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說話總是那麽直接,我們社會需要這樣的人,我們需要更多講真話的人。
我們的日子為什麽這麽難-郎鹹平
序言(1)
在中國做事難,做 人難,過日子更是難。中國經濟的問題錯綜複雜,老百姓怨聲載道。不是我們的幹部不聰明、不能幹,而是他們在作決策的時候總是隻看到表麵現象,奉行的原則也 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來不去想怎麽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本質的問題。我認為這種為官心態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幹部的權力傲慢,這些幹部總是更願意比較簡單地 透過“嚴打思維”從表麵上解決問題,例如打壓房價、要開征房產稅等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後就隻能落得老百姓的抱怨。
其實老百姓關心的話題是非常具體的,說白了就是收入低、物價高、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等等。在這本書裏,我特別挑了十六個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我認 為,這些問題之所以解決不了就是因為政府根本不理解這些問題的本質是什麽,而隻是簡單地根據表麵現象作決策。本書和其他泛泛而談的書不同,我對每一個話題 都深入地探究了最根本的本質問題,隻有了解了本質,才能真正釜底抽薪地解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
本書的第一部分,我想談一個我們每個老百姓都關心的話題,那就是為什麽我們的生活這麽難。我們的老百姓總會麵臨幾個難題,似乎還都很難解決。
第一,為什麽我們的收入這麽低。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後,我們的收入和其他國家相比差距越來越大了,我們工作不努力嗎?我們不夠節儉嗎?都不是,那我們這個經濟到底出什麽問題了?
第二,為什麽我們什麽都比美國貴。讀者可能不相信這個題目。但是我告訴你,做美國人實在太幸福了,人均年收入四萬美元,我們呢?才幾千美元,而且美國幾乎什麽都比中國便宜。我不知道我們到底怎麽治理經濟的?實在難以理解,我們的經濟到底怎麽了?
第三,為什麽我們的蔬菜這麽貴。這已經不僅僅是大蒜和綠豆的問題了,而是一般蔬菜價格也像股價一樣大幅度的變動,搞得這些小菜販子賣菜像玩股票一樣。在老百姓承受痛苦之餘,不禁要問我們的農產品市場到底怎麽了?
第四,為什麽我們的食品這麽不安全。現在連吃個飯都不安心,我找了地溝油的例子給讀者做個解讀,這個例子看得我到現在還驚魂未定,這已經不是一個政府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了,這些商人黑心黑到了這個地步,我們的社會道德出現什麽問題了?
第五,為什麽我們的產品這麽不靠譜。最近霸王洗發水事件和雲南白藥事件釀成軒然大波,還有三聚氰胺竟然也死灰複燃,毒奶粉又在一些省份上架銷售,這實 在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膽戰心驚,我們不能說政府事後對這些事件的處理態度不嚴厲,可是我們想知道,我們對食品藥品的監管到底怎麽了?
第六,為什麽我們的年輕人沒有出頭機會。電視節目《為愛向前衝》、《非誠勿擾》、《我們來約會吧》繼《超女》、《快女》之後,在內地也攪起了驚濤駭 浪。一群扮演衛道士的偽君子趁此天賜良機,爭先恐後地揮起道德的巨劍指向我們以年輕人為主的節目嘉賓,說他們現實、拜金,喜歡走捷徑。在我們無情批判他們 的背後,一個重大問題悄悄浮出水麵了——年輕人如果不靠這種方式,那還有什麽方式可以讓他們出人頭地嗎?我們這個社會給這些年輕人往上爬的機會了嗎?
2004年的時候我就批判過某些改革,這些改革搞得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更難過,有很多人不都說嘛,咱老百姓是醫改之後看不起病、教改之後上不起學、房改 之後住不起屋。六年過去了,現在看來情況似乎也沒有什麽改善。但是今天的大環境和2004年完全不同了,我們政府的改革思路能有突破嗎?
所以本書的第二部分我想談一談為什麽醫改、教改和房改這麽難。
第七,為什麽我們的醫改這麽難。全世界的醫改都很難,這不是我們中國的專利。但是2010年美國的醫改正式推出之後,我覺得它可以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啟 發,那就是醫改成功的關鍵是必須斬斷醫生和藥廠的掛鉤。而我們廣東高州的醫改竟然一不小心就符合了這個思路,這是值得我們做深刻思考的。
第八,為什麽我們 的教改這麽難。以實際經驗來看,大陸、香港、台灣一國三地的教改各有特色,大陸的教改是屬於重度偏離的那一種,和台灣教改的失敗經驗差不多。但是香港幾乎 無為而治的教育體係,竟然成了大陸、香港、台灣三地中最成功的典範。這絕對不是因為香港人比較聰明、比較會改革,而是因為香港除了繼承了英國統治時期的製 度之外,還孕育了一個特殊的經驗,那就是“在香港,如果想做事,就什麽事都做不成;如果不想做事,那就什麽事都沒有”。就是因為這種“無所事事”的經驗, 讓香港保留了英國統治時期流傳下來的優秀治學理念,這也是為什麽它倒成了成功的典範的原因。
第九,為什麽我們的房改這麽難之一:火山理論。中國雖然是全世界碩果僅存的幾個社會主義國家中的一個,但卻是全世界幾乎唯一不怎麽替老百姓建設經濟適 用房和廉租屋的國家,我反而發現這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專利,他們普遍做得比我們好,例如新加坡和繼承了資本主義的中國香港。我利用“火山理論”來解釋了中 國房地產和中國政府房價調控政策的本質,同時又透過理解美國房產稅,來解讀中國房產稅的誤區和嚴重後果。
第十,為什麽我們的房改這麽難之二:重慶模式。2010年6月2日,中國七大部委聯合推出的重慶模式讓我燃起了一絲的希望,我在這一部分向讀者特別介紹了這個模式。
在本書的第三部分,我想談一談為什麽我們的企業過得這麽難。
第十一,為什麽中國的企業活不下去:富士康悲劇。富士康十三名員工跳樓自殺的事件震動了全中國的老百姓。可是富士康的悲劇根本不像媒體所報道的血汗工 廠這麽簡單,我們完全忽略了富士康背後的黑手——蘋果電腦,其實它才是真正的元凶。蘋果操縱了富士康的命脈,而類同蘋果的其他歐美亞洲的產業資本也同樣操 縱了像中國富士康一樣的千千萬萬的代工廠的命脈。富士康事件不是富士康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中國所有代工企業的問題。讓我們透過富士康撥開中國代工業的悲 劇內幕吧——他們實在過得非常難。
第十二,為什麽中國的企業走不出去:吉利收購沃爾沃。吉利收購沃爾沃同樣震動了中國老百姓,正如李書福所言,他這個農村青年竟然娶了一個比他還要高大 的北歐美女。我實在不知道李書福娶的到底是美女呢,還是數度被男人甩掉的棄婦。我覺得李書福這位農村青年還真的比不上那位北歐美女的前任老公——福特汽 車。我實在看不出吉利和沃爾沃的婚姻有什麽成功的可能。此外,這位北歐美女的七大姑八大姨(指工會、產業協會)等等還特別凶悍,我實在難以想象一位像李書 福這樣的農村青年怎麽能夠應付得了這個複雜的大家庭。吉利走出去的困局不單單是吉利的問題,還是所有想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的問題,例如上汽收購韓國雙龍、首 鋼收購秘魯鐵礦,不都是家庭不和的大悲劇嗎?我們的企業真可以說是一批批地走出去、一批批地倒下,為什麽中國企業走出去就那麽難呢?
本書的第四部分我想談一談為什麽我們的環境這麽糟。
我們國家2010年的政策可以說是完全被誤導到了節能減排的領域。我在《郎鹹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2》一書中清楚地告訴讀者,氣候變暖這個議題就是 個驚天大謊言,歐美國家透過這個偽命題,成功地把我們國家的政策轉變成節能減排了。雖然我不否定節能減排的重要性,但是今天中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節能 減排,而是?圾圍城(第十三,為什麽我們的垃圾危機這麽嚴重)和水資源短缺(第十四,為什麽我們的水資源危機這麽嚴重)。如果這兩個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話, 幾年之內就將造成我們沒辦法承受的可怕後果。
本書的第五部分,我談論了為什麽政府處理國際事務這麽難的問題。這是個非常重大的議題,因為這個如果處理不當,後果會很嚴重,會對我們老百姓和企業造成特別大的衝擊。
第十五,為什麽美國人這麽不講理。2010年的5月份美國組建了由大大小小200個高官組成的代表團,來參加“第二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這次對話 的結果是讓美國透過匯率大?,用威逼利誘的方式,拿走了我們8 000億元的新能源市場,想一想,難怪美國要來這麽多人,利益驅動嘛!
第十六,為什麽德國人這麽不講理。2010年的7月份,德國代表團在女強人總理的帶領下,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和企業家都來了,他們總共包三架飛機,想 到美國代表團的例子就讓我又有種不祥的預感。結果還是不出我所料,德國又透過和美國類似的方式拿走了一大堆讓中國人感到痛心的“以市場換技術”的合同。
我們的日子到底怎麽啦?為什麽這麽難?在透徹分析這些問題的本質原因的同時,我也簡單地介紹了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這些?題上的做法和經驗。
(特別感謝我的助手孫晉帶領的研究團隊。本書的數據資料由孫晉、馬行空等人共同完成。)
簡要目錄
第一部分 為什麽我們的生活這麽難
第一章 為什麽我們的收入這麽低
一、最長的工作時間VS最低的工資收入
二、“被增長”的財富速度:跑?過CPI,也跑不過GDP
第二章 為什麽我們什麽都比美國貴
一、可憐的越窮越貴:中國人的“偽幸福生活”
二、一切皆因沒有藏富於民
第三章 為什麽我們的蔬菜這麽貴
二、別炒股了,炒大蒜和綠豆吧
三、當青菜坐上過山車
第四章 為什麽我們的食品這麽不安全
三、地溝油,中國“最完美”的產業鏈?
五、地下產業如何走進陽光
第五章 為什麽我們的產品這麽不靠譜
一、就在你身邊的虛假宣傳:霸王洗發水和雲南白藥牙膏
三、誰來捍衛我們的利益
第六? 為什麽我們的年輕人沒有出頭機會
二、扯開遮羞布並不是我們的目的
四、拜金與笑貧的辛酸背後
第二部分 為什麽我們的醫改、教改、房改這麽難
第七章 為什麽我們的醫改這麽難
一、我們的醫改還在半空
三、我們為什麽看不起病
第八章 為什麽我們的教改這麽難
二、大學名利場,容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四、誰來推倒大學的圍牆
第九章 為什麽我們的房改這麽難之一:火山理論
一、“火山理論”:我們的出路在哪裏
三、我們的房產稅,到底藏富於誰
?第十章 為什麽我們的房改這麽難之二:重慶模式
二、什麽是重慶模式的殺手鐧
四、廣東,大刀揮向何方
第三部分 為什麽我們的企業過得這麽難
第十一章 為什麽中國企業活不下去:富士康悲劇
一、“富士康悲劇”的幕後凶手
二、到底誰剝奪了我們的尊嚴
第十二章 為什麽中國的企業走不出去:吉利收購沃爾沃
二、汽車跨國並購:解不開的魔咒
四、又一幕悲劇在上演?
第四部分 為什麽我們的環境這麽糟
第十三章 為什麽我們的垃圾危機這麽嚴重
一、垃圾?城,什麽才是我們最大的危機
二、究竟是誰製造了這些垃圾?
第十四章 為什麽我們的水資源危機這麽嚴重
一、“人就水”還是“水就人”:深藏在水資源短缺背後的玄機
三、“壞人”監管“壞人”才是最好的?
第五部分 為什麽政府處理國際事務這麽難
第十五章 為什麽美國怎麽這麽不講理
一、“籃球外交”,來者不善
四、奧巴馬的雙簧
第十六章 為什麽德國這麽不講理
四、5 000億,德國人的又一個目標
五、市場經濟地位到底有多難?
第一章 為什麽我們的收入這麽低
“被增長”的財富速度:跑不過CPI,也跑不過GDP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的GDP在大幅上升,但是居民儲蓄的上升卻非常緩慢。如果儲蓄是一個財富衡量指標的話,那我們這幾年的GDP盡管是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長的,但卻跟我們老百姓的關係不是很大,因為老百姓的財富並沒有增加多少,也就是說,我們老百姓財富的增長速度和我們GDP的增長速度差距 越來越大。讀者可以問問自己,我對我的收入滿意嗎?我的收入能夠應付我的生活支出嗎?大家基本上都會說,收入總是跟不上支出的步伐,因為我們總覺得自己入 不敷出、捉襟見肘。我們的收入既跑不過GDP(見圖1-4),更嚴重的是我們的收入竟然也跑不過CPI。在相同的起跑線之後,跑得最慢的就是我們的收入 了。
圖1-4 中國人年均儲蓄和?均GDP增長率的比較圖
(圖中上麵的線條是人均GDP,下麵線條是人均儲蓄)
茅於軾曾經問過這麽一句話:“為什麽說中國人是最勤勞的,可是我們卻是不富裕的?”這是什麽原因?包括咱們政府和企業的領導人、首長去非洲考察工作, 給非洲的幾個國家題詞,按照咱們的慣例,領導們題詞都會說:“勤勞、勇敢的中非人民友誼長青,友誼萬歲!”看到這個,非洲領導人就不幹了,他們說,你們中 國人勤勞,我們非洲人不勤勞,我們隻勇敢。看到沒有?非洲人民可不認為你說他們勤勞,是在稱讚他們的。
想想看,金融危機之後,珠三角又出?“民工荒”,99%的企業缺工人。後來有很多人分析了原因,發現這不是簡單的因為訂單增多了,而是因為工人對工資 不滿意,工資實在是太低了。近10年,東莞的工資基本上都是770~900元月薪,包吃住,10年都沒有怎麽變化,但是這10年來的通貨膨脹卻在大幅度增 長,所以我們的農民工越來越窮,我們也就成了全世界收入最低而工作時間最長的民族了。
我們的“農一代”是非常勤勞的,為了770~900塊的薪水,他們願意出來打工,因為在他們的家鄉有著嗷嗷待哺的妻兒們,所以他們能夠忍受低工資和惡 劣的工作環境。可我們的“農二代”可不是這樣的,他們可不想為這點小錢打工。而且“農一代”還都不舍得讓自己的兒女出來打工,太苦太累不說,也掙不了什麽 錢。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毒瘤,想想看,如果說我們國家薪資上不去的話,儲蓄也就上不去,那我們怎麽增加消費呢?我們國家目前所推動的任何鼓勵消費政策都不 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老百姓太貧窮了。對於政府來說,必須要先使老百姓富裕,才能夠推得動消費。
現在很多老百姓都有這種錢包的危機感,總覺得自己的支出永遠要比收入多。在錢包危機感之下,中國“80後”現在麵臨著這個工資低、物價高的現狀,就調 侃自己說:“三十難立、四十迷惑、五十聽天由命”。我發現中華民族其實是個非常幽默的民族,在這麽困難的環境之下還能這樣自我解嘲,實在讓人感到心疼。
經濟學的真相:13個嚴重的經濟學謬誤
我們先看一個慣常的錯誤理解:租金管製可以預防通貨膨脹。這一觀點可以這麽解釋:因為租金進入並深深影響著生活費用,租金的增長將迅速導致工會要求一個更高的工資,因此將使當前的生產成本增加,商品現行價格增長。
通常,經濟學意義上任何商品的短缺都將引起其價格的上漲。這就迫使公眾節省對這一商品的使用,同時使私有企業增加其供給變得有利可圖。假如價格急劇上 漲的一個後果是使窮人遭受到困難,那麽緩解這一困難的一個簡潔而又更加公平的方式,就是依賴一般財政收入的直接現金轉移支付。而租金管製這一替代政策會導 致不良的社會影響,房東作為一個階層,而不是社會整體,卻要去對社會上很大比例的房客進行補貼。另外,當租金被廣泛認為會有一個急劇的上漲時,租金管製會 在一定時期內減少勞動力的變動,這將阻礙私人企業在工人階級住房方麵的投資,也會使現存受管製房屋的存量急劇下降。
我們沒有討論對窮人實行直接補貼的政策可行性。我的觀點是這種直接補貼的方法所產生的成本將遠遠少於我們所熟知的租金管製體係產生的費用,更為確定的是,它將受到較少的社會抵觸,也無需建立處於租金限製法之下僵硬的法律機器。
作為政治問題,大家很可能認為租金限製法律相對來說更容易製定,也更具有吸引力,能夠普遍地被大部分選民當作幫助窮人的一種“劫富濟貧”的方式來接 受。但是當經濟學家或者任何科學家根據“政策可行性”去推進或者證明這一政策合理性的時候,結果將是令人鬱悶的。學者的工作是為公眾指出並盡可能清楚的預 見可以被選擇的替代性政策的主要影響。如果這一工作被公正的做出來,那麽將有效地把更受歡迎的經濟結果告知相關公眾,而假如有更加溫和的措施被提出來用於 處理當前的一些社會問題,那麽,這種方法的使用將增加更為明智的替代性經濟政策最終流行的可能性。
本文摘自[英]E.J.米香(E.J.Mishan)的《經濟學的真相:13個嚴重的經濟學謬誤》
第二章 為什麽我們什麽都比美國貴
可憐的越窮越貴:中國人的“偽幸福生活”
這個章節我想談一個比較有趣的題目,一個和每個人的生活都相關的題目,叫做泡沫經濟?最近你們看到了吧,到處都是泡沫,房地產泡沫、股市泡沫,如今大蒜也泡沫了,中國的物價存在太多的泡沫。
我給讀者舉個例子吧,1982年,我們去看電影《少林寺》的時候,票價是1毛錢,2007年《變形金剛》在北京上映時的票價是80元,25年翻了 800倍。而在美國,一線的電影院《變形金剛》的票價折合人民幣後是54塊錢。其實很多香港人到了大陸去看電影,看到票價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香港的票價 最貴也才50港元而已。如果在非尖峰時間去看,還有20港元到40港元的票價,我們大陸這邊的收入這麽低,電影票的價格怎麽可能這麽高?簡直無法想象?在 中國,像男學生要陪女朋友看個電影,那都是很奢侈的。這就叫什麽?物價泡沫。以麥當勞為例,美國麥當勞價格跟中國差不多。天然氣呢?我們差不多一立方 3.5元,跟美國也差不多。你發現沒有,這種低檔餐館的價格差不多,天然氣價格也差不多,可是電影這種東西就差很多。也就是說,吃的跟用的,這種大眾都要 消費的東西,價錢都和美國差不多,但是隻要不屬於大眾消費品的,中國的就一定比較貴。比如說長途電話費,如果從美國打過來的話,是一分鍾1毛錢,我們打過 去的話,一分鍾就得8塊錢了,你看差多少?還有鬆下54寸等離子電視,相同款式,在中國賣40 939元,而在美國的價格就隻有我們的四分之一,折合人民幣隻有10 239元,你能想象得到嗎?這個數據我們都已經上網再三查驗過的,保證正確。
中國的房價收入比達到了發達國家的三至六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在人均收入不及日本東京十分之一的情況下,房價已和東京不相上下,有些地區的房價收入 比已超過30倍。蔬菜、肉蛋、糧食及食用油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物價問題成為了百姓關注的焦點。那麽,物價問題到底是什麽問題?所謂物價泡沫又是 怎麽一回事呢?
我們有些人就喜歡穿大牌的衣服,比如阿瑪尼,阿瑪尼的西服在我們中國差不多要3萬塊人民幣,但是在美國買的話,折算成人民幣卻隻有15 000塊。汽油在中國是6.83元每升,在美國4.56元每升,也差了很多。寶馬Z4型的車子在中國要58.9萬元人民幣,在美國折換成人民幣才20萬元 而已。另外諾基亞1661型的手機,讀者可能會覺得這個東西應該全世界都一樣吧,其實也不一樣,在中國買大概需要300美金,在美國買就隻要85美金,差 了近4倍。筆記本電腦呢?中國買一個筆記本6 000塊,在美國換算成人民幣隻有3 406元,還不止這些呢。我再舉幾個例子,有個叫Samsonite的旅行包,翻譯成中文,我們叫它新秀麗,可能大家不一定知道新秀麗,這種包在美國買的 話,一個大概是27美元,才是中國價格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我們買一個包都要比人家多花那麽多錢。在美國,一件POLO的秋天穿的大衣29美 元,Clark的涼鞋,美國牌子,23美元,看到這些數字,你是不是還以為美國經濟破產了、崩潰了?還是大甩賣?我也有這種感覺,不知道怎麽回事了。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到美國洛杉磯一家叫小台北的中餐館去吃飯,4個人點了很多菜,都是魚蝦螃蟹這些海鮮,一結賬,4個人才49美金,折合成人民幣大概是 300多塊,每一道菜平均價格才7美金,像這種魚蝦蟹之類的海鮮,在我們中國吃的話,?點錢頂多算個零頭。當然如果去那些特別小的店,就另當別論了,但在 一般餐館我們的就肯定比美國的貴多了。還有我們經常喝的咖啡,在美國是1美元,也就是不到7塊錢人民幣。我們這邊,就是去一般的咖啡館、咖啡廳,一杯也大 概要二三十塊人民幣對不對?似乎隻有麥當勞這種一般社會大眾都吃的快餐,天然氣這種一般社會大眾都要用的產品,我們和美國的價格差不多之外,其他稍微上點 檔次的東西,我們都比人家貴。為什麽?
石油戰
酒吧在飯店一樓右側。從三層樓高的酒店大堂延伸出來的狹長空間內,木製地板折射出一種濕潤的茶褐色光暈,再?上成套的殖民地時代風格的木製桌椅,整個酒吧別有一番味道。
“您是秋月先生?”
坐在一張桌子旁的男人站起身來問道。這個男人大約35歲左右的年紀。從他身上已經可以看到中年發福的征兆,從額頭到頭頂的頭發已經半禿了。
中年男人自我介紹道:“我是陳久霖。”
兩人一邊握手,一邊互相打量著對方。
陳久霖的名片正麵印著公司英文名——China Aviation Oil (Singapore) Corporation Limited。背麵則是中文,印著“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陳久霖”。
“您是什麽時候到新加?的?”
秋月淡淡地問道。對於獵食動物來說,輕鬆愜意地打發等待獵物出現的時光是它們一貫的做法。
“7月1號。公司的事終於開始上軌道了,現在正是大幹一場的時候。”
陳久霖快速的把北京味兒英語切分成幾個間斷的單詞。
“似乎您也已經選好了能源交易員了。”
“嗯,這個……JP莫裏森的名氣大家也都是知道的,但能不能請秋月先生說說您的情況?”陳久霖問道。
“我是1983年從日本大學畢業的,之後在住之江公司任職,金屬期貨交易員。”
陳久霖露出努力搜索記憶的表情。“這麽說您是濱川的?下了?”
戴著圓圓眼鏡的秋月微笑著點點頭。
濱川泰男曾是住之江公司的明星交易員,他掌控著全球5%的銅交易市場,素有“5%先生”(銅先生)的美譽。可惜的是,由於錯誤判斷大盤趨勢,隨後一錯再錯,最終於去年6月份被發現已給公司造成了2852億的損失,現在成了刑事被告人。
“那麽,目前貴公司是希望我們承擔關於套期保值及掉期交易的部分嗎?”秋月問道。
本文摘自[日]黑木亮的《石油戰(上下)》
第三章 為什麽我們的蔬菜這麽貴
張悟本,怎麽就成了“神醫”
我們的湖南衛視挺牛的,搞了個《超女》、搞了個《快女》,現在又搞出個張悟本同誌。2010年2月1日,?南衛視的《百科全說》播出的張悟本先生談養 生,擠進了史上同時段收視率最高的前三甲。據說有不少人一到固定時段就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他的脫口秀。張悟本同誌寫了本書,叫《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 已經賣了300萬冊。當然你們可能要問我,郎教授你批評張悟本是不是因為嫉妒?我必須要承認是有一點。我的書賣得大概隻有他的十分之一,在這方麵,我確實 和他有不小的差距。
我發現其實這個人很有意思,我聽他講的話就想笑。《生命時報》的記者在2010年5月12日來到奧林匹克中心西南門處的悟本堂,發現他是唯一一個坐診 專家。預約號的價格?過去的兩三百漲到當時的兩千,翻了好幾番,而且已經排到年底了。他是怎麽建議這些花了大價錢的人的呢?他建議要多吃綠豆。這個建議實 在太有意思了,連綠豆都沾了張悟本的光,價格一路飆升。
在借助強勢傳媒迅速躥紅,得到“神醫”、“2010年最火養生專家”、“京城最貴中醫”等諸多頭銜之後,眼下的張悟本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跌下神壇。2010 年6月1日,張悟本的坐診地點,位於北京奧體中心西南門的悟本堂,在被定性為違章建築後開始拆除。張悟本所寫的,曾在各大圖書排行榜連續排名第一的銷售冠 軍——《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在全國書店下?,捧紅張悟本的湖南衛視電視欄目《百科全說》也在6月7日停播。張悟本因媒體大紅大紫,如今卻陷入了一場媒體 發動的討伐張悟本以及張悟本現象的輿論風暴。更為有趣的是,有人注意到,2010年上半年以綠豆為代表的農產品,就是在張悟本極力鼓吹綠豆養生療效後開始 了大幅上漲,而在張悟本遭遇討伐之後,這些農產品價格又開始回落,那麽,張悟本究竟說了些什麽?他的說法跟農產品價格上漲之間有聯係嗎?2010年上半年 發生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又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張悟本的養生方法成本低廉、簡單易學,而且這套不用吃藥的食療理念也是?常有意思的,最著名的就是“綠豆說”了,他說綠豆不但能夠治療近視、糖尿病、 高血壓,還能治腫瘤。所以綠豆已經成為很多消費者的必買品,少則三五斤,多則幾十斤,而且價格也不斷被推高。有的攤主甚至說,綠豆漲價都是張悟本的功勞。 我們根據媒體的報道,以張悟本的名義銷售的某品牌綠豆甘草湯已經賣到了138元,還有售價38元一瓶的醋泡黑豆,剛剛推出半個月,每天就能賣出100瓶, 成了該公司最暢銷的產品,都是因為大家都想養生惹的禍。你有沒有想過,這個社會怎麽了?這種簡單的騙局都能夠騙得人團團轉。請讀者想一想,我們每個人的體 質都是?一樣的,哪有一種藥可以包治百病的?對了,綠豆還不算藥,隻能算是食品。是食品的話,就更不可能了。難道以前我們都吃綠豆的話,就不會被人家稱為 “東亞病夫”了嗎?難道都吃綠豆,咱們就不會再有什麽病了嗎?而且請各位讀者再深入地想一想,連你張悟本這種水平都能夠看得出來的簡單醫理,以前皇帝那些 禦醫、華佗等名醫難道都看不出來嗎?你怎麽可能發明出一種產品一吃就可以治百病的?這明明是胡扯嘛。而且我可以告訴大家,隻要說能治百病的,一定是騙局。 但這種事在中國就能騙得老百姓團團轉。為什麽?主要還是因為我們中國老百姓在醫學上?愚昧所導致的。根據衛生部2009年的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具備健康素 養的總體水平隻有6.48%,這個低水平的醫學素養才是張悟本學說能夠橫行的唯一原因。不過我不想談他了,我想用他做個引子,談個有趣的話題,就談談他推 薦的綠豆和我們非常關切的大蒜吧。
糧食戰爭:市場、權力和世界食物體係的隱形戰爭
在跨國企業已掌控中國植物油定價權的情況下,如果進一步取得糧食流通的控製權,會使中國失去糧食定價權,給中國糧食宏觀調控和糧食安全造成被動。於是,在 國際糧價高漲的情況下,中國阻斷了國際市場向國內的傳導通道,暫時保持了國內糧食價格的基本穩定。中國糧食生產對外依存度雖然較低,但中國化肥生產中硫磺 與鉀肥高度對外依賴,國外有可能通過提高肥料成本,抬高中國糧食價格。
一家跨國企業,通過幾年的發展,在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居壟斷地位,占中國市場份額的60%~70%。掌握了中國植物油銷售的終端渠道,然後再建立或收購麵粉廠、大米加工廠,用植物油的銷售渠道進入糧食消費市場,這是一條明顯的布局式的戰略路線圖。
業內某權威指出:世界四大糧商一方麵建立糧食加工流通企業,一方麵開始尋找糧源。中儲糧是中國最大的糧食儲備企業,是四大糧商合作的首選對象。三年後 四大糧商會成為中國糧食加工銷售的龍頭。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普遍存在外資優於內資的思想,給他們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建立或並購糧食加工企業。即使跨 國糧商不與中儲糧合作,他們也能找到糧源。
這位權威人士又透露出我們的短板:目前,中儲糧作為中國最大的糧源控製企業,具有較強的實力,卻沒有糧食加工業務。中糧集團有加工業務,卻不能掌控糧 源,銷售網絡也不夠。華糧集團雖然在中國屬於比較大的企業,但實力與跨國公司不能相提並論。目前中國糧食市場調控存在的一大問題是隻有儲備,沒有加工品和 銷售的控製,這樣就會給調控帶來風險。
糧食安全的關鍵在加工流通領域,跨國公司想用低價糧食衝擊生產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掌握了糧食加工流通,就掌握了糧食製成品的定價權,這會影響到中國 糧食市場的調控。跨國糧商不僅有強大的資金優勢,而且通過食用油已建立起營銷網絡,並樹立了一係列品牌。他們利用這些優勢,與中國糧食加工企業競爭,會有 很強的殺傷力。
本文摘自[英]拉吉•帕特爾(Raj Patel)的《糧食戰爭:市場、權力和世界食物體係的隱形戰爭》
第四章 為什麽我們的食品這麽不安全
百倍於砒霜?黑暗下的黃曲黴素
最近餐桌上的學問越來越高深莫測,讓人難以琢磨了。就拿食用油來講,不但有我在《郎鹹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和《郎鹹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2》中所談 到的轉基因的問題,還有現在又出來個地溝油的問題。我不得不佩服,這個地溝油真是給我們充分展示了什麽叫循環經濟,什麽是充分的變廢為寶。而我本人也是這 個所謂的循環經濟的最大受害者,因為我經常在外麵吃飯。我現在真的是談吃色變,一看到路邊炸油條的,價錢又那麽便宜,我就直覺地想到了地溝油。此外,還有 我最喜歡吃的,像水煮魚、川味火鍋、毛血旺什麽的,我也擔心都是地溝油做的!否則水煮魚放那麽大一鍋油,如果不是地溝油,價格怎麽會那麽便宜呢?飯店是不 會做賠錢的生意的。
我有必要先明確一下,到底什麽是地溝油?按照表麵上的理解,它應該是指從地溝裏、下水道裏掏出來的油。但這隻是個最直接的概念,也是最明顯、最好理解 的。更確切點說,其實它是一個綜合概念。第一種,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潲水油;第二種,是由動物的內髒加工提煉的動物油;而第三種則是超過使用次數的油。其 實說白了,也就等於說一切劣質的、有問題的油都叫做地溝油。按照我們的數據顯示,我們每一年消耗的油大概是2 200萬噸,從中可以產出大概330萬噸的廢棄油脂,從這些廢棄油脂中可以提煉出270萬噸的地溝油回流市場。按照這個比例的話,我們吃的東西裏麵,大概 1/10都是地溝油做的,當然這是最高的比例,真實的比例應該低得多。想想也真悲哀,地溝油這個連豬都不吃的東西,現在卻讓我們給吃了!
而且,地溝油的危害是潛移默化的,我的助理曾經問了幾個急診科的醫生,有沒有收治過因為食用地溝油而出現症狀的病人?他們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但是,他們說地溝油裏含有一種叫做黃曲黴素的致癌物質,而黃曲黴素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多倍!
偽裝下的地溝油:辨別難似“哥德巴赫猜想”
我看到網上為辨別地溝油提出了幾種觀點,其中有一個觀點特別有意思,說要想辨別地?油,必須要一看、二聞、三嚐、四聽、五問。你看,望聞問切,連中醫看病的方法都用上了!但實際上,即使是這樣,還是很難分辨的,為什麽這麽說?看我給大家一個一個地進行解釋。
第一個是看。如果小攤小販拿過來的就是黑油,你會吃嗎?你肯定不會吃的。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油是透明的呢?要知道,地溝油提煉的過程中,那些不良業者會利用化工原料把髒油的顏色褪掉,你看到的地溝油是很清很亮的,你從顏色上根本就看不出來的。
第二個是聞。如果說你聞一下地溝油,就會發現這油聞起來還挺香。這是怎麽回事?這是因為這些不良業者用?堿去臭之後,再往裏添加一些花生精之類的東西,這樣弄出來的地溝油會散發出一股挺重的香味。本來你還不怎麽餓,聞了地溝油的味道之後,搞得你倒感覺到餓了。
第三個是嚐。嚐嚐有沒有什麽臭味、異味之類的,我估計也嚐不出來,反正在我過去不知道情況的時候,估計也吃了不少地溝油,也沒有什麽感覺異常的。
第四個是聽。這個可能就不是針對餐館了,誰吃飯的時候還用根筷子蘸點油,然後把油弄到紙上燒一下的?我估計全國人民還真沒有誰這樣做過吧。這個可能主 要是針對那些在商場裏買了油之後,回家想看看是不是劣質油,就拿兩滴?滴在紙上燒一下,如果哢吧哢吧響,那你買的可能就是劣品了。因為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時 候,加熱到一定程度,就會發出吱啦吱啦的響聲。
第五個是問。這個好像是讓我們去餐館裏吃飯的時候,先到廚房裏去問一下,問廚房裏的人,他們炒菜用的是不是地溝油。你想他們會怎麽回答?他們肯定會說“當然不是”。
所以,用這個中醫的望聞問切來辨別地溝油的話,到最後也隻能是白忙活一場了。
不能吃的藥
成為正式醫生後,我盡量使用一些與患者病情相符的藥物,如果還是無法避免副作用,便爭取早日發現病人的不適,努力將傷害減至最低?此後,在治療患者的過程 中,我也一直秉承這樣的原則。而在醫院中我還與同事們一起開發了公害監視網係統以及違禁藥品的檢驗係統,為治療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我漸漸地感覺到,即便有了這些監視和檢驗係統,有些問題依然無法解決,而且這類問題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原因在於,1980年以後新藥物大量出 現,這些新藥物都是具有毒性的,更談不上治病了,其中也包括一些將舊的藥物進行改良的改良藥物等。這些藥物通常價格很高,因此出現了藥物的價值與價格完全 不符的現象。1994年和1995年,有關方麵組織了藥物的國際價格比較工作,?我本人也對藥物的真正價值作了個人評估。在將這些評估與公布的價格進行比 較後,得出的結論證實了我的推斷是正確的:的確存在藥物的價值與價格不符合的情況。
20世紀90年代,日本發生了轟動一時的索立夫定事件(1993年,由於同時使用抗癌藥物及抗帶狀皰疹皮膚病毒的藥物,此藥物在上市後的一個月內,導 致15人死亡),在此次事件中藥物價格、醫療係統問題、藥物評價的尺度過於寬泛(讓患者看到誇大的效果,掩飾藥物的危害程度)等問題暴露無遺。
“是藥三分毒”,阿司匹林雖然效果不錯,但有可能引發麻疹症候群這一嚴重腦疾,所?當兒童患上感冒或流感時,是不能使用這一藥物的。乙酰氨基酚是 WHO(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必需藥物清單中的一種藥,但是此藥如果過量使用,就會引起肝功能障礙,甚至導致死亡。有關方麵對新藥的審查其實並不嚴格,即便 隻是作為普通藥物來使用,這些藥物對人體的影響依然是弊大於利。
本文摘自[日]濱六郎的《不能吃的藥》
第五章 為什麽我們的產品這麽不靠譜
就在你身邊的虛假宣傳:霸王洗發水和雲南白藥牙膏
估計大家都看過霸王的廣告吧,請國際巨星成龍代言的那個。成龍在廣告裏說,霸王有百年的曆史,是享譽中外的中藥世家。還說它們的洗發水是采集中草藥的 精華原液,像什麽首烏、黑芝麻、人參、當歸、靈芝、墨旱等等,精製而成的。最重要的是他在廣告裏清清楚楚地說霸王是中藥的,沒有任何化學成分。可能就是這 句話給媒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媒體很好奇,就做了實際的調查,並公布了調查結果。香港的媒體《壹周刊》報道說霸王的洗發水裏含有致癌物“二惡烷”。這可引 起了軒然大波,霸王精心打造的中藥形象也被損壞了。
問題是霸王的產品質量真有問題嗎?其實沒有。要知道我們內地和香港對二惡烷的含量其實並沒有明確的限定標準。歐盟和美國地區規定,成品中二惡烷的含量 應該小於20ppm(百萬分之二十),也就是說,隻要不高於這個比例,產品都是安全的。在原料中,隻要含量小於100ppm(百萬分之一百),也是安全 的。《壹周刊》說,檢驗的霸王產品,它的二惡烷含量為10ppm(百萬分之十),是低於歐盟和美國地區含量標準的。也就是說,霸王的產品在歐洲美國都可以 銷售,質量是沒有問題的。其實廣州市質量監督監測研究院也對市場上其他10款暢銷洗發水做了抽檢,其中9款都含“二惡烷”。可是人家都沒問題,就隻有霸王 被搞得這麽狼狽,讀者想知道為什麽嗎?我告?你,霸王洗發水的質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霸王做錯了一樣事情,那就是做虛假廣告,隱瞞事實。
不僅霸王如此,其實2008年的時候,雲南白藥牙膏被告上法庭,也是因為做虛假廣告。南京的一個消費者經常牙齦出血,看到雲南白藥牙膏的廣告上說能 “抑製牙齦出血、修複口腔潰瘍”,是“國家保密配方”,於是就買了這個牙膏用,可用過之後,不但沒有達到廣告上說的這些效果,反而因為牙齦酸痛必須去醫院 治療。這個消費者很生氣,就把雲南白藥牙膏廠、它的代言人,還有零售商都告上了法庭。雲南白藥牙膏說它們沒有錯,它們產品的整個包裝標注都?符合國家標準 的,而且包裝裏還有說明書,在說明書裏也詳細地注明了,“此產品不可替代藥物,但具有幫助解決牙齦問題、修複黏膜損傷、營養牙齦、改善牙部健康的作用”。
在這兩起案件中,我們看到霸王和雲南藥業都說自己的產品沒有問題,是完全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的。它們都沒有明白一點,我們追究的其實並不是產品合 不合格,而是它們做了虛假宣傳。它們之所以老是從合不合法的角度辯解,明顯是因為根本沒有搞清楚自己到底犯了什麽錯。不知道大家有沒想過,這種現象的背後 是不是存在什麽問題?為什麽這種虛假宣傳在我們中國總是屢?不止?是我們執法不力,還是法律本身不夠完善?都不是!
真相壹:食物及日常用品中隱藏的危險
因為製造商生產的許多產品與他們提供的標簽並不一致,這使得列出健康食品的清單變得十分困難。許多次,我發現一些以前購買的、發現的好產品,實際上有一些不良的成分在裏麵,例如,增香劑或人工甜味劑。
另外一個難題是,產品的標簽來回更改,所以一些現在看來不錯的產品在12個月後可能就不行了。我還曾經發現過一係列的產品被別的工廠接管生產。事實 上,最近我去買一種印有素食標簽的香腸,這種香腸我之前買過許多次,然而我發現這?香腸被另外一家公司接管生產了,還添加了增香劑——5’-核糖核苷酸二 鈉(E635-Disodium 5’Ribonucleotides,我們在後麵的文章中還會提到這種添加劑,這顯然是一種被否定的添加劑代碼,安德魯曾開玩笑說這種添加劑聽起來像 “radio active”),所以這家公司不再有素食香腸了。
我能給出的最好的建議就是,當你購物的時候,確保帶有編碼手冊。另一個小建議是,保證你不隻是看了前麵的標簽,例如一些產品可能會說它不含任何色素、 防腐劑或香精。凱萊布曾經非常興奮地在超市裏發現了一種新的風味薯片,這種薯片的標簽上有“不含色素、防?劑和香精”。我建議凱萊布再仔細檢查一下標簽, 當他照做之後,他非常失望地發現這種薯片仍含有增香劑——E620、E621和E635。“不含香精、但是卻含有增香劑”這種做法實在太狡猾了!因此,我 們沒有將薯片放進我們的購物車中。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廠家在努力地避免使用有害的食品添加劑。
本文摘自[澳]莉蓮•裏基(Lillian Reekie)的《真相壹:食物及日常用品中隱藏的危險》
第六章 為什麽我們的年輕人沒有出頭機會
被扭曲的相親產業鏈
最近電視媒體有點意思,你看前些年是全民選秀,有一段時間是全民KTV,這段時間是全民相親。而且這?電視相親節目已經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聯 合“認證”,雖然是整改整風,但是足見它的影響力有多大。相親節目就是三大電視台的“三國演藝”,一個是《為愛向前衝》,一個《非誠勿擾》,一個《我們約 會吧》,都各有各的高招,各有各的吸引眼球的方式,但它們的節目談論的主題不是性,就是錢。
我們這個社會就是不缺偽君子道德家,這些人經常站在道德的製高點,拿著利劍隨意揮舞。其實在這個年代,真誠是個稀缺資源,更值得我們珍惜。我倒覺得有 些人,哪怕他們說了一些可能很多道德家聽了不高興的話,但我認為還是可以理解的。譬如?馬諾,她的麻煩就在於把這些話在電視媒體這種傳播性很強的地方說 了,結果被公共媒介放大,被指責誤導社會大眾。其實在私下場合,很多女生都有像馬諾一樣的觀點——我寧願在寶馬裏哭泣,也不願在自行車後麵笑。就這句話, 我再說說它的合理性。富人和美女都是社會稀缺資源,就像牛郎織女,平時隔著茫茫的銀河見不著麵。如果有個中介機構能把這兩個稀缺資源撮合一下,從中收取點 中介費,這似乎很正常吧。有什麽可審判的呢?即使你仇富,也不能盲目啊,我們仇的是非陽光致富、非法致富,不能說對於所有的富人,我們都仇視。
相親節目中最?爆的是《為愛向前衝》,但它也是生命力最短的,17天就被廢掉了。其實電視台本身才是罪魁禍首,因為它們經常主動誘導嘉賓,例如,主持 人說,“哎呀,這個人好有錢,我賺的薪水隻能買這個人的車子的一個輪子”,這不是誤導嗎?主持人講出這麽惡心的話題,目的是什麽?當然也是高收視率了。崔 永元抑鬱的一個原因不就是收視率嗎?如果拿到高收視率,對電視台和他個人都有什麽好處呢?這個好處多了,包括個人獎金、冠名權、廣告費等等。讀者會發現相 親節目的後麵其實就是非常長的一條產業鏈,相親節目隻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且又是最重要的一個環?,它影響著這條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的利益。電視台隻要扭 曲這個環節,過去別的節目所得不到的一切,就都能夠得到。這就是相親產業鏈的扭曲,這才是真正問題。
相親節目中第二火爆的是《非誠勿擾》。這個節目把富人和美女的因素放大了,極端化了。如果它們放大的是袁隆平先生在田間地頭刻苦鑽研、進行水稻育種的 勵誌精神,這就沒問題。但它放大的是炫富,例如他多有錢,有多少豪宅之類的東西,而不是放大富人的勤勞致富的過程。最後,電視台隻談到你有錢之後,應該怎 麽搞相親。講得更難聽一點,就是有錢以後應該怎麽玩女人。這種話題隻?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價值觀的扭曲。
《我們約會吧》基本上是俊男美女,富男美女好像不多,這個節目大概是這三個節目裏麵情況比較好的,話題沒有那麽露骨,所以它的收視率也是三個節目中最差的。
我們將這三個節目做個橫向比較,讀者會發現,節目越露骨地談論財富、性、拜金女,節目收視率就越高。所以這已經不是一個節目的問題了,也不是拜金女的 問題,而是因為整個社會孕育出這麽一條拜金產業鏈,這些節目隻是為了迎合社會的這些需求。所以現在已經不是馬諾的問題了,而是我們整個社會出現了重大危 機。而我們在麵對這個危機的時?,竟然是想拿一塊遮羞布,把這個危機給蓋上,而不是從根本上麵對這個危機,解決這個危機。
創業聖經
要有意識地收集信息,這樣才能積累起自己的知識。比如說你在周六的下午有3個小時的空閑時間,平時在這個時間裏可能出去玩,或是睡懶覺,或是看電視,現在 你要把這個時間利用起來學習我教給你的方法。你可以首先給自己設定一個課題,比如說“如果要在日本建一個精釀啤酒廠,應該怎樣做”,然後規定自己在3個小 時內完成事業計劃。
如今,啤酒的製作方法已經全部在網上公開了,例如:哪裏的啤酒製造機械優良?啤酒花從哪?采購?價格是多少?哪裏產的大麥質量好?哪個顧問公司對啤酒銷售最有經驗?——這些信息全部可以在網上免費獲取。
然後你可以根據日本啤酒廠的分布圖來尋找尚且沒有啤酒廠的地區,並且在其中搜索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將這裏作為創業的理想地點。然後你可以寫出事業計 劃書,包括“市場狀況如何”、“競爭狀況如何”、“技術障礙在哪裏”、“怎樣解決這個技術障礙”等內容。3個小時一定能做完這些工作。
實際上,早在5年前,我就以製定事業計劃的方法為題,讓企業管理者做上述練習。例如我曾經出過這樣一個題目:“如果你想研究?療阿爾采默病的藥,公司又沒有這種技術,那麽你該和世界上的哪個企業進行合作”,請利用出差進行調查,並寫報告。
一般情況下,大家也許會認為是買機票去外地考察,但我的命題是利用“網絡”出差,因為很多的公司都已將自己擅長的事業領域公布在網絡上了。這樣,3個 小時內完全可以寫好出差報告書,並提交事業計劃書。隻要你1次、2次甚至10次重複這樣的訓練過程,就可以蓄積起創業家必須具備的能力。在現實社會中,你 也許永遠不可能認識的人,卻可以通過網絡結識。以前,年輕的、貧窮的、沒有靠山的人創業時幾乎不可能得到谘詢公司的青睞,但在網絡社會中,這是非常有可能 的。
這就是一種“能量”(enabler),就像動畫片中大力水手的菠菜一樣。即使創業者自己沒有那樣的能力和地位,也可以從別處獲取力量,正因為穀歌能起到這種作用,所以穀歌本身便是能量。
本文摘自[日]大前研一的《創業聖經》
第七章 為什麽我們的醫改這麽難(1)
我們的醫改還在半空
最近有一個很轟動的新聞,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過了美國的醫療保險案,這不僅僅讓美國人很激動,而且全世?都很激動,我也很激動。可是激動過後,我就開始想到其實我們自己的醫療改革到現在還處在半空中。
根據醫療衛生領域急需解決問題的調查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首先是有64.3%的人認為看病貴,大病重病看不起,這是老百姓最不滿意的地方。其次 是有42%的人說醫院看病的流程很不合理,不是以人為本的,到醫院看個小病都得樓上樓下跑,來回折騰好幾趟。有人調侃說,我們不該怪我們的醫院,醫院之所 以讓我們這樣跑來跑去的,是因為愛護我們。你想啊,我們去醫院看病的人很多都是因為感冒這種病,就是因為醫院的不以人為本,我們就必須樓?樓下跑,比如說 掛號到五樓,看病到二樓,小便到七樓,我們這樣來回跑一下,弄不好病就好了。所以說,我們中國人去醫院看病,很多不是醫生治好的,而是拖好的,因此我們還 得感謝我們這麽糟糕的醫院,正是因為他們從不以人為本,陰差陽錯地治好了不少感冒病,省了不少藥。除了這兩個不滿意外,還有一個大多數老百姓都不滿意的, 那就是藥價太貴。其實我們的噩夢還不僅僅是藥價貴這麽簡單的問題,讀者們知不知道我們到藥店買藥有多困難?就算買個頭孢拉定還得先讓醫生開處方,我們才能 買。其實我們也沒有得什麽了不起的病,買這種藥吃的話,無非?是感冒了,拿來消消炎症什麽的。要知道,對於老百姓來說,如果有一點小病都要找醫生開藥的 話,那我們要多花多少錢啊?我在內地跑的時間很多,但是我每次都回香港買藥,為什麽?就是因為在香港什麽藥都買得到。那很多讀者就會問了,對於這些不能隨 便吃的藥,香港不管嗎?我告訴你,香港不是不管,而是讓你自己做判斷。以購買消炎片為例,在香港銷售的消炎片,它的包裝上一般都會打上“毒藥”兩個字,如 果你自己買的話,自己小心吃就是了,這對我來講非常方便。比如說我以前生了病,醫生給我開了一些藥,我吃了之後就好了,現在呢,我又生了同六的病,那我完 全就可以去藥店買同樣的藥就行了,我不需要每次都找醫生開處方的。哪像在我們內地,為了開個頭孢拉定,我還得跑醫院去,不但多花病人的錢,還平白增加了醫 院的“負擔”。我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想說我們的醫改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醫改的本質是什麽,也不知道我們的醫改到底該改哪些地方。在 談我們的醫改問題之前,我想先和各位讀者談一談美國的醫改問題。
世界上最聰明的投資書
《金融時報》每年舉辦一次競賽,讓新投資者和市場分析師一起參與競爭。2002年,一個5歲的倫敦小女孩,從《金融時報》證券交易專欄列出的300頁的上市公司名單中隨機選擇了一些股票。
經過一年時間,那個小女孩輕而易舉地贏了。她的股票上漲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專業分析師的投資組合損失了。
要麽小女孩非常幸運,分析師非常不幸;要麽備受吹捧的選股技巧並不能吸引所有聰明的投資者。
美國有1億的個人投資者,他們持有8萬億美元市值的股票,其中,超過7.5萬億美元股票的投資方向有誤——這些投資被一些理財師用於進行我所謂的“過度積極型管理”,他們試圖通過選擇股票和市場預測的方法跑贏大市,這就是“傻錢”的投資。
第七章 為什麽我們的醫改這麽難(2)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數萬億美元的養老金、基金和大學捐贈基金等資產選擇了正確的投資方向——理財師將它們投資到具有廣泛市場?數的股票和債券上,努力獲取市場收益,這就是“聰明錢”的投資。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聰明錢”追求市場收益的投資,它的投資操作比起過度積極型投資要容易得多。
事實上,所有經紀公司的金融顧問和大多數獨立金融顧問是通過“傻錢”管理技術來理財的。金融顧問、理財師和共同基金經理都企圖跑贏大市,他們從事著我所說的“過度積極型”管理。我把這些專業人員稱為“過度積極型經紀人和顧問”,因為這正是他們的本色。
過度積極型經紀人和顧問的成功並不是投資上的成功,而是銷售上的成功。他們銷售上的成功是基於以下?種錯誤的觀念:
1.過度積極型經紀人和顧問能夠跑贏大市。
2.過度積極型經紀人和顧問能夠成功地進行市場預測。
3.市場預測和選股實在重要。
4.產品越昂貴或者服務費用越高,價值也就一定越高。
5.高檔的或者名牌的東西更有價值。
這是一種蠱惑的手段,他們依靠數百萬美元的廣告效應來說服你,讓你不得不聽從於這些“專家”的建議。千萬不要聽信他們的話,聰明的投資者是不會把錢交給過度積極型經紀人或者顧問的,因為那樣隻會讓他們去做更有利於他們自己的事。
本文摘自[美]丹尼爾•索林(Daniel R.Solin)的《世界上最聰明的投資書》
第八章 為什麽我們的教改這麽難(1)
教改=折騰教授?
最近,大學這個“去行政化”,包括人事變革,真是如火如荼。深圳大學再度開始試水改革。其實高校改革改了這麽多年,包括2003年北大那場轟轟烈烈的人事改革,到最後也都是無果而終。
我們的學生從大學出來,到社會到企業到各個單位去的時候,其實就是一道關。你看,這麽多學生這麽拚命地去上各種各樣的課外補習班,最後終於進大學了,好,這四年學完以後,學分一掙,到了社會上發現,自己還是一片迷茫。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狀況?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不成功。
大家要曉得,中國進行教改的不隻我們內地,比如說在中國的台灣也做過教改。20世紀90年代台灣的教改可以說是搞得轟轟烈烈,而那次的改革就是諾貝爾 化學獎得主李遠哲推動的,最後完全以失敗告終,成為一個大笑話。中國台灣的教育改革學習的是美國的表麵現象,它們大量設立大學,所以台灣的大學可錄取率高 達120%,甚至超過了應考的人數,真可以說是人人都有大學念。不僅如此,它還推動了教授治校的理念。台灣的教授就抱怨說,“教授治校”之後,連那個倒垃 圾的工作都得教授自己去幹。因為既然你讓教授治校,那你以後就自己去聘任垃圾工、清潔工,學校行政部門都不管了。教授哪有這個時間去做這個事,而且教授也 不知道怎麽聘任,因此隻有自己倒垃圾了,哈哈哈,實在很好笑。我覺得在內地、香港、台灣三地教育改革中比較成功的,還是香港的大學。香港為什麽成功?不是 因為香港改革改得好,而是這個係統就是英國統治時期的係統,這個我們待會再談。
我發現,我們內地任何大學的改革都有一個毛病,就是以折騰教授為主。比如說“人事改革”,就要求教授發表論文像美國一樣,然後不聘任,不能拿“鐵飯 碗”,跟那個計件工資是一樣的。還有“不要行政主導”,這是什麽意思呢?就是不給你官位,什麽正廳、副廳都不要有了,你就是一個純粹做教學和學術研究的。 我想最近的教改基本上就是以這兩個為主的,而且完全不考慮教改的目的是什麽?讀者曉不曉得我們中國曆史上大概隻有一次的大學教育改革比較成功,就是蔡元培 那次。那次改革和我們現在的改革有什麽差別呢?蔡元培抓到了真正的目的,他認為大學就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對現實情況主觀懷疑的精神,同時培養自己 高尚的情操,其實就是以學生為改革目標。學生因為對社會懷疑,才能對社會有貢獻。我們改來改去,改的都是些細枝末節的東西,都是在技術層麵做改革,我看主 要目的就是折騰老師。
其實我們一般說媒體經常炒作的“大學病”,其中一個是“衙門化”,所以現在要“去行政”,意思是說,要讓教授不當官,不要給幹部身份。還有一個就是 “官不當教授”,這個很重要,就是說“教授級官員”是不能被接受的。這個現象在香港是不可想象的,哪有官員突然就可以當教授的?你開門課有可能,因為我們 有些非常實務性的課程確實需要官員,比如說交易所的官員來專門開門課,講什麽金融啊、證券啊都行,不但可行,也很好。但是想進入正式的教職員體係,那是不 可能的。而且中國香港的大學傳襲了英國統治時期的製度,它的行政係統是非常龐大的,不像美國行政係統那麽小。而且我覺得香港的大學,整個行政係統的權力是 大於教授的,至少是不小於教授的權力。內地的大學就更強了。內地的白發蒼蒼的學者們,在行政人員麵前都得低下高貴的頭。在北大,一個科長都比教授牛多了。 在香港就不至於,幹行政的還都很客氣,他們還是以教授的話為主的,教授絕對不可能低頭的。而且,在香港各個大學,教授跟校長打電話是很容易的事,你有事找 他,就給他打電話,他都會跟你講話的,沒有什麽高下之分。不僅如此,學生和校長的互動也很頻繁,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新任校長,竟然和學生半夜一起看南非足 球世界杯冠亞軍比賽,這在內地是不可想象的。再看看我們內地,普通的學生能跟校長一年見一麵就不錯了,還是在開學典禮上。所以北大老校長許智宏,當時唱那 個《隱形的翅膀》,感動了不少中國內地的學子,他們說校長竟然可以跟我們學生一起唱流行歌曲,他們都太感動了。
第八章 為什麽我們的教改這麽難(2)
你要曉得改革不是 一個大學本身怎麽改的問題,而是你的外在環境有沒有辦法孕育出科學管理大學的這麽一個製度來。香港的教授有沒有?己的主導權?有的。比如說,我們聘任新教 授的時候,新教授必須來學校裏麵訪問,我們請他發表一篇論文,由我們來評論他論文寫得好不好,每一個教授都發表一點意見,比如你對這個人的印象怎麽樣這之 類的問題。最後做決策的就是幾個教授,大概兩三個,包括像我這樣子的資深教授。而當我們幾個人做了決策之後,全體教師是必須服從的,因為它不是一個真正的 民主,就是由幾個論文發表最多的大牌教授做決策。當然了,我們也會采納所有教授的意見,但一旦做了決策之後就要全體服從,其實這是個紀律的表現,它不是一 個單純的民主。而且我們遴選新教授?時候以什麽為標準呢?第一,考查新教授會不會教書。這個很重要,你表達清不清楚,能不能做一個好老師,這是其中一個考 慮的標準。相當於一種“客戶體驗”。第二,新教授有沒有發表論文的潛力。為什麽強調這一點呢?因為新教授進來之後,要繼續做研究,要把最新的知識帶到學堂 裏,所以我們必須要確認你是否有發表論文的潛力。此外你還必須要有良好的口才,能夠把你肚子裏的學問講出來。這是我們選擇的幾個方向。我們絕對不會因為這 個人是我的朋友,所以我就怎麽怎麽樣,這種私心在香港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每一個教授都有自己的信托責任,?們就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按照這幾個標準評 分。請讀者想一想為什麽我們會有這種態度?我告訴你,不是因為自己的良心,而是整個香港這種外在的環境,也就是大學之外的環境,包括香港特區政府,都有這 種信托責任。你曉不曉得香港高官的公務車,夫人和小孩是不能坐的,隻是讓你上班用的。如果你上班的時候帶上你的小孩去上學,或者帶上你的狗去看病的話,就 違反了信托責任,這是會出大事的。
我覺得我有必要先解釋一下什麽是信托責任。大學生的父母把大學生交給大學了,社會對大學是有期望的,大學應該怎麽兌現它們的服務呢?這套契約精神?是 信托責任,也是大學改革的真正重點。比如像我,我對學生逼得是非常緊的,學生必須花非常多的時間攻讀我這門課,但是學生可以隨時打我私人手機找到我,學生 有問題可以跟我討論,學生寫的報告我一定從頭看到尾。學生很感動,他們說感覺非常意外,這麽有名這麽忙的郎教授怎麽會有時間讀學生的報告呢?我不覺得有什 麽意外的,因為這是我的信托責任。由於我逼學生逼得特緊,所以我的學生畢業後都不需要經過再次訓練,馬上就可以上崗。我舉個例子來講好了,我在北京有一個 研究隊伍,是專門幫我做研究的。我聘過很多我們內地的大學生,包括研究生?但是基本上都不能勝任。我們的淘汰率是很高的,達到95%,逼得我不得不從香港 再聘我過去教過的學生,因為香港的學生可以直接接軌,可是聘用的我們內地的學生就接不了軌,四年下來等於是沒學,我還要從頭教到尾。我哪有這麽多時間?所 以我的幾個研究助理隻好開課,對新進來的研究人員進行再培訓,把他們過去這四年浪費的時間補回來。
總體來看,香港的教改就是引進一個製度、一個紀律,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民主。台灣的教改為什麽失敗?因為他們引進了一人一票的民主製度。一人一票怎麽行 呢?如果一個學校裏麵有60%是比較差的教授,一人一?的結果就是這些人可以掌控全局,他們可以聘用他們的朋友進來,聘用最壞的人進來,這就變成了惡性循 環。你說香港民不民主?夠民主了吧,但是香港的大學教育是不民主的,就是由少數幾個最傑出的學者來做決策,而且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聘請最好的教授。比如說 張維迎的老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裏斯,他來到香港中文大學做講座教授,歐元之父蒙代爾也來香港中文大學了,他的辦公室就在我的隔壁。他們的薪水並不多, 甚至不一定比清華的教授高,那他們為什麽願意來呢?就是因為他們到香港這個環境之後,發現在這個環境裏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我?舉個例子,在2004 年,也就是國企改革大討論的時代,我當時是非常困難的,比如顧雛軍告我之類的,我們內地很多學者,還有利益集團的代言人都在罵我,但是香港中文大學從來沒 有一個人過問我這個事,學校給予我絕對的尊重與學術自由,這讓我非常感動。這種對尊嚴和學術自由的尊重,在我們內地的教改上體現出來了嗎?顯然沒有,我們 內地的教改都是在折騰教授,都是細枝末節的技術型的改革。
香港進行的大學改革相對內地、台灣而言應該算是不多的,所以很多人開玩笑地說香港的大學特規範,有句話是這麽說的:“如果不想做事,那就什麽事都? 有,如果想做事,那就什麽事都做不成”,也就是說,因為特規範,所以做事難,它把優秀的英國統治時期的以學生為主、尊重學術自由的教育體係保留了下來。台 灣跟內地的教改基本都失敗了,為什麽呢?就是因為沒有找對主體,亂改一通,既不以學生為主體,又不提倡尊重學術自由的風氣。
第八章 為什麽我們的教改這麽難(3)
陌生人群:一部經濟生活的自然史
阿爾佛雷德•錢德勒強調,規模所帶來的優勢並不是自然而然的。
首先,隻有當麵臨大型市場(19至20世紀,美國的公司與其他國家相比就占據明顯的優勢)時,大規模的生產才有意義。
其次,即便你麵臨的是大型市場,那麽也隻有當你具備了保持你的工廠有足夠能力運轉所需的管理技能以及應付多個客戶所需的營銷技能時,投資大規模的生產設備才有意義。
美國的杜邦公司、通用汽車公司、標準石油公司、西爾斯百貨公司和美國鋼鐵公司卓爾不群的重要原因是它們擁有不同的技術機遇,而不是它們具備全麵地發掘 這些機遇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它們通過有形的管理補充了市場這個“無形的手”。這種情況的一種結果就是許多公?擴大了規模,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具有許多個分支 工廠,而是因為確保這些工廠實現高效生產的最佳方法就是既要重視原材料的生產,同時也要重視產品的分配與營銷。這種趨勢很遺憾地經常被共產主義的中央規劃 師一味地效仿,他們認為,健康服務、假日別墅以及為工人提供食物的農場對於有效的生產就已經足夠。20世紀90年代初期,一位波蘭的工業部長告訴我說,克 拉科(波蘭南部的一個城市)邊境的新胡塔鋼廠需要的隻是加強周邊的防護以能夠宣布它是一個獨立的工廠。
《有形的手》於1977年出版,這恰巧是多變的經濟狀況開始限製錢德勒對美國企業?觀點的時期。在此後的25年中,越來越多的大型公司,尤其是傳統製 造業公司,已經超越了那些小型的、靈活的競爭者。這些競爭者更集中於關注核心的活動,並且通過其他方式與供應商協調,而不是通過完全的垂直融和。原因也不 僅僅與技術有關。例如,不斷增長的國際貿易與國內競爭使許多公司更精明地開展各種活動。
本文摘自[英]保羅•西布萊特(Paul Seabright)的《陌生人群:一部經濟生活的自然史》
第九章 為什麽我們的房改這麽難之一:火山理論(1)
“火山”之下,我們的出路在哪裏
最近我們又發飆了,國十條出來了,已經國了很多條了,我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條了。什麽國二條、國三條都出來了,我覺得應該這樣編號,從001號開始 編,國001、國002,現在應該是國90幾了。各級政府在比拚誰打壓房價打得最凶。政府打壓樓價的措施基本都是錯的,因為根本就沒有理解房價上漲的本 質。我想利用火山理論來解釋房價上漲的本質。
我們先看下火山岩漿是如何形成的。2006年下半年,中國發生了樓市泡沫、股市泡沫,我認為這是由於我們的經濟生病了。講得更具體一點,就是投資經營環境 已經全麵惡化,因此很多企業家把應該投資在企業的錢拿來炒樓炒股了,從而造成泡沫。這個進入樓市的資金就可以解讀為火山的岩?。就在這股火熱岩漿蓄勢爆發 之際,我們的政府插下了兩根導管。
第一根導管:老百姓不能自建房,必須向開發商買房。這是什麽意思呢?舉例而言,我們現在的年輕男女基本是自由戀愛,隻有那些不太會談戀愛的、吃不開的 男男女女,才需要到婚姻介紹所。如果哪天政府突然下令不準自由戀愛了,自由戀愛者一律不發結婚證,政府規定必須去婚姻介紹所的話,你曉得是什麽結果嗎?由 於沒有自由戀愛的競爭,婚姻介紹所的中介費就會透過壟斷立刻大幅攀升。這個跟房地產有什麽差別呢?我們現在不能自己買地自己建房,而必須向開發商買,這就 像婚介所?樣,造成開發商的壟斷,價格肯定上去了。政府為什麽不讓我們自己建房呢?政府認為我們不會建,會建得亂七八糟的,不好管理,是嗎?那德國人怎麽 可以呢?德國政府對自建房規定得非常清楚,哪個地段房子蓋多高,屋頂什麽顏色,窗戶什麽樣子,都規定得清清楚楚,你隻要按圖施工就好了,有什麽難的呢?我 們在後麵的章節會談到2010年深圳市放寬了這個規定,從而引入了競爭機製的問題。
第二根導管:缺少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截止到2009年年底,新加坡政府總共建設了99.2萬套的經濟適用房,保證了85%老百姓的住房。而且新加坡 不是根據成本核算,而是根據老百姓的收入核算,保證老百姓6年的收入就可以買一棟房。新加坡像我們一樣的商品屋隻有15%,而15%的人所住的商品屋每平 米價格在4萬到5萬元人民幣。
在西方一些國家,住房被明確界定為公共事務,也因此獲得立法保障。如英國1919年頒布《住房和城鎮規劃法》,明確規定住房問題屬於公共事務,政府應對公 共住房建房提供支持。1946年至1951年間,英國政府負責建造的房屋總量高達全國建房總量的78%。荷蘭則在1901年頒布《住房法》,明確規定:政 府應為公共住房建設提供補貼和製定建築規範,政府在住房市場中扮演決定性角色,“提供充足住房”是政府的責任。1974年,荷蘭又頒布《租房與補貼白皮 書》,強調“住房政策的目標就是為低收入階層提供合適的住房”。美國在1937年出台《住房法案》,明確政府負責低收入家庭的公共住房建設,居住者隻需支 付較低房租。此後相繼出台《住房和城市發展法》、《住房和社區發展法》,住房的公共特性得到保證。那麽,我國在住房的認識問題上又經曆了怎樣的變化呢?
第九章 為什麽我們的房改這麽難之一:火山理論(2)
那麽在香港什麽樣 的人能夠享受政府補貼呢?月收入6萬港幣以上的,必須向私人開發商購買商品屋;月薪在2.6萬到6萬?間的,政府提供低息貸款,以優惠價供應住宅;月收入 在1.1萬到2.6萬之間的,以低於市場價30%到45%的價格購買房屋;月收入低於1.1萬的,可以享受廉租屋,房租非常便宜,平均價格每個月1 320港元。香港是個規範非常嚴格的城市,嚴格執行的結果使得香港50%的老百姓都有政府補貼。政府為了解決老百姓住房的問題,就用公共資源建設公屋,包 括廉租屋和經濟適用房。
我們過去有沒有這種概念呢?有的。1998年國二十三條出來了,當時規定80%經濟適用房,10%廉租屋,剩下10%才是真正的商品屋。因此從 1998年開始,一直到2003年房價都很穩定。但是?2003年開始,政府推出了國十八條,我們的政府偷換概念,把80%的經濟適用房改成具有保障性質 的商品房,這不就是商品屋嗎?直到現在,幾乎100%都成了商品屋,我們的地方政府對建經濟適用房和廉租屋一點都不感興趣,它們的理由是中央政府拿了六成 的稅,卻隻幹了三成的事,而地方政府拿四成的稅,卻得幹七成的事,所以財政吃緊,必須靠賣土地維持財政預算。我們的政府把全體老百姓對住的需求都推向了商 品房市場。我們的弱勢群體,包括大學畢業生、農民工怎麽可能買得起商品房呢?2003年的政策一被推出就注定了它的失敗。
既然談到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我就想趁此機會告訴我們各級地方政府,應該如何學習它們的土地財政的新思維。
第一個思維:我們看看香港,2007年香港政府的賣地收入是133億港幣,占GDP的0.8%。而2007年我們內地的賣地收入占GDP的比重是 4%,遠遠高出香港5倍以上。到了2009年,香港賣地收入占GDP的1.53%,而我們內地賣地收入占GDP的比重高達4.5%。所以和香港比起來你會 發現,我們內地依賴土地財政的程度更大,而且這還隻是全國平均數。如果具體到地方政府的話,比如說北京,賣地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例高達50%,這就不曉得 是香港的多少倍了,因為香港隻占1.53%?右。
第二個思維: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透過高地價、高房價,不但保證用地的效率,同時增加了財政收入,從而維持了低稅率。所得稅對年收入30萬新加坡幣以下者隻有8.5%,30萬以上的和中國香港一樣是17%。
第三個思維:新加坡工業用地以租賃為主,而中國香港是以出售為主,香港的工業用地每一平方米高達8萬港元,全世界最貴。所以香港製造業全線崩潰,隻能 做服務業、金融業。而新加坡透過政府的絕對壟斷,提供絕對低的價格,80%的工業用地都集中在政府工貿部所設立的裕廊集團內。出租價格每平米在200到 280新元之間。所以新加坡有非常繁榮的製造業,就是因為新加坡政府的優秀規劃。
搏金
“喂,這到底是怎麽回事?為什麽股價會這樣急劇地下跌?”在以橡木為主材料的大約有40張榻榻米大小的房間裏,響起了一個男人憤怒的聲音。
“好像是海外的投機使當前基金將股票大量拋售造成的。”一個有點臃腫的小個子男人帶著惶恐的表情,不知所措地回答道。
窗外是日比穀的大廈街和在冬日微弱陽光照射下的二重橋。
房間的後方有一張碩大的行長專用辦公桌,一台通常不怎麽使用的計算機和一個曆代住之江銀行行長使用過的、已經解決和尚未解決問題的文件箱,背後的書架上擺放著《華麗一族》、《白色巨塔》等西脅行長最喜歡閱讀的大阪名作家山崎豐子的作品。
已經是下午4點多了。坐在辦公桌前黑色皮沙發上的四井住之江銀行行長西脅難掩一臉的憤怒。他的眉眼和嘴唇特別鮮明地皺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一”字,像戰國時期武士的臉。站在他麵前的企劃專務和企劃部長一言不發地低著頭,將視線落到那份股價表上。
3天之前,作為持股公司的四井住之江金融小組針對賦予普通股轉換權的優先股的發行,發布了將會增資3 000億日元的消息。頓時,住之江股票遭遇到大規模的拋售,當天股價就從?布信息之前的40.3萬日元一下子跌到30萬日元。
“投機基金組織及其同夥似乎是想使股價下跌,才將轉換價設定在很低的價格,其目的是將來把大量股票握在手中。”矮胖的企劃專務將打聽來的消息原封不動地說了一遍。
“那我們公司的情況如何?”頭發花白的西脅用銳利的目光上下打量著麵前的兩個人。他雪白的襯衫上麵係著一條顏色鮮豔的藍領帶,外麵是藏青色的西裝。這 個人在年輕的時候被人們稱為“冷麵無情的合理主義者”,他對處理大承包商和總商社的一些漏洞、破綻很有一套手腕。兩年前,他跳出舊財閥的組合框框,合並了 住之江銀?和四井銀行,成為很有實力的銀行家。
“今天降到了1 200億日元。”
“高盛是怎麽說的?那幫家夥,等到賺了錢就拜拜了嗎?”西脅瞪大了眼睛。
股票發行量的增加,會對股市產生稀薄化的影響,而在這種影響下許多股票價格會下跌,西脅也是有所預料和覺悟的;但是,現在這樣的事態卻是他做夢也沒想到的。
本文摘自[日]黑木亮的《搏金》
第十章 為什麽我們的房改這麽難之二:重慶模式(1)
火山理論遇到重慶模式
既然我們的政府調控樓價的時候,總是拿一塊大石頭壓住火山口,那麽我們的出路在哪裏??簡單地講,隻有解決火山危機才是真正的出路。2010年6月12日,七大部委聯合推出重慶模式的新聞吸引了我。
看到這個媒體的報道,我有點意外,因為重慶模式直接就解決了我提出的火山問題,我們政府的水平怎麽陡然提高了?似乎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因此,我很猶 豫,要不要談談他們所謂的重慶方案。6月13日,我從重慶飛回上海,我期待我旁邊坐的是周迅或者章子怡,可以聊聊天,排解一下旅途的寂寞。結果我旁邊坐了 一位比我還要老的人,心中實在鬱悶。仔細一看,原來是重慶市長黃奇帆。當然啦,他可能也期待碰到周迅,所以他好像也不太高興?我們兩個既然都碰不到周迅, 就隻有互相聊重慶模式了。
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堅決遏製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俗稱“新國十條”,開始了抑製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的又一輪調控。5月 21日,重慶市公布了房產調控細則,即“渝十條”。出人意料的是,在這個細則中竟然包含著對購買第一套商品房給予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的內容。那麽,重慶是 如何認識房價調控政策的?重慶模式的妙招究竟在什麽地方呢?
重慶模式很簡單,那就是斬斷我前麵講的火山理論的第二根導管,同時稀釋岩漿。重慶市決定在未來三年以平均價格2 000元一平米的成本構建4 000萬平方米的公租屋。這樣子的規模才有誠意!像上海市2010年7月推出427戶經濟適用房的抽簽,這種沒誠意的數量還好意思推出來?我都替上海市的 領導臉紅,竟然做這種低劣的形象工程。重慶的總投資金額1 000億元,其中30%來自於地方政府的土地入股,70%來自於社會融資的平台,比如說社保基金。社保基金存在銀行的回報率目前是2%。而根據重慶的做 法,4 000萬平方米的公租屋收取市價的六成租金就可以給予社保基金4%的回報率,因此他們當然願意投。這種大規模的投入,就斬斷了火山的第二根導管。
按照規劃,2010年重慶將開工?設500萬平方米公共租賃房。2010到2020年,重慶市主城區公共租賃房總建設規模將達2 000萬平方米左右,遠郊區縣根據城市化進程,將建設2 000萬平方米公共租賃房。公共租賃房的租金價格在市場租金價的60%以內,收取的租金主要用於兌付建房款利息,租賃期最長為5年。那麽,誰將是公共租賃 住房的受益者呢?
既然重慶能做,其他地方為什麽不能做呢?可見不是不能,而是根本不願意做。我們各級地方政府對於賣地的興趣很大,對於替老百姓謀福利的興趣就不大了。 當然啦,地方政府也找了不少借口,例如中央政府拿了六成的錢、隻幹三成的事,而地方政府隻拿了四成的錢、得幹七成的事,既然財政來源不夠,就隻有賣地了, 這就是土地財政的由來。不隻如此,土地財政和地產開發如此息息相關,腐敗就不可避免。
第十章 為什麽我們的房改這麽難之二:重慶模式(2)
5小時熟知金融常識
人類對不確定事物的厭惡
即使考慮到投中難度大的因素,3分投籃的得分數仍然較高?對於這其中的原因,讓我們結合對實際比賽的想象來加以思考。
和路所在的籃球隊以5分之差落後於對方。隻剩3分鍾了。如果全力保證就此不讓對方得分,看樣子要扳回6分才可以取勝。
將剛才的數字四舍五入,3分投籃的命中率為40%,2分投籃的命中率為50%。3分球不僅難以投中,而且受狀態影響,投中與否呈現波動,而2分投籃的命中率則較為穩定。
要想扳回6分,有兩種戰術備選:
【穩紮穩打戰術】 2分投籃+3次投籃計劃
【拚一把戰術】3分投籃+2次投籃計劃
本文摘自[日]慎泰俊的《5小時熟知金融常識》
第十一章 為什麽中國的企業活不下去:富士康悲劇(1)
“富士康悲劇”的幕後凶手
最近富士康的事件充斥各個媒體,首先我們對這13位自殺的員工,表示我們深切的?憾。但是我在這裏不想談富士康,你知道為什麽嗎?因為全中國的討論都 是錯的。我再講一句話,你在媒體裏麵所看到的所有關於責備富士康的事情,通通都是表麵現象。你曉得我們中國人有什麽毛病嗎?我前幾章也說過,我們有些官員 總是喜歡根據表麵現象作決策,而我們的媒體、我們的專家學者也總是根據表麵現象下結論。其實這根本不是一個簡單的富士康的危機,我們要抓住它背後的黑手, 因為它才是這一切的根源,而它竟然逍遙法外,沒有受到輿論的討伐。我想今天把它給抓回來,你知道它是誰嗎?蘋果電腦!
請問,為什麽有13個人自殺?
2010年是台灣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甲子之壽。然而,從進入2010年開始,其旗下企業富士康的負麵新聞就一直不斷。不到半年時間,這家號稱 “全球最大代工工廠”的企業連續發生13起自殺事件,震驚全球。有分析指出,來自工作、家庭、社會、健康、情感的種種壓力,是導致富士康員工走上絕路的原 因。但與此同時,更多的批評指向了富士康的企業模式,包括“血汗工廠”的說法,引發了廣泛的社會探討。那麽,連續13起自殺事件到底因為什麽?美國蘋果公 司與富士康事件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呢?
我們把媒體所有的分析做了一個簡單的摘要?軍事化管理是一切錯誤的根源。是這樣嗎?那麽部隊裏麵是不是應該有更多人自殺?可是我還記得我們很多企業家 也是從部隊出來的,包括柳傳誌、張瑞敏、王石、寧高寧、任正飛,還有郭台銘本人在台灣也當過兵。富士康這些80後、90後的員工講他們在富士康所受的苦, 在我聽來,算什麽苦嘛。你去當兵試試,當兵才真的是苦得不得了。以我個人為例,我當兵的時候每天晚上11點睡覺,第二天早上5點半起床,起床就開始操練, 操練一天,打罵經常發生的,有什麽了不起?而且那時候我還一身的皮膚病,因為我們所有官兵的內衣內褲都放在一起洗的,所以隻要一個人有傳染病的話,我們全 部都會被傳染,這個皮膚病簡直流行得不得了。我記得我在當兵的時候得過各種各樣的皮膚病,比如痤瘡、疥瘡、濕疹、癤子等等,每天癢得要死,每天邊出操邊抓 癢,痛苦不堪。不過,請讀者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我,我現在都治好了。此外,我當兵的時候每天都要出操跑步,而且我們還在前線作戰,有生命危險的。兩年當兵 的日子過去了,我從來沒有怨恨過那段日子,反而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回憶。
我們不是說這些80後、90後員工對富士康的抱怨不對,而是這個抱怨本身已經象征著那種為中國改革開放而奉獻的第一代任勞任怨的農民工已成明日黃花。 我建議各位到建築工地看一看,你會發現幾乎沒有80後和90後的人,通常都是像我這樣年紀的人,大概都是5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人,為什麽?因為第一代 農民工的子女——農二代,已經不去建築工地打工了,因為工作環境太差了。農二代和他們的父輩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父輩打工,為什麽能夠為了每個月1 000塊錢而忍受那麽多的痛苦,承受那些比富士康還差很多的血汗工廠的磨難呢?因為他們有信仰,這個信仰不是對神的信仰,而是對家庭的信仰。他們打工是為 了家鄉的妻兒老小不會挨餓,為了他們80後、90後的子女能夠念書,順利成長。?一代是我最敬佩的一批人,他們任勞任怨地幹,沒日沒夜地幹,你叫他們加班 他們很高興,叫他們一天幹8個小時他們不爽,他們覺得最好一天幹12個小時,為什麽?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多賺4個小時的錢來養家,養他們80後、90後的 子女。農一代成為中國30年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手。
可是農二代就不一樣了,同樣孕育出農一代的工作環境,到了農二代卻是以自殺回應。我雖然對自殺本身感到痛心,可是我更想知道,當農二代自殺那一刹那, 他們有沒有想到可憐的農一代老母親怎麽活?當初你們的老父親為了培養你們農二代,受了這麽多年的苦,把你們撫?長大之後,稍有不順心你們就跳樓了事,這會 給父母造成多大的衝擊,你們知不知道?農二代最起碼的孝心哪去了?而且農二代還不像當兵的人,當兵的人時間不到不可以退伍。你們是在富士康,不想幹的話你 們可以不幹,可以回家。我不懂,你們為什麽把苦難留給可憐的農一代?我看到這13個自殺的農二代,我確實感到痛心,但不是為他們,而是為他們的父母。農一 代為了撫養農二代浪費了一生的心血,結果農二代對父母的回報就是嚴厲的打擊、無情的摧殘。
既然80後和90後不能夠接受富士康這種半軍事化的管理模式,那我們就談談這個管理體製到底合?合理?
我先把幾個評論念給讀者聽。
第十一章 為什麽中國的企業活不下去:富士康悲劇(2)
一是《民報》報道,富士康內部管理軍事化,上千人在飯堂吃飯時竟然鴉雀無聲,顯見公司管理之嚴格。
二是2010年5月25日鳳凰衛視評論員在大陸新聞中表示:富士康實行軍事化管理,員工壓力大。
三是21世紀經濟報道,曾經對清華大學社會係羅家德教授進行采訪,羅教授認為,這些自殺的最根本原因在於富士康的管理模式過於陳舊,已經不合適80 後、90後。這話講得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這套軍事化管理確實隻適用於具有信仰的農一代,而我們的80後、90後是不能忍受的。
四是某大報報道,富士康管理機製半軍事化、管理層壁壘化,加上把人當成機器的剛性手段,對員工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乃至傷害,客觀上也是導致員工由於個 人問題而選擇自殺的一大誘因。讀者從這些媒體的報道可以發現,過去這種孕育出農一代的半軍事管理的製度,似乎透過富士康13個人的自殺而走入到一個新的瓶 頸。這種半軍事化管理孕育了30年改革開放成果的管理,是不是需要為迎合80後、90後這些新生代的心態而做一個根本的改變呢?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自1988年在深圳建廠以來快速發展,2008年其出口總額達556億美元,占中國內地出口總額的3.9%,並連續7年雄 踞內地出口200強榜首。半軍事化管理被認為是富士康競爭力的來源,有人甚至表示,“在郭台銘的血液裏,有軍事管理的基因”。那麽,富士康發生的體?問題 真是出自軍事化管理嗎?在軍事化管理背後還埋藏著怎樣的推動因素呢?
在談論如何改變之前,我想透過這種現象揪出它的本質,看看這種半軍事化管理到底是誰造成的?是富士康,還是其背後的黑手?請讀者首先想想,富士康為什麽會 進行軍事化管理?是因為它背後的黑手這麽要求的,這個黑手就是蘋果。我來說說蘋果,蘋果在任何時候都標榜自己是一家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而且蘋果還在製 度中規定,富士康必須關注員工的人身權利,確保他們可以有足夠好的工作環境,得到合理的報酬。現實是什麽?按照我們的分析發現,蘋果在盡一切可能擠?富士 康的利潤。為了壓縮成本,賺取更多的利潤,富士康隻能靠加大員工的勞動強度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必須進行半軍事化管理才能滿足蘋果的要求,所以說蘋果就是 美國人虛偽的化身,蘋果才是造成80後、90後年輕人自殺的真正背後黑手,富士康隻是它的工具而已。當然我並不是說富士康沒有責任,但是對富士康來說,如 果不按照客戶要求做的話,他就拿不到訂單,就這麽簡單!
那我們來進一步談談,到底多大程度上是富士康的責任,多大程度上是蘋果的責任?我們就以iPod為例吧。iPod在2006年上半年的銷售量是850 萬台,同比增長61%,收入超過了100億美金。蘋果賺了這麽多錢,那富士康能賺多少呢?我告訴你,4美金,就是說每一個iPod富士康隻能拿到4美金, 占利潤的1%還不到,因為這裏麵還沒有剔除電費、設備費用、材料費用等等這些生產成本,其他99%的錢都是被蘋果賺走的。咱們再說說人工成本,這也是蘋果 規定好的,富士康無權決定,蘋果是怎麽規定人工成本的?它們是根據工廠所在地例如深圳市的最低工資乘以每件產品的最高工時得出來的。還有零配件的成本,蘋 果都是直接向富士康以外的各個零配件供貨商下單的,而被采購的零配件會按照蘋果規定的時間準時送到富士康進行組裝,所以零配件?成本富士康也是決定不了 的。
第十一章 為什麽中國的企業活不下去:富士康悲劇(3)
細胞式生產方式和傳送帶生產方式隨時代的發展而循環往複。
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的製造業迎來了和上?世紀70年代相似的經營環境。泡沫經濟破滅之後,品種少、產量大的生產已經不再適應低迷的需求。再加上日本廠家已經意識到了和海外進行成本大戰的危機,無傳送帶的生產方式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在這20年間,傳送帶又沉積了不少的“灰塵”,從而產生了徹底廢除傳送帶、重新給製造生產線瘦身的必要。
“傳送帶式生產線——細胞式生產線——傳送帶式生產線——細胞式生產線”這個循環往複的變遷,對於工廠來說也是必然的。不僅僅是傳送帶生產方式,任何一種生產方式在走過20年道路之後,都必然沉積許多的痼疾。
有一?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引入某種生產方式超過20年,生產線上的工人就會成為生產線所塑造的奴隸。工人們隻知道這一種生產方式,很難深入思考去挖掘 根本性的問題。這已經成為車間的一種風氣。公司在引入生產方式時,當然會冷靜地判斷其優、缺點。可是如果從一進公司就以某種生產方式進行勞動的話,就無從 得知引入它時的背景和經曆了。
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生產線的工人們全是以“傳送帶方式”培養出來的。由於本身並沒有參與建立傳送帶方式的經曆,所以他們並不懂得其中的原理和原則。因此就會產生“製造生產線本來就是傳送帶的天下”的?想,就算是環境發生了變化,也很難去冷靜地思考生產效率問題。
此外,一直使用20年之後,生產線的無用功部分就一定會越積越多。這就像灰塵沉積一樣,對任何一種生產方式來說,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尤其是傳送帶方式,它的重型設備很多,成本也非常高,所以無法頻繁地進行大規模的變革。這也是固有觀念根深蒂固的原因之一。
本文摘自[日]酒卷久的《佳能細胞式生產方式》
第十二章 為什麽中國的企業走不出去:吉利收購沃爾沃(1)
沃爾沃:“美婦”還是“棄婦”?
騰中收購悍馬,現在看來也隻是一場鬧劇,而吉利收購沃爾沃,看來是?玩真的了。我看吉利收購沃爾沃跟騰中收購悍馬的不同就在於一個是完全不靠譜,一個 是不太靠譜。大家都知道,沃爾沃汽車號稱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原來是瑞典的著名汽車品牌,而沃爾沃汽車公司也曾經是北歐最大的汽車企業。在1999 年4月1日,它被福特汽車公司出資64.5億美元正式收購。僅僅過了11年的時間,沃爾沃就被拋棄了。而現在,中國吉利卻又要以18億美元的價格購買沃爾 沃百分之百的股權。隻有13年造車史的吉利,要迎娶已有80年造車史的沃爾沃,用李書福自己的話說,農村青年李書福竟然迎娶了斯堪的納維亞的美婦人!我看 我們得首先搞?楚,這個農村青年迎娶的究竟是“美婦”還是“棄婦”,美是美,棄是棄,意思差得遠了。
沃爾沃是福特汽車在1999年買入的,整整10年都沒有什麽起色,這背後不僅僅是福特的失敗,更是以收購打開豪華轎車市場這種戰略的徹底失敗。實際 上,福特當初為了這個夢想,專門成立了獨立的豪華汽車集團,當年在這個戰略下福特不僅收購了沃爾沃,而且還收購了非常知名的阿斯頓馬丁、捷豹、水星、路虎 這些頂級的歐洲豪華車品牌。可是很快顧客就發現,除了商標是沃爾沃的之外,很多東西都變成福特品質了。為什麽呢?因為福特收購之後的整合太成功了。?例來 說,目前沃爾沃主要有三大車型平台,其中,生產緊湊型轎車的P1平台,主要生產S40、V50、C70、C30等車型;生產大中型汽車的P2平台,主要生 產S60、XC90係列車型;P24平台主要生產XC60、V70、S80係列車型。所謂汽車共用平台戰略,是指汽車在開發、生產過程中,針對幾個車型共 用一個平台生產。生產出來的車型在外形、功能上可能有較大差異,但卻有著相同的底盤技術和車身結構。比如說,目前,福特旗下三大品牌福特福克斯、馬自達3 和沃爾沃S40在國內采用的就是共同的P1平台。所以,我們要是細心觀察沃爾沃就知道了,沃爾沃在生產平台和關鍵零?件上是根本離不開福特的。因此我在想 吉利究竟獲得了什麽?說到底,吉利隻不過是借著沃爾沃,獲得了與福特合作的生產平台。你想借此獲得進入豪華汽車陣營?不可能的,客戶很快就明白了沃爾沃不 再是沃爾沃,它已經成了福特的汽車。福特的汽車在歐洲人看來就跟美國人看中國產品差不多,甚至還不如中國產品,中國產品還廉價呢,美國汽車卻很費油,而且 也沒什麽曆史,沒什麽品位。所以到最後你發現豪華車是賣什麽?豪華車不是簡單地賣品質。你說捷豹的品質好嗎?捷豹的品質不是太好,就是賣的這種感覺。到最 後豪華車感覺賣不動之後,福特整個豪華?事業部轟然垮台。
第十二章 為什麽中國的企業走不出去:吉利收購沃爾沃(2)
其實,沃爾沃就是 一個全世界的棄婦。不隻如此,阿斯頓馬丁2007年也賣掉了,捷豹和路虎在2008年也賣了,然後?特總部認為這個事業部實在太糟糕,就把水星和林肯收回 去直接管理了,最後就剩一個沃爾沃,結果現在賣給了農村青年李書福。其實,沃爾沃就是一個全世界的棄婦,福特終於甩掉了這個包袱,整個事業部都不要了。而 在這個豪華汽車事業部僅有的11年曆史裏,換了4個老板,這個戰略在5個歐洲頂級豪華汽車品牌上都不成功,我們憑什麽相信吉利就能輕易成功?
這次李書福用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一半是自有資金,另一半是籌來的。用這麽高的資金來收購這麽一個所謂的“棄婦”,而且這個棄婦長得還比較高、你還 比她矮半個頭,把她迎娶進家門,你說?生產出來的車子要不要賣到歐洲和美國去呢?過去是沃爾沃的車身、福特的靈魂,已經玩不轉了,那今天換了吉利的靈魂之 後,你發現還是擺脫不了福特當初嵌進去的靈魂。因為你所有製造的平台跟零配件都是福特的。最終變成什麽?就是一個沃爾沃的外形、福特的靈魂,然後裏麵又扯 進個吉利的小靈魂。那麽你覺得對於歐洲人、美國人來講,他們想要買高級車的話,他們會買沃爾沃,還是奔馳?所以在歐洲和美國的市場,銷路肯定讓人擔憂的。 在中國市場,我們打打愛國情結的話,銷路可能還可以,但也隻是可能而已。前幾日,一個去年買沃爾沃的朋友抱怨,說?容易攢了一筆錢,買了沃爾沃,現在成國 產的了,而且還是吉利的,他非常痛苦。讀者不要認為這隻是發發牢騷而已,這個所謂的痛苦的背後隱藏的是什麽?是一種品牌忠誠度的喪失,一種信任的危機。
擁有悠久曆史的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為什麽要“下嫁”給一個隻有13年造車史的中低檔品牌的吉利?吉利的100%股權收購要的是一個品牌、一個汽車的流 水線,還是一個新聞炒作?李書福說,吉利收購沃爾沃,不是說吉利要去管沃爾沃,吉利與沃爾沃是兄弟關係,不是父子關係。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我們 用兩套管理班子來應對不同的服務人群。我?中國的企業家最喜歡講這個話了,那我問你,柳傳誌當時收購IBM,是不是講一樣的話呢?不是我們去管,是兄弟關 係,我們是兄弟。結果呢?所以,這個我們都聽煩了,你兄弟也好,姊妹也好,到最後,勞工抗議罷工你怎麽辦?你不是還得出來處理問題。
這裏麵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浮出水麵了。你看媒體的報道,沃爾沃工會開始是非常反對的,但是後來卻同意簽署這個協議了。你看看他們的工會主席怎麽說的,他 說:“我們對這項決定並不是感到很興奮,但是我們認為這項收購會走上正軌,而且,關鍵的問題我們得到了答複。”讀者注意到沒有,這個關鍵問題指的是什麽? 是因為它沒人要,現在好不容易賣出去了,心裏激動得不得了。你再反對的話,就沒人要你了,那麽就得全部失業。而且瑞典和比利時的那些機構和工廠都保留了原 來的人員,同時給了沃爾沃一個新的發展規劃。這不是跟IBM被聯想收購的情況一樣嗎?
沃爾沃那套班子本來就是因為做得不好,才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如果吉利管吉利的,沃爾沃管沃爾沃的,那不同樣是一個不稱職的班子在管沃爾沃嗎?會有什麽好的結果嗎?該不會又重蹈IBM的覆轍吧。
第十二章 為什麽中國的企業走不出去:吉利收購沃爾沃(3)
雷克薩斯奇跡
日本企業(絕大多數都是製造業)已經成功地將自身的事業擴展到了全球,為世界提供著各?質量優異的產品,豐田也自然是這些企業中的一員。然而,日本企業創 造的產品雖然作為物品,或者機械裝置可以說是無可挑剔,可是世界各地的人們卻很難從這些產品中直接感受到日本的價值、文化和優美。但是那些高檔品牌產品的 用戶,卻往往能從他們購買的高檔品牌產品身上,領略到產品生產國的文化與優美。豐田在生產大眾型汽車的基礎上,選擇了要創造出浸透著日本文化精髓的豪華汽 車的艱巨挑戰。對於一貫以生產大眾型汽車為主的豐田而言,要讓世界各地的富裕階層購買由日本生產的雷克薩斯品牌的豪華汽車,這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如何才能 夠將日本?化的精髓通過研發和市場營銷,融入到雷克薩斯品牌之中,這才是“源自日本,走向世界”這個主題的第一要義。
“源自日本,走向世界”這個主題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窺見到讓雷克薩斯獨特的研發和營銷模式得以實現的豐田的組織和領導風 格。豐田在作為一個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企業的同時,又屬於是世界性的代表企業。在豐田的DNA中,應該蘊藏著能夠在世界各地都得以通用的組織構建模式、運 作方法,以及領導風格的發揮方式。本書的核心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對於雷克薩斯的案例研究來解明豐田獨特的組織能力。
本文摘自[日]高木晴夫的《雷克薩斯奇跡》
第十三章 為什麽我們的垃圾危機這麽嚴重(1)
垃圾圍城,什麽才是我們最大的危機
最近很多的媒體報道指出,我們國家對於節能減排準備進一步加大力度。很多地產?發商說,他們要搞個什麽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社區。還有家具行業說,要搞 個什麽低碳家具。這些人簡直瞎掰。其實,我們中國人現在哪有什麽資格搞節能減排,那是歐美的事情。我不是說這個問題不重要,而是我們中國人有更多更重要的 事情要幹,節能減排那是歐美玩的遊戲。你知道我們中國現在真正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麽嗎?
你知道現在我們的居住環境有多可怕嗎?北京的一個市民王久良經過一年的調查,把他所拍攝到的北京市垃圾場的照片都公布出來了,真是觸目驚心啊。這些垃 圾場基本上分布在五環和六環之間,密密麻麻的,中等規模以上的就有400多座。其實這些垃圾場還算是好的了,最起碼是在規劃之中,可以統一管理的。更可怕 的是很多垃圾隨意露天焚燒和堆放。就拿北京市通州區梨園地區來說吧,這裏有一個露天的垃圾場,每天都有很多機動三輪車來倒垃圾,這個垃圾場基本上每隔兩三 天就會集中焚燒一次,焚燒的時候,方圓幾公裏都能看到濃煙,還有一股刺鼻的異常難聞的氣味,尤其讓人擔心的是,這樣的情況不是通州特有的,而是在全國都非 常普遍的,全國將近1/3的垃圾都是以這種簡單方式被處理掉了。你知道我們中國每年要產生多少垃圾嗎?將近1.6億噸!我這裏有個數據,在我們城市裏,人 均垃圾年產量是440公斤,全國600座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類垃圾高達80億噸,我們有2/3的城市已經被垃圾包圍了,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5億平方米!
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之後,“低碳”一詞迅速被國內公眾接受,從家庭生活減少能量消耗,到辦公、交通、出遊等方方麵麵,“低碳”話題變 得無處不在,“低碳生活”也已成為最時尚的生活態度。2010年1月17日,廣州地鐵2號線內,18位網友脫下褲子走進地鐵車廂。這一幕是英美等國家“不 穿褲子搭地鐵”活動的延續。“不穿褲子”的本意,是為了宣揚減少現代工業產品的使用,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即倡導所謂的“低碳生活”。按照“低碳生活” 理念,一條滌綸褲,在其使用壽命的兩年中,要用50℃的水和洗衣機洗滌92次,加之烘幹、熨燙,消耗的能量相當於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這就是脫褲有理的 原因。然而,廣州地鐵的“脫褲秀”從發生那一刻起就遭遇種種質疑,把歐美遊戲拿過來就算是加入“低碳生活”了嗎?我們今天所遇到的環境問題是僅用“低碳生 活”就可以概括解決的嗎?
第十三章 為什麽我們的垃圾危機這麽嚴重(2)
大家知道5億平方 米是個什麽概念?2008年我們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麵積正好也是5億平方米。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全國垃圾侵占的?地麵積跟我們2008年造的房子的麵積是差 不多的。你是不是現在還覺得無所謂?是不是覺得還是可以隨便找個地方填埋垃圾?那我給你看一篇中新網在2009年12月30日發表的報道,北京市市政市容 管理委員會的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北京90%的垃圾都是填埋處理的,每年約占用500畝土地,而且還在以8%的速度遞增。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建設新的設施,4 年後,北京就將麵臨垃圾無法處理的嚴峻局麵。
不僅是北京,我們許多大中型城市的垃圾填埋場均已填滿或即將填滿。上海和廣州每天都要產生1.8萬噸的垃圾,深圳每天已超過1.2萬噸。即使每天隻有 4 500噸生活?圾的南京市,現有的3個填埋場也即將飽和。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幾乎所有的城市都麵臨著垃圾圍城的危機。
你以為這樣就算了嗎?還有比垃圾圍城更可怕的,就是垃圾汙染!2010年4月2日,垃圾汙染岷江水源造成成都市區大麵積停水,而這還隻不過是一次臨時 停水。還有廣東的貴嶼,因為這裏是世界最大的電子廢物拆解處理集散地,所以它的空氣、土壤和地下水都已經被嚴重汙染,不僅空氣汙濁,地下水更是因為受重金 屬的汙染,基本都不能飲用了。不僅如此,我們很多天然的河流都喪失了飲用功能,比如三峽,每年雨季的時候,每次暴雨之後河麵都會擠滿垃圾,有時甚至需要開 閘放水,清走一部分垃圾,才能避免水輪機組損壞。還有千島湖,曾經因為持續降水,而爆發垃圾圍湖,當地政府動用了100多艘機帆船進行清理,經過兩個多月 的時間,才把垃圾清理幹淨。
這背後隱藏的是什麽?是嚴重的電子垃圾問題。據北京市社科院梁昊光等專家調查測算,自2003年開始,北京就已經進入了電子、電器產品報廢的高峰期。 電子垃圾處理不當的危害極其嚴重,特別是電視、電腦、手機、音響等電子產品,這些電子產品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比如鉛、鎘、水銀、鉻、塑料、阻燃劑 等。有資料顯示,每一台電視機?電腦顯示器的陰極射線管中平均含有4至8磅鉛。這些鉛一旦進入土壤,就會嚴重汙染水源,不僅會危害植物和微生物,還將危害 到人類,鉛這種東西會對兒童的腦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
而且,我們還不是像日本那些非常注重環保的國家,我們沒有把垃圾進行分類的習慣,經常把電子垃圾混在生活垃圾裏一起焚燒,結果就產生含有大量重金屬顆 粒的飛灰,然後風又把這些重金屬顆粒帶到幾十公裏,甚至幾百公裏以外的地方,造成更大麵積的汙染。盡管在中國有30多個城市設立了焚燒設施,可沒有幾個設 有危險廢物填埋場的,即使有的地方設立了危險廢物填埋?,它們也從沒有把焚燒產生的飛灰的容量設計在內,例如上海的危廢填埋場,如果接受焚燒飛灰的話,基 本3年內就可填滿。還有更為嚴重的問題,有些應該燒掉的垃圾,經過一些簡單的處理,卻被“變廢為寶”,比如醫療垃圾,你知道它的危害有多大嗎?據聯合國統 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520萬人死於因醫療垃圾造成的汙染,其中400萬人是兒童。這背後是什麽?又是一條黑色產業鏈。這些大量的帶有病菌的醫療垃圾,經 過一些作坊的簡單加工,就變成塑料製品的原材料,大量流向市場,然後被加工成我們日常使用的食品袋、塑料包裝袋、塑料桶、餐具、暖壺外殼、水管,等等。
第十三章 為什麽我們的垃圾危機這麽嚴重(3)
決戰新能源:一場影響國家興衰的產業革命
生物燃料的生產也麵臨著一個引人注目的、具有諷刺意味的問題。為尋求無?害動力燃料,需要更多的煤來發電,而煤是汙染最重的化石燃料。在中西部和平原地 帶,乙醇工廠要麽自建燃煤鍋爐以獲取所需要的熱能或壓力,要麽購買當地公共事業的電能,它們也正致力於建造以煤為燃料的發電廠,以適應新的需要。
在一個像我們一樣以汽車為中心的文明社會,全球經濟如此依賴交通,因此,液體燃料至關重要。雖然有很多種潔淨的發電方式,而且,電力也許在將來會成為 頭等重要的運輸動力(第九章中會進一步探討),但是,卻沒有很快替代液體燃料的替代物。當前液體燃料造成國家蒙受沉重的負擔:美國每年向大氣層排放13億 噸二氧化碳,每天消耗8.2億美元的石油。與一加侖柴油或汽油所含的化學能相比,石油的儲存及運輸相對更為簡易和方便。正如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內特•路易 斯教授所說:“你可以花5美元買一軟管給車加10兆瓦能量的油,但要輸送10兆瓦電則需要高壓輸電線。電不會像汽油那樣坐在那裏,靜等你使用。”不僅飛機 和汽車依靠石油,1.5萬億美元產值的化學和塑料工業同樣依賴它。
由於生物燃料是如此新穎並仍在發展變化之中,在這個技術快速變化的年代,生物燃料新創公司還具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它們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生物科學技術、基因工程和其他學科的最新成果。實驗室裏,紐曼邊巡視邊說:“這裏有100多種技術。”
通過模糊能源、農業和生物技術之間的界限,這些新創公司發明了各種超乎想象的技術。像英國石油公司和雪佛龍公司,數十年來隻雇用地質學家和工程師,目前也奮起直追,遍訪各個研究生院聘用生物工程人員。他們的一些高級主管甚至完全脫離舊行業,而轉型到生物燃料工業。
本文摘自[美]弗雷德•克魯普(Fred Krupp)、[美]米麗亞姆•霍恩(Miriam Horn)的《決戰新能源:一場影響國家興衰的產業革命》
第十四章 為什麽我們的水資源危機這麽嚴重(1)
“人就水”還是“水就人”:深藏在水資源短缺背後的玄機
最近很多新聞又讓我們揪心加糾結。2010年上半年,雲南大旱?湄公河糾紛,2010年下半年不但特大洪峰數次通過長江三峽,而且到處都是水患。這些都跟 水有關。對於我們民眾來講,水,這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資源了,可是這個資源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講卻成了不能承受之重,現在我們中國的水資源缺到什麽程度呢? 人均的淡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世界上名列第110位,還沒趕上中國男足在世界上的排名呢。
很多媒體爆料說,持續200多天的雲南大旱的罪魁禍首是桉樹,說每棵桉樹都是一個小型的抽水機。我看這可不隻是桉樹的問題這麽簡單。比如說雲南,它們 的森林覆蓋麵積從百分之四十幾變成百分之五十幾,它們不隻種桉樹哦,還種植鬆類的樹,但結果呢?還不是一樣,都是抽水機。所以說,他們用這種快的速成林的 方式來擴大森林麵積,對水資源的破壞是不可想象的。
還有,我們國家600多座城市,有400多座都是缺水的,其中100多座是嚴重缺水。其實,北京本來就屬於嚴重缺水的城市,它的人口已經超載了300 萬到400萬,怎麽辦呢?我們政府就實行南水北調,讓水去追人,而不是人去追水。這種水的利用效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它還帶來了沿途各個省份之間的利益剝 奪,比如說山西、河南、河北很多企業就不能開工了,為什麽呢?因為你要供水給北京,要?證水質的清潔。不能開工的結果就是,很多名優產品,比如說小站水 稻,以前種水稻的這些產糧區都不能搞。這也就罷了,北京還竟然用它們的水開桑拿、洗車,這是什麽?這就是嚴重的不公平,這樣的資源浪費是我們不能容忍的。 北京人均水資源是全球人均水資源的1/13,比阿拉伯國家還要幹旱,這種情況之下,北京的再生水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我們這種浪費是非常可惡的。還有,山西 本身就是個缺水的地方,但在奧運會期間,為了擠出水來供給北京,它每個禮拜有3天是停水的。所以我覺得這是非常不經濟的,你說你把北京搞得這麽好,地價搞 得這麽高,然後所有的錢都砸在那裏,所有的人都去那裏,然後讓水調過去追人,這種方式,我覺得是太不智慧了,而且北京還不是一個特例。全國包括在西南這個 地方,城鄉也是不均衡的,城裏的用水是沒問題的,而鄉村現在已經看不到可以用的水源了,這有什麽公平可言?
第十四章 為什麽我們的水資源危機這麽嚴重(2)
2025年世界將發生什麽……
兩極冰川融化明確地反映了氣候變暖現象。根據2004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極地氣候在未來?十年的上升速度將是其他地區的兩倍。自1978年以來,地球 海洋冰川麵積以每十年8%的速度減少。也有人認為,不排除在21世紀下半葉極地冰蓋將可能徹底消失。北極以及其他冰川地區(尤其是格陵蘭島)的氣候變暖將 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如生物種類的顯著改變、水平麵上升以及大西洋地區氣候的巨大變化。由於冰川融化造成的北大西洋海水淡化,將減緩寒流與暖流的交換速 度,並減弱灣流的影響。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灣流的影響自20世紀中期以來已降低了30%。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測,大西洋的寒暖流交換速度到2100年 將減弱約25%。當然,這一現象可能造?的後果還有待研究,不過灣流影響力的改變則可能使美國和西歐的氣候變冷。至於這些結果何時、將有多大可能性發生還 不得而知。
2007年至2025年期間,海平麵上升速度將得到控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海平麵以每年0.3毫米的速度上升,這主要是由海洋吸熱(海洋 吸收了80%的熱量,並影響到3 000米以下的區域)和冰川融化引起的。同時,水平麵上升還可能造成沿海地區和含水層的鹽堿化,這將嚴重影響大量人口密集地區的農業產量,尤其是三角洲地 區(如尼羅河和尼日爾三角洲地區)。
由於人口和農業的過快增長,發展中國家的淡水消耗量將飛速增長。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飲用水,而土壤枯竭、汙染和沙漠化將使可利用 的資源進一步減少。淡水資源的匱乏在幹旱和半幹旱地區表現得更為明顯,到2030年,這些地區約有90%的可用資源將被用於農業。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 2025年將有超過28億人生活在水資源貧乏的國家或地區”,水資源將以平均每年每人1 700立方米的速度減少。而在北非和中東一些人口密集的國家,水資源甚至無法達到平均水平的一半。當然,改善資源管理模式和分配方法將有助於減少浪費,尤 其是在發展中國家。
本文摘自[法]妮科爾•涅?托(Nicole Gnesotto)、[意]吉奧瓦尼•格雷維(Giovanni Grevi)的《2025年世界將發生什麽……》
第十五章 為什麽美國人這麽不講理(1)
“籃球外交”,來者不善
2010年5月25日剛剛結束的第二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熱熱鬧鬧地過去了。當然了,我們各大媒體討論的也是熱火朝天,認為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功。甚 至呢,希拉裏和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還上了《魯豫有約》的節目,談人生、婚姻、子女、理想等等,他們怎麽那麽輕鬆啊?而且財政部長蓋特納西裝上衣一脫,運動 鞋一換,上場打籃球了!
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是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美方的領軍人物。對於這位領軍人物在對話開始前半天中所進行的籃球秀,《華爾街日報》給予了特 別關注,稱“蓋特納在比賽中顯示了良好的團隊意識:願意傳球,協同防守”,但同時質疑,“在美國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五的美國財長身上應有的?股霸氣哪兒 去了?”“蓋特納是不是勉為其難地試圖給主人留下個好印象?”實際上,中美之間“籃球外交”在2009年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就已出現,當時美國總統 奧巴馬送給中方首席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一個他簽名的籃球,媒體對此的評價是《籃球傳情,奧巴馬傳得巧,王岐山接得妙》。而蓋特納在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 明確表示,之所以上場打球主要是因為籃球館的新能源照明係統來自美國艾奧瓦州的一家小企業,“在這裏打籃球,大家會注意到這些照明係統。”那麽,蓋特納的 籃球秀究竟包含著怎樣的深意,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國到底?想什麽呢?
蓋特納打籃球的時候,我們的人還不忘提醒上場的球員,趕快把球傳給蓋特納。透過籃球這個小事就可以想象得出,我們在麵對美國人的時候,是多麽的戒慎恐 懼、惶恐不安、低聲下氣,真是讓人感到難過。更讓人難過的是,這次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本質和蓋特納打籃球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又把籃球恭恭敬敬地送到了 美國人手中。我為什麽這麽說?就是因為美國從2009年9月20日就開始謀劃這一係列的陰謀了。各位記不記得,去年5月我就呼籲我們政府要警惕美國展開的 匯率大戰,我是全世界第一個這樣呼籲的學者。當然了,我們政府還?一如既往地不聽我的。2009年9月20日,匯率大戰開打了。到了2010年的3月底, 美國130個國會議員聯合寫信給財政部長蓋特納、商務部長駱家輝,要求他們在2010年4月15日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是因為如果 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話,美國就可以對中國所有出口美國的產品征收27.5%的關稅。
可是我實在不覺得美國人會這麽傻,他們有什麽理由發起貿易大戰呢?請讀者想一想,如果美國真的在4月15日把我們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話,雖然表麵上他們 可以征收27.5%的關稅,可是萬一中國政府報複怎麽辦?當然了,我們政府敢報複的幾率是非常小的。不過我們如果報複,也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所有產品征收 27.5%的關稅的話,這就成了一場不折不扣的貿易大戰,最後的結果雖然是中國受重傷,但是對美國也同樣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因此我實在不覺得美國會這 麽傻,它們幹嘛甘願受傷害呢?連我這種水平都能想得通,奧巴馬的團隊比我聰明得多得多,他們不會想不通的,我認為他們一定會以貿易大戰為手段,而真正的目 的是匯率大戰。請讀者想一想,如果能夠利用4月15日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天賜良機,逼迫人民幣匯率升值27.5%的話,這個結果不是和關稅增加 27.5%一樣嗎?而且,匯率升值中國政府也沒有什麽理由報複,因為是我們自己要升值的嘛。
第十五章 為什麽美國人這麽不講理(2)
在經曆了5次中美 戰略經濟對話與6次中美戰略對話之後,2009年4月,中美兩國元首在20國集團倫敦峰會期間決定,將兩個對話體係合而為一,以“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 名稱形成機製,延續下去。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特點,就是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之下通盤討論政治、外交、經濟、金融等領域的對話與合作。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 話已於2009年7月27日至28日在華盛頓舉行。作為世界大國,中美之間對話範圍十分廣泛。就美國而言,既有全局性、戰略性和長期性議題,也有迫於國內 政治壓力必須拿到對話現場的具體問題和短期熱點問題,以至於在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時,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笑稱,“除了沒談登月,恐怕很多問題我們都討 論了”。近兩年來,清潔能源與環境保護、金融市場準?和投資雙向開放、朝核問題、打擊恐怖主義等,都是中美雙方的焦點話題,而隻有在這一係列問題中能找到 利益交集,在具體議題中能夠體現公平原則,尊重彼此的關切所在,才能真正完成對話使命。那麽,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之下,美國最想在哪方麵取得進展呢?
但是中國的商務部以及工信部在2010年的二三月做過壓力測試,結果顯示,人民幣匯率升值3%的話,中國的傳統勞動力密集產業的利潤率將為零,如果升 值超過5%的話,中國傳統勞動力密集產業將大量倒閉,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中國政府對於匯率升值的底線是3%到5%。而美國的底?呢?是20% 到41%之間,差距這麽大,雙方根本就沒有交集。
日本的反省:依賴美國的罪與罰
2008年11月25日日經平均指數為8 323點,若將2007年7月最後一周的日經指數的平均值16 978點定為100,則2008年11月25日的股價水平僅為49.0。2008年11月25日道瓊斯平均指數是8 497點,若將2007年7月最後一周的道瓊斯平均指數13 182點定為100,則2008年11月25日的股價水平為64.3。
由此可見,日本的股價跌幅遠高於美國。當然,這種計算結果在不同時間段之間進行比較時,會得出不同的值。盡管如此,選取任何相同的兩個時點進行比較,都?得出日本的股價跌幅大於美國的結論。
為什麽日本的股價會如此暴跌呢?以下幾種說法很值得我們思考。
其一是“對岸失火”說。但如果僅是“對岸失火”,日本的股價並不會如此暴跌。從現在發生的一切來看,問題的實質不僅僅是“美國的次級貸”問題,而是日 本經濟本質的問題。因此預計今後日本產生的問題會比美國更嚴重,日本股價跌幅會更大。隻要我們能虛心坦誠地接受市場傳遞的信號,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其二是“外資出逃”說(因改革意願不強而引發外國投資者出逃,進而導致股價下跌)。外國投資者出逃是事實,但日?企業業績惡化才是真正原因,並不是因 為改革意願不強(“改革”隻是政治口號,並不能改革日本的企業和日本經濟的本質)。再有,因外國投資者賣出日本股票後將資金帶回本國,這會導致日元貶值, 而實際情況是——日元還在升值。因此,這種說法也過於草率,要理解日本股價暴跌的原因,還是有必要考察日本經濟的運行機理,因為這和國際資本流動緊密相 關。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經曆了黑色星期一、亞洲金融危機、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衰亡、IT泡沫破裂等重大危機事件。這些事件對於危機的當事者 來說是非常嚴重,但從世界的大版圖來看?是一個局部事件。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也是二戰後日本最大的經濟危機,但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並不大。與日本的經 濟泡沫破裂相比,此次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更深、波及麵更廣。
本文摘自[日]野口悠紀雄的《日本的反省:依賴美國的罪與罰》
第十六章 為什麽德國人這麽不講理(1)
又一個龐大的代表團來了
我發現,我們中國這片土地很是吸引人啊,我們剛剛辛苦地結束了第二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好不容易?走了美國龐大的200人代表團,還沒有喘口氣 呢,2010年7月中旬,德國總理默克爾就又帶領一個龐大的代表團來中國了,說是來訪問的,看看這陣勢,他們這回包了3架飛機,飛機上坐的都是什麽人呢? 我給讀者列個名單:大眾汽車的總裁文德恩、空客的總裁恩德斯、巴斯夫總裁賀斌傑、西門子總裁羅旭德、麥德龍總裁考德斯、億昂總裁蒂森、SMS集團總裁魏爾 斯、商業銀行總裁布萊辛,等等,一共25家企業巨頭,除此之外就是幾乎一半的德國政府內閣成員,還有眾多議員。
我們現在的自我感覺簡直好得不得了,哎喲,這麽多要員一起訪華,可見是對我們的?濟發展成績多麽豔羨啊,可見我們的確崛起了!不過根據我對新帝國主義 的理解,這事情可沒有那麽簡單,所以我心中又有種不祥的感覺了。不知道這回這位鐵娘子帶著這麽大的一個代表團來訪,又打算給我們帶來點什麽呢?
我們真是個感覺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臉上貼金。媒體對默克爾的評價簡直好得不得了,看看媒體都選取哪些方麵進行報道的,默克爾來中國都說些什麽?我 摘幾句給大家看看。“西安是中國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對自己能來到這個曆史悠久的城市感到非常高興”;“大單代表我的心,中德再度‘蜜月’”……除此之 外,我們還廣泛?道了一個不知道源頭的演講,說默克爾本人2010年早些時候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我們必須學會了解中國,了解其偉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未來 潛力”。
完全是胡亂煽情,媒體也就罷了,更讓我生氣的是,我們的專家感覺也好得不得了,比如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他說什麽呢?他說:“實 際上從默克爾2005年上台,去年2009年10月份連任,這次到中國是第四次來訪問了,這裏麵你可以看出默克爾,以至於德國政府中國觀的一個變化。這裏 麵我覺得有兩個因素,其中主要的一個是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影響,德國和歐洲受全球金融危機的?響很大,現在又是歐債危機,德國也是政府赤字比較高,也在 推行緊縮政策。可以說金融危機使德國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各位,你們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麽默克爾對我們這麽客氣?要知道,連德國的企業領袖都學會對我們溫總理突然發難了。按道理說,應該是默克爾更刻薄呀,畢 竟這些德國企業還都有大筆投資在中國的呀?那個巴斯夫的董事長賀斌傑就抱怨說“被中國政府逼著公開技術”。還有西門子首席總裁羅旭德,也直截了當地講“中 國政府訂單的采購規則不合理”。《華爾街日報》對此還做了個總結,說什麽“批評中國政策,外企高管更加?言不諱”。
第十六章 為什麽德國人這麽不講理(2)
華爾街陰謀
博士是華爾街上市公司老板,他記得很清楚,“9•11”後,有幾天關市,恢複開市後,市場在一周內創下60?來的最大周跌幅。這並非全是“9•11”的因 素,很大程度上是網絡泡沫破滅的最後一擊。有人——我們就稱其為“市場先生”吧,市場先生認為股市像溫暾水,需要“外科手術式”的打擊,於是有了 “9•11”。
目前的公論是,“9•11”是阿拉伯貴族本•拉登組織的恐怖襲擊,本•拉登是中情局培養的阿拉伯黑手,8年過去,不管動用多少高科技,美國始終抓不到本•拉登。於是有風聲說,該人早已死亡。如同肯尼迪被暗殺一直沒有真相,“9•11”的真相也淹沒在風聲中。
“市場先生”的提法最早是價值投?之父本傑明•格拉漢姆倡導的,他的學生巴菲特經常在他的年度股東報告中引用無處不在的市場先生概念。市場先生就是股市,股市每天都在變化,他的看不見的手偶爾會一展崢嶸,露出廬山真麵目,那就是“造市先生”。
博士公司的股票經過安東尼一樣的造市者鼓搗,從幾分錢漲到幾十美金,又從幾十美金經“9•11”劃上一個省略號,像雲霄飛車一樣翻滾奔騰,最後戛然落地。
“9•11”那天,公司原來的“船長”已經離去,因為他知道了公司和行業的太多內幕。什麽叫內線交易,很難界定。從前有一個郵遞員被定罪,因為他把 《商業周刊》的“華爾街內幕”先複印下來,據此交易後再把雜誌派發出去。這個專欄每周介紹三隻股票,星期四收市後公開,通常這幾隻被點名的股票都會大漲。 郵遞員利用職務之便先睹為快,這種小蝦米被定罪,比較起來,上市公司總裁了解的內幕才稱得上是價值內幕。
“9•11”當天,我正在打電話的時候,大樓忽然晃動起來,然後是很多玻璃破碎的聲音,我對電話那頭說:“等一下,好像出事了。”我站起來,昏頭昏腦地轉了幾圈。
走廊裏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走到消防樓梯,打開門,天啊,樓梯上全是人,但沒有聲音,大家都在往下走,很慢。氣氛很詭秘。走了幾層,有消防隊員上 來,全身負荷,他們往上走,我們往下。今天,我們知道了,這上去的幾百名消防隊員全部一去不複返。他們不知道,或者說知道也義無反顧。這些人是真正的英 雄。
本文摘自[美]陳麥克(Max Pu Chen)的《華爾街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