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是由位於多瑙河西岸的布達以及東岸的佩斯和舊布達於1873年11月17日合並,與維也納一起,成為當時奧匈帝國的共同首都。布達傲視江湖,佩斯典雅喧囂,雙子城珠聯璧合,藍色溫潤的多瑙河穿城而過。位於佩斯的聖伊什特萬大教堂和匈牙利國會大廈是布達佩斯最高的兩座建築,一個紅頂、一個綠頂。均為 1896年匈牙利建國一千年而建,所以高96米。在布達佩斯遊玩的最好方式是沿著多瑙河兩岸行走,隨著上千年的王朝興衰更替,曆史上各個時期的建築遺跡形成了一個恢宏的藝術長廊,成為歐洲城市景觀的傑出典範之一,1987年入選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一千多年前,馬紮爾人遊牧部落遷徙到多瑙河盆地的潘諾尼亞平原定居。伊什特萬一世(975–1038)在馬紮爾民族中強製推行天主教信仰,公元1000年成為匈牙利第一任國王,1083年封聖,所以左圖的伊什特萬一世騎馬雕像頭上有光環。15世紀的匈牙利國王馬加什一世是匈牙利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他15歲登基,曾留學意大利,將文藝複興成就推廣到匈牙利,建立了15世紀歐洲最大的收藏曆史紀錄、哲學和科學成就的圖書館。匈牙利在馬加什一世治下成為東歐第二強國,1490年他去世後則日漸衰落。右圖新巴洛克風格的馬加什一世狩獵噴泉,是布達佩斯的著名地標之一。
“今歲重陽日,憑欄氣候遲”。坐落在多瑙河河套布達城堡山,登高遠望。布達城堡始建於13世紀,是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為抵禦蒙古人入侵而建,在神聖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多次重建。右上圖是布達城堡前的歐根親王騎馬雕像,他是17-18世紀神聖羅馬帝國陸軍元帥、哈布斯堡王朝的偉大將領,在維也納新霍夫堡宮前也有一尊他的雕像。左下圖是建於1895-1902年間的漁人堡觀景台,二戰後複建,觀景台的七座白塔代表七個馬紮爾人部落在896年定居喀爾巴阡盆地。右下圖是建於19世紀末的加爾文宗教堂,以四座聖所圍繞高塔的建築結構而聞名,二戰中全毀後重建。
布達城堡區的心髒馬加什教堂始建於1015年, 14世紀下半葉改成哥特式風格,是匈牙利豐富而悲慘的曆史見證。教堂的正式名稱是“布達城堡聖母升天教堂”,耶穌受難像隻得屈居側位。教堂內部華麗的繪彩裝飾靈感來源於翻修過程中發現的原始中世紀圖案,1541-1686年間成為布達最主要的清真寺,19世紀末重建為美麗的哥特複興式風格。馬加什一世的兩次婚禮均在此舉行,這裏也是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以及末代皇帝卡爾一世的加冕教堂。走進馬加什教堂,令人想到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和科爾多瓦的清真寺大教堂,不同宗教間上千年的廝殺與融合。
布達佩斯天主教宗座聖殿——聖伊什特萬大教堂,得名於伊什特萬一世,1905年開堂,工期長達54年。大教堂平麵為希臘十字式,新古典主義風格,與維也納的卡爾教堂有些相像。大教堂正麵是希臘三角門楣,下方是四根方形科林斯柱,兩旁是鍾樓。教堂中央祭壇供奉聖伊斯特萬立像,聖殿穹頂展示了主神的形象,青銅浮雕係列描繪了聖伊斯特萬人生的重要階段,穹頂曾毀於二戰後重建。鎮堂聖物是伊什特萬一世木乃伊化的 “右聖手”,供奉在聖母禮拜堂的盒子裏。在大教堂聽了一場管風琴與小號的古典音樂會,如同聆聽來自天堂的聖音。
國會大廈是匈牙利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國會建築。這座宏偉的大廈建於1885-1902年間,平麵結構是巴洛克式,立麵是哥特複興式,圓頂則為新文藝複興風格。除了八根巨大的花崗岩柱外,所有原材料均來自匈牙利本土,並且有匈牙利工匠和製造商參與。國會大廈總共使用了大約4000萬塊磚,還用掉了大約40公斤22-23克拉的黃金作為裝飾。整座建築包括365棟規模各異的塔樓,代表一年的365天。大廈的中央圓頂塔樓寓意立法機關的統一,也是當年兩院聯合會議所在地。國會大廈與聖伊什特萬大教堂等高,表示象征著世俗與宗教精神具有同等重要。大廈兩翼完全對稱,象征兩院權力平等。
二戰後匈牙利國會改為一院製,大廈北翼的原上議院對公眾開放。國會大廈內有很多雕塑、繪畫精品,是一部匈牙利千年曆史的百科全書。左上圖是16角形的圓頂大廳,中央玻璃櫃裏珍藏著至高無上的 “匈牙利聖冠”,與聖伊斯特萬大教堂裏的 “右聖手”同樣尊貴,可惜不能拍照。從伊什特萬一世開始,曆代匈牙利國王加冕時都要戴上這頂王冠,包括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右上圖是原上議院的議事大廳。左下圖是休息廳,地上鋪著歐洲最大的手織地毯,兩旁柱子上是匈牙利曆史上各民族及各種職業的人物雕像。右下圖是國會大廈的主樓梯,共有96個階梯,兩旁矗立著八根花崗岩柱。
國會大廈後方科蘇特廣場上的四座民族英雄雕像:1. 東南方的拉根齊·費倫茨二世騎馬雕像,他的坐騎兩條前腿淩空。拉根齊二世領導了18世紀初的馬紮爾民族獨立運動,被看作匈牙利自立的最後一次嚐試。2. 西南側的科蘇特·拉約什雕像,他是匈牙利貴族和民主之父,領導了作為歐洲1848年革命一部分的反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專製統治的民族解放鬥爭,成為獨立的匈牙利共和國元首。3. 南側的安德拉什·久洛騎馬雕像,他是19世紀後期的保守主義政治家,曾任匈牙利王國總理和奧匈帝國外長。4. 北側的第薩·伊什特萬雕像,20世紀初他曾兩度出任奧匈帝國的匈牙利首相,在1918年菊花革命中遇刺身亡。
19世紀匈牙利貴族和改革家塞切尼·伊什特萬於1825年創立了匈牙利科學院,左上圖是他的雕像,右上圖是1862年落成的文藝複興風格科學院主樓。塞切尼還讚助修建了多瑙河上連接布達和佩斯的第一座大橋,大橋被命名為 “塞切尼橋”。戴阿克·費倫茨是19世紀的匈牙利政治家,一直在哈布斯堡王朝與激進的自由主義看之間調停,被稱為 “匈牙利的智者”,左下圖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戴阿克廣場。右下圖是國會大廈對麵的民族學博物館,這座富麗堂皇的建築是1891-1896年為司法部而建,體現了當年匈牙利政府在歐洲的威嚴和權勢,上方的三馬戰車引領著啟蒙精神。
茜茜公主對匈牙利有著深厚感情,她的協調和努力促成了1867年奧匈帝國的建立。布達佩斯是茜茜公主可以暫時逃離奧地利宮廷生活重壓的自由之地,她在這裏度過了七年時光。影片《茜茜公主》中講述了她征服安德拉什和匈牙利人民的故事,左上和右下圖分別為多瑙河畔和馬加什教堂內的茜茜公主雕像。多瑙河上有九座式樣迥異的橋梁連接布達和佩斯這對雙子城,左上圖是鐵獅鎮守的塞切尼鏈橋,可惜正在大修,禁止通行,看不出它的雄偉風貌。右下圖的綠色自由橋建於1894-1896年間,是一座當時最為美觀的仿鏈型橋梁,弗朗茨·約瑟夫親自安裝了最後一個銀鉚釘。
對於我們這代人,裴多菲及他的被譯成中文的五言名詩、裴多菲俱樂部和納吉,都是耳熟能詳的。裴多菲·山多爾是19世紀匈牙利愛國詩人和民族英雄, 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左圖是當年爆發革命的3月15日廣場上的裴多菲雕像,正在朗誦他自己創作的《民族之歌》。1950年代,曾兩度出任總理的納吉·依姆雷試圖推行 “新階段”的經濟和政治改革,由一些知識分子組成的 “裴多菲俱樂部”舉辦了各種研討會。1956年10月23日,一群師生推倒了市區的斯大林銅像。這場革命隨著蘇軍坦克開進布達佩斯宣告失敗,納吉也被處以極刑,右圖是國會大廈不遠處的納吉雕像。
包賈尼·拉約什是1848年匈牙利革命期間首屆代議製政府首相,他與科蘇特分別為上、下議院反對黨的領袖,為馬紮爾人的獨立獻身。左上圖是他英勇就義的地方,他的紀念碑是一盞聖殿燈,1849年10月6日是包賈尼與其他烈士的殉難日。現在每年這一天是國家紀念日,那天早上遇到官方紀念儀式。下方二圖是國會大廈後科蘇特廣場上的1956-10-25紀念碑和紀念館,紀念那一天大屠殺中的遇難者。匈牙利一共有三個國慶日:3月15日——1848年匈牙利革命,8月20日——1000年伊什特萬一世加冕登基日,10月23日——1956年民主運動及1989年匈牙利第三共和國成立紀念日。
放射狀的安德拉什大街是布達佩斯的標誌性林蔭大道,由安德拉什倡議,建於1872-1876年間,被·稱為布達佩斯的“香榭麗舍大街”,2002年擴充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條大街地下是歐洲大陸第一條地鐵,左上圖是一個19世紀末建造的地鐵站。大街兩旁布滿美麗的新文藝複興風格的房屋,與布達佩斯原來的巴洛克風格形成對照。右上和左下圖是大街旁最美麗的建築——1884年弗朗茨·約瑟夫皇帝為茜茜公主修建的布達佩斯皇家歌劇院,就像一個小號的維也納歌劇院,但是這個大堂可以免費參觀。大街周邊300米之內均屬於世遺範圍,右下圖是一個典型的民居大院鐵門,仿佛來到關於東歐國家的二戰電影片場。
李斯特·費倫茨是19世紀匈牙利國寶級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將鋼琴技巧發 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李斯特一生創作了700多首音樂作品,代表作包括19首吉普賽風格的《匈牙利狂想曲》,他的作品極具前瞻性,享有 “鋼琴之王”的美譽。李斯特紀念博物館位於佩斯的老音樂學院內,也是他本人1881-1886年間的故居。博物館內展出了李斯特的肖像、手模、藏書、樂譜、家具及私人物品原件。很多物品在他去世後散落民間,後來被他的友人和音樂愛好者們一一購回。李斯特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1865年成為神職人員。右下圖是李斯特臥室的書桌,在中央抽屜裏隱藏了一個鋼琴鍵盤。
左上圖是1880年美國查克林廠商贈予李斯特的定製三角鋼琴,與現代鋼琴的結構已經極為相似。鋼琴上擺放著樂迷們贈送給李斯特的銀質譜架,中間鑲嵌著他的頭像浮雕,上方是他的三位偶像的胸像:貝多芬居中,左側韋伯、右側舒伯特,李斯特還是德國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的嶽父。右下圖是李斯特為弗朗茨·約瑟夫皇帝和茜茜公主創作的《匈牙利加冕彌撒曲》的樂譜,1867年6月8日在馬加什教堂舉行的匈牙利國王加冕儀式上首演,這是那天演奏的唯一樂曲。特別好的博物館和audio講解,遊客並不多。每介紹一架鋼琴的曆史後,都有一小段用該琴彈奏的李斯特樂曲。
左上圖是建於1782年的布達佩斯科技經濟大學,初看匈牙利語校名時望文生義,以為是“埃及博物館”,網查得知M?szaki意為“技術”、Egyetem意為“大學”。右上圖是蓋特勒山下的岩石教堂,1926年由一群匈牙利保祿派教士創立。左下圖是聖伊斯特萬廣場步行街上的大肚子警察,許多遊客都會開心地摸著他的肚皮合影,因此被磨得光滑油亮。右下圖是1897年峻工的中央大市場。遊走在布達佩斯的大街小巷,不由令人想起20世紀在上海的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Hugyecz László),1911-1914年間,他就在科技經濟大學的建築學院學習,他的父親曾參予修建布達佩斯的第一條地鐵。
在布達佩斯拜謁大神:美籍匈牙利猶太人馮·諾伊曼·亞諾什,最後一位精通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偉大數學家和絕世天才。1903年馮·諾伊曼出生於一個猶太上層家庭,1913年他的父親被弗朗茲·約瑟夫一世授予世襲貴族頭銜。佩斯猶太區Bathory街26號是馮·諾伊曼故居,他在那裏出生,一直住到18歲,外牆掛有匈牙利數學會和美國數學會聯合建立的紀念牌匾。馮·諾伊曼22歲時在匈牙利最早的大學——羅蘭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他讀書時的校名是 “布達佩斯大學”。校園裏紀念碑上的圖案代表馮·諾伊曼一生中的四個研究領域:博弈論、數學、量子力學、理論計算機科學。
匈牙利於1940年11月20日加入軸心國,布達佩斯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最血腥的城市戰之一,多瑙河上的六架橋梁被炸毀,布達山頂擁有860間房屋的匈牙利皇宮被夷為平地。左圖的煙草街猶太教堂始建於1854-1859年間,摩爾複興式風格,是繼紐約以馬內利會堂之後,世界上第二大猶太教堂,二戰初期被用作德國廣播電台的基地和馬廄。1944年10月15日,奉行極端匈牙利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箭十字黨發動政變,將大批猶太人擄掠到多瑙河岸槍殺。右圖的 “多瑙河畔之鞋”雕塑由60雙男鞋、女鞋和童鞋組成,散落的鞋群長達40米,為紀念被殺害後推下多瑙河的猶太人。
路上隨拍的兩座羅馬天主教堂:左圖是雙塔巴洛克風格聖安娜教堂,供奉耶穌的姥姥,始建於1390年,1540 年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摧毀。現在的教堂建築重建於1740-1761年間,主立麵的正門上裝飾著信仰、希望和愛的雕像。右圖是阿維拉的聖特蕾莎教堂(St. Teresa of Avila Parish Church),建於1801-1809年間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單塔教堂。二戰後這個教區的神父將戰爭期間猶太人洗禮的登記簿藏在一個灰漿封砌的門道中, 2006 年教區辦公室翻新時被意外發現。
左上圖是自由廣場南側的二戰德國入侵匈牙利遇難者紀念碑,紀念碑上的大天使加百利手持匈牙利國王的球狀十字架,即將被代表納粹的老鷹抓住,但這個紀念碑被猶太社群指責為“漂白匈牙利戰爭罪行的舉動”。其餘三圖分別為自由廣場北側的裏根雕像、二戰蘇軍紀念碑和美使館,這一組合有點清奇。裏根沒有到過匈牙利,這座在他百年誕辰時豎立的雕像表達了匈牙利人民對他結束冷戰所作貢獻的敬意。雕像身後不遠處是國會大廈,雕像的雙手被遊客摸得鋥亮,與老警察銅像的肚皮有一拚。這裏的美使館與世界各國一樣門禁森嚴,門前有一座老布什雕像,是在他逝世後豎立的。老布什曾於1989年訪問匈牙利,是第一位在任期間到訪的美總統,老哥兒倆在這裏結個伴。
匈牙利語又稱馬紮爾語,屬於烏拉爾語係芬蘭-烏戈爾語族,與印歐語係差別很大。匈牙利語與漢語一樣,人名是姓在前、名在後。“伊什特萬”和“費倫茨”可能是最常見的匈牙利男性名字,匈牙利語原文分別為István和Ferencz,對應的英文是Stefan和Franz。30多年前初學瑞典語時,有一課就是匈牙利移民伊什特萬的故事。Gábor Szarvas是19世紀匈牙利著名語言學家,語言正確性原則的倡導者和匈牙利語的守護者,左圖是科學院門前他的雕像。1875年在自由廣場南側舉辦了歐洲大陸第一屆室外田徑運動會,右圖紀念碑上的浮雕是運動會的口號:“健康的精神來自運動的身體”。
匈牙利的紙幣正麵,五百、一千、五千、一萬、兩萬福林分別是拉根齊二世、馬加什一世、塞切尼、伊什特萬一世、戴阿克的頭像。聽上去麵值很大,其實一萬福林約為170元人民幣。其原因是匈牙利在二戰中站錯了隊,戰後需向盟國支付約3億美元的戰爭賠款,導致福林迅速貶值。匈牙利至今尚未加入歐元區,但是可以使用歐元支付,物價比較便宜。匈牙利自古以來是各民族交匯之地,也是飲食文化的大熔爐。圖為幾種傳統美食:蘋果醬鵝肝(前餐)、燴豬肉、牛肉湯Goulash、咖喱雞麵包盅、海鮮意麵、煙囪甜圈(小吃)。
每個歐洲大城市似乎都有一個網紅咖啡館,布達佩斯的這個是1894年成立的“紐約咖啡館”,坐落在新文藝複興風格的紐約宮大飯店底層並得名。咖啡館內金碧輝煌,雕梁畫棟,曾被某國際知名城市觀光網站推選為世界十大最美咖啡館第一名,就是有點貴。與維也納類似,布達佩斯以咖啡館文化而聞名,全城有幾百家之多,大多數價格十分親民。比如下方二圖號稱 “世上最美麥當勞” ——至少是之一,是一座建於1877年的老建築,據說當年是一家茜茜公主常去的餐館。這裏的一杯拿鐵大約十元人民幣,堪稱 “世上最便宜拿鐵”。
今年先後來到維也納和布達佩斯觀光,美麗的多瑙河將她們連在了一起。兩座城市各有千秋、不分仲伯,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都在那裏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可惜不少地方還沒來得及看,期待下次。
相關博文鏈接:大流行之後重遊維也納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206/25037.html
先願前輩聖誕並新年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