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識名相:第一因(生因)

(2022-05-11 17:39:38) 下一個

5.第一因(生因)

佛三轉法輪講法相唯識,法相唯識變現,講識變眾生與法,依變現理,建立第一因法能相,與說為第一義(因)的法性能相。

佛教與天道的區別是在第一因的施設上。天道講顯現是大梵的變現,大梵就是第一因(生因),即法能相,說法所相為法能相變現。而佛在《入楞伽經》中依一心佛覺講顯現是唯心所自現,能變的留白不定,而是一種境界,佛內自證智境,同樣講到,一心佛覺非作意於有無,如做夢者非作意於夢境,隻是說為能相、第一因,以此為能相,是即有因,以無事有無,故非作者。實際沒有能所差別,此故大乘佛教視顯現為如來藏功德,是法爾平等的自顯現。

實際佛法修學的過程就是不斷替換遣除第一因的過程,原來以我執為第一因,通過佛法觀修,發現依根身建立的我執不可得,向上發現心意意識,再向上又會發現一心佛覺,這樣就會不斷打破我們的思維方式,生命實相的背境就會一層一層顯露出來,層次分明非常清楚,以後的佛法修學會越來越有趣。

第一因,是因果建立的基礎,因為事物的顯現需要許多的因和果,而宗教的修學往往強調的是第一因

佛法講的實相是現象的升華。在夢境中的我們見到的是現象,通過引入聖者佛的教言,我們就能發現一些現象的不實。當我們具備了全境的視角,在心性當中就引入了法性,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見到法相即是境相了。在境相的覺知再往上,就提升到造境者的視角,這個造境的視角就是天道第一因,在天道視角上才能超越境中的個體,超越境中的對待,建立一個圓滿的全景視角。這樣的視角包括三種視角的組合。這三種是不一不異的,有了完整的生命視角,我們才能從現象的認知慢慢轉到實相。當然這包括了佛法次第觀修的施設。

人類的認知隻到六識,宗教信仰就是七識,也叫阿陀那識,天道第一因可以成立為一個小千世界,天道是小千世界,佛出世建立的是三千大千世界。佛的世界是建立在天道之上的。

我們是怎樣定義宗教的,上帝造世界同時也造出人,如果上帝是法能相我們就是法所相,簡單講上帝就是宇宙萬物的第一因,隻有在佛法出現以後,才證明創世第一因是不存在的,宇宙萬物都是法爾自然智的顯現。佛教的說法比第一因的神教還要高一層麵。
    神教第一因造世界,造世界的上帝不可能跟所造的世界平等,上帝的平等是建立在所相上的平等,佛教沒有第一因的施設,而且佛的內自證境非事於有無,這講法比宗教要高一層次。

天道第一因不在我們認知的層麵,世界的升起是法爾的,是一心自顯的狀態,由於我們觀察視角的局限,由於我們覺知的無明,造成了一個似相續的緣起。真實的法界是一心的圓成,不存在我們覺知的相續過程。
    彌勒菩薩在《辯中邊論》中,並沒有給出一個中的定義。而中觀的講法是,一切都是空性中自顯現,世界是空性中自然生起的。這是中觀宗講的緣生性空,因為緣生的事物找不到第一因,所以說為性空,我們現在的大乘教法,都是在空性的層麵展開的。

為什麽宗教要講第一因,有了第一因你才能接受,真實的你不是父母所生,按天道的講法眾生都是上帝的子民,這跟你的父母就沒關係了。這因果法則就全變了。夢裏的你是靠氧氣活著嗎?是靠食物活著嗎?夢境裏的一切都是依夢力而活!依做夢者的心力而活!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人道的修學談因果,天道的修學要談第一因,把你作為第一因建立佛法修學肯定不合理。因果的建立是世間法,要觸及到出世間法,就要接受能相第一因的變現說,才能建立宗教信仰。

依人生的經驗無法超越生死的相礙,要解脫生死的束縛必須引入法能相第一因,隻有接受了變現理,你才能從因果輪回中解脫出來。

天道用能相第一因的方式,解決了所相中緣生因果的問題。大乘佛教則徹底解決了第一因能所對待,佛的內自證智境非事於有無,佛說變現為法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