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識名相:藏識

(2022-05-11 17:50:05) 下一個

10.藏識

三轉法輪講的如來藏藏(cang)識,就是生命存在的背景,《入楞伽經》中說“身及資具並所住處,一切皆是藏識境界。”,說“名為藏識之如來藏”,因為是不顯現所以稱為如來藏(cang)。

《入楞伽經》中佛說大慧,我說如來藏,即說如來藏藏識如來境界即是如來藏藏識境界,大唯識說如來藏藏識,即說如來藏,藏識不顯不能說為淨或染,顯現依我法二執說為淨或染。

所謂藏(cang)識,既大唯識說意根裏麵含藏的心、意、意識,就等於唯識今學講的八七六識,同樣心、意、意識也含藏著一心。

三轉法輪講法相唯識變現,識變眾生與法,一切顯現都是變現,《入楞伽經》中說藏識頓現自心所見之身、資具、住處境,實際皆是藏識境界。

大唯識又依一心佛覺把如來藏施設為藏識與阿賴耶識,依現識說如來藏藏識,依分別事識說阿賴耶識,施設兩重識變。藏識是一重變現,落在藏識的變現境中,即落在心識於外境的分別對待中,依個體建立的心意意識眾生,即唯識今學講的六七八識,說為阿賴耶識,還有一重識變,假說為二重識變,實際是不一不異,依佛覺說為不異,依根識說成不一。

依唯識變現,自然超越身心的相礙,因為你就不是你了,顯現的對境也非對境了,實際都是藏識,《大乘密嚴經》說“諦了唯藏識 即達世間相 所依一切法 是諸分別見 即皆而轉滅。。。了世皆藏識 法及諸法相 一切皆除遣”,這必須入唯識見。

說為藏識的如來藏有識藏、識聚、識顯的功能,從識聚上來說如來藏,就跟夢境的顯現一樣,這夢中的分別事識實際隻是現識的一分,跟七識末那識是阿陀那識的一分一樣,我們的覺知隻是夢境的一分,我們執著的這一分光影,就是對境的分別事識,有點像物理學場能的衰減,落入境中的覺知,一層一層衰減到無明。我們執境影為我,有如佛在《楞嚴經》裏講阿難認賊做父,錯以我們的影子為真實,夢境裏的顯現都是分別事識的影相,你覺知所緣的本身就是境影,你一執著假我反過來變成了對境的能相,這就是佛說顛倒夢想的唯識機理。

佛法教法細分法報化身彼此又各具法報化,大唯識從法身教法來重新定位如來藏藏識與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定位是凡夫的唯識,其中種子的施設是依凡夫的認知,如來藏藏識就涉及到了菩薩的唯識。阿陀那識是維係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顯現的一心功用,大唯識也是佛唯識是一心佛覺,含攝菩薩與凡夫的唯識。

我們對外境的認知都是站在對境上的分別。實際心識與外境的顯現都是藏識的變現境界,這個境界的真相不是六識能覺知到的,覺知藏識是七識的境界。六識平台的我們不能同時覺知兩重緣起,隻能是後知後覺。不過能有後知後覺總比沒有要強,修學佛法就是覺知慢慢由生變熟,能做到同時等持兩重識變,就能證到諸法空性無相。

大唯識講兩重識變,第一重識變,是識變眾生與法,可說為如來藏藏識,此重識變不在緣起中,不為中觀所破;第二乘識變,即果阿賴耶識,中觀批評的是落在變現境裏的,是唯凡夫的識。這重唯識可以說是落在識邊。

大唯識講如來藏藏識也好,講阿賴耶識也好,都是一心佛覺的假施設。目的是讓個體阿賴耶識向上,轉依到如來藏藏識,進一步由如來藏藏識,悟入一心如來藏,這是佛法施設道名言的意義所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