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23日,在斯京市中心Normalmstorg廣場發生了一起銀行搶劫案,迄今整整50周年。四位銀行職員作為人質被劫持,劫匪在與警察僵持了132個小時後投降。在接近六天的時間裏, 該地區的交通被封鎖,Norrmalmstorg 廣場被警察和警車占領,並部署了狙擊手。瑞典電台和電視台幾乎全天候現場直播,整個國家都聚集在收音機和電視機前。這是瑞典犯罪史上最著名、最具爭議的銀行搶劫案,驚動了全世界,在瑞典語中被稱為Normalmstorgsdramat ,這裏 dramat是 “戲劇”的意思。曾在這一事件中擔任顧問的瑞典精神病學家和犯罪學家Nils Bejerot將人質與劫匪之間產生的情感關係稱為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Stockholmssyndromet),這種說法隨後傳播到世界各地。實際上,這一事件中的各方人物關係遠比坊間流傳的要複雜得多。
1973 年 8 月 23 日星期四早上十點多,一名持有手槍和炸藥的蒙麵劫匪走進 Norrmalmstorg 廣場的信用銀行(Kreditbanken)。 他向天花板開了幾槍,並用英語喊道:“派對開始了!”他還攜帶了一台收音機,可以隨時收聽新聞廣播。一位銀行員工設法報警後,警方立即趕到現場,但由於遭到劫匪槍擊無法進入銀行。他劫持了三位銀行女職員作為人質,即31歲的Birgitta Lundblad、23歲的Kristin Enmark 和21歲的Elisabeth Oldgren。劫匪要求警方提供300萬瑞典克朗、防彈背心、頭盔、兩把手槍和一輛加滿油的汽車,他還要求將關押在Norrköping監獄的另一名罪犯Clark Olofsson帶到銀行,然後兩人一起開車離開銀行大樓。
警方的策略是與劫匪周旋,爭取時間並試圖讓他疲憊不堪。然而談判進展得並不順利,劫匪開始威脅人質。警方隻同意將26歲的Clark送到銀行,之後氣氛才趨於平穩,並發現了另一位銀行職員——24歲的Sven Säfström。第二天晚上劫匪卸去偽裝時,警察知道了他的身份,即正在監獄服刑但獲準休假的32歲罪犯、人稱 “Janne”的Jan-Erik Olsson。在這期間,Janne、Clark和兩位人質曾分別通過電話與時任瑞典首相帕爾梅交談。星期六夜裏,趁Janne、Clark和人質在銀行金庫中熟睡時,兩名警察設法潛入銀行並關閉了金庫大門。星期日晚上,警察開始在 65 厘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屋頂上鑽孔以便施放催淚瓦斯。8月28日星期二21 時 28 分,劫匪投降,四位人質成功獲救。
在為期近六天的囚禁中,Janne曾威脅警方,如不讓他自由離開,將射殺一名人質。然而他從未兌現這種威脅,反之人質與Janne和Clark之間卻產生了某種感情依存關係。在金庫的漫長時光裏,他們談論生活和家庭,玩象棋和紙牌。Kristin與帕爾梅之間42分鍾的通話直接向公眾播放,她認為是警察先開槍,而Janne不過是自衛,她說緩解局勢的最好辦法就是警方接受劫匪的要求。Kristi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我一點也不害怕Clark和另一個人, 我害怕的是警察。”她還說自己從Clark那裏獲得了安全感,並對帕爾梅感到失望和氣憤。事件結束後,警方要求人質先從金庫出來,但遭到Janne、Clark和人質的拒絕。Elisabeth走出來後,驚恐地喊道:“Clark,再見!”
在後來的法律訴訟中,四位人質繼續為劫匪辯護。Janne被判處十年監禁,Clark在地區法院被判犯有搶劫罪。二人在監獄裏早就相識,但Clark說事先對這場搶劫案完全不知情,自己不過是站在人質一邊的“中間人”。警方曾承諾如果他成功安撫劫匪並解救所有人質,將得到縮短刑期的獎勵,因此後來上訴法院判定他無罪。每位人質從銀行雇主那裏獲得一萬瑞典克朗補償及支付所有費用的一周假期,他們都因所發生的事情而遭受心理上的痛苦並留下了陰影。1973年是瑞典的大選年,因此這場銀行搶劫案不再是單純的刑事案件,而是演變成為一個政治問題。 9 月 15 日,國王Gustav VI Adolf病逝。第二天瑞典大選,社會民主黨勝出,帕爾梅連任首相。12年半之後,帕爾梅在距離此處800多米的另一個廣場Hötorget附近不幸遇刺身亡。
劫案發生一年之後,Birgitta 與家人開車路過Clark服刑的監獄,兩人會麵半小時,但隻是回憶往事。Birgitta後來仍在銀行工作,她說:“被囚禁的經曆除了讓我體會到即將死去時的感覺,沒有留下任何積極的東西。” Elisabeth由於無法對囚禁她的人產生負麵情緒感到愧疚,經常被噩夢困擾。她不再在銀行工作,而且改了名字。Sven與Birgitta一起繼續在銀行工作數年,後來不再與其他人質聯係了。Kristin的情況比較特殊,她辭去了銀行工作,開始學習社會學,後來成為一名心理治療師。Kristin曾經探望監獄中的Janne和Clark,並與Clark通信,甚至發展了一段浪漫關係。雖然戀情無疾而終,但她說Clark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最好的朋友之一。
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Janne不是慣犯,一位與此案無關的姑娘在報紙上看到他的照片後愛上了他,1975年兩人在監獄裏舉行了婚禮,證婚人是一年多前負責處理該案的警官Sven Thorander。1980年Janne獲釋,曾先後經營養殖場和汽車店。1996年,他因涉嫌金融犯罪逃到泰國,與第三任妻子在曼穀開超市。過了追溯期後,Janne回到瑞典向警方投案,被免於起訴。他後來成為八個孩子的父親或繼父,表示對以前做過的事感到後悔。2013年銀行搶劫案40周年時,Janne回到Normalmstorg廣場舊地重遊。當記者問他是否當年對人質居然對其產生同情感到吃驚時,他說回想起來也沒有什麽奇怪。他認為自己本質上並非罪犯,具有親和力,容易交朋友。
另一名涉案人Clark Olofsson 是瑞典最臭名昭著的江洋大盜,被稱為“瑞典第一流行黑幫(popgangster)”,並受到大眾媒體的廣泛關注。他在一個有嚴重酗酒問題的家庭中出生長大,從少年時代起就開始作案,曾犯有謀殺未遂、襲擊、搶劫和毒品罪,並且多次越獄。在1975年的一次越獄後,他與一位銀行搶劫犯朋友合夥在馬賽購買了一艘帆船。二人繞地中海航行,穿過直布羅陀海峽,經過亞速爾群島進入大西洋,最終到達愛爾蘭,一年後才被緝拿歸案。Clark大半生都在鐵窗後度過,出入監獄如家常便飯,但他認為自己的人生精彩無悔。去年五月,根據Clark的自傳《到底發生了什麽》改編的六集電視劇 “Clark”在Netflix 首播,Bill Skarsgård主演,劇情堪比好萊塢大片。
在50年前的斯京銀行搶劫案中,Clark可能扮演了更為複雜的角色。有些媒體將Clark稱為 “劫匪”之一是不確切的,警方並沒有發現他與真正的劫匪Janne之間曾有預謀的證據。也許正是由於他以“中間人”的身份出現在人質麵前,才獲得了他們的信任。1979年,Clark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新聞係學習,還到《工人報》(Arbetaren)實習。就是在這段時間裏,他與人質Kristin重逢。第二年Clark故伎重演,因襲擊罪被判處兩年半徒刑。1983年他完成了學業,並繼續其職業罪犯生涯。十多年前Clark最後一次入獄,2018 年 7 月底出獄後回到瑞典。案件的幾位當事人如今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在瑞典各地享受著平靜的晚年生活。
2015年,Kristin在她的新書《我成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中公開講述了自己在1973年8月那些充滿恐怖的日子裏的經曆,反思了這件事如何影響了她的人生選擇。Kristin說她並不同情肇事者,也不支持Clark的犯罪行為,然而對於自己被宣布患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十分反感。對她來說,寫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段痛苦的旅程,她不得不重溫自己花了半輩子時間試圖擺脫的一段記憶。她也將寫作視為一種自我救贖和治愈的方式。這本書是對弱勢群體不承擔責任的社會的尖銳批評,提醒人們永遠不要妖魔化他人,盡管媒體上經常這樣做。Clark在給她的最後一封信中寫道: “我希望你的話語能夠被善意、嚴肅地理解和接受”。圖為今日一片祥和的Normalmstorg廣場,發生搶劫案的信用銀行位於右邊的白色樓房內,現已改成Nobis豪華酒店。
近年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個概念受到很多質疑和批評。2019 年,澳大利亞女記者 Jess Hill 發表了論文《看看你讓我做了什麽》,她在文中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描述為“沒有診斷標準的可疑病理學”,並表示它“充滿了厭女症,建立在謊言之上” 。 她還強調,對 2008 年數據的研究表明,確定“大多數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的診斷是由媒體,而不是由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做出的”。Hill指出,在精神病學家Nils Bejerot的直接領導下,有關方麵在處理這起搶劫案時做得非常糟糕,以至於警察給人質帶來的風險比劫持者更大。Hill還發現,Bejerot對Kristin的診斷不僅是在沒有與她交談的情況下做出的,而且也是對Kristin在人質事件中公開批評他的行為的直接回應。
這次事件發生之前及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對於銀行員工來說搶劫一直是非常嚴重的威脅。2009 年瑞典發生了 77 起銀行搶劫案,五年後的2014 年減少至 23 起。去年是自 1854 年以來,在瑞典第一次沒有發生一起銀行搶劫案,顯然與現金交易大幅度減少有關。今年8月23-27日,在斯京警察博物館舉辦了快閃展覽 “Norrmalmstorg搶劫案50周年”,主要強調劫案發生期間警察工作的危險性。左上圖:當年Janne要求警方提供的用於逃跑的福特野馬型賽車,修複翻新後,今年8月23日開到了原銀行大樓旁供人圍觀,當天Clark現身坐在車裏;右上圖:劫匪Janne的手提包;左下圖:Janne使用的假發、交通圖、收音機等物品,以及警察使用的催淚瓦斯罐;右下圖:劫案發生第三天,Janne在銀行內引爆了炸藥。
相關博文鏈接:帕爾梅留下的印記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11/1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