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蟄居兩年重啟,飛離波羅的海,穿越比利牛斯山脈,紮進大西洋深處,降落在號稱“世上最危險的機場之一”。Madeira Islands!位於北大西洋中央的葡萄牙馬德拉群島,葡語是“木頭”的意思,因島上的原始森林得名,中文一般譯成“馬德拉”。馬德拉容易與西班牙首都馬德裏 (Madrid) 混淆,盡管都姓“馬”,但原文差別很大。1419年葡萄牙人發現了馬德拉群島,並將其納入版圖,迄今已逾600年。馬德拉首府 Funchal位於主島南海岸,名字來自葡語中的funcho,意為“茴香”,中文譯成“豐沙爾”。再不出來玩,真要“瘋煞爾”了。
已故台灣作家三毛曾與荷西到馬德拉一遊,還寫了一篇遊記,她將 Madeira譯成“瑪黛拉”,Funchal是“豐夏”。喜歡這兩個譯名,發音既相近又好聽,而且與自然環境很搭。三毛寫道:“由空中看下去,這海島綠得像在春天”,“‘ 瑪黛拉’就是瑪黛拉, 那份薄薄涼涼的空氣,就是葡萄牙式的詩。”豐沙爾“依著波光粼粼的大海,停泊著五顏六色的漁船,節節的石階通向飄著歌曲的酒吧。”十年中我是第四次來到葡國領地,學會了幾句葡語:“早上好”Bom dia (蹦迪呀);“謝謝”——男士用 Obrigado (偶不理嗄度),女士用 Ogradecido (偶不理嗄達)。
據稱最早發現馬德拉群島的是公元前六世紀的腓基尼人,900-1030年間北歐維京人也可能登陸過群島。在歐洲地理大發現早期,葡萄牙著名探險家和航海家紮爾科 (João Gonçalves Zarco) 等人重新發現了馬德拉。第一批殖民者登陸時,看到島上長滿了延伸到海岸的茴香,以及一些疑似原始人留下的遺跡。紮爾科是猶太人後裔,出生於一個葡國貴族家庭,豐沙爾首任總督。他在葡萄牙擴張戰爭中與摩爾人戰鬥時失去了一隻眼睛,因此獲得綽號 Zarco (獨眼者)。馬德拉是葡國航海先驅恩裏克王子 (Infante D. Henrique) 手下的航海家們的第一次發現與擴張,也是葡國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
出生於熱內亞的哥倫布 (Cristoforo Colombo) 以發現美洲新大陸著稱,他的雕像是西班牙城市的標配,沒想到在豐沙爾也發現了一座。哥倫布曾是豐沙爾居民,1478年首次登島收購蔗糖,並學習航海理論,1479年他與群島中第二大島聖港島 (Porto Santo) 的首任總督佩雷斯特雷洛 (Bartolomeu Perestrello) 之女Filipa成婚。佩雷斯特雷洛是與紮爾科一起發現馬德拉的另一位航海家,他的侄孫Rafael Perestrello是有記載的第一個從海上登陸中國大陸的歐洲人,圖片依次為紮爾科立像、恩裏克王子紀念碑和哥倫布坐像。
馬德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花開。豐沙爾依山傍水,16世紀時是穿梭於東印度和新大陸之間的卡拉維爾帆船的中途停留站。與三毛的文字頗有共鳴:“住在‘瑪黛拉’那幾日,幾乎每天都要去‘豐夏’,奇怪的是,這個可愛的城鎮越認識它,越覺得它親切、溫馨,變化多端。”“ 一派自然風味,活潑的人間景氣在這兒發揮到了極致,而它的本身就是人世安然穩當的美,這種美,在二十世紀已經喪失得快看不見了。”
聖卡塔琳娜公園坐落在豐沙爾市區的山崖上,占地約為 36000 平方米,可以俯瞰豐沙爾灣的壯麗景色,美麗而安靜。公園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多種樹木和花卉,各式雕塑點綴其間,哥倫布坐像就在這個公園內。上方三圖的花卉分別是山地蘆薈、淩霄和珊瑚滕,圖六是島上唯一的爬行動物——馬德拉蜥蜴。
豐沙爾具有豐富的殖民時代建築遺產,西班牙哥特式的聖母升天大教堂 (Sé Catedral do Funchal) 由數千塊火山岩建成,1490年代曼努埃爾一世 (Manuel I de Portugal) 下令建造。大教堂於1493年峻工,1514年升格為主教座堂,是豐沙爾少數幾乎完好無損的殖民時代建築之一。教堂外表天然質樸,內部無比精美,擁有三個中殿,特別是穆德哈爾風格雕刻的雪鬆木製天花板,以及巴洛克風格祭壇上弗拉芒文和葡國藝術家的繪畫。1991年,羅馬教宗約翰·保羅二世訪問了馬德拉。
上方二圖是1569年耶穌會創辦的聖約翰福音傳道學院舊址和1647年完工的學院教堂,現在均屬於馬德拉大學,教堂標誌著從矯飾主義風格向巴洛克風格的過渡。直到 19 世紀,耶穌會學院和教堂都是豐沙爾最大的建築群。左下圖是建於1785年的貴族宮殿, 18 世紀晚期建築的和諧典範,1883 年被豐沙爾市議會收購用作市政廳,其南立麵是一座三層“海景”塔樓。右下圖是建於16-17世紀的Sao Lourenco宮,主島上最雄偉的民用和軍事建築。
除了主教座堂外,豐沙爾還有眾多宗教寶藏,上方二圖是聖佩德羅教堂 (Igreia de São Pedro),設有三個側麵教堂和兩個附屬祭壇,內部是裝飾華麗的牆壁、琉璃瓦、古董壁畫等。左下圖的聖卡塔琳娜禮拜堂 (Capela de Santa Catarina) 最初是在 1425 年用木頭建造的,據稱是島上第一座教堂,由紮爾科的妻子Constança Rodrigues創立,並於16世紀重建。右下圖哥特式的Capela do Corpo Santo 最初是 15 世紀的漁民祈禱教堂, 也是馬德拉島最古老的宗教兄弟會為在海上遇難者的家庭提供支持的地方,後兩個禮拜堂都具有曼努埃爾風格的設計元素,特別是房頂的鈴鐺。
Quinta das Cruzes是豐沙爾的一間裝飾藝術博物館,於1953年對公眾開放。博物館以馬德拉的收藏家Cesar Filipe Gomes和Joao Wetzler的私人捐贈為基礎,後者是二戰期間的奧地利難民,1939年來到馬德拉。這裏是豐沙爾具有重要曆史傳統的莊園,曾為馬德拉島的發現者及首任總督紮爾科的最後一處住所,右上圖是兩扇曼努埃爾風格的窗戶。房屋於18-19世紀重新修建,還有一個保存完好的考古花園,其中有第一批定居者的墓碑。
博物館的藏品可追溯到15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之間,包括歐洲和東方的家具、珠寶及陶瓷等。左下圖的扇麵是西洋畫,右下圖的轎子來自中國,是房屋主人用的。1386年英格蘭王國和葡萄牙王國簽署了《溫莎條約》,正式建立“英葡聯盟”,是世界上最古老並仍然有效的聯盟關係之一。1557和1842年,葡英兩國先後到中國殖民,建立了澳門和香港,分別統治了 442和156年。19世紀初大英帝國曾兩度占領馬德拉,博物館中還陳列了一些英國駐島官員的照片。
Rua de Santa Maria是豐沙爾老城的一條狹窄細長的曆史街道,馬德拉最早出現的定居點之一,始建於 1430年,讓人邂逅近600年的斑駁陸離。十多年前,當地開啟了一個名為“敞開大門的藝術”項目,藝術家們在街邊塗鴉,創作了200餘扇彩繪門。一扇門就是一個故事,如同五彩繽紛的萬花筒,可惜三毛沒有看到過這條塗鴉街。右下圖是一家餐館前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來訪時的留影,上次看到用他作廣告還是三年前在劍橋的一家中餐館。
Rua de Santa Maria街的盡頭是明黃色的聖地亞哥城堡 (Forte de São Tiago),以葡萄牙的保護神命名。城堡建於16-17 世紀,用於防禦海盜,是豐沙爾城重要的曆史遺跡。在19世紀初半島戰爭期間,城堡為英國軍隊提供住所,還庇護了1803 年的洪災受害者。從城堡遠眺海港,德國的TUI微笑大郵輪也開來了。
豐沙爾東北部郊區蒙特 (Monte) 是當地許多富裕家庭的避暑勝地,1741年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山頂建造了蒙特山聖母教堂 (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o Monte),在一場地震後於1818年重建,是島上最重要的朝聖地。 1921年11月,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哈布斯堡王朝的卡爾一世流亡到豐沙爾,於次年病逝,他的最後住所就在教堂附近並安葬在教堂裏,左下圖是教堂外卡爾一世的立像。1850年,當地居民發明了一種柳條滑車,有些像愛斯基摩人的冰地雪橇,可以坐上去從蒙特山頂滑下來,三毛的遊記中有過生動描述。
馬德拉群島是火山島,水下到大西洋盆底深達4000米,上一次噴發大約在40萬年前。從山崖看海,從大洋看山,還可觀鯨。主島東南部的吉拉奧海角 (Cabo Girao) 號稱世界上第二高海崖,高度為580米,建造豐沙爾主教座堂的岩石就是從這個海角懸崖運去的。但這個“第二”純屬忽悠,網查歐洲就有三個比Cabo Girao 高的垂直海崖,當然這個十分有名,非常壯觀。以前隻有乘船才能到達山崖腳下,2003年修了纜車,農民可乘車到崖下種地。
臨海小鎮Camara de Lobos風景如畫,鎮上小餐館的海鮮讓人大快朵頤。這個不足四萬人的小鎮是馬德拉島的第二大“都市”,1419年紮爾科等最早的葡葡牙殖民者就在這裏登陸,兩年之後才到豐沙爾建城。他們在小鎮發現了如圓形劇場般的港口,還有很多海豹,因此以葡語“海豹”( Lobos) 為小鎮命名。左上圖是掛在山崖斜壁上的酒店,沿著海邊步道可以走到海豹小鎮。回想600餘年前,航海先驅登上這座北緯36度、西經18度的海島,遠離大陸,荒無人煙,拓荒墾殖,繁衍生息,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馬德拉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最鍾愛的度假地,1950年1月,他攜妻女在海豹小鎮住了四天,並畫了一幅小鎮全景圖。那次他提前結束行程,趕回倫敦籌備大選,第二年重新入主唐寧街10號。因此小鎮可稱丘吉爾的福地,70年之後他仍是這裏的形象大使,處處都是他留下的痕跡。在豐沙爾的海濱大道旁有一座聖雄甘地的胸像,是2019年為慶祝他誕辰150周年,由印度官方提供的。丘吉爾和甘地是一對政敵,二人的雕像在倫敦國會廣場比肩而立,在馬德拉則相隔六公裏。
馬德拉有500多年的商貿曆史,早年很多來自熱那亞、皮卡第、佛羅倫薩、西班牙等地的商人都在島上投資,豐沙爾曆史上曾經是製糖業、釀酒業的重要中心,左圖是商人紀念碑。中圖是廣場上的懸掛天使加百列 (Gabriel),以豐沙爾市為背景,紀念為修建馬德拉島公路隧道遇難的工人們。加百列是負責為神傳遞訊息的使者,也是死亡天使、火與雷的王子。右圖是2021年7月19日揭幕的一座“擁抱和感恩”主題雕塑,向在抗擊Covid-19世紀大流行前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日夜流轉,露台風光,適合躺平發呆的地方。
在馬德拉度過辛醜年冬月十五,這個滿月有各種別稱,如“寒月”“至日月”“長夜月”或“聖誕月”。經曆了2021年最後一次朔望大潮,見識了大海是怎樣說翻臉就翻臉,沿海步道也都關閉了。大洋後浪推前浪,前浪其實沒有死在沙灘上,而是退回去與後浪疊加,形成更大的後浪。不同形狀的海岸、礁石,給出了不同的邊界條件,形成了變化莫測的海浪,沒有兩朵浪花是相同的。潮起潮落,周而複始,億萬年的輪回。讚自然之偉力,牛頓之神明。
馬德拉是吃海鮮的天堂,本地特產黑等鰭叉尾帶魚,生活在200-1700米深的海域,一條足有兩米多長,肉質鮮美無比。左下圖是海鮮小食:蒜香帽貝。馬德拉具有悠久的紅酒釀造史及酒文化,莎士比亞在其劇作中就有馬德拉酒的橋段,右下圖是免費品酒的地方。
在馬德拉遇到的遊客來自英、德和北歐諸國,都說家裏太黑太冷了,出來找陽光。 當地民眾,如酒店前台、餐館老板、出租車司機等,大都熱情專業,而且英語都非常好,遠勝歐陸各國。如三毛所言:“這樣的小城,不可能有麵目可憎的人,看來看去,表情都是悅目,令人覺得賓至如歸,漂泊大城的壓迫感在這裏是再也不可能感到的。”一天在海豹小鎮的餐館吃飯,鄰座是一對英國夫婦,已經是二刷馬德拉了。男士是一位衛星通信專家,30多年前曾在北京、西安等地工作,言談風趣,會說陝西方言“額舍”(我說)。 左圖是豐沙爾市徽,右圖是葡國瓷磚掛盤。
辛醜亞歲,打道回府。灰機在空中轉了一個彎,馬德拉全島盡收眼底,當然座位要選好邊。圖中那條用柱子撐起的機場加長跑道,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獨一份。從前這個機場隻能停降小飛機,而且側風強勁,非常考驗飛行員的技術。機場現在以足球明星C羅的名字命名,馬德拉是他的故鄉。到馬德拉一遊,一定不要錯過這最後的回眸。當然除了選邊要選對外,還要看天氣、拚人品 。明白了“島”字為啥這麽寫,海島是從海底長出來的”山”,在山上“鳥“瞰大海。網查“?”字簡化為“島”,《說文解字》:“島,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從山,鳥聲” 。
馬德拉是徒步愛好者的樂園,有很多風景絕美的徒步路線,為是PR8步道的終點——最東端蠍子尾巴形狀的聖勞倫斯點 (Ponta de São Lourenço),那裏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被國際鳥類保護組織認定的重要鳥類保護區。可惜這次以度假為主,隻能在天空中“鳥瞰”。回來之後不久,疫情防控升級。不知何時再去,會不會再去,也不知下一次去哪裏。還是借用三毛的話結束本文:“人間到處有青山,何必刻意去計劃將來的旅程呢。”
相關博文:陸止於此 海始於斯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9/2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