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據美國“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道,歐盟外長會當地時間22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據4名知情人士透露,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和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部長西雅爾多當天在會議上發生爭吵,原因與匈牙利OTP銀行在俄烏衝突中發揮的作用有關。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和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部長西雅爾多當天在會議上發生爭吵
報道稱,近來OTP銀行成為歐洲官員關注的焦點。匈牙利方麵認為,在烏克蘭將該銀行從“戰爭資助者”名單中刪除之前,匈方不會同意歐盟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援助。有外交官稱,這一爭端使得歐盟對俄新製裁也被推遲。
據匿名知情人士透露,西雅爾多22日在歐盟外長閉門會議上重申匈方立場時,貝爾伯克表達了不滿。她援引未指明來源的消息稱,OTP銀行承認俄羅斯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的“占領”違反了國際法,但該銀行同時又向俄軍提供信貸額度。報道稱,對於這一指控,匈牙利予以否認,OTP銀行在一份聲明中稱,該說法“不正確”。
盡管如此,瑞典和愛沙尼亞等國代表在會議上向匈牙利施壓,並辯稱歐盟絕不能拖延對俄進一步製裁以及對烏更多軍事援助。
報道稱,匈牙利的立場已對歐盟“懲罰俄羅斯和支持烏克蘭”的行動造成影響,新的爭端再次反映出其他歐盟國家對匈牙利的不滿情緒。雖然布達佩斯在獲得讓步後通常會軟化立場,但多次推遲同意歐盟的提議激怒了很多人。
報道稱,會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承諾要解決分歧,但也有歐盟官員稱,希望博雷利也能聯係基輔以討論此事。
綜合塔斯社、“今日俄羅斯”等多家俄媒此前報道,匈牙利此前曾多次敦促俄烏立即同意停火,同時一再表示反對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今年2月還表示,這些製裁不僅未能結束敵對行動,反而損害了歐洲經濟。對於美國和歐盟大多數成員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西雅爾多3月曾說,匈牙利認為這是錯誤做法。“我們是為數不多的決定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歐盟成員國之一,原因是我們反對任何導致軍事行動升級的行為。”他稱。
延伸閱讀
在剛剛結束的七國集團峰會期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突然化身南方國家“代言人”,荒謬發言稱非洲、拉美等地區的很多國家都對中俄兩國“感到失望”。她還表示,有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在尋求可持續性融資的機會,因為他們在接受中國貸款後,陷入了債務危機。她還提出,歐盟和其他國家應該建立一個“協調平台”,來對抗所謂的“來自中國的債務脅迫”並實現對中國的“去風險化”。
但馮德萊恩的這番“指控”,顯然站不住腳。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非洲為例,根據國際機構和專業研究領域的多項報告顯示,非洲國家外債來源主要是西方私人債權人持有的債券。世界銀行去年的數據顯示,在49個有數據可查的非洲國家共計6960億美元外債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所持債務占比近四分之三,是非洲債務大頭。英國非政府組織“債務正義”去年7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非洲國家35%的外債來自西方私人貸款機構,其總額幾乎是中國對非貸款的三倍。
非洲開發銀行今年1月發布的非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持續的通貨膨脹、全球財政長期緊縮、高昂的資本成本、本國貨幣貶值以及資金流入減少等因素,都可能增加一些非洲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的風險。
這份報告特別強調,美聯儲去年多次加息與美元匯率不斷走強,大大增加了非洲國家的償債負擔,如加納貨幣塞地2022年對美元貶值了33%。新興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債務主要以美元等外幣償付,美國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顯然使這些國家的債務問題升級。
相比之下,中國一直積極參與G20緩債倡議,同19個非洲國家簽署緩債協議或達成緩債共識,是G20成員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大的國家。中方還積極參與G20共同框架對乍得、埃塞俄比亞、讚比亞的個案債務處理。
直新聞注意到,在非洲,中國政府通過援助和貸款的方式,修建了肯尼亞的蒙內鐵路和埃塞俄比亞的吉布提鐵路等基礎設施;在印度尼西亞,中國建設了全長140公裏的雅萬高速公路,總投資額達到了42億美元;中國和巴基斯坦政府共同合作,建造了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全長3000公裏,涵蓋了交通、能源、工業等多個領域的建設;還有總投資額達到3.8億美元的肯尼亞蒙內鐵路等等……作為“基建狂魔”,中國不僅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還為有關國家的經濟合作提供了新契機。
而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每年將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2015-2030年,760萬人將因此擺脫絕對貧困,3200萬人將擺脫中度貧困。截至今年1月,中國已同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都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成果體現。
反問馮德萊恩:G7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做過什麽貢獻?
在5月2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馮德萊恩在G7峰會上對中國發難的相關情況向發言人毛寧提問。毛寧反問道:“聽到這種論調,我們不禁想問,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幾個國家,七國集團為發展中國家的福祉做過什麽實實在在的貢獻?為什麽要一再抹黑和幹擾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正常合作?”
毛寧指出,中國也高度重視債務的可持續性問題,始終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緩解債務負擔。根據有關研究機構的報告,中國在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框架下貢獻的緩債額度已經超過了七國集團國家的總和。“如果七國集團有關國家真的重視發展中國家,就應當盡快兌現每年將國民總收入的0.7%用於官方發展援助、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等既有承諾,多承擔一些國際責任和義務,多為發展中國家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直新聞觀察發現,從2021年開始,美國在G7上提出了“重建美好世界(B3W)”計劃,第二年提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彼時投資金額就從40萬億縮水到6000億。根據美國媒體自己的統計,“重建美好世界”計劃推出的第一年,40萬億投資隻落地了600萬。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關係室主任趙晨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采訪時表示,南方國家對中國認可度的提升,令美西方警覺。“第一,西方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競爭力逐步下降,盡管美國也推出了‘B3W’,歐盟也推出了‘全球門戶’,但他們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還是無法與中國相匹敵,這種所謂競爭上的劣勢,也使得美西方國家希望用一些話語來對中國進行打壓。第二,西方一再忽視關於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設想,實際上是希望互聯互通、合作共贏。在歐洲一些國家的政客看來,中國在非洲、在拉美等等地區所推行的‘一帶一路’的建設,實際上是衝擊到了他們自己原有的、帶有一定殖民色彩的治理模式,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美國智庫:中國“債務陷阱論”沒有根據
就連美國自己的權威學術機構,也在為中國正名。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學者發表題為《解密中國海外借款和發展融資》的報告,列舉事實指出中國從未蓄意開展所謂“債務陷阱外交”。報告指出,中國貸款增加是供給“推動”和需求“拉動”的結果。作者分析了8個所謂的“債務陷阱外交”案例,並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中國貸款的最終目標是奪取他國戰略性公共資產或占據戰略主動。
報告還指出,“債務陷阱外交”的說法存在概念性問題:“首先,它忽略了中國的發展融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受援國的需求驅動的;其次,此說法默認受援國沒有嚴格控製其公共資產的能力,並願意放棄這些資產;第三,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中國的金融機構和全球的金融機構一樣強調盈利,希望盡可能避免拖欠還款。”
趙晨表示,這份報告刺穿了美國政府、美國國務院、以及歐洲政界歪曲事實的“氣泡”。該報告是經過美國大學智庫人士仔細計算,在科學統計的基礎之上,做出的比較客觀的報告,除了波士頓大學以外,包括美國威廉瑪麗學院,也有類似的關於中國援助以及“一帶一路”的智庫報告。這些客觀公正的數據,無不體現了美國社會尤其是科學研究界的獨立性,同時也很好地為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做了一個證明。
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解密中國海外借款和發展融資》報告
美國波士頓大學智庫:中國“債務陷阱論”沒有根據
2023年05月07日轉自:CGTN
當地時間2015年9月20日,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乘客搭乘有軌電車。該電車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第一條全電動輕軌。工程耗資超過4.75億美元,資金85%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由中國中鐵(7.340, -0.18, -2.39%)承建。/視覺中國(16.540, -0.16, -0.96%)
近年來,中國為海外發展項目提供了大量融資,大多流向發展中國家。但在西方決策層——尤其是美國,開始對中國融資的影響表示擔憂,擔心中國是否在進行“債務陷阱外交”,即刻意向另一國提供大量的貸款,在債務國無法履行債務義務時,奪取其戰略性公共資產或占據戰略主動。
Currently, China provides a large amount of financing for overseas development projects. This has raised concerns, within U.S. policymaking circles in particular, on the impact of Chinese finance, and whether China engages in "debt trap diplomacy," in the event of non-repayment.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學者發表題為《解密中國海外借款和發展融資》的報告,列舉事實指出中國從未蓄意開展所謂“債務陷阱外交”。
Recently, scholars at the Boston University Global Development Policy Center published a report entitled "Demystifying Chinese Overseas Lending and Development Finance," debunking the "debt trap diplomacy" narrative.
Demystifying Chinese Overseas Lending and Development Finance
--- Why China Became the World'sLargest Official Bilateral Lender
https://www.bu.edu/gdp/files/2023/04/GCI_PB_018_Chinas_OLDF_FIN.pdf
作者分析了8個所謂的“債務陷阱外交”案例,並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中國貸款的最終目標是奪取他國戰略性公共資產或占據戰略主動。
The authors analyzed eight cases of the so-called debt trap diplomacy and found no evidence that the ultimate goal of Chinese loans was to seize strategic public assets or gain strategic leverage in the event of default.
報告指出,中國貸款增加是供給“推動”和需求“拉動”的結果。
The report noted that the increase in lending in China is a result of both supply "push" and demand "pull" factors.
供給“推動”因素包括:中國的賬戶盈餘、進口的需要以及政府對外融資的政策支撐。
Several key "push" factors have driven China's overseas lending and development finance (OLDF), including China's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the need to secure import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mechanisms specifically encouraging outward finance.
而受援國需求的“拉動”因素包括填補資金缺口、核心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以及對中國融資的偏好。最終,對外部資金的需求取決於受援國自身發展的政策目標和優先事項。
The "pull" factors representing recipient country demand include the need to fill finance gaps, address core infrastructure needs and a preference for Chinese finance. Ultimately, the demand for external finance is based on recipient countries' policy goals and priorities.
作者表示,“債務陷阱外交”的說法存在概念性問題。
The authors say there are conceptual problems with the idea of "debt trap diplomacy".
首先,它忽略了中國的發展融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受援國的需求驅動的;其次,此說法默認受援國沒有嚴格控製其公共資產的能力,並願意放棄這些資產;第三,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中國的金融機構和全球的金融機構一樣強調盈利,希望盡可能避免拖欠還款。
First, the narrative ign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Chinese-funded projects are driven by the needs of recipient countries; Second, it assumes that the recipient country has no firm control over its public assets and is willing to give them up. Third, this ignores the fact that Chinese financiers, like their global counterparts, emphasize profits and seek to avoid non-repayment.
作者表示,在國際協作最為緊迫之際,這一充滿政治色彩的論調加劇了美國和中國在發展融資問題上的緊張態勢。當前,重點應放在解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緊迫的基礎設施和氣候融資缺口上,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The authors said the politically charged narrative had exacerbated tens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over development finance at a time when global co-ordination was most urgent. Instead, the focus should be on addressing the pressing infrastructure and climate finance gaps in emerging market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to put them on a stronger footing to achieve the UN's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在剛剛結束的七國集團峰會期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突然化身南方國家“代言人”,荒謬發言稱非洲、拉美等地區的很多國家都對中俄兩國“感到失望”。她還表示,有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在尋求可持續性融資的機會,因為他們在接受中國貸款後,陷入了債務危機。她還提出,歐盟和其他國家應該建立一個“協調平台”,來對抗所謂的“來自中國的債務脅迫”並實現對中國的“去風險化”。
但馮德萊恩的這番“指控”,顯然站不住腳。
以非洲為例,根據國際機構和專業研究領域的多項報告顯示,非洲國家外債來源主要是西方私人債權人持有的債券。世界銀行去年的數據顯示,在49個有數據可查的非洲國家共計6960億美元外債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所持債務占比近四分之三,是非洲債務大頭。英國非政府組織“債務正義”去年7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非洲國家35%的外債來自西方私人貸款機構,其總額幾乎是中國對非貸款的三倍。
非洲開發銀行今年1月發布的非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持續的通貨膨脹、全球財政長期緊縮、高昂的資本成本、本國貨幣貶值以及資金流入減少等因素,都可能增加一些非洲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的風險。
這份報告特別強調,美聯儲去年多次加息與美元匯率不斷走強,大大增加了非洲國家的償債負擔,如加納貨幣塞地2022年對美元貶值了33%。新興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債務主要以美元等外幣償付,美國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顯然使這些國家的債務問題升級。
相比之下,中國一直積極參與G20緩債倡議,同19個非洲國家簽署緩債協議或達成緩債共識,是G20成員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大的國家。中方還積極參與G20共同框架對乍得、埃塞俄比亞、讚比亞的個案債務處理。
直新聞注意到,在非洲,中國政府通過援助和貸款的方式,修建了肯尼亞的蒙內鐵路和埃塞俄比亞的吉布提鐵路等基礎設施;在印度尼西亞,中國建設了全長140公裏的雅萬高速公路,總投資額達到了42億美元;中國和巴基斯坦政府共同合作,建造了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全長3000公裏,涵蓋了交通、能源、工業等多個領域的建設;還有總投資額達到3.8億美元的肯尼亞蒙內鐵路等等……作為“基建狂魔”,中國不僅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還為有關國家的經濟合作提供了新契機。
而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每年將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2015-2030年,760萬人將因此擺脫絕對貧困,3200萬人將擺脫中度貧困。截至今年1月,中國已同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都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成果體現。
反問馮德萊恩:G7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做過什麽貢獻?
在5月2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馮德萊恩在G7峰會上對中國發難的相關情況向發言人毛寧提問。毛寧反問道:“聽到這種論調,我們不禁想問,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幾個國家,七國集團為發展中國家的福祉做過什麽實實在在的貢獻?為什麽要一再抹黑和幹擾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正常合作?”
毛寧指出,中國也高度重視債務的可持續性問題,始終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緩解債務負擔。根據有關研究機構的報告,中國在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框架下貢獻的緩債額度已經超過了七國集團國家的總和。“如果七國集團有關國家真的重視發展中國家,就應當盡快兌現每年將國民總收入的0.7%用於官方發展援助、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等既有承諾,多承擔一些國際責任和義務,多為發展中國家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直新聞觀察發現,從2021年開始,美國在G7上提出了“重建美好世界(B3W)”計劃,第二年提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彼時投資金額就從40萬億縮水到6000億。根據美國媒體自己的統計,“重建美好世界”計劃推出的第一年,40萬億投資隻落地了600萬。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關係室主任趙晨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采訪時表示,南方國家對中國認可度的提升,令美西方警覺。“第一,西方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競爭力逐步下降,盡管美國也推出了‘B3W’,歐盟也推出了‘全球門戶’,但他們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還是無法與中國相匹敵,這種所謂競爭上的劣勢,也使得美西方國家希望用一些話語來對中國進行打壓。第二,西方一再忽視關於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設想,實際上是希望互聯互通、合作共贏。在歐洲一些國家的政客看來,中國在非洲、在拉美等等地區所推行的‘一帶一路’的建設,實際上是衝擊到了他們自己原有的、帶有一定殖民色彩的治理模式,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美國智庫:中國“債務陷阱論”沒有根據, 就連美國自己的權威學術機構,也在為中國正名。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學者發表題為《解密中國海外借款和發展融資》的報告,列舉事實指出中國從未蓄意開展所謂“債務陷阱外交”。報告指出,中國貸款增加是供給“推動”和需求“拉動”的結果。作者分析了8個所謂的“債務陷阱外交”案例,並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中國貸款的最終目標是奪取他國戰略性公共資產或占據戰略主動。
報告還指出,“債務陷阱外交”的說法存在概念性問題:“首先,它忽略了中國的發展融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受援國的需求驅動的;其次,此說法默認受援國沒有嚴格控製其公共資產的能力,並願意放棄這些資產;第三,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中國的金融機構和全球的金融機構一樣強調盈利,希望盡可能避免拖欠還款。”
趙晨表示,這份報告刺穿了美國政府、美國國務院、以及歐洲政界歪曲事實的“氣泡”。該報告是經過美國大學智庫人士仔細計算,在科學統計的基礎之上,做出的比較客觀的報告,除了波士頓大學以外,包括美國威廉瑪麗學院,也有類似的關於中國援助以及“一帶一路”的智庫報告。這些客觀公正的數據,無不體現了美國社會尤其是科學研究界的獨立性,同時也很好地為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做了一個證明。
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解密中國海外借款和發展融資》報告
作者丨丁舒航,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