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照耀下的聰明和智慧
今天早上收到這樣一封信。 一個久違的學生的信。
收到這樣一封信,就像收到故人的來信, 免不了多愁善感。
========================================
老師好,
很久都沒有與你寫信報告練功情況了。但一直在讀你的文章,收獲很多,打坐斷斷續續在做,沒有特殊的體驗,但是堅持的時間和頻率在慢慢增多。
一次回信中你批評說我小聰明很多,當時讀信時很尷尬。不過我從那時開始堅持觀照自己日常中的各種"小聰明"的行為,已經堅持了幾個月,我發現了這種行為背後的不安全感,但是好象還有模糊不清的原因,但是類似的行為表現已經漸漸減少了。我還用你說的內觀的方法,關注自己的情緒,雖然沒有大收獲,但是總體更能平複情緒。感覺自己象一瓶總在晃動的水,心不安,這也是我現在日常內觀的內容。
讀到一本<心的對話>的書,裏麵聖嚴法師提到"世間悟""出世間的悟"達賴喇嘛提到:"對於一個現證空性的修行者而言,空性的真諦是不可思議,超乎語言文字的。沒有這種親身的體驗,空性不過是理智的和概念的了解而已。”----這些都應該是你的經曆。
聖嚴法師還講:"要真正體驗到無我,還是要從無所得來修的,因為,如果一個人修行愈加精進,他會停止追求自己的開悟,反而專心於幫助他人。當你不再關心自己的覺悟,轉而全心全力的幫助他人解脫煩惱時,那才有可能徹悟。----我感覺這是你目前在行的。
讀到這本書想到你,想你讀起來可能更有共鳴,所以摘抄了發給你。下麵是連接: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omkBQAAQBAJ&printsec=frontcover&source=gbs_ge_summary_r&cad=0#v=onepage&q&f=false
祝安
========================================
我的回信:
你足夠“聰明”, 但是不夠“智慧”。
聰明和智慧的最大的區別在於實踐。
一個小孩子可以很聰明,但是不可能智慧。
一個老人,可以不怎麽聰明,但可以很智慧。
為什麽, 因為老人走過了很多路(實踐)。
知識可以讓人顯得聰明,但是不能讓人真正智慧。
因為知識本身是死的,是脫離實踐的。
而智慧,必須來自實踐。
所以,一個聰明人修行,不見得能修好。
因為聰明人太習慣聰明, 也就是說,太習慣脫離實踐。
但修行,不需要人太聰明,卻需要人很腳踏實地。
因為修行的本質,是“明智的行走”。而不是”明智的思考“。
就像你引用的達賴的話。
空性的力量, 是超越語言的描述的,也就是超越理智和概念。
唯有實踐能夠真正詮釋空性的真諦。
也唯有自己的領悟,才能真正的見到“空性的光”。
是別人無法取代的。
所有修行的事情, 實踐的事情, 都是別人無法取代的。
因為修行就是關於行住坐臥, 這是旁人無法取代的。
很多人認為,一個聰明人, 一旦轉換思想,就可以在修行上大有作為。
我本人不是很讚同這個說法。
其實聰明人的“劣根性”非常可怕, 這個劣根性,就是“脫離實踐”。
很多聰明人, 好像轉變思想了, 但是,實際上,隻是在“理論上”轉換了,
所以, 看上去,她/他好像脫胎換骨,
事實上, 差很遠。
真正的修行者, 無需太多的“聰明”,
隻是像一個徒步在荒無人煙的原野上的行者, 孤獨而清醒, 和天地合一。
沒有光環,沒有喝彩,沒有物質的回報。
而她/他的光輝,會照亮這個世界, 或大或小。
聖嚴法師的那句話, 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個人,認為隻是局部的真理,片麵的真理。 聖嚴法師很偉大沒有疑問。
但是他對空性的解釋, 在很多時候是不到位的, 我不知道是他的本身的不到位。 還是因為他為了讓“大眾”聽的懂,故意說的不到位。
我聽他講過一些禪宗的公案。 也是類似的情況, 沒有道出佛法的真諦, 卻聽起來合理,實用。
因為他是弘法的人, 所以, 我不知道是他故意為之,還是自身的局限。
這是我的一己管見,隻是從我自己的領悟來理解。
並不妨礙法師的偉大。
關於你。 你的進步很大。 至少比以前成熟很多。
也許生活的磨練還不足以讓你領悟更深刻的道理,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現實的磨礪。
我最想說的還是,
修行不是思辨,修行是修自己的心並且踐行,且行且修,不行即無修。
謝謝你給我的鏈接和引用, 都很好。
我是一個幾乎不讀書的人, 可是推薦我讀書的人不少。
更是有人鼓勵我多讀經典。
不好意思,憑我現在的水平, 我不能讀太多的經典。
因為他們太聰明。
至於我,就像高營養的食物, 我沒有足夠好的腸胃,足夠的陽氣去消化,去吸收,變成智慧。
如果知識不能變成智慧,我是不要的。
就像高營養的食物,如果我不能消化吸收,對我是一個負擔,甚至是“毒藥”。
我不是希望自己做一個不讀經典,不好學的榜樣。
隻是, 這個世界, 不缺愛讀經典,愛學習的人, 愛思辨的人。
但是, 往往缺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人,尤其在修行界。
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修行不是思辨,修行是修自己的心並且踐行,且行且修,不行即無修。"
一直在想這兩者的關係,博主一語點破,如醍醐灌頂!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