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歐洲 不可能的經濟脫鉤?

(2024-02-03 23:51:11) 下一個

中國-歐洲:不可能的經濟脫鉤?

中歐峰會將於12月7日-8日在北京召開,此間有輿論認為這將是一場艱難的峰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周二放風,歐盟不會一直容忍與中國貿易逆差擴大,但是,專家分析,雙方要經濟脫鉤也不可能。

中歐峰會2023年12月7-8日在北京召開,歐盟將把如何去風險,如何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作為重要的議題。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最近頻頻向歐盟展現友好姿態,12月1日,中國對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荷蘭等國家單方麵實施旅行兩周免簽政策,其次,北京取消了對立陶宛因與台灣靠近而施加的製裁。

但是,一些重大的問題仍然橫亙在中國與歐盟麵前。歐盟對與中國的貿易赤字不斷擴大非常擔心;另外,歐盟對中國在暗中支持俄羅斯從而削弱了西方對莫斯科的製裁感到不安。

據南華早報報道,中國暗中支持俄羅斯將是這次峰會可能討論的一個重要議題。歐盟可能會向習近平提交一份十三家中國大企業未遵守歐美對俄羅斯製裁的名單,如果北京什麽也不做,這些企業將被列入歐盟對俄製裁新名單。

另外一個重大的議題就是歐洲人希望減少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貿易依賴。法國世界報報道,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幾個月來一直困擾著歐洲人:4000億歐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11 月 16 日在柏林發表講話時說,這是2022 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的“曆史最高值”。”法國國立工藝美術學院專家塞巴斯蒂安-讓(SébastienJean)分析說:2019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僅為1800億歐元:其快速增長令人擔憂”,

最重要的是,這一赤字說明了一個悖論:當歐洲人尋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時,他們卻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與中國如此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在中歐關係日益緊張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這一議題將成為12 月 7 日和 8 日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峰會的議程之一。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歐洲大陸的領導人對北京進行了一係列訪問,並發表了一係列強硬聲明。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博雷爾於 10 月 13日表示,”互信已經遭到破壞”。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布雷東於 11 月 10 日表示,歐盟和中國不必害怕 “艱難的討論”。中國經濟研究團體Sinopole 的聯合創始人 Laurent Malvezin 總結道:”歐洲現在采取了更加積極的立場”。

9 月 13 日,歐盟委員會啟動了對中國電動汽車補貼的調查。渣打銀行地緣政治研究主管 PhilippeDauba-Pantanacce指出:“考慮到市場規模,這很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調查。其他調查也可能接踵而至,例如對風力渦輪機的調查”。

馮德萊恩 11 月 16日針對歐盟對華貿易高達4000億歐元的赤字批評道,這都是中國政府對某些行業的大規模補貼和工業產能過剩所造成的。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研究員弗朗索瓦-希米茨解釋說:”盡管中國一直在談論向消費轉型,但其經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以生產為中心,而生產是高度持續的。因此,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正在向世界其他國家出口其失衡的經濟,以及低成本的補貼產品。

中國政府大規模補貼這對其合作夥伴的產業造成了損害。早在 2010年代初,歐洲的太陽能電池板產業就因進口廉價的中國電池板而一蹶不振。德洛爾研究所的埃爾維爾-法布裏補充道:”如今,歐洲在稀土和礦產方麵也依賴於中國,而稀土和礦產對綠色轉型至關重要。到目前為止,北京仍然是我們最大的商品供應地。

然而,這種依賴也因國而異。獨立智囊團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阿加特-德馬瑞斯(AgatheDemarais)指出:”首先,這是一個德國的故事。事實上,我們的鄰國對中國的出口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是我們的兩倍),占其工業巨頭(尤其是汽車巨頭)收入的 20%。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1 月 30日星期四,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和寶馬(BMW)宣布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它們最大的市場–中國建立一個共同的充電網絡,希望借此保持控製權。”塞巴斯蒂安-讓(SébastienJean)補充道:”中國與中歐之間的貿易關係也很密切,但與南歐之間的關係就差得多了。

意識到這些依賴關係後,歐盟委員會目前正把重點放在去風險上,而不是像美國那樣與其主要競爭對手開始技術脫鉤。6 月,歐盟委員會提出了”經濟安全戰略”,旨在加強對外國投資和關鍵技術出口的控製。這將加強自 2019 年歐盟將中國視為 “係統性對手”以來所實施的一係列貿易保護工具。弗朗索瓦-希米茨(FrançoisChimits)說:”歐洲經曆了真正的範式轉變,打破了嚴格的秩序自由主義”。

在此背景下,獨立研究中心亞洲中心主席迪梅格裏奧(Jean-François Di Meglio)總結說,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公司“擔心中國共產黨政府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表現出的不可預測性”。一些企業堅守中國市場,如德國汽車業和法國奢侈品行業。另一些企業則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以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根據歐洲中央銀行最近的一項調查,42%的歐盟跨國公司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其供應轉移到“友好 ”國家。三分之二的企業認為中國是這方麵的潛在問題來源。

他們會走得更遠嗎?阿加特-德馬裏斯(AgatheDemarais)說:”困難在於成員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並不一致:這使得共同的去風險戰略變得相當複雜。Elvire Fabry補充說:”更重要的是,各國首都還需要就歐盟需要遵循的工業和競爭力模式達成一致,以便在這些問題上取得進展。

在 12 月 7 日和 8日的峰會上,歐洲將努力讓中國政府明白,他們的經濟安全政策並不意味著咄咄逼人的對華保護主義,他們讚成對話,但不與美國結盟。迪梅格裏奧表示:“除此之外,這次峰會可能不會有什麽具體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