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波蘭舊都的CityWalk(上)

(2023-10-25 06:36:58) 下一個

克拉科夫公元十世紀末並入波蘭版圖,自1038-1596年間為波蘭首都,全稱“克拉科夫皇家首都”。在14-16世紀全盛時期,克拉科夫、布拉格、維也納鼎足而立,成為中歐三大文化中心。國王卡齊米日三世大帝於14世紀下令修建了瓦維爾皇家城堡,現在是波蘭最重要的藝術博物館之一。位於瓦維爾山上的天主教克拉科夫總教區主教座堂,正式名稱為 “聖斯坦尼斯勞斯和聖瓦茨勞斯總主教座堂”。在過去近千年裏主教座堂一直是波蘭的國家聖殿,曆代波西米亞國王在此舉行加冕儀式,安葬著14世紀以後的波蘭國王和民族英雄。波蘭是最早簽署1972年《世界遺產公約》的國家之一,包括老城、瓦維爾城堡和主教座堂在內的克拉科夫曆史中心於1978年被列入UNESCO首批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想了很久來這裏,七年前擦肩而過,今年九月終於如願。

克拉科夫教區成立於公元1000年,現在的主教座堂建築是14世紀開始建造的第三座教堂,隨著時間推移擴建,融合了羅馬、哥特、文藝複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和新哥特式元素。左: 黑色大理石華蓋下的11世紀克拉科夫大主教、國家讚助人斯坦尼斯勞斯·什切帕洛夫的銀石館,他生前鼓勵國王博列斯瓦夫二世建立本篤會修道院,促使波蘭基督教化並殉道。他是第一位波蘭本土聖人、克拉科夫與波蘭的保護神,曆屆波蘭國王都要跪在他的銀石棺前加冕。中: 17世紀建造的主祭壇及祭壇畫《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右:14世紀的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公爵夫人雅德維加出嫁時帶到立陶宛的黑基督受難像,她是第一位波蘭女王,1386年14歲時下嫁立陶宛大公雅蓋沃,標誌著波蘭立陶宛聯盟的形成,使得立陶宛成為歐洲最後一個基督教化之地。

主教座堂南側的兩個小堂:右側帶金色穹頂的齊格蒙特小堂被稱為“阿爾卑斯山以北托斯卡納文藝複興時期最美麗的典範”,安葬著16世紀的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齊格蒙特一世和二世父子,那時是波蘭曆史上的黃金時代。左側的瓦薩小堂是齊格蒙特三世·瓦薩國王的陵墓,他是齊格蒙特一世的外孫、瑞典瓦薩老國王的嫡孫,以及瑞典最後一位天主教國王。16世紀末,他在與自己的叔叔、後來的瑞典國王卡爾九世之間的宮廷內鬥中失去王位,隻好返回外公家稱王,演變成瑞典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嚴重的宗教鬥爭,埋下了17世紀三次波瑞戰爭的導火索。大教堂最高的齊格蒙特塔中懸掛著五口鍾,最大的一口鍾重約13噸,以齊格蒙特一世命名,是波蘭的國家象征之一。

瓦維爾城堡和主教座堂串起了波蘭千年存亡興衰悲愴而榮光的曆史,左下圖中間的房子是存放波蘭曆史上加冕徽章和皇冠珠寶的皇家金庫。從 18 世紀末開始,當波蘭在被外國瓜分失去獨立期間,瓦維爾成為忍耐力的象征,是克拉科夫人民抗議外國占領的示威和集會的場所。右下圖的瓦維爾城堡北門口的塔德烏什·科希丘什科雕像是波蘭最著名的青銅紀念碑之一。他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是18世紀末反抗俄羅斯、哈布斯堡王朝和普魯士瓜分波蘭的民族英雄。斯坦尼斯勞斯的銀石棺曾於1655年被瑞典士兵偷走,現在的是1669-1671年間重建的。科希丘什科的青銅雕像則在二戰期間被納粹摧毀,於1960年重鑄,是德累斯頓人民送給克拉科夫的禮物。

第264任羅馬天主教會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本名嘉祿·若瑟·沃伊蒂瓦,是第一位波蘭裔及斯拉夫裔教宗。他獲選教宗前擔任克拉科夫教區總主教,在瓦維爾主教座堂主持了晉鐸後的第一場彌撒。沃伊蒂瓦於1978年10月16日獲選為教宗,是自1522年以來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宗,史上第四位及1138年來首位被冠以 “大教宗”頭銜的教宗,在位時間是史上第三長。若望保祿二世擔任教宗長達26年,以作風開明而著稱。他致力於與其它主流教會的對話,對於羅馬天主教會過去罪惡的認識為其贏得了很多尊敬,也是第一位訪問猶太教堂和穆斯林寺院的教宗。左:麵對主教座堂的若望保祿二世青銅立像,右:主教座堂內的若望保祿二世禮拜堂,像前均供奉著金光菊。

皇家之路是皇家加冕和葬禮的路線,北起始建於1185-1216年間的聖福裏安聖殿。這裏供奉波蘭的主保聖人聖福裏安,內有他的聖髑,見到多位虔誠的教徒在聖髑其行跪拜禮。教堂曾多次毀於大火,現在的巴洛克教堂建於17世紀,1949-1951年間,日後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在此擔任神甫。右上圖建於1498年的巴比肯甕城是歐洲僅存的三座哥特式磚砌城堡之一,用於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進攻。左下圖建於1307年的聖福裏安之門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八座城門之一,聖福裏安聖殿和城門上都懸掛著聖福裏安的浮雕像,城門內祭壇上供奉晚期巴洛克《皮亞斯科瓦聖母》聖像的複製品。全長335米的聖福裏安街是克拉科夫最著名的街道,兩旁布滿具有波蘭特色的聯排別墅和名人故居。

位於聖福裏安街南端的聖母聖殿始建於13世紀,蒙古人入侵時遭到全麵損毀,14世紀重建。這是波蘭哥特式磚砌建築的最佳典範之一、克拉科夫最美麗的宗教建築,教堂的穹頂如星空般夢幻迷人,內部具有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哥特式木製單幅祭壇畫——非凡的中世紀傑作。一高一低不對稱的兩座尖塔背後流傳著一個兄弟鬩牆的故事,一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時,每到整點都會從較高的那座塔頂傳來悠揚的號角聲。這首曲子在中途中斷,是為了紀念一位中世紀號手,他在蒙古人襲擊這座城市之前拉響警報時喉嚨中箭。美國作家威廉·斯泰倫寫道:“晚上,那聲音很美,有一種很悠遠、憂傷的感覺,有些像巴赫管弦樂組曲中的號角聲。這聲音總讓我想起神秘的古時候。”

皇家之路穿過克拉科夫老城,占地 3.79 公頃的中央集市廣場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之一, 是在蒙古人入侵後,作為城市複興規劃的一部分建於1257年。克拉科夫市政廳於1820 年廣場擴建時被拆除,隻留下孤零零的鍾樓。這座宏偉的哥特式建築高70米,1703年的強風使得樓身傾斜55厘米。位於廣場中部的紡織會館是克拉科夫最古老的購物中心,現在這座白色的文藝複興風格建築於16世紀重建。左下圖是波蘭當代藝術家伊戈爾·米托拉吉的雕塑作品《蒙住眼睛的厄洛斯》,表示神祇的欲望受到約束。右下圖建於12世紀的聖亞德伯堂是波蘭最古老的石砌教堂之一,得名於在中歐傳教的先驅者——布拉格的亞德伯,教堂在廣場建立之前就已經存在,入口處比周邊低約兩米。

紡織會館前矗立著19世紀波蘭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斯拉夫吟遊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的紀念碑(左),基座是四組寓言人物,分別代表勇氣、詩歌、祖國和科學。密茨凱維奇在波蘭被比作拜倫和歌德,以詩劇《先人祭》和民族史詩《塔杜施先生》聞名,他寫道:“我看著我可憐的祖國,像兒子看著被車裂而死的父親;我忍受著整個民族的苦難,像母親感受著腹中胎兒活動的陣痛。” 密茨凱維奇生活在波蘭被瓜分並亡國的時代,他的詩作激發了波蘭人民反抗三個帝國列強的起義。密茨凱維奇本人從未去過克拉科夫,在他去世35年之後的1890年,遺體安葬在瓦維爾主教座堂的地下墓宮(右),詩人的另外三座雕像位於華沙、利沃夫和維爾紐斯。

雅蓋隆大學由卡齊米日三世大帝於1364年創建,1400年由雅蓋沃國王複興,是僅次於布拉格大學的中歐第二老大學。最古老的建築——大學院,拉丁文Collegium Maius,意為“偉大的學院”,也是全波蘭最古老的大學建築。其曆史可追溯到14世紀建校之初,15世紀下半葉改建成晚期哥特式,四周的拱廊建築群圍出了中央庭院。教授們在一樓授業,在二樓居住和工作。1517年在庭院中央挖了一口水井,稱為 “智慧之泉”。現在這裏是大學博物館,存放了659年校史上的無數寶藏。若望保祿二世年輕時曾在雅蓋隆大學主修語言學,同時研究戲劇,除了母語外共學習了11門語言。圖片依次為大學院、圖書館、教授的共同空間和集會大廳,中央庭院正在裝修中。

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於1491-1496年間在雅蓋隆大學學習,他的紀念碑位於大學老校園。大學院博物館哥白尼展室的一角,陳列了他的畫像以及他大學時代使用過的鍍金天文儀器。哥白尼的劃時代巨著《天體運行論》的手稿,寫於1530年前後,他在書中創立了“日心說”,但直到1543年臨終前才問世。在17世紀中期的第二次北方戰爭中,哥白尼的大部分天文學藏書及部分早期科學筆記被瑞典士兵作為戰利品帶走,現存烏普薩拉大學。400多年來哥白尼的遺骸和墓地一直成謎,2005年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顱骨,其電腦複原頭像與哥白尼肖像非常相似。後經與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中一本哥白尼藏書(戰利品)中兩根頭發進行DNA比對,發現來自同一人。

毗鄰聖福裏安門的恰爾托雷斯博物館創立於1786年,展出歐洲最古老的藝術收藏家族之一的私人藏品,其中一部分於2016年以低價轉讓給波蘭政府。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文藝複興三傑之一達芬奇的名作《抱銀貂的女子》,這是達芬奇的四幅女性肖像作品之一,也是波蘭境內唯一的達芬奇名畫。不少藝術史學家認為,《抱銀貂的女子》的藝術價值超過更知名的《蒙娜麗莎》。恰爾托雷斯博物館還有文藝複興另一傑拉斐爾的《年輕人的肖像》和最偉大的荷蘭畫家倫勃朗的《善良的撒瑪利亞人與風景》 。拉斐爾的原作在18世紀末第三次瓜分波蘭的戰爭中下落不明,倫勃朗的作品是他僅有的六幅風景油畫之一,與《抱銀貂的女子》一起在二戰中曾被德國人搶走,戰後失而複得。

記得多年前去盧浮宮看《蒙娜麗莎》時,一眼望去展室裏一片頭頂,隻得將手機高高舉起,才能勉強拍下一張照片。而在克拉科夫,《抱銀貂的女子》靜靜地待在一間暗室中,兩位友好的大媽守在門口,隻有一兩個看客。倫勃朗的畫作隻能待在套間的外室,待遇十分不同。《抱銀貂的女子》曾是2004年的波蘭電影《盜走達芬奇》的 “主角”,影片拍的緊張、有趣、搞笑,披露了這幅名畫的許多細節,比如底板是胡桃木的、銀貂有七根胡須、蠟層上二戰德國人留下了鞋印等。毗鄰聖母聖殿雙塔的天台、高塔上的號手、瓦維爾城堡旁的露天咖啡館,克拉科夫的美麗風光在影片中不時閃現。據稱恰爾托雷斯博物館是克拉科夫比較小眾的地方,還藏有大量波蘭和歐洲無名畫家的作品。

16世紀耶穌會來到克拉科夫,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左)由齊格蒙特三世為耶穌會所建,1635年祝聖,是克拉科夫第一座純粹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其標誌是1722年安放在正立麵前的耶穌12門徒塑像,教堂中收藏了一個46.5米長的傅科擺,是法國物理學家裏昂·萊科於1851年發明,用來證明地球自轉的裝置。與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相鄰的聖安德肋教堂(右)建於11世紀,是克拉科夫最古老的建築和波蘭保存最完好的羅曼式建築之一,17世紀安裝了巴洛克式尖塔。這是一座罕見的歐洲堡壘式教堂,也是克拉科夫唯一經曆了1241年蒙古人進攻而幸存的教堂。在經過波蘭曆史上多個著名地標建築後,到達皇家之路的南端終點瓦維爾山。

克拉科夫另一處1978年的UNESCO世界文化遺產——位於郊區喀爾巴阡山下的的維利奇卡皇家鹽礦,是歐洲最古老的鹽礦之一,世界上唯一持續開采了700年的礦場。傳說在1252年,匈牙利公主和波蘭王後阿帕德·金加將匈牙利礦工帶到波蘭第一個地下岩鹽層開采。鹽在中世紀被稱為 “白色黃金”,維利奇卡鹽礦成為中世紀波蘭的重要經濟命脈。有人說中世紀波蘭的富強就是拜維利奇卡鹽礦所賜,雅蓋隆大學就是用鹽礦收入建立的。鹽礦共有九個岩層,最深處達327米,留下了一個龐大的地下王國:280多公裏長的巷道、2350間廳室,但隻有1%對遊客開放。至1996年鹽礦已幾乎被挖盡,地下鹽湖濃度已達到飽和,碧綠的湖水如同巨大的綠寶石一樣晶瑩剔透。

這個神奇的鹽岩世界形成了一部采礦業文化、信仰和習俗的編年史,無數鹽雕構成了迷人的藝術殿堂。鹽礦中共有40間教堂,左上圖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位於地下101米、長54米、寬15-18米、高10-12米的聖金加禮拜堂,從1896年起,兩代三位工匠用了67年時間完工。禮拜堂供奉晶鹽雕成的聖母像,頂部是精美的枝形晶鹽吊燈,牆壁上的浮雕多為聖經故事,右上圖是達芬奇名作《最後的晚餐》。曆史上很多名人,如天文學家哥白尼、化學家門捷列夫、文學家歌德和巴爾紮克、音樂家肖邦等均造訪過這裏。1999年,若望保祿二世為金加授封,鹽礦裏還有哥白尼(右下圖)、歌德、若望保祿二世等人的雕像。在波蘭人心目中,最能代表自己國家的兩樣東西是:肖邦的音樂和維利奇卡鹽礦。(未完待續)

相關博文:巴洛克之城維爾紐斯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1/34159.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陶琴' 的評論 : 歡迎來訪!謝謝你的美言 :)
陶琴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喜歡您的文章!既有知性又有感性,看到您寫作的嚴肅和熱情。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