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筆者曾到寶島台灣一遊,印象最深的是中研院史語所“曆史文物陳列館”展出的 “居延漢簡”(筆者攝),1930年代初中瑞西北考察團發掘出的一萬餘枚漢代簡牘被稱為20世紀東方考古界“四大發現”之一。還得知了抗戰爆發後,存放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的這批稀世國寶被學者從日軍的刺刀下搶救出來, 20多年間輾轉太平洋兩岸,最後由史語所收藏的感人故事。為搶救保護居延漢簡作出重要貢獻的一位學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沈仲章(Chung-Chang Shen,1905-1987)。沈仲章祖籍浙江吳興,生於蘇州,今年7月13日是他的120歲冥誕。他排行名錫馨,字仲章,以字行,筆名亞貢與沈中立等,“亞貢”源自友人贈號Argon(中文為惰性氣體元素“氬”)。他以小學五年級的學曆,於1923年考入交通部唐山大學,學號A279,在該校學習三年後考入北京大學。
沈仲章一生經曆豐富、博學多才、交遊廣泛、俠肝義膽。他是劉半農和劉天華兄弟的高足,其朋友圈遍及三教九流,特別是與文化界諸多知名人士都有直接往來,如:陳寅恪、胡適、周祖謨、金克木、徐森玉、戴望舒、傅雷,外籍學者鋼和泰、衛禮賢、斯文·赫定等。沈仲章是民國年間不少學術團體、文化活動及曆史事件的知情者和見證人,他一生為人低調、大隱於市,如今知道“沈仲章”這個名字的人恐已不多。近年來,沈仲章的女公子沈亞明在台灣《古今論衡》《傳記文學》等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並出版了《眾星何曆曆:沈仲章和他的朋友們》《沈仲章與居延漢簡:從北平到天津》等書籍,他的傳奇經曆才逐漸為世人所知。“眾星何曆曆”典出漢代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取“彰仰眾先賢,兼喻天體萬物互有引力、相互作用”之義。
小學徒考進唐山大學
沈仲章的祖父一代家道中落,他的父母到蘇州謀生,兩人白手起家,省吃儉用養育五個兒女。沈仲章是家中次子,為減輕家庭負擔,小學五年級11歲半時中途輟學,到上海英商祥泰木行當學徒。他自幼聰明機靈、天性好學,請求家裏為他購買餘下的全套高小課本以便自學。沈仲章經常從洋行寫字間的字紙簍裏翻出英文信件閱讀,還在洋行夜校及教會辦的社會中心進修英文,並經常與一位美國“學徒”小金(King)一起玩耍。久而久之,沈仲章的英文大有長進,聽說讀寫都敢嚐試。他喜歡讀書,在洋行學徒的六七年間經常接近一些“知識分子”,繼續求學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一開始沈仲章並沒有讀大學的奢望,僅僅向家裏提出報考蘇州工業專科學校的想法。然而他的父親希望老二將來經營家業,就給沈仲章出了個難題:如果考取大學就讓他去讀書。
對於小學都沒畢業人的來說,直接考大學的難度可想而知。但十六七歲的沈仲章卻把父親的話當了真,開始留意報紙上刊登的大學招生廣告,以工科為主。由於他沒有中學文憑,很多考試科目沒有學過,因此很難找到合適的大學。然而皇天不負有心人,1923年上半年,沈仲章發現交通部屬下的唐山大學(預科)可以“同等學曆”報考,而且那年的考試科目是國文、英文、曆史、地理和數學,數學隻考四則運算。沈仲章前往報名時,工作人員問他在什麽學校獲得“同等學曆”,沈仲章脫口而出“ICS”。這其實是他的美國朋友小金在上海時就讀的 “萬國函授學校” ,因此沈仲章對該校略知一二,但那位工作人員從未聽說過。他們的爭論驚動了上海報名處的校方代表李斐英教授,沈仲章與李教授用英語交談對答如流,李教授認為他不需要中學文憑就可報考。
報名後沈仲章自認為考不取,因此沒有對任何人說起。他每天照常上下班、和工友一起娛樂,直到夜間11點後才悄悄拿出書本開始自習。唐山是一所工科大學,那年不考物理和化學,因此數學成績舉足輕重。沈仲章有一本厚厚的英文版數學自學課本Complete Arithmetic,他每晚惡補、臨陣磨槍,直到考試前夜。入學考場設在南洋大學,沈仲章請了兩天病假,每天從上海西北角楊樹浦的住處奔到東南郊參加考試。數學考卷約有二十道大題,不準使用代數公式,還有各種單位換算的計算題,有些正是他惡補過的內容。英文和國文考試均為寫一篇勵誌類的作文,題目對於沈仲章來說也是得心應手。那年唐山大學在全國招生30餘名,但報考者多達上千人。九月初,剛滿18歲不久的沈仲章收到錄取通知書,乘火車北上唐山,開始他的大學生涯。
交通部唐山大學成立於1896年,是該校1922-1928年間的校名,教學仿效美國一流大學,有 “東方康奈爾”的美譽。新生入學後無論起點如何,均需接受為期兩年的預科教育,而且施行嚴格的淘汰製。這所學校的教師大多具有美國教育背景,除國文課外均用英語授課。講授代數與幾何課程的是留美歸來不久的黃壽恒教授,沈仲章所在的預科班是他的第一批學生。黃教授學問好、有才氣、知識豐富,他講課時天南海北,什麽難題都能解答,布置的作業中常有思考題。後來沈仲章去了北大,感覺黃教授的講課風格有點像陳寅恪。高等算術課則由該校第一位中國教授、教務長羅忠忱親自出馬,羅教授以出怪題聞名,學生們都怕上他的課。沈仲章在上海招生處遇到的“伯樂”李斐英教授性情比較溫和,他教預科的英文和西方史,但要拿到好成績也不容易。圖為唐山大學老校園,已毀於1976年的大地震。
雖然唐山大學的預科教程從頭開始,但進度很快。別人都在中學學過,隻不過重新梳理複習一遍。沈仲章卻毫無基礎,從零起步,以致兩次月考不及格,徘徊在被開除的邊緣。他在成績好的室友沈學幫助下一點點入門,好不容易捱過了極為艱難的第一個學期。第二學期沈仲章的各門功課都跟了上來,尤其數學成績明顯後來居上,他的心情也隨之放鬆。同年考上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多數同學家境較好,與沈仲章的背景大不相同。他常給大家講述自己在洋行的學徒經曆,這些公子少爺們聽得津津有味。沈仲章結識了出身書香門第的同學謝大祺,兩人成為終身好友,他離開唐山後與另外幾位班友仍有來往。學校的業餘生活也很豐富,曾在課堂教學之外組織學生參觀附近著名的開灤煤礦。交通部還掛了兩節火車車廂,帶領唐山師生去山東春遊。
唐山大學的不少課程由外籍教授講授,有一位名叫伊登(Eaton)的美國教授十分強勢,當年預科入學考試不考物理、化學、代數和幾何就是他的主張。伊登認為,反正預科都要從頭培訓,隻要英文和算術過硬就行,其它科目都不重要。他在唐山主要教本科的德文、物理和化學分析,也教過沈仲章那班預科生,對學生十分凶狠無禮。1925年秋天,沈仲章那班升入土木本科。開學不久就發生了罷課事件,學生們要求趕走霸道的伊登洋教頭,還涉及到教務長,師生關係急速緊張。時任校長孫鴻哲因難以平息學潮,辭去校長職務,之後校方強令19名學生停學。雖然教師們力保沈仲章等學業優秀者,但他的摯友謝大祺是風頭人物,沒有留下的可能。仗義的沈仲章繼而退學,隨謝大祺離開唐山,人生軌跡就此改變。如果不是這場風波,沈仲章也許會走上實業救國之路。
相關博文鏈接:我們心中的家園老唐院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7/6648.html
陳廣沅的回憶:百餘年前的大學城風貌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12/2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