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國倫敦客

虛度60人生,橫跨半個地球,出門在外的日子裏,每天都是在度假。記錄前半生,享受每一天。
正文

2023 長島觀鳥

(2023-06-02 19:01:38) 下一個

疫情期間又有了一個新的愛好:觀鳥。

過去兩年多,都是在後院觀鳥,能看到的也就是幾種常見的品種:美國金絲雀,紅翅黑鳥,啄木鳥等,偶然看到一次小巧玲瓏的蜂鳥,懸停在我的喂食器上,煞是好看。

今年以來,各種公眾觀鳥活動重新恢複。五月份的長島觀鳥節就是比較熱門的活動之一。我也去湊熱鬧,希望能看到我沒看到過的小鳥品種。

我們這個長島叫Point Pelee National Park。它是一個狹長的半島,位於加拿大陸地的最南部,一直延伸到伊利湖中間。

這裏是加拿大第二小的國家公園,占地隻有15平方公裏。但是由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了鳥類南北遷徙的集散地,是最受歡迎的一個觀鳥景點。

長島離我們家的車程是兩小時左右。我淩晨三點起床,頂著一輪明月,在401高速上開了一個小時後,又跟著GPS導航,在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 最終到達了目的地。

這時。天還是一片漆黑,但是公園門口已經排起了汽車長龍。觀鳥迷的熱情是難以想象的。公園淩晨五點準時開門。我跟隨著觀鳥的車隊,在黑暗中摸索著,一直開到了小島最南端的停車場。

下車後,再坐上公園裏的小交通車,前往延伸到伊利湖中最頂端的沙灘邊上。

這時,天剛蒙蒙亮。浩渺的伊利湖一望無際,湖水拍打在沙灘上,發出嘩嘩的聲音,微微的晨風吹來,讓人略感一絲寒意。

今天早上第一批來這裏觀鳥的愛好者大約有五,六十人。在離沙灘的頂端大約二十米處,大家自覺地停下了腳步,是為了給鳥兒們留下足夠安全的自由活動空間。

一些攝影愛好者們,手忙腳亂地架設好照相設備,準備捕捉候最佳瞬間。另一些觀鳥老手們,則是安靜地拿起掛在胸前的高倍望遠鏡,仔細地觀察前方鳥類的活動。就像重新和自己老朋友見麵一樣。

我也拿起望遠鏡向遠處的沙灘處看去,隻見遠處沙灘上,一群體積不大的小鳥,來來回回地在沙灘上奔跑,一會向東,一會向西,還不時用它們堅硬的喙,把沙灘的小石頭翻開,尋找它們想要吃的小蟲子。這些鳥的英文名字就叫做Turnstones (翻石鷸)。

這些小鳥有白色的羽毛,而在翅膀和身上都有褐色的條紋。別看這些小鳥的體積不大,它們可都是長途飛行的能手。冬天時,它們飛到墨西哥和中南美洲過冬,到了夏季又飛回到加拿大北方靠近北極圈的棲息地,產卵繁殖,撫養後代,往返的距離都在幾千英裏以上。

我們這裏地處加拿大最南部,是這些鳥兒長途飛行中的第一站,它們會在這個地方休養一下,補充食物和養分,然後繼續向北飛去。

長島國家公園,遠離城市,有著大片的濕地,各種植物生長茂盛,各種昆蟲的品種也很多,為這些遷徙的鳥類提供了足夠的食物來源。所以,每年的春秋兩季,長途遷徙的候鳥們在這裏落腳,也為人們提供了觀鳥的好時機。

在沙灘上看完了這些翻石鳥以後,太陽正從水平線上緩緩地升起,像電影裏看到的慢鏡頭一樣,一輪紅日慢慢脫離湖水,一霎那,就像一個紅氣球,懸掛在天際線上。

這時,觀鳥的人們的目光也都不約而同地轉向太陽升起的地方,靜靜地觀賞著清晨日出的美麗景觀。湖水拍打著岸邊的嘩嘩聲,交織著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就像一曲悅耳的音樂,伴隨著人們開始了美好的一天。

這次的觀鳥之行,我還特地參加了一個兩小時左右的環島徒步觀鳥的項目。

每個小組隻有七八個人,由一位經驗豐富的觀鳥誌願者帶領我們,沿著島上縱橫交錯的崎嶇小路,去觀察那些躲藏在樹林中不容易被發現的小鳥。

據介紹,在這個國家公園裏,能觀察到大約200多種鳥的品種。在觀鳥節期間,如果誰能觀察到100種鳥的品種,就會得到一份獎品。

我們隨著導遊,在小樹林裏靜靜地行走,全神貫注地凝聽著鳥兒的叫聲,用長鏡頭捕捉著那些稍縱即逝的小鳥的身影。年青的導遊,是個在校大學生。從小就和他父親到這裏來觀鳥。他對這裏各種鳥的品種了如指掌。他能從鳥兒的叫聲中辨別出是什麽鳥,也能從小鳥的飛行或行走的姿態上判斷出鳥的品種。

在導遊的幫助下,我也在短短的兩小時裏觀察到了大約十幾種鳥類的身影。這些鳥看起來和普通的麻雀差不多,不過它們身上的羽毛的顏色和圖案的不同,喙的形狀也不一樣。我隻能借助相機,把它們拍下來,回家後,慢慢地用手機裏的觀鳥app來區分它們。

對於我來說,能看到幾種鳥的品種不重要。我隻是想體驗一下,在野外觀鳥的樂趣。世界上已經發現的的鳥類品種有10萬多種,鳥類學家們每年還會發現十多種新的鳥類品種。

業餘觀鳥是一件很愜意事情。風和日麗的天氣,走到郊外,聽著小鳥的嘰嘰喳喳的叫聲,看著小鳥的倩影,想著李白的千古絕句:“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消閑而又浪漫。

但是要成為一位全日製研究鳥類的專家,則要常年奔波於野外,餐風露宿,遠離城市,其中的艱辛,不是一般人們能夠想象得到的。

回想當年,我到神農架去采集昆蟲標本,在大山裏麵轉悠了一個星期,沒吃沒喝,被蚊蟲叮咬,被太陽暴曬,後來趕快提前打道回府。坐在有空調的實驗室裏工作,比跑野外強多了。所以後來我轉行分子生物學,而不是做昆蟲的分類。況且,單純做分類的學生,學成以後,也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

當我和那位年輕的導遊聊起他的工作前景,他好像信心滿滿,幼稚天真的大眼睛裏,充滿著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我在心裏默默地祝福他:未來好運。能夠一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研究世界上美麗的鳥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