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藍山清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上海、大上海和新上海——回滬見聞(中)

(2025-06-14 04:39:55) 下一個

二,穩坐太師椅的大上海

 

記得電影《戰上海》裏有這麽一句精典台詞,"向大上海進軍!",這聲音仿佛是一聲晴天霹靂,敲響了老上海的喪鍾,緊跟著維係這座城市的一切舊秩序迅速土崩瓦解,此時新政權正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全國。社會變遷不是頭一次,更不是最後一次,曆史上曾發生過無數次,而每次的社會巨變所帶來的地動山搖,其威力猶如火山爆發一樣。對身處火山口的平頭百姓而言,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那一年,母親正值豆蔻年華,這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和幻想的年紀。當時她根本沒料到自己的家庭正跟著老上海,跟這個舊製度一起走向瓦解。外公跟著蔣家王朝一起去了台灣。他是什麽時候走的?是坐飛機,還是坐船走的?母親根本不知道。記得龍應台寫的《大江大海1949 》裏有這麽一段話:"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死離別,都發生在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

 

對母親身上隱忍不言的隱痛,我曾不止一次的問過她,答案其實我早就聽得滾瓜爛熟。不過這次我又忍不住提起這件事情。母親的回答照舊沒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外公走的時候,她還是個孩子,她哪知道在她周圍正發生著一場巨變,一場改變千千萬萬人的命運的大革命。不過,我的這番話,反倒引出她的另外一段回憶。外公走後,外婆帶著三個還在上學的孩子一起生活,生活斷了來源,隻能靠過去的學生、同鄉和舊友的幫助,靠變賣家產度日,家裏所有的傭人都各奔東西。有一天,過去一個年齡最小的女傭興衝衝跑來我家,趁外婆不注意的當口,拉著母親就往門外跑,一直來到我家對麵的公園裏。然後,她氣喘籲籲從兜裏掏出錢來,畏畏縮縮的說,"四小姐,這是我在外麵剛賺來的一點錢,分給你一些。"這時母親才恍然大悟。她記起前二天也有另外一個女傭,把一枚金戒指偷偷塞給我的三姨媽,結果卻被外婆發現給退了回去。原來這個鬼丫頭是怕被外婆發現,才把母親拉來了這裏。母親忘了自己到底拿了她多少錢,反正錢不多,最後都交給了外婆。母親講述這段往事的時候,說話的聲音並不流暢,說到一半,她把臉朝向了窗外,眼睛裏淚光瑩瑩,最後她又喃喃的加了一句,說:"她才比我大3——這一別,我再也沒見到過她。"這句話雖然比剛才的平緩,但看得出她的心緒並不平靜。在她眼裏,自己的家和老上海一樣天崩地裂,可是人與人之間那份風雨故人來的情誼,足足溫暖了她大半輩子。

 

 

從此母親的人生軌跡徹底的被改變。鑒於家裏的特殊背景,我在北京空軍總醫院當醫生的二姨媽隻準許母親學醫,這一看似不近情理的要求,卻意外成就了一段良緣佳話。後來母親跟在同一家醫院當外科醫生的父親認識,戀愛、結婚、最後生下了我和弟弟。我們兄弟倆一直在父母愛的懷抱裏,過著我們那個時代十分幸福快樂的生活。

 

母親告訴我,我是在他們醫院的婦產科呱呱墮地的。這是一個上海的早晨,不過這個早晨有點特別,陽光燦爛,和煦溫暖,還有一聲聲響徹雲霄的海關報時鍾聲,都像是專門來迎接一個小生命的到來。父母的醫院離海關大樓隻有二個街區,醫院四樓的手術室甚至跟海關的報時鍾遙遙相對。母親衝著我微笑,笑得滿心歡喜,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收到的最美的禮物。

 

今次回上海,我有幾次路過這家醫院,可是醫院早已人去樓空,整座醫院都搬到南浦大橋附近一個更大,更氣派,更現代化的新址。而醫院原址的二幢大樓(住院部和門診部)——以前的三菱洋行大樓和美孚洋行大樓,都被列入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加以保護。現在這二幢具有歐洲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大樓大門緊閉,裏麵一片死寂,仿佛這裏從未發生過人世間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故事,一切都顯得冷冰冰的莊嚴肅穆。

 

從醫院出來,走一個街區便到了外灘。行走在外灘街頭,我的心情略有點沉重,過去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走這條路,那時的路上盡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哪像現在到處都是無所事事的遊客。當我走近海關大樓的時候,似乎有一股力量,讓我情不自禁地放慢腳步,在海關門前佇立徘徊。或許我是想再聽聽曾陪伴我成長的鍾聲,還有那黃浦江上的陣陣氣笛聲。可是一切都是枉然,眼前所見到的景致還是原來的樣子,可是一切又不是原來的,不複當年的熟悉和親切,我也不再是當年的模樣,一切都隨著翻湧的黃浦江水匯入了大海。

 

我極力想尋找那些曾熟悉,曾熱愛過的東西。於是我在街上邊走,邊看,邊找,可是找來找去能跟我那個時代沾上邊的隻剩下八十年代建起的幾幢賓館大樓,一些店鋪的商招。吃的似乎多一些,光明牌冰磚、大白免奶糖、梅林午餐肉……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實在少的可憐。

 

我又在記憶深處去尋找,蒙蒙籠籠一大片,而真正刻骨銘心的就這麽幾件。這些記憶遠遠近近跨越了數十年。就拿最遠的來說吧,我小時候常常看見外婆暗自垂淚。每當這時,我就算玩興再大,都會乖乖的來到外婆身邊,用一雙稚氣的眼睛看著她,可是不一會兒,我把自己也看哭了。外婆三個最心愛的男人,一個在海峽那一頭,一個發配去了寧夏當中學教師,隻有我陪在她身邊。我是她最親的人!

 

比起我們的遭遇,世上不幸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父親帶領一支上海市醫療隊去江西玉山縣,參加為期一年的血吸蟲防治(切脾手術)。回來之後,有一次我對吃的挑三揀四,父親就嚴厲的告訴我,說:"你這孩子還在這裏挑肥揀瘦的,真應該帶你去農村看看。你簡直不能想象江西山區的農民有多麽的貧窮,很多人所謂的家隻能用家徒四壁來形容。"當時父親說話的那種表情,我至今都難以忘懷。

 

時間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上海才開始慢慢恢複往日的繁榮。我也長大成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整個八十年代是我四季人生中的春天,也是我們這一代經曆過的最開放包容的時代,至今想起來還熱血沸騰。可是在八十年代行將結束的最後幾天,我離開了上海,因為我向往更高遠的天空,和自由自在的飛翔。

 

 

人的記憶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記憶可以穿越古今,跨越國界,所以說它是無限的。有限是因為記憶會隨著時間而變得模糊,甚至遺忘。所以人的記憶要靠回憶不斷去強化,用照片幫助回憶,還可以通過過去的一景一物,喚醒塵封中的記憶,當然文字的記載要遠勝於人的記憶。這次我在一大堆的書籍雜誌裏翻找出一本1992年第9期的《讀者文摘》,裏麵有一篇《大上海,你還背得起中國嗎》的文章,是二位廣東記者深入上海街頭的采訪,今天讀來依然覺得恍如昨日。

 

文章開綜名義寫道:"在中國有這麽一個地方:如果把全國的土地分成一萬塊,它隻占6塊,然而它的工業產值卻占全國1/13,財政收入占了全國的1/10。奔馳在全國城鄉的自行車每5輛就有1輛是這裏生產的,每5隻國產手表有1隻產自這裏,區區彈丸之地,竟創造和結累著如此巨大的財富。這個地方就是上海。"文字是呆板的,數據是枯燥的,不過這也反映了一個事實,上海在中國經濟中絕對占有霸主地位。

 

"大上海是以其規模大,門類齊全的輕、重工業,名副其實的中國經濟火車頭而蜚聲中外。被人稱道的是上海產品,上海產品以設計新穎,經久耐用而名揚天下,永久牌、鳳凰牌自行車,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縫紉機,紅燈牌收音機,蜂花牌香皂,中華香煙,英雄牌鋼筆……那時印有上海二字的旅行袋,跟今天提著印有香港字的旅行袋一樣時髦……

 

再看看當時的上海人是如何生活的。記者采訪中寫下了幾則有趣的小故事。

 

"我們來到南市區學院路,這裏是居住條件最差的棚戶區之一,用碎磚、木板、杉皮搭起的臨時建築物,一"臨"就是幾十年,東倒西歪,一片浪藉。主人們是在屋裏一層又一層地躺著,一見有生人來,"呼"地從四麵八方伸出十幾個腦袋。聽說是記者,"嘩"地在石子街口圍了幾圈人,都拉著扯著往自家屋裏拽,好像我們是分房的救星,"請看看阿拉這房子,8口人住14平米每人不到2平米。""全國都進入現代化了,家家冰箱彩電洗衣機,可我們還是中世紀!阿拉不是買不起,連人都沒地方蹲,你叫這些東西往哪蹲?"一個戴眼鏡的知識分子模樣的男子忿忿地說…… 

 

蓬萊路一憧"石庫門"小樓,裏麵住了十幾戶人家,"樓道陡窄,暗無天日,一個急轉彎跟著一個急轉彎,一個拐彎就是一戶人家,行走要側著身子,但依然磕磕碰碰,熱烘烘的煤餅爐——蓋也蓋不嚴實的馬桶,一戶一個煤餅爐,一戶一個馬桶,一股股刺鼻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氣味,訴說主人們的窘迫。"

 

3平方米的曬台已改做住房,結結實實地充塞著一個二三十歲的大小夥子,還沒結婚,說是找房子比找老婆還難,這輩子不知道有沒有希望。怪得很,坐在這3平方米的空間你沒有想要趕緊逃開,那一塵不染的綢緞窗簾悠悠地飄著,掛在牆上的吉他、壁畫、擺在床頭的書刋、咖啡、咖啡伴侶、高腳玻璃杯……一切都那麽精致,那麽有情調。叫人想起一句話:螺絲殼裏做道場。

 

"走在大街上,有一種景觀很讓我們驚訝,青年人都在大街白熾燈下,公共汽車裏卿卿我我,旁若無人,比西洋人還西洋人。我們笑說上海人特別多情纏綿,可陪同采訪的Q君充滿同情地說,那是因為家裏幾代同堂,市區裏公園又少,青年人被驅趕到大街上摟摟抱抱了。外灘是年輕人談戀愛的聖地,密密麻麻一步一對情侶,各顧各親熱,互不幹擾,去晚了還占不到地兒,於是有經紀人早早吃完晚飯趕到那兒,占一個好位子,見姍姍來遲的情侶到了,伸出兩個指頭:兩元錢一個座位,阿拉飯沒吃好,坐了一個鍾頭,要算勞務費也是挺便宜的哦。"

 

二位記者進入一家商場,購買市麵上緊俏的琥珀桃仁。"要幾包?精精瘦瘦的男服務員遠遠地吊過來一句話。要二包我們舉起兩根手指,否則他聽不見。‘ 6元,要不要找錢?他依然沒有挪動,又吊過來一句話。要找1元錢我們揚揚手中的7元錢。好了,他滿意了,提了兩袋琥珀桃仁過來,收款,交貨,未了解釋一句:否則我要走三次"楞了一會,二位記者才回過神來,感歎道:"連自己走路的步子都要數清楚的人真是絕了!"上海人"精明不精明呢?小家子氣不小家子氣呢?"

 

二位廣東記者寫得是不是事實?當然是事實。不過上海人的生活窘迫並不是他們的錯。"解放後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上海咬緊牙關擔起了養家糊口的重任,從1953年到1988年,上海累計為國家完成財政收入4725億,提供全國使用的國民收入2963億,為國家出口創匯658億美金…… 1979年到1988年,上海提供給全國的國民收入總額可以再建兩個上海這樣規模的工業基地。"原來上海改善民生的錢都用去支援了全國。

 

雖然記者寫得都是事實,但在上海人眼裏記者所寫的還是不夠客觀。上海遠非他們筆下那麽的不堪,居住條件,生活條件好的大有人在。不過,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就連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寫上海都會顧此失彼,更別提走馬觀花來上海一趟的外地記者。但不管怎麽說,他們看待上海的視角很獨特,那就看人,從許許多多普普通通的上海人身上,去了解一個真實的上海,不管是光鮮亮麗的外表,還是齷齪不堪的角落。說句難聽的實話,你隻有在塵埃裏才能看得見螻蟻們的生活。

 

 

八十年代前的上海乏善可陳,以後這十年,上海在複蘇,但婆婆媽媽太多,政策束縛太嚴,縱然有十八般武藝,都難以施展拳腳。其實一部電視劇《繁花》形象地還原了當時和後來厚結薄發的上海,也給大上海作了一個精彩的詮釋。不過王家衛還是承襲李安導演的電影《色戒》的老路子,底色完全是老上海燈紅酒綠,奢華排場的那一套,華美、綺麗、絕色,光影,流光溢彩,霓裳繽紛,俊男美女。想想也是,沒有老上海這些亂花迷眼的底色,這部電視劇就得大打折扣,說到底還是老上海的華麗底子深入人心,迷醉如癡。

 

《繁花》拉開了上海起飛的序幕,不過老大的位子也開始岌岌可危,就像大上海的出現,老上海便要退出曆史舞台一樣。有中央的政策支持,老大終於可以輕鬆一點,甩開膀子去開創一個嶄新的上海,一個充滿魔幻的上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8)
評論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等等看看' 的評論 : 問好等等!見到你真高興!"我們等著你揚起風帆出海了,別整天都在曬網。"葉子說出我們的心聲,你是老前輩,得衝在我們前麵,引航高歌。
以前外灘天文信號台旁邊就是延安東路擺渡口,每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我有時上班沒事幹,就對著外灘看洋眼,眼睛總會情不自禁落在天文信號台,真是獨樹一幟的建築。
上次你介紹的一本埃默·托爾斯的小說《莫斯科紳士》,非常好看,受益匪淺。對我們來說禁固往往來自於自己的內心世界,而讀書就是衝破思想牢籠的一把萬能鑰匙。你和麥子推薦的《南渡北歸》,我一定會抽空讀一讀。我讀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 》的時候,對裏麵一句話印象深刻,"我,以身為‘失敗者’的下一代為榮"她當然以此為榮了,可是我小時候卻深感屈辱,不過現在已經釋然,榮辱得失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出自我,活出精彩。你說是吧。
謝謝等等一直分享你讀過的好書,我不像你那麽的好學,你博覽群書,文采飛揚。我更多是吃老本,知識老化,乏善可陳,真該好好向你學習!再次謝謝等等寫這麽多溫暖感人的留評!祝新周快樂!
等等看看 回複 悄悄話 前幾天從葉子的博文溜到藍山家,看到了三篇關於上海的博文,想著到周末再來安安心心好好拜讀。果然一出手,字裏行間道盡海外遊子對於故鄉和親情最真切的懷念,讓讀者得以在字裏行間與故鄉與童年往事重逢,謝謝藍山優美典雅的文字記錄,仿佛回到了那裏那時。
照片和文字相得益彰,你從酒店拍下的照片讓人倍感親切,盡管那座最美的高架橋已經消失,但從你的照片裏,看到了外灘天文信號台這最不變的存在,這座躲過了抗戰烽火也躲過了文革時期又經曆了90年代平移的百年信號台,如此神奇和幸運,雖然不及萬國建築博物館知名,但它早已成為外灘不太起眼卻不可或缺的曆史標誌,很感恩,在曆經滄桑後它依然傲立在黃浦江邊。
藍山媽媽雖已90高齡,但精神矍鑠感覺也就70歲,一位年輕的老人。看到麥子推薦的《南渡北歸》,我也強推這套書,這是描寫民國時期大師們的最佳書籍,嚴謹也真實,非常值得一讀。同時,《大江大海1949》這本書,如果藍山有機會一讀,一定會找到祖輩們的心路曆程,可以說是一本有藍山這樣經曆的家庭填補曆史空白的一本書,你也一定會在那裏找到祖輩的足跡。
你說回去時有點像非洲餓狼,哈哈,想起有一年和朋友特意去打卡夢花街餛飩,下午一點多,小小的店堂依舊人聲鼎沸,好不容易找了個桌子坐下,四個人,朋友夫婦來自新加坡,我來自美國,另一位男生來自德國,一桌海外遊子,在小小的餛飩店尋到了久違的故鄉味道。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灣區範兒' 的評論 : 問好新朋友!你說得對!所以上海人也有一肚子的氣,做了"活雷鋒",還要落下不少的罵名,太不公平了。其實這些"罵名"裏有很多妖魔化的成份。謝謝臨帖留言!祝新周快樂!
灣區範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博主分享。上海在文革後到80年代,對上海本地市民幾乎沒有提供什麽像樣的服務,賺的錢都輸送到中央去了。上海人不得不在螺絲殼裏做道場的生活態度,還一度是春晚小品節目嘲笑的對象。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問好麥子!非常感謝,我先上網查一下,看看這本書是否有在線閱讀電子版本。祝周中快樂!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山清風' 的評論 : 藍山兄,《南渡北歸》是紀實作品,寫的是隨著時代的動蕩,民國最後一代知識分子群體命運的變遷,非常值得一讀,我是去年回國的時候買的,上中下三本。你在網上找找,也許有電子版。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問好海風姐!這次回國主要目的是多陪陪我母親,畢竟她已是九十高齡的老人,趁她腦子還很清醒的時候,讓她多體會親人的關懷,家的溫暖。所以我們也沒去什麽地方遊山玩水,再說現在的景點也沒啥好玩的,都是些較為雷同的人造景觀,裏麵要麽是一些杜撰的曆史遺跡,要麽是一通張冠李戴的胡扯,實在興趣缺缺。所以也沒有什麽可以誇耀的東西可寫,隻能另辟蹊徑,寫些別的東西。於是我就把自己家的小故事放在裏麵。結果東拉西扯寫了這麽多,根本幫不到什麽人,嚴格來講,這二篇博文也算不上真正的遊記。
不瞞你說,我從小就是個乖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規規矩矩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這並不是說我是個膽小怕事的人,隻是我覺得這種活的姿態,心裏感覺很踏實。謝謝海風姐一直以來的關心和鼓勵!祝新周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謝謝二郎兄的分享這段曆史!你說得對!但對於留在大陸的家屬而言,二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那時如果誰跟台灣有聯係,那可是罪大惡極的罪名。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藍山優美文字傳遞的厚重情感。藍山在上海睹物思人,思念跨越三代親人,回憶走過人生的春天,因為一個個人的故事,上海這座城市顯得更鮮活,更富有層次,更充滿回味。讚!
你家早年的全家福拍得真好,母親秀氣端莊,父親帥氣靈活,幼年的你一看就是乖乖好小孩:)。為你外婆和母親的遭遇深深歎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裏,太苦太難了,佩服她們的堅忍!有次遇到淡水大學的一位教授,也給我講了他父母天各一方,催人淚下的故事。政黨之間的仇恨害了多少人啊!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山清風' 的評論 : 委座帶著外省一代二代走避台灣,外省人裏有不少上海人江浙人,江浙人中有不少都與上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與同期走避香港的上海人江浙人屬於殊途同歸,隻是走避香港的後來還能與家人通信聯係,50年代初有的還滬港兩邊來往看動靜,沒不久就徹底關門歇擱了,這一關就是三十幾年。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穿高跟鞋的貓' 的評論 : 問好貓咪!"換來什麽?最討厭那些嘲笑上海人的,自以為是的人!"這正是我後來刪掉的一句話,不過原話並不是這麽說的,意思差不多。看來我們上海人也有一肚子的委屈。哈哈哈……謝謝貓咪臨帖留評!祝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百萬莊大俠' 的評論 : 問好大俠兄!二岸三通後,有個本家親戚從台灣帶來了一張《中央日報》的訃聞的複印件,當時刊登在該報的第四版上。這時,我們家才得知外公早已不在人間。等於從外公去了台灣,我們是過了43年才知道他的情況。43年,世上沒有比這樣的等待更揪心,更漫長的。我們一直沒把這消息告訴過外婆,隻是為了讓外婆帶著夢想,安安靜靜度過餘生。時代的一粒塵,我們老百姓真的承受不起。謝謝大俠兄的臨帖留評!祝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問好二郎兄!當時的政治環境提到"台灣"二字,就跟毒蛇猛獸似的,每天都得夾緊尾巴做人。後來大談什麽"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才明白都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等於過去的磨難全當是兄弟之間開的玩笑,世上沒有什麽比這更荒誕的。謝謝二郎臨帖留評!祝周末快樂!
穿高跟鞋的貓 回複 悄悄話 解放後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上海咬緊牙關擔起了‘養家糊口’的重任,從1953年到1988年,上海累計為國家完成財政收入4725億,提供全國使用的國民收入2963億,為國家出口創匯658億美金…… 1979年到1988年,上海提供給全國的國民收入總額可以再建兩個上海這樣規模的工業基地。"原來上海改善民生的錢都用去支援了全國。
-----------------------------

換來什麽?最討厭那些嘲笑上海人的,自以為是的人!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提筆問好籃博,海峽兩岸實行三通後,你們沒有你外公的消息嗎?國家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一部家史就是一部(微縮版)的近代史!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藍博外婆當年經曆從國民黨殘渣餘孽到革命軍人家屬的角色來回轉換,其荒誕魔幻可收進新版笑林廣記了,那年代特別是運動來臨時台屬海外關係都是格外夾緊尾巴做人,後來所幸改開年代出了葉九條,小蔣也順應大勢解除戒嚴令,兩岸關係趨緩讓老一代在垂暮之年見上一麵,當中辛酸苦辣藍博家都嚐到了,時代一粒沙,落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方方的人生概括太精準了。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問好水星兄!見到你真開心!
水星兄太謙虛了,你這麽高屋建瓴的一番總結,連我自己都寫不出來,所以真該虛心向你學習。你說得對,"每一段記憶都是曆史的回音"所以書寫民間記憶,我們責無旁貸。這次回國看到,聽到很多事情,有好的,更多是不盡如人意的。不得不承認,從高處往下看上海確實光鮮亮麗,如果用低層視角去看這個城市,其實不盡然,光說民生就有太多改善的空間。一句話,低層百姓的生活並不容易。謝謝水星兄一直以來的關心和鼓勵!感動!祝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問好麥子!一個星期沒見你人影,俺真的是天天仰視再仰視,今天終於把你給盼來了。哈哈哈。

當年留在外婆身邊的3個孩子,都還在中小學呢。不過後來姨媽和舅舅都去了外地上大學,隻有母親留在了身邊。在孩子的教育上外婆確實沒什麽操心。不過當年的政治壓力太大,一般人很難承受,還好另外兩個大一點的孩子都早早參加了革命,要不然真的很難想象是什麽樣的結局。麥子最近讀的小說《南渡北歸》,覺得怎麽樣?我也很感興趣這類題材,等抽空去讀一下,說不定以後能派上些用場。

我父母都是老實本份的讀書人,我沒他們優秀,你看我一雙呆頭呆腦的小眼睛就知道了,沒啥大出息。哈哈。見到麥子真開心,祝周末快樂!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先謝謝菲兒占座,不好意思來晚了。藍山兄的上海篇寫得太好了,深情細膩的筆觸,記錄了自己家庭在時代洪流中起伏沉浮的經曆,既有對曆史巨變的回望,也有對親情溫暖的緬懷。藍山兄文字真實動人,不煽情卻令人動容,尤其是母親與女傭在公園中的那一幕,雖然簡單卻充滿人性的光輝。藍山兄沒有大喊大叫地講曆史,而是通過一樁樁細節還原生活的溫度,把時代的沉重和個人的命運緊緊扣在一起。讀後讓人感慨萬千:大時代裏,每個普通人都不普通,每一段記憶都是曆史的回音。與藍山兄差不多的時間我也回國度過了5個星期。本來想寫一點兒回國觀感,讀了藍山兄的文章,我實在不好意思提筆了。



藍山兄父親節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Uusequery' 的評論 : 問好新朋友!儂講得對,王開、萬象都是上海響當當的照相館。現在王開照相館還在南京東路步行街。謝謝臨帖留評!祝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翩翩葉子' 的評論 : 是啊,啥叫隔代親,我是外婆帶大的,跟她最親。當時我也是剛來澳洲,接到外婆過世的消息,完全不能自已,眼淚流了老半天。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過得都很悲壯,愛的越深,痛的也越久。不過,人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去愛,並懷揣這份愛走完這趟人生旅程。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翩翩葉子' 的評論 : 問好葉子!謝謝你給我戴噶許多高帽子,壓得我有點氣喘籲籲。哈哈哈……說真的我不是文科生,沒啥大本事,都是些雕蟲小枝,不值一提。其實,我更佩服你的文釆,尤其是你運用自如的上海話,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我絕對沒這本事。講一口勿打格欏的上海話沒啥問題,寫起來就覺得老吃力了。所以還得拜你為師,好好向你學習。記得小辰光辦小小班嗎?今天儂做班長,明天我當班長,阿拉兩個佇腳碰腳,都是小巴辣子,"落雨了,打烊了,小巴辣子開講了。"把上海的故事講好!跟你講上海話真開心!寫這些上海話,我至少用了10次google search,得趕緊拜你為師。哈哈哈。

說句老實話,我這輩子沒跟人吵過架,更別說是跟女同胞了。所以看到上麵視頻裏馬伊利用手指著胡歌鼻子說話的腔調,反而覺得好可愛,真想嚐嚐這滋味。哈哈哈。開玩笑了!祝葉子開心每一天,周末快樂!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藍山兄大手筆,文字中充滿了家國情懷,讓學渣俺仰視再仰視。怪不得你在上篇給我的回複中說:“我最想寫的是那些撤退到台灣的國民黨高官遺留在大陸子女們的遭遇。”原來你的外公就是當年去了台灣的高官之一,外婆獨自帶著三個孩子留在上海,太不容易了,從此天各一方,外婆的苦無以言說,“一場改變千千萬萬人的命運的大革命”,一代人的悲劇。我最近在讀《南渡北歸》,也正好看到那些流亡到台灣的名人家屬在大陸的境遇和結局,令人唏噓。

照片上是藍山兄和父母吧?娟秀的媽媽,帥氣的爸爸,機靈聰明的藍山兄。你還能找到當年的《讀者文摘》,太難得了,《讀者文摘》出版社早先的辦公地點離俺家當時住的地方不遠,看到你貼出來,就覺得很親切,這份雜誌承載了我們那一代人無數美好的回憶。

土澳的父親節是九月,但俺也隨北美網友們的節日,祝藍山兄父親節快樂!謝謝你的精心佳作!
Uusequery 回複 悄悄話 當年上海最有名的照相館大概就兩家,一家王開,一家萬象(南京西路)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占座,這一周忙,沒進城,好在趕上了藍山兄的大上海續篇。
翩翩葉子 回複 悄悄話 "每當這時,我就算玩興再大,都會乖乖的來到外婆身邊,用一雙稚氣的眼睛看著她,可是不一會兒,我把自己也看哭了。外婆三個最心愛的男人,一個在海峽那一頭,一個發配去了寧夏當中學教師,隻有我陪在她身邊。我是她最親的人!"。
這段讓我眼漓水快要落下來,不知怎麽讓我想起疼愛我的祖母,我小時候經常像跟屁蟲一樣跟著她,在我出國的當年六月仙逝的。
翩翩葉子 回複 悄悄話 藍山好,藍山這篇寫上海與家族往事的文字,細膩感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還飽含文采,讓葉子佩服得五體投地。(收學生嗎?)文中描述了一個有溫度、有質感的上海,也讓我們認識了一位位自書香門第走出的長輩形象——堅韌、儒雅、聰慧,令人由衷敬重。其實從藍山的博文與待人接物中,我們真的也能感受到藍山是繼續家風、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

藍山的媽媽,真是俊雅端麗,一看就是大家閨秀出身。

說來也巧,我每年回去都會見麵的女同學,她就曾在你出生的那家醫院工作。我們七拐八拐也算有緣了。

讀者文摘,我與妹妹每期都買,不是她買就是我買,記得是一元錢。

等藍山精彩的下篇。

今天是父親節,也祝藍山節日快樂啊!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問好蘑菇!母親講這故事的時候,我還有點不相信,怎麽傭人會有金戒指的呢,而且還會慷慨相送?真不可思議。其實,當時很多窮人很樸素,也很善良。所以母親感念了一輩子。
我的二姨媽從醫學院畢業後,就參加了宋時輪的華東野戰軍。全國解放後,她來到了北京空軍總醫院,擔任內科主任,是這家醫院元老級的人物,像她這種出生的人竟然還能呆在部隊實在是個奇跡。她的內一科裏麵的醫生都是些大人物的子女,陶鑄的女兒陶斯亮就是她科裏的醫生,比陶斯亮後台硬的還有。外婆後來一半時間住在北京,一半時間住在上海。我去北京也住在他們的部隊大院。姨媽是拿國務院津貼的專家,女婿曾擔任過總院的院長,可見她有多厲害。她現在還住在總院的高幹病房裏,雖然已經完全沒有了自主意識。我們家每個人都可以寫一本長篇小說。哈哈。
謝謝蘑菇一如既往的關心和幫助!祝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yz66' 的評論 : 問好xyz!魔都看上去光鮮亮麗,可生活在裏麵的小人物呢?其實這些人跟解放前來上海討生活的人差不太多,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不過現在的底層要比過去體麵些。所以光鮮亮麗是事實,但物力維堅也是事實。說穿了,這個社會還是富人富的流油,窮人過得捉襟見肘,這在上海尤為明顯。
不管怎麽說,跟我們父輩相比,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至少沒嚐過顛沛流離的苦難。不過滿肚子的心酸也嚐了不少。
外婆出身大家閨秀,像她這個年齡的中國女性通文墨的不多,她不但會念,會寫,古詩也能背誦的朗朗上口。她對我的人生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謝謝xyz一直以來的關心和鼓勵!祝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問好弄弄!誇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上海人的奶油帥我可一點都沾不上邊,不過我很羨慕奶油帥的上海男人。哈哈……說真的,我的血液裏一半流得是中原人的血。父親是個標準的武漢人,1954年,他從中南同濟醫院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上海一家醫院。他在上海生活60年,還是一句上海話都不會說。
謝謝弄弄的誇獎!說到文筆細膩,其實我看到過太多的苦難。那時候,每天都有人找到我家,請我父親幫忙看病。人活在這世上真不容易,所以我隻想寫些賞心悅目的文字。祝弄弄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翩翩葉子' 的評論 : 問好葉子!你先忙,等你空下來,再來提提意見。哈哈。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illzhou' 的評論 : 問好新朋友!儂一定是上海人,王開照相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這張照片都過去有60多年了,現在看來還十分的清楚。謝謝臨帖留評!祝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陶次瓦' 的評論 : 謝謝陶兄的鼓勵!祝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問好沈香!外公是個鐵杆國民黨員。他國立中央大學政治係畢業後,一直國民黨黨部工作。上世紀60年代末去世,葬在台北的陽明山上。也就是說,他這麽一走,就成了天人永隔。直到後來二岸恢複往來,我們才拿到一筆撫恤金。家裏人都去過陽明山掃墓,據說很風光。我一想外婆所受得罪,就不想去,有一次隻能請女兒代勞跑一趟。
上海出產的各種商品質量確實過硬。當年我帶來澳洲的一條毛巾毯,現在還用的好好的。想想現在到處都是些偽劣產品,真的很懷念當年上海產的東西。謝謝沈香的關心和鼓勵,好溫暖!祝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問好沈香!敬沈香一杯上好的綠茶!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問好菲兒!你說得對,真是一代人的悲劇。不過我們在上海還稍微好些,除了政治運動高潮的時候,需要謹言慎行之外,平時的生活一如往常。其實有的時候覺得很魔幻。我們家都是讀書人,所以加入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有。記得小時候過年的時候,白天是一隊敲鑼打鼓慰問軍屬的裏弄幹部,把外婆當坐上賓。可是到了晚上還是這些人,在居委員召開批鬥會,要我外婆交待曆史問題,你說這社會荒誕不荒誕?東拚西湊寫了些跟上海無關的事情,有點不好意思。謝謝菲兒這麽多曖心的話!祝周末快樂!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問好菲兒!給菲兒敬一杯上等的綠茶!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好感人,藍山兄的家人必定都是善良的,所以才有以前的傭人來上門送錢。你外婆真不容易,要獨自承擔分離的痛苦、還有養育兒女的重擔。看見你說北京的空軍總醫院感覺很親切,我有一個忘年交的朋友在那工作,那時老去她那玩。還有那本讀者文摘-算得上那時候文青的標配吧?難得藍山兄還留著。藍山兄寫得真好,美文有歲月沉澱的醇厚與馨香,謝謝你分享
xyz66 回複 悄悄話 藍山博主這篇續集徐徐道來自己和家族銘心刻骨的記憶。在如今璀璨奪目,光鮮亮麗的魔都背景下,隨風飄散的是歲月的塵埃。。。還是作家方方的名句總結到位:“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感謝藍山慷慨地分享自家在時代變遷中的遭遇,讓我們更加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讀過龍應台寫的《大江大海1949 》,她在浙江淳安的老家古城被新安江水庫完全淹沒,連祭奠家人都變成到各個山頭的“探險記”,令人感傷。。。

藍山的外婆和母親曆經風雨,大家閨秀優雅風骨猶在,養育教導出藍山這位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實乃不幸中的大幸,“溫暖了她(們)大半輩子。”

藍山用33年前的報道給我們描畫出大上海普通百姓的眾生相,伴著“黃浦江上的陣陣汽笛聲“ 和外灘的鍾聲,老上海遺留的華麗精致和大上海“螺絲殼裏做道場“的窘迫混亂交織在一起,逼真生動,難忘!

期待藍山的“新上海“下集;)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真是魔都啊,在我眼裏上海很洋氣,女孩子嗲,男孩子奶油帥,我以前有個帥哥男友就是上海人,特符合我的偶像標準:)藍山肯定是帥哥,文字都那麽清秀。我媽的哥哥也去了台灣,至今沒消息,就是在也90/100歲了,海峽那時就是生死線。藍山的文漂亮!
翩翩葉子 回複 悄悄話 回家好好讀。
Billzhou 回複 悄悄話 王開照相館好有名哦我記得,我父母當年結婚的夫妻合照,就是王開照相館照的。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忘了說:藍山父親節快樂!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藍山這個係列真是大手筆,寫得讓人感動、讓人心酸,又讓人對大上海的敬意。原來藍山的外公隨中華民國的大遷移去了台灣…讀著你外婆和母親在失去了經濟來源之後的生活那段淚目了…你外婆獨自帶著三個孩子想象得到有多麽的不容易。當年這樣骨肉分離的故事有千千萬。不知道後來你外公有沒有回大陸認親?

在我兒時那個年代,全國人民都把上海當作老大,我們每個家庭都把擁有上海貨當作一種幸福。記得我父母每次要出差去上海就一定要給我們帶上海大白兔奶糖,要買上海的布料和衣服。我們家的縫紉機就是上海牌子的…藍山的文字也勾起了我許多兒時和青春的回憶。上海是一個偉大的城市,連那時我們都好羨慕上海人啊:)

讚藍山深刻好文!歌好好聽。期待下一篇…藍山周末愉快!
陶次瓦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太好了,溫故而知新,留下的是感慨,得到的是籍慰,問好藍山兄!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美菲兒占座…我來了…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這篇讀得淚目,心酸。原來藍山兄的外公也是去了台灣,母親和外婆留在了上海。LD的爺爺奶奶去台灣的時候,他父親和另外一個舅舅當時沒跟著去,這一別,他奶奶就永遠再沒看到過她這兩個留在大陸的兒子。。。。一代人的悲劇。LD父親的專業也因為家庭背景受到影響。藍山兄這篇文,從個人到國家,從上海到全國,深度詮釋,難得的一見的好文,期待下篇!

父親節快樂!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給麥子,沈香,水星兄和朋友們占座!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