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來到京都,算是一次故地重遊,而重遊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彌補過去所留下的一些缺憾。由於上次我們是以觀光為主,所以這次的重點放在吃吃喝喝,休閑逛街上麵。可是這種愜意自在的日子沒過二天,我又開始耐不住寂寞,遊玩的心一旦蠢蠢欲動起來,就再也靜不下來了,於是,我們決定第二天早上,帶上必需的食物和飲水,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遠足,輕鬆放飛一下自我。遠足自然要走出京都市區,而且又要以徒步行走為主,所以我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鞍馬山。
鞍馬山是一座充滿神秘傳說的聖山,它位於京都東北20公裏的山區。鞍馬山有569米高,山雖不高,但因為有仙,自然也就靈光了起來。鞍馬山的仙也就是傳說中的"天狗",所以鞍馬山作為一座靈山而名揚四方。我們計劃翻越鞍馬山,再到貴船山莊,那裏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貴船神社,整個行程需要走4公裏的山路,外加4公裏的平坦小路。依照我們目前的體力應該能應付自如。
去鞍馬山的交通十分方便。早上,我們在酒店門口坐上一輛去出町柳站的巴士。到了出町柳站,再轉乘一列叡山電車去鞍馬山,坐電車得花上30分鍾才能到達目的地。叡山電車營運的這條鞍馬線是一條老舊的有軌電車,包括站台、機車頭、車廂、鐵軌都散發著年代久遠的氣息。一列電車的車廂共有四節,每節車廂沿窗都有二排長長的座椅,乘客們背對著車窗而坐,中間隔著一條走道,車廂與車廂之間首尾相通,乘客可以在任何一節車廂上下車。
電車準時離開站台。除了車子開動的隆隆聲之外,車廂內卻顯得很安靜,也很幹淨,窗明幾淨,一塵不染。隨著電車緩緩向前,不時有陽光、屋影、樹影無聲無息闖進車裏,又忽然悄然無聲的消失了。車裏的乘客並不多,大家三三兩兩坐著,也不說話,當中有一半乘客在專心致誌地看著手機,那神情像是恨不得把自己的頭顱鑽進去才過癮;有的乘客則側過身,睜著一雙無神的眼睛凝視著窗外;還有的幹脆坐在車上打瞌睡。這些人看上去都是當地居民,或者是上班的乘客,當然還有幾個像我們這樣的遊客。遊客的打扮都差不多,頭戴無邊軟帽,身穿防風和防水的外衣,腳上穿著一雙登山鞋,有的人腳邊還放著背包、手杖,背包插袋裏放著一瓶礦泉水。
電車開得很慢,車輪和鐵軌之間發出有規律的哐當作響的聲音,一副老牛破車能拉一天是一天的樣子,不過乘客們並不在意,在他們眼裏生活本應該像這樣慢條斯理的。不單單是電車跟不上時代步伐,路軌同樣也十分的落伍。電車開到中途,忽然又停了下來,原來前麵是一段單線鐵軌,要等到對麵來的電車開過以後,我們的車才能走。有的路段路基高出地麵很多,當電車途經居民樓的時候,甚至連樓內房間的擺設都看得一清二楚。電車走了20分鍾後,便開始在層巒疊嶂中穿行,兩旁是密密層層的參天綠樹。
鞍馬山是這班電車的最後一站。到站之後,從車上下來的隻有我們兩個人外加二名從英國來的姑娘。我們走出車站,迎麵看到的是一尊"鞍馬天狗"的雕像,長著紅臉膛,紅鼻子,嘴巴緊閉,倒八字眉,怒目圓睜,不怒自威,給人以凜然正氣之感。天狗被視為神明和妖怪的合體,是森林和山脈的守護者。我們四個人在"鞍馬天狗"雕像前各自為對方留了影之後,便分了手。
我和太太先在車站周圍溜達了一圈。連接車站的街道並不長,隻有幾爿店鋪和一些民居,都是些昭和時期的建築,一間緊挨著一間。站在街頭,似乎覺得連空氣都彌漫著古樸、雅致、幽靜的古韻之風,不禁讓人感慨光陰綿長,百年滄桑。太陽時而露出璀璨的笑容,把溫暖的陽光灑在各個角落,留下大大的屋影、疏疏的樹影、還有一草一木錯雜的影子,帶著淡淡的憂感,縷縷的清愁。躑躅街頭,靜靜地感受古風之韻,山村之靜,自然之美。
車站對麵就是鞍馬山進山的入口。這裏有一條石砌的參道,參道的右邊矗立一大塊大石碑,上麵刻著"鞍馬寺"三個大字。參道幹淨寬敞,地磚砌得非常平整,參道兩旁種滿了四季常青的黃楊樹,整齊安放著漆成紅色的許願燈和石燈籠,行至其間,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往上走百十來級台階,便來到一座綠樹掩映,巍峨壯觀的建築物前,這就是上山的必經之路仁王門。仁王門左邊有個受付處,進山先要付每人500日元的愛山費。這裏還有免費的木手杖可以借用。如果你不準備徒步登山,可以就近坐登山纜車上山,纜車直接抵達多寶塔(離鞍馬寺不遠)。當然我們選擇徒步上山,這條登山路線叫做"九十九折參道",途中可以參訪建於公元940年的由岐神社,玉杉大馬天等多個景點,最後抵達鞍馬寺本殿金堂。
鞍馬山特別陡峭,不過上山的路修得不錯,中途還有寺廟可供參觀和歇息。像我們平時過慣喧鬧的城市生活,一下子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更是覺得美妙無比。那清新的空氣,高大的柳杉,幽靜的廟宇,陡峭的山崖,看什麽都覺得賞心悅目,妙不可言。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上次的登山體驗,也是那麽的美妙無比,難以忘懷。那次我們去的是嚴島的彌山,彌山山高有535米,同樣是山勢陡峭,山林茂密,所不同的是二次登山的季節完全相反,上次是初夏,人走到半道上就已經汗流夾背,氣喘籲籲。而這次是臘月寒冬,走了大半個小時,到了半山腰,還是覺得冷的直發抖。而且現在山上不斷出現厚厚的積雪,山路也變得滑溜難走,剛才神閑氣定的得意勁轉瞬即逝,一種沮喪懊惱的感覺慢慢湧上心頭。其實,這條道平時並不難走,上山和下山的險要地段都有木製階梯和欄杆的保護,可是現在走起路來就要處處小心,稍有不慎就會滑倒。更糟的是天氣開始大變,剛才山腳下還露了幾次臉過的太陽,這時候早已深藏在雲堆裏了。天不但陰沉了下來,而且山風呼嘯,細雨霏霏,還不時夾帶著紛飛的雪花。如果再繼續往前走,無疑是一趟艱辛的跋涉。
當然,打退堂鼓,走回頭路更不可取,隻能硬著頭皮往前。山路越來越難走,我們也越來越像喝醉酒的醉漢,東倒西歪,狼狽不堪,看了自己都覺得好笑,就差沒笑出聲來。這種天氣很難遇到個把遊客,很多時候四周寂寂的隻剩下我們倆個人,一切都沉浸在太古的靜,死死的靜,連山穀裏的飛鳥的影子都見不到半隻,仿佛生命都處在冬眠狀態。
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達了鞍馬寺。鞍馬寺創立於8世紀,據說,有一位中國鑒真和尚的門徒做了一個夢,夢中鑒真和尚告訴他鞍馬山實乃一座靈秀之山。於是他就借著鑒真的托夢,在鞍馬山建了一座神秘鞍馬寺。當然如今的鞍馬山少了不少的宗教色彩,而是以自然的靈性和山嶽崇拜為主,以人們放鬆心身,擁抱自然的體閑旅遊為中心。
鞍馬寺位於海拔540米高的山頂,這裏除了本殿金堂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其它的神社和寺廟的建築,這些建築都圍在一個莊嚴肅穆的庭院裏,四周有漆成紅色的木柵欄圍著。庭院裏還放置著許多精美的石像、神龕、石燈籠,種植許多的櫻花樹。櫻花樹在寒風細雨中顯得淒淒慘慘,光禿禿的樹枝掛滿白雪。山風一吹,落雪紛飛,在寺廟和雪鬆之間漫天飛舞,嘖嘖稱奇之餘,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庭院的四周打掃的幹幹淨淨,積雪也堆掃在了一起,更顯得壯重和神聖。憑欄遠眺那些遠遠近近的山,明明暗暗的樹,翠嶂青峰都像是變戲法似的變成了灰白色,好似一條潔白鏤空的紗巾披在身上,另有一番深峻的氣勢。環顧四周,呈現在眼前盡是些如夢似幻的景致,四山的幽靜肅穆,幽穀的清景可畫,雲翳的詭譎多變,色彩的亦真亦幻,簡直像是人間仙境,讓人不得不歎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穿過主殿,有一條小徑(奧之院參道)通往貴船神社,這是一條下山的路,沿途還有許多小型寺廟。本來下山的路走起來較為輕鬆,現在碰到雨雪天氣,反而比上山走的更加困難。碰到這種情況,我總是一馬當先的走在前麵,既做開路先鋒,又當護花使者,下山如蝸行牛步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走到前麵有一段"木根道"的山路,這裏的岩石特別堅硬,就算是參天大樹也無法紮下根來,隻能盤根錯節的裸露在地表,形成了一幅奇妙無比的圖案。這些樹木雖然樹高根淺,不過它們的根緊緊連在一起,曆經百年也屹立不倒,堪稱一絕。傳說"木根道"是鞍馬天狗的神秘領地,可在我們中國人眼裏卻比作"連理枝",這是夫妻恩愛的象征。
過了"木根道",便是奧之院魔王殿,據說在650萬年前,護法魔王尊為拯救人類,從金星降落在此,這附近還住著日本最大的天狗僧正坊。再往下就到了目的地貴船。
貴船是鞍馬山西麓的一個古樸山村,它因為貴船神社而名揚四方,這裏除了有貴船神社之外,還有其它一些小寺廟、餐廳、茶室、料理旅館、依山傍水的民居,一條從貴船山、鞍馬山流徑下來的小溪,一大片鬱鬱蔥蔥的雪鬆林,是一處山水環繞的避暑勝地。這裏是躲避城市喧囂的綠洲,也是精神休憇的港灣。不論是當地居民,還是海外遊客都喜歡來這裏,因為隻有在這裏才能感受到"遠離繁華脫俗氣,洗盡鉛塵見本心"美妙之意境。
我們終於來到了貴船神,花了比預計多出一倍的時間。貴船神社有1600年曆史,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神社之一。穿過大鳥居,我們沿著破舊的參道拾級而上,小徑很狹,兩旁樹木蔥蘢,燈光瑩瑩,曲徑通幽,一種古老悠久的滄桑感撲麵而來。這裏是貴船神社最知名的拍照景點。貴船神社祭祀的是掌管降雨和水源的水神。傳說中這位水神搭乘一艘黃色小船來到這裏,而登陸地點就是貴船神社。現在人們來這裏主要是占卜問卦,尋一段愛情良緣。神社裏還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水占卜,遊客可花200日元買一張空白神簽,求簽問卜的人隻須將神簽放在神社的噴泉水中,占卜預測的文字就會顯現出來,當然,如果你不懂日文也不要緊,現在的水占卜也與時俱進,有二維碼,還能翻譯成不同的語言。
從貴船神社出來之後,天也開朗了一點,太陽又露出歡快的笑臉。趁著時陰時晴夢幻般的天氣,我們沿著一條小路向山裏走去。這裏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山村,鬱鬱蔥蔥的山林,清澈見底的溪水、幽靜雅致的寺廟,古樸自然的山裏人家,還有整潔幹淨的街道,白雪皚皚的屋頂,樸實無華的色彩。我們一會兒穿行在民居的門前屋後,一會兒走進沿途的寺廟(奧宮)看看,忽而抬頭欣賞著掛滿枝頭的雨滴雪花,忽而瞧瞧腳下縱橫蕪雜的草木,忽而望一眼綠色的山巒,忽而聆聽溪水的歌唱,在這片世外桃源般的山村裏樂而忘返。貴船,它古樸清麗,美麗的就像被歲月的流水洗過的一樣;它依山傍水,靈秀的又像是出水芙蓉一般,那是一個潔淨、和諧、樸實、脫俗的世界。
午後的陽光明媚又溫暖,我們眼前那一排排古樸的民居,在時隱時現的光影中格外迷人,仿佛是一幅幅清幽淡雅的水墨畫,穿越了時空,在質樸無華中體現美的真諦。那耳邊流水潺潺的聲音,也像是隨風擺動的風鈴,委婉動聽,述說著山裏人家一代又一代人的默默溫情。一首首生命的歡歌,那是愛之歌!生命之歌!
我們喜歡去日本的理由很多,吃喝玩樂占大頭,不過我比較喜歡日本文學,所以在日本看什麽都饒有興趣,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有時文學和電影作品中的人物也會不自覺的出現在腦海裏,讓人難以釋懷。哈哈哈……謝謝水星兄一直以來的關心和鼓勵!深受感動!
每到秋天,貴船神社的楓葉特別美,可惜這次去的季節不對,不過留點遺憾也好,為以後的故地重遊找一個理由。我也十分喜歡去日本,文化和地理都跟我們都十分接近。我們周圍許多人一年去個幾次都是常事。
聽說大寶已經完全康複,我打心底裏感到高興。小孩康複得快,心靈和智慧成長更快,大寶將來一定能高飛遠舉,前途無量。謝謝江歌一直以來的關心和鼓勵!祝開心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