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聊天群裏的"潛水者"

(2020-11-01 02:25:06) 下一個

現實生活中人們把不愛說話的人形容為"一錐子紮不出一句話"。網絡時代,人們把聊天群裏沉默不語的群友稱之為"潛水者",也就是說這些人在群裏從不發表觀點,參與討論。他們好像是一個冰冷的數字,沒有多少人認識他們,更別提群友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其實,"潛水者"並不代表他們真的不愛說話,個中原因有很多:性格使然,大庭廣眾之下怕說錯話,甚至有點自卑心理,總認為自己發表的觀點不夠嚴謹,不合時宜,這是第一種;群友來自天南地北,大多不太熟識,貿然發言會讓人有種喧賓奪主,不知進退,不識眉眼高低的感覺,這是第二種;在群裏隻是象征性的掛個大名,偶爾才去關心一下,這是第三種;討論的話題不對胃口,興趣缺缺,男士大多對烹調園藝不感興趣,女士對經濟軍事缺乏胃口,這是第四種;對虛擬世界心存戒心,不想卷入無謂的口舌之爭,這是第五種;自我感覺知識儲備不足,帶著學習的心態入群,生怕自己的見解引來別人的恥笑,這是第六種。這些人雖然不盡相同,實有其共同特點,那就是鉗口結舌,不發一言。這也是很多聊天群群友達數百人之多,但活躍的群友就是屈指可數的那幾位,一旦失去了這些關健少數,聊天群也就名存實亡了。

關健少數與沉默的大多數有點像戲院裏演員和觀眾關係一樣,戲院裏唱戲的人少,看戲的人多,能讓四座生春,熱賣上座,全仰仗於主角的功底。如果聊天群能有幾個調動情緒的"大師",就會讓群內蓬蓽生輝,反之大家一起鼓噪,甚至幾百個人同時發聲,豈不亂成"一鍋粥"。其實,聊天群是否辦的有聲有色有賴於這些關健少數,怪罪於沉默的大多數有點不太公平,本來就是自由結合,你非要人家即當演員又當觀眾,這有違組群的初衷。澳洲有個掃海幫攝影群,群內人數己滿500,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是"潛水者",而群外又有許多攝影愛好者想要入群,無奈之下,群主提議凡是不發言者一律移出群外,頓時群裏開始"人聲鼎沸",熱鬧異常,紛紛"冒冒泡",表個態,但還是有人依然不發一聲,更有人幹脆退群了之。就這樣,舊的去了一大半,新的又一時半會補充不足,原來的問題還是依然存在,其效果不彰可見一斑。其實幾百個人的大群要做到人人發言,也沒有那個必要,能讓人心有所係,心有所念,一天不看好像缺了點什麽,能做到這一點已屬難得,說明這個聊天群還是具有吸引力

信息傳播需要接受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受眾。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受眾群體沒有多大區別,變的隻是傳播形式,星沫四濺成了見字如麵,舌燦蓮花改成妙筆生花,洗耳恭聽變為雙眼靜觀。人與人之間麵對麵的說話,不論是動聽的話,還是刺耳的話,你都得照單全收,有時還得裝出一副受益非淺,以示尊重的樣子。虛擬世界有一個好處,隻要你不接入網絡,沒有人可以影響你,所以人要選擇清靜,隻需遠離網絡即可,可是在資訊發達的時代,誰又能遠離無處不在的網絡呢?隨著人們麵對麵互動的日益減少,虛擬交流必然會取而代之,清靜的時光越來越難得。

群裏的交流不必像作文,有主題,分層次,講邏輯,有頭尾。也不必拘泥於形式,文字、照片、表情包、音頻、視頻都可以切換上陣,語言也能百花齊放,網絡流行語,方言,中文、英文都可使用。文字詞不達意,句子殘缺,文理不通,讀了如墜雲裏霧中也無妨,反正,發聲的人也不用顧及所有群友能否理解。流行語代表著時髦,方言有種地域優越感,英語是喝過洋墨水的證明,混合使用最能代表海外華人的現狀。在群裏,有的常帶些私貨進群,發些自己生意的小廣告;有的發一貼文,便無下文,像是石沉大海;有的專門捉人把柄,借題發揮,猶如網絡管家;有的喜歡跟人抬杠,一個小誤會,可以寫下洋洋灑灑幾百條留言.……這些都無關宏旨,這是一個開放的平台,言論自由,文責自負,隻要不進行人身攻擊,不揭別人的隱私,自己想說什麽,沒有人可以攔著不讓你說,最壞的情況是觸犯了群規,犯了眾怒,被群主移出群外。

每個聊天群都有一個建群的主題,主題可以是五花八門,多如牛毛,凡是人所能涉及的領域都可以組建一個群。有的聊天群群規很嚴格,嚴禁談論無關於主題的話題,這類群一般都是熱門的聊天群,"一個蘿卜一個坑"等在群外有大把的加入者,所以現有的群友都避免觸犯群規,貪口舌之快事小,被移出群外就不值當了。不滿員的聊天群可就沒有這般的強勢,辛辛苦苦拉起了一支"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隊伍,怎樣安撫好群友才是重點。群主往往釆取"能忍群安",放任自流的態度,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健康群、花鳥群、旅遊群、音樂群、理財群.……這些平時與政治毫不相幹的聊天群,政治話題突然成了群裏的主旋律,很多正經的話題都被掩蓋了起來,有時還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群。

群友的組成要以互相尊重,平等探討,容忍不同意見為前提,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像有些非政治性的聊天群成了左右互博的平台,傷害的是大部分群友的利益。我入一個退休健康群很久,以前大家都能其樂融融的對話,彼此分享健康信息,規劃退休生活。現在,臨近美國大選,川粉們把退休健康群給硬生生的搞成了一個政治群、大選群,大多數群友都淪為湊熱鬧的看客,正如其中一位群友所說:"我們都是成年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每個人的心中早有定見。某些人每天都鼓噪那些極端言論,虛假信息,除了讓人徒增厭惡反感之外,又能帶來什麽樣的改變?"折騰了幾個星期後,幸虧群主老範出手製止,才還大家一個清靜的平台。現在我手上除了蔣醫生的鈕約中醫養生群,老範的退休健康群,其它10多個聊天群多少都染上大選綜合症,讓人不勝其煩。微信群的情況要比電報群稍微好些,有一次偶然入了一個電報群,哪裏簡直就是川粉們的大本營,入了群便暗自後悔,像是進了梁山泊的"忠義堂",到處是攻擊詆毀的極端言論,讓人大開眼界。順我者讚,逆我者懟,隻問立場,不講是非,哪有理性對話,尊重他人的氛圍,還是趕快退群為上策,要不然賠上睡眠,搭上健康實在有點劃不來。本來川普有執政的優勢,打連任選戰應該駕輕就熟,老神在在才對,怎麽現在到處奔波,到處點火,有點像"草冦"奪權的架勢,選戰打到這種地步,看樣子真是大勢己去。

悉尼同美東有16個小時時差。我們早晨起來,美東正值下午時光,此時各聊天群開始熱鬧起來了,討論話題也漸漸升溫。我不像以前那樣急於去查看手機,甚至一個上午都不去觸碰它,實在沒興趣去看那些大選的爭吵,無聊的帖子,罵人的對話。反而利用閑暇的早晨,瀏覽一下新聞,讀點書,做點運動,內心反而格外平靜,輕鬆自在。從年初至今,一路走來,世事就一直沒有消停過,時光的流逝也未讓喧囂歸於沉寂,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當寧靜的生活成了一種奢望,變成一種遙想的時候,我也不寄情於這個世界。正如意大利小說家翁貝托·埃科所說:"你四處尋覓,欲得一席寧靜之地,但你隻有在書海的一角才能找到它。"如今,做個一個書蟲不失為避世的好方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唐西 回複 悄悄話 水不潛了,現在改潛書。不是錢鍾書,倒是成了錢中書,書中自有黃金屋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