶就是如來藏功德。原來我們認為阿賴耶識就到頭了,給他加上了一個一心,這阿賴耶識就變成果阿賴耶識了。講到一心八識就把阿賴耶識的背景,如來藏引出來了。所以阿賴耶識又名如來藏藏識。
如果沒有阿賴耶識的施設,我們很難發現生命的背景,我們依根識是進入不了內在的,沒有法相唯識的施設,我們在這裏甚至無法談及生命的話題,我們用生活中的關鍵詞,是進入不了內在的。我們講的都是生滅的東西,要進入不生不滅的生命背境,我們就要有相應的施設,藉佛法施設的道名言,我們才能探討生命的實相。
能緣的心識與所緣的外境,都是唯識變現,不是依觀察者的心識變現,因為在你生出來之前地球就有了,這個能變的識是如來藏藏識,你認知的識是個體阿賴耶識。藏識的變現個體的你做不了主,在你出世以後,是由阿賴耶識做主。指導你修學的阿賴耶識已經是果,法所相裏的你,怎麽能修到法能相?果阿賴耶識怎麽能修成藏識?
大唯識講心性和法性是藏識變現,《轉識論》講識變眾生與法。大唯識講阿賴耶識是果,是落入變現境中的分別。藏識與阿賴耶識不一不異,一心佛覺看是藏識,我們看是阿賴耶識。
六識凡夫的心識是怎麽來的?是識變而來的,是個體阿賴耶入胎,出胎後生出的阿賴耶識,我們講阿賴耶和寧瑪派是一樣的,為了把這事講清楚,我們把緣起這重識變,稱為果阿賴耶識,把上一層識變稱如來藏藏識,這樣就分出層次來了。實際如來藏藏識與阿賴耶識是一個識,說如來藏是佛的境界,說阿賴耶,是菩薩凡夫的境界。阿賴耶古代是大自在天代表大我,也可作為小我能相。阿賴耶識對於我們是顯,如來藏藏識對於我們是密,人類的世界觀對於我們是顯,法相唯識講,識變眾生與法對於我們是密,七識天道對我們同樣是密。天道建立的宗教信仰,同樣是藉變現理才能解讀。
在我們夢中的世界同樣有很多人物,事件、與衝突,為什麽說在夢裏害你的幫你的都是你,因為能變識是一個。但是落到變現境中的識覺,隻能覺知到心識和似外境的相對,就有了分別事識,不知對境的分別實際是果阿賴耶識。落在變現境裏認知的虛妄分別,是藉有缺陷的根識造成的,我們不知道六識的認知,隻是七識意的變現果,不知道在六識之上,還有七識八識的存在。要超越根識的生滅局限,識覺必須轉依向上,開啟七識意的覺知,在七識意的平台自然超越根識認知的局限。
修學大乘一定要超越心意意識,這裏的心是指個體阿賴耶識。意意識是指八識阿賴耶下的七識、六識,大唯識講兩重識變,如來藏藏識和阿賴耶識,二者不一不異。依一心佛覺說為如來藏藏識,依個體認知說為阿賴耶識,藏識包含阿賴耶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