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正文

最憶複旦園裏讀書聲

(2021-11-28 10:27:16) 下一個

1981年底77級大學畢業前夕,複旦大學數學係1977-1981級的五屆84位女生濟濟一堂,拍下了這張頗具曆史意義的照片,迄今已經四十年了。坐在前排的是20位77級應屆畢業生,後三排是其餘四屆同學,最年輕的81級同學入校還不到半年。照片背景是複旦的標誌性建築——建於1926年的子彬院,也是我們讀書時的數學樓600號。已記不清拍攝這張照片是誰的創意了,也不知其他係有無如此標新立異之舉。在複旦116年校史上,這張照片大概也稱得上是一枝獨秀。1977-1981年間複旦數學係共招收953名學生,其中77級185人、78級225人、79級168人、80級210人、81級165人。女生比例為8.8%,大概是全校各係中女生比例最低的係之一。

1919年五四運動至今,德先生 (Demoncracy)、賽先生 (Science)、費小姐 (Freedom) 這三麵大旗已經飄揚了100餘年,但不知為何,這個"費小姐"如今卻很少有人提起了。其實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大學開放女禁,當年《晨報》《新青年》《星期評論》《星期日》《時事新報》《解放與改造》《婦女雜誌》《少年中國》等報刊曾展開大討論。1919年複旦大學組織了"今日中國大學應否男女合校"的辯論會,讚成合校者居多。從1920年開始,北京大學、南京高師、滬江大學率先開始招收女生,但是複旦直到1927年才招收了第一批十位女生。

從那時到1978年初我們考入複旦時,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1922年複旦遷校江灣時,校園建在一條小河——走馬塘畔,相傳因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沿河策馬而得名。那時燕園還是校外王謝兩家的私家園林,子彬院及燕園之間隔著一片萋萋芳草。在複旦開放女禁的次年1928年,一位名為陳性初的華僑捐資二萬兩白銀,在這片草坪上建造了複旦史上第一座女生宿舍樓。這座西式二層磚牆樓屋坐東朝西,占地465平方米,共計43間,可容納148人,即每間僅住三、四人。

110周年校慶時《新民晚報》曾撰文描寫這座神秘的樓房,文中寫到,由於該宿舍樓地處當時校園之東,外觀又為精美氣派的"宮殿之式",因而被稱為"東宮"。1928年6月,第七期《複旦旬刊》上最早出現了"東宮"一詞,並稱:"宮殿之式建築甚精,綠窗與紅壁齊輝,足為江灣道上增色。未來中國女文學家、女科學家均養成於斯燦爛宏偉之東宮中,即記者所望也"。稱其"雖無飛簷鬥拱,但是它那硬山正脊,分峙兩翼,八道垂脊,鴟吻高聳,也著實壯觀!" 文中還說老校長李登輝起初擔心男女同校會牽扯男生心思,從而敗壞學風,曾放出話來:"複旦要想男女同校,須等我死了以後!" 

老先生自然是多慮了,當年的女生都是大家閨秀,個個"端莊簡樸、笑不露齒、話不高聲,坐則埋頭伏案、行則手不離卷",是校園裏最美的風景,從女生進校那刻起就留下了"卓爾不群、不讓須眉"的複旦傳統並延續至今。上海《中學生》雜誌1929年曾刊登一篇署名於翁的文章《黃金時代》,描述了某日"東宮"對外開放的盛況。然而"東宮"僅僅存在了十年左右,連同江灣校區最早、最富麗堂皇的建築簡公堂以及幾棟學生宿舍樓,一起在抗戰期間毀於日軍炮火。而那一份民國的優雅,也隨著連年戰火、時代變遷漸漸地褪去了。

1950年代全國高校院係調整後學校擴建,在校園最東麵、現名為"光華大道"的複旦主路之北蓋起了四棟三層具有中式大屋頂的學生宿舍樓,與校園西部的老房子遙遙相望、相映成趣。其中一棟作為女生宿舍,後來增為兩棟,即我們讀書時的9號樓和12號樓,也可稱之為東"東宮"或新"東宮"。等到77級入學的時候,大概由於女生較多,中文係以及文科其他係的部分女生住進了四號樓,與男生各住一邊,倒也相安無事。我們讀大學的那幾年,數學係女生全部住在12號樓,六至八人合住一間寢室。1982年初77級本科畢業,同學們各奔東西,我則留在複旦繼續讀研。1982年上半年沒有新生入校,雖已安排了研究生宿舍,但我仍在老寢室逗留了半年,"享受"一人獨居的愜意時光。

直到當年秋季學期,我才搬入9號樓,半年之後又搬到東校門外新建的學生宿舍17號樓,與另外四位數理學科的研究生室友"同居"了兩年半。由於女生住宿相對集中,不同係的同學本科時同住一樓,而到了研究生階段則同住一室,因此各種信息八卦似乎比男生要靈通些。近日讀到校友"讀史老張"的一篇文章《誰還記得複旦門房》,文章中寫道,早年江灣的東宮和重慶北碚時期的女生宿舍都是"男生止步",配有母老虎般的大媽嚴防死守。不過我們上學時,女生宿舍樓倒是沒有門房。

數學係的女老師非常少,屈指可數,可惜都沒有教過我。我遇到的女老師隻有體育老師、英文快班的孫老師和研究生俄文選修課的馬老師。體育課是男女生分開上課,體育傅老師年輕時是體操運動員,雖然已經到了身體發福的年紀,但做起動作來依然十分優美。讀研時數學所隻有一位女博士生,是文革前的老大學生,已經40歲出頭了,導師曾經教導我要向她學習。讀書時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四點一線,即寢室-食堂-教室-圖書館。學生食堂和開水房就在12號樓後麵,我們也算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有一年三八婦女節,我到係辦公室辦什麽事情,係裏一位辦事員對我說:"今天我們婦女放假半天,不辦公。" 當年"女人" "婦女"這些詞確與我們無緣,過節也隻過青年節。去年秋天一位80後小友曬出二教旁金秋銀杏葉的照片,那是從前每天上晚自習的地方,但不記得有銀杏樹。也許當年還是幼苗、或者還沒下種。十年樹木,畢竟四個十年都過去了。隻記得600號周圍有幾棵桂樹,每到農曆八月,金桂飄香芬芳無比,不知還在不在了。上方二圖是我們居住了四年的女生宿舍12號樓,下方二圖是12號樓後麵的中央食堂。

77級和78級雖然入學時間隻相差半年,卻有很大不同。77級是因文革中斷了11年的高考製度恢複後的第一屆大學生,來自各行各業,既有跳級考入的少年大學生,也有已經成家立業、甚至為人父母的老三屆,高考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數學係77級20位女生中,隻有兩名直接從高中考入大學,有六位是年屆三十的66屆高中畢業生,平均年齡25歲左右,迄今已有兩位故去,半數左右定居海外。我們77級數學專業二班入學時共46人,其中6位女生,同學們全部是文革開始時或文革期間的初、高中畢業生,入學前分別為工人、知青、農場職工或中學教師。 

已故多年的韻霞學姐參加高考時是中學物理老師,那時兒子已經快三歲了,她在報名表格中寫下 "兒子由外婆帶",才得以錄取。1966年夏天,即將高中畢業的舜培學姐正在緊張備考,卻傳來取消高考的消息,從此大學夢碎,心中十分迷茫。雖然後來她得知自己被推薦到某軍醫大學,但取消高考後隻能到滬郊農場下鄉當農工。1977年底恢複高考時,已在縣委機關工作的舜培學姐找出了封存已久的初一到高三全套課本,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老友。她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重拾課本,和丈夫一起圓了大學夢,"夫妻雙雙把學上"。

天白室友是68屆初中畢業生,初一尚未讀完即遭遇文革。她的父親要求幾個子女在家中自學,使用的是她哥哥姐姐文革前的教材。天白在農村插隊兩年後,因父親退休頂替回到重慶作中學數學老師。但她覺得僅憑自學掌握的知識遠遠不夠,因此十分渴望繼續深造。1977年下半年她和高66的姐姐一起複習,同時考入大學。圖為1995年10月班級聚會時與同班學姐們攝於600號前,其中有老班長和他的女兒——為我們聚會作誌願者的"複二代"、相隔18年入學的小係友。

78級同學中雖然還有部分曆屆考生,但大多數是十八九歲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不少人是在徐遲先生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的感召 (或忽悠) 下選擇數學專業的。78級的女生們都是各自中學的佼佼者,其中不乏數學競賽優勝者,或在高考中考出數學滿分的成績。如今微信係群中回憶當年報考複旦數學係的經過,依舊記憶猶新,趣事多多。忻同學的中學提高班數學老師是從校辦工廠後勤組調來的,文革前複旦數學係畢業生。黃同學原本報考複旦生物係,由於高考數學成績好,被調劑到了數學係,幾十年後她也從複旦數學院的曆屆入學名單中,找到了出自複旦60級數訓班的中學女老師。

孫同學在填報入學誌願前請教了親戚中的一位老大學生,"他說電腦將來發展前景不錯,所以綜合了一下我中學老師的建議和就業前景,建議我報計算數學。...... 當中學老師拿著複旦錄取通知書上我家報喜時,我簡直不敢相信。太意外了!" 李同學說:"我當時都不知道計算數學是數學係的,以為是計算機係的。數學的思維方式,使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淺,所以盡管陰差陽錯,還是不後悔。我在公司負責營銷,客戶聽說我是複旦數學係畢業的,立馬仰視,酒也不敢勸了,經常自罰,沒想到這個專業還有唬人的作用。"

在常人眼中,數學係的學生大概都是些怪人,學數學的女生更是屬於"非人類"的女版陳景潤。其實在數學係讀書的女同學們,與平常的女孩子沒有什麽區別,同樣心靈手巧、多才多藝、愛玩愛美愛笑,為數學係這個以男性為主的世界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隻是在某種程度上被異常繁重的功課壓抑了天性。 記得1980年底,我與幾位室友去給蘇步青先生拜年,一同前往的有一位入學不久的80級小學妹。那時蘇老已年近八旬,看到剛滿16歲的小女孩學數學,大概覺得十分稀奇。

1980年代初期,國內剛剛開始流行燙發,題圖中的很多同學也都剪去了發辮,改成"時尚"的發型,布衣素顏遮不住綻放的青春年華。2005年百年校慶前夕,9號和12號樓兩座新"東宮"壽終正寢,原址成為學校新主樓光華雙子樓前俗稱"光草"的光華大草坪。也就是說,20世紀畢業的幾代眾多複旦美眉們隻能到萋萋芳 (光) 草地上尋訪我們的"故居遺址"了。貫通校園東西的主路"南京路"已易名為"光華大道",中央食堂也拆掉蓋成了光華樓的東輔樓。圖為我們讀大學時的校園地圖,女生宿舍和中央食堂位於紅框中。

雖然複旦數學係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男同學,但女同學們同樣出色,巾幗毫不讓須眉。經過數學係四年的熏陶和曆練,世上真不存在什麽事情能夠難倒我們。除了與男同胞一樣在職場打拚,姐妹們還要承擔照顧家庭的重任,各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裏裏外外一把手,幾位移居海外的同學還是兩三個孩子的媽媽。在經曆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之後,同學們依然優雅美麗。無論世道如何喧囂浮躁,我們心中的複旦,仍然是那個簡單純淨的校園。 

本文結束之前,特錄筆者同窗黃一知為紀念入學40周年的一幅書法於此:"最憶校園燈火明,舍南舍北讀書聲"。三四十年過去,當年的"費小姐"們早已成為"費太太" "費媽媽",甚至到了"費奶奶" "費婆婆"的年紀,但那琅琅書聲卻始終縈繞於耳,伴隨我們走遍天涯。那是世間最動聽的聲音,是我們青蔥歲月的記憶,也是我們今生力量的源頭。

【注】本文被《和樂數學》公眾號推送

相關博文

我的複旦七年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4/38443.html

舊時王謝堂前燕 —— 複旦奠基石引出的故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05/14495.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噢顏顏' 的評論 : 轉眼就40年了,這邊也降溫了,今天下雪,進入白色聖誕季!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這頗有溫度的好“紀錄片”,學習或說好奇並若有合適的好環境支持實在是某些念書人的力量源泉。
—此地十二月一日下午日落時分,室外白雪皚皚鬆鼠活躍,室內暖氣溫暖如春有聖誕音樂伴隨。
春後雨前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elen_xu1111' 的評論 : 謝謝學妹來訪!你是那個係的啊?
helen_xu1111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師姐好啊,數學係77-81級五屆有這麽多女生呢。依稀認出幾位呢。我是78級的。
祝節日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