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Bill Gates 北京演講 以創新之力 應對全球挑戰

(2023-06-15 04:52:45) 下一個

比爾·蓋茨4年後首訪中國:以創新之力,應對全球挑戰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490580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3-06-15 澎湃新聞

時隔四年,比爾·蓋茨再次來到了中國。

2023年6月14日晚,比爾·蓋茨在微博更新了一條消息,他寫道:我剛降落在北京,這是我2019年以來的首次訪問。蓋茨基金會與中國夥伴合作應對全球健康和發展挑戰已經超過15年。我非常高興能與中國的夥伴們見麵。在減少兒童死亡和貧困方麵,世界取得了巨大進展,然而全球危機卻讓這些進展受阻。

去年9月,蓋茨在西雅圖的家中通過視頻接受了澎湃新聞的獨家專訪,分享了他人生下半場最大的“夢想”。

“我的餘生將致力於那些導致不平等的事情,包括氣候變化、疾病對婦女兒童健康帶來的風險。這些問題挑戰巨大,但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我們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中的大部分。”他說。

在14日的微博消息中,蓋茨再一次提及,“要解決氣候變化、健康不公平和糧食安全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創新。從研發抗瘧新藥到投資氣候適應性解決方案,中國在這些領域擁有大量經驗。我們需要幫助全球更多人實現這樣的發展。”

15日,蓋茨基金會承諾未來五年向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提供5000萬美元捐贈,北京市政府承諾提供同等規模的資金支持,清華大學也將繼續在科研平台建設與共享、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麵支持GHDDI發展。這一承諾於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今日訪問GHDDI之後宣布。在訪問GHDDI期間,比爾?蓋茨發表了題為《以創新之力,應對全球挑戰》的演講。

在演講中,蓋茨表示,科技創新可以幫助世界加速進步並應對當下最嚴峻的挑戰,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集合全球智慧、經驗與專長。蓋茨基金會正與中國夥伴攜手,為建設一個人人都有機會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生活的未來貢獻力量。

比爾·蓋茨發表演講 蓋茨基金會圖

困難中仍保持樂觀

在演講中,蓋茨首先提及了瘧疾、結核病和被忽視的熱帶病等疾病嚴重影響著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但這些疾病往往不受醫藥企業重視。

“也正因如此,每當我暢想未來,想到你們如果能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去尋找解決方案,克服這些世界上最大的健康難題,想到你們由此可能創造的巨大影響,我都備感振奮。”他說。

距蓋茨上次來中國已有四年之久,世界已發生巨變。與2019年相比,如今很多人對未來都更加缺乏信心。在過去四年裏,全球經曆了新冠疫情、傳染病卷土重來、氣候變化影響加劇以及部分地區的饑荒等等。應對這些挑戰變得前所未有的緊迫。中國在減少貧困和改善全民健康方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蓋茨表示,希望看到中國在幫助全球,尤其是非洲國家應對這些挑戰方麵發揮更大的作用。

盡管困難重重,但他依然保持樂觀,原因有兩點:

“首先,如果我們回望過去的幾十年,而不僅僅是幾年,你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在全世界都把健康公平作為首要任務後,我們取得了令人驚歎的進展。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兒童死亡率的下降,因為我想不到有任何事比拯救兒童生命更加重要。”蓋茨說。

1990年,全球有近十分之一的兒童活不到五歲,他們大多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且大多數死於可預防的傳染性疾病。現在,僅僅過了一代人的時間,兒童死亡率就已經顯著下降到二十五分之一,相當於每年有超過750萬兒童的生命被拯救。

在同一時期的中國,兒童死亡人數更是下降了高達94%。簡言之,曆史已經表明,當我們設定遠大的目標並為之全力以赴時,這些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自1990年以來,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大幅下降。

 

讓蓋茨保持樂觀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科學技術在解決難題方麵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潛力。mRNA疫苗技術使預防結核病和瘧疾等疾病的疫苗成為可能。為了抗擊這些疾病,我們需要更新、更好的預防工具。

“正如我曾經說過的,我堅信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技術進步將在衛生保健和教育等領域帶來快速突破,使更多人能夠獲得拯救生命的工具和更好的發展機會。氣候技術的創新——無論是更清潔的發電和儲能方式,還是更環保的鋼筋和水泥——將有望在確保人們獲得充足且可負擔的清潔能源的同時,推動全球減排目標的實現。”他說。

除此以外,還有更多的創新成果將幫助我們應對當下的挑戰。

世界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以氣候為例,富裕國家幾百年來的發展方式導致氣候發生變化,但目前受到傷害最大的卻是生活在低收入國家的人們,盡管他們對氣候變化的“貢獻”最小。這些低收入國家中還有很多在經曆糧食危機,但造成這場危機的卻是一場遠在千裏之外的歐洲的戰爭。

肯尼亞的小農戶正在用抗旱玉米秸稈喂牛。

我們如何才能利用科學和創新的力量為進步提供加速度?

蓋茨認為,答案是每個人都要參與其中。為了解決人類麵臨的日益複雜的挑戰,為了未來人人都能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我們必須匯聚全球範圍內的專長。這意味著,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滿足人類的發展需求,二者都需要創新,都需要發揮人類的聰明才智。

政府、學術、商業和慈善組織等社會各界都必須參與其中,這些挑戰才有可能得到解決。

這些部門各有所長。科學家們會有新的發現,而企業往往能將這些發現轉化為實際可用的產品和服務;通過製定相應的政策,政府可以確保這些解決方案惠及每一個人;慈善機構則可以在市場機製失靈時推動創新,將不同類型的機構匯聚到一起,共同造福大眾。當這些不同的部門通力合作時,我們就能取得1+1>2的效果。

蓋茨表示,中國的創新者在這些全球合作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在健康、農業、營養和減貧等方麵擁有寶貴的成功經驗可以分享。中國也聚集了大量人才。

中國助力全球根除瘧疾

蓋茨還談了在他看來世界有望取得進步的兩大領域:衛生和農業。

蓋茨基金會的一項重要使命是在全球範圍內消除瘧疾。目前世界上每分鍾都有一個兒童死於瘧疾,但即便是如此駭人的數字也不足以說明瘧疾的嚴重性,因為每年還有約2.5億人因瘧疾而身患重病。

目前絕大多數瘧疾病例都發生在非洲,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情況並非如此。當時,中國每年至少有3000萬瘧疾病例,並有30多萬人因此死亡。但是,得益於中國科學家取得的重大科研突破,中國的瘧疾病例和死亡人數開始穩步下降。2017年,中國首次實現了零本土瘧疾感染病例,並最終在2021年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無瘧疾認證。

中國在2021年獲得世界衛生組織消除瘧疾認證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中國科學家並沒有止步於此,他們正在基於這一成功經驗開發新一代的解決方案,助力全球根除瘧疾。”蓋茨說。

GHDDI正在開展的突破性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尤其令人關注的是GHDDI與瘧疾藥品事業會(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和瘧疾藥物加速器(Malaria Drug Accelerator)兩家國際組織合作開發的一款臨床前候選瘧疾藥物。雖然仍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但這一候選藥物已經顯示出不同尋常的前景。

此外,GHDDI與國際上的結核病研發組織也建立了重要合作,並開始產生令人激動的成果。GHDDI發現了一係列能與現有結核病藥物產生協同作用的新型化合物,這意味著結核病的治療療程有可能大幅縮短,從標準的四到六個月縮短為僅需一到兩個月。如果這些藥物通過臨床測試,將顯著減少疾病傳播,並降低疾病負擔。

中國北京,GHHDI的科學家正在工作中

中非水稻科學家開展合作

“而真正讓我興奮的,是世界各地正在開展的全球健康前沿研發工作所能產生的聚合效應。創新者們越關注世界麵臨的最大挑戰,就有越多的人能有機會健康成長。”蓋茨說道。

GHDDI專注於抗擊疾病,而中國還有很多傑出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攻克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其他關鍵問題,比如幫助農民適應氣候變化,並讓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吃飽飯。

袁隆平的成就一直深深吸引著蓋茨,他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不僅改變了中國的農業和經濟,還幫助養活了眾多的人口。受他的工作啟發,全球最重要的農業研究平台——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在水稻研究上投入了更多資金。袁隆平還培訓了來自5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水稻科學家,讓他們把經驗帶回自己的國家。“數十億人因此得以生存和發展,很難想象還有什麽創新能與之媲美。”蓋茨評價道。

如今,世界需要新一代的水稻品種。蓋茨基金會一直在支持中國科學家培育能夠經受惡劣天氣考驗(比如2014年菲律賓的台風)而茁壯生長的雜交水稻。巴基斯坦最近也開始種植新品種,產量提高了三分之一以上。

但由於各種原因,新水稻品種在非洲國家沒能實現同樣的普及。因此,基金會支持了中國和西非水稻科學家開展合作,不僅培育適應當地條件的新品種,還與當地夥伴合作,確保農民能夠獲得這些新品種,從而適應日益惡化的氣候條件。目前在一些西非國家開展的試點項目表明,當地的糧食可以實現高達50%的增產。

中國專家和當地農民在尼日利亞阿布賈的項目示範種植點

蓋茨認為,這個例子再次突顯了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中國團隊和他們在水稻育種方麵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這個項目不會成功。而如果沒有非洲團隊以及他們對當地農民和糧食體係的了解,這同樣也行不通。這樣的合作模式值得在世界各地推廣。

“我希望你們聽到這裏時能夠變得更加樂觀,也希望大家都能積極思考自己能從哪些事情入手、與誰合作,從而催生新的解決方案,以應對世界麵臨的最迫切的挑戰。我期待看到GHDDI、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創新者在未來為推動全球進步做出貢獻。”蓋茨說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