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李光耀口述:美國的優勢與憂慮

(2023-04-14 15:09:03) 下一個

李光耀口述:美國的優勢與憂慮

[美]格雷厄姆•艾莉森 羅伯特•D.布萊克威爾 阿裏•溫尼 編 蔣宗強 譯《 書摘 》( 2015年07月01日)

    美國的主要優勢

  20世紀80年代,日本和德國的經濟發展勢頭正盛,此時經濟上正走下坡路的美國似乎顯得相形見絀,但過去這麽多年裏,我親眼見證了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與改革,美國人又重振雄風了。美國有一套優越的製度,經濟方麵的競爭力更強。“美國經濟出類拔萃的根源在於美國人富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家和投資者認為風險和失敗都是自然的,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當他們失敗時,他們能夠做到在哪裏跌倒、在哪裏爬起來,一切重新開始。”

  美國社會是一個注重開拓創新的社會……美國人創辦企業、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很高。論及創新,論及創辦企業,把新發現或新發明投入商業用途以創造新財富,美國向來都是最有活力的。美國社會一直在改變,從未停息……每一位成功的美國企業家都嚐試過很多次,也失敗過很多次,很多人都是反反複複地嚐試,直至成功。很多人成功之後繼續創辦新企業……正是這種精神催生了動力十足的經濟。

  美國的文化是我們要從零開始並打敗你。正因為如此,我才對美國經濟有信心,我相信美國經濟一定會複蘇。美國製造業的發展勢頭的確遜於德日兩國的製造業,但美國發明了互聯網,有微軟、比爾·蓋茨和戴爾……要擁有這些,你需要具備什麽樣的思維能力呢?這種思維能力是美國曆史的一部分。他們來到了一塊空曠的大陸,高效地開發它,他們先是殺死了原先居住在此的印第安人,接管了土地和野牛。建立一個城鎮,你做治安官,我做律師,你做警察,你是銀行家,我們開始建設。他們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這種文化延續至今,這種信念就是你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美國之所以比歐洲和日本更成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人的隨機行為呈現出的極端性比較強。美國既有平庸的人也有極富才華的人,兩個極端的人都有。如果這種極端體現在好的方麵,那麽這種極端性越強,創造性就越強。

  美國文化與東方文化之間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個體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在美國文化中,個體的利益是主要的。這就使得美國社會具有非同一般的競爭力,獲得了更大的競爭優勢和更傑出的成就。

  美國始終占據優勢,因為它的社會是一個兼容並包的社會,而且英語是國際性語言,使得美國很容易吸引外國人才。與中國相比,美國的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它使用的是英語,這就使得美國能夠從亞洲和歐洲吸引數以百萬計的掌握英語的外國人才。美國對自己失去信心、喪失創新性以及無法從國外吸引人才的可能性非常小。至少在今後10年、20年或30年內,我認為美國不會喪失這些能力,人才不會湧向中國。人才之所以會湧入美國,是因為美國人講英語,而且每個人都能融入美國社會,這是一個善於容納移民的社會。如果要去中國並在那裏穩定下來,你不得不掌握漢語,而且你必須適應中國的文化環境。這是很難逾越的障礙。

  美國之所以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科技不斷進步,對增強經濟和軍事實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美元很有可能繼續維持全球主流貨幣的地位,因為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富有企業家精神、最富活力的經濟體之一。

  美國這個國家的偉大之處不僅體現在其權力與財富上,而且體現在它是一個由崇高理想推動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雖然在國際社會中擁有的權力很大,但為了重新建立一個更加繁榮的世界,美國在同其他國家打交道時往往樂於分享自己的財富,表現得很友好、很寬宏大量、很慷慨,恐怕隻有崇高理想對人產生的積極向上的作用才能解釋美國人的這種行為方式。    

  在所有大國中,美國可謂是最友好的,肯定不比任何一個新興國家嚴厲……隻要美國經濟領跑全球,而且美國在創新和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那麽無論是歐盟,還是日本或者中國,都無法取代美國當前的主導地位。

  美國政府的哪些方麵最讓人感到憂慮?

  當你實行大眾民主時,要贏得選票,你就不得不給選民提供更多的好處。而且如果你想在下一屆選舉中打敗對手,承諾給選民的好處比以前還要多。因此,這就類似於拍賣過程中不斷加價,而這樣做的代價、債務卻留給了下一代人,讓他們承擔。  

  如果總統給他的人民開出的是一劑苦藥,那麽他就不會再次當選。因此,為了贏得總統選舉,候選人往往傾向於拖延問題,推遲實施不受歡迎的政策。結果就導致預算赤字、債務以及高失業率等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因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往往需要選民犧牲一部分福利,結果就被擊鼓傳花式地留給了下一屆政府。

  如果總統與國會受製於民眾情緒,那麽他們通常處於被動地位。美國的領導人必須知道如何領導國家,知道什麽符合美國的真正利益並願意為之努力,即便無法再次當選也在所不惜,而不應該一味受製於民眾情緒。如果他們發現了問題,卻因為治理體製的原因而無法加以解決,那麽這種體製可以說是運轉不靈的。

  與議會製相比,總統製下誕生好政府的可能性比較低。因為在總統製下,你出現在電視上的個人形象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在議會製下,比如英國,首相在當選之前是議會成員,也許是一位部長,民眾對他了解的時間比較長,了解得比較充分 。

  如果一個人能夠以巧妙圓滑的方式把自己和自己的計劃展現出來,向選民承諾創造安全且繁榮的消費社會,再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就很容易鼓動民眾選舉其為領導人……令我感到很驚訝的一件事就是,媒體顧問居然能為候選人塑造一種全新的形象,並且至少在表麵上把他的性格轉變為另外一種性格影響選民。在很大程度上,競選已經成為一場形象包裝和宣傳的競賽……媒體顧問居然是高收入的專業人士,而且需求量很大。如果丘吉爾、羅斯福或戴高樂參加這種選舉,我甚至懷疑他們能否脫穎而出。

  我認為民主製度不會自然而然地帶來發展,這個觀點與美國政治評論家們所說的恰恰相反。我相信,一個國家如果要發展自己,更需要紀律,而不是民主。民主過於興旺,就會催生無紀律、無秩序的環境,這是不利於發展的。要檢驗一套政治體製的價值,最終還是要看它能否建立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否有助於改善大多數民眾的生活標準,能否在確保人民和平共處的前提下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美國文化最讓人感到憂慮之處是什麽?

  我發現美國文化的某些部分是令人完全無法接受的,比如槍支、毒品、暴力犯罪、流浪、公共場所行為不得體,總而言之,這都體現了公民社會的墮落。美國文化過於注重個人權利,個人有權根據自己的喜好采取各種行為,但這種個人權力的膨脹是以犧牲社會秩序為代價的……社會的道德基礎被侵蝕以及個人責任心的喪失都與之有著莫大的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自由主義思潮開始在知識分子群體中勃興。這種思潮認為,如果給予個人充分的自由,任由他們做自己的事情,每個人都會變得越來越好,並且認為人類已經達到這種完美的狀態。美國的很多社會政策是失敗的,催生了很多不雅行為,比如在公共場所小便、在大街上強行乞討,美國的社會政策已經開始引發民眾的抵製。社會必須有序運行,槍支、毒品以及暴力犯罪形影相隨,這都對社會秩序構成了威脅。

  如果過於強調個人至上的理念,就行不通了,這使得美國社會難以保持凝聚力。亞洲能看到這是行不通的,那些想建立健全社會的人也不會遵循美國模式。在健全社會裏,年輕的女孩和年老的婦人能夠在夜晚安全出行,年輕人不會再被毒販利用……在美國這個社會中,處在最頂層的3%~5%的人才有能力應對這種混亂無序的狀態,才能應對各種思潮的激烈碰撞。要應對這些問題,你就會把情況搞得一團糟……如果你讓暴力場景和色情畫麵日複一日地出現在電視機上,終將毀掉整個社會。亞洲人到美國後,很多人都會對美國的社會狀況感到困惑和不安。   

  如果你所處的社會崇尚自由主義,充斥著多樣化的意見和不同的思想,充斥著各種噪聲和騷動,我也不認為這種自由主義能自然而然地推動你成功。

  當美國媒體表揚韓國、菲律賓或泰國成為民主國家、踐行了新聞自由時,美國人的文化優越感再一次得到了明顯的體現,這是一種帶有傲慢情緒的表揚,就像優勢文化拍著劣勢文化的頭表揚它一般。正是這種文化優越感導致美國媒體揪著新加坡不放,指責我們是威權主義,專製主義,說新加坡社會是一個管理過嚴、約束過多、令人窒息、缺乏生機的社會。為什麽呢?因為我們沒有遵循美國的社會管理理念。但我們不能讓其他人拿我們新加坡人的社會搞試驗,萬一失敗,我們承擔不起後果。他們的理念都是理論,沒有在東亞得到證實,甚至沒有在菲律賓得到證實,要知道,美國殖民統治菲律賓長達50年。此外,他們的理念也沒有在泰國或韓國得到驗證。

  多元文化會毀掉美國。大批墨西哥人以及其他國家的人會繼續從南美洲和中美洲湧入美國,在美國的土地上傳播他們自己的文化。如果這種文化比新教徒的盎格魯—撒克遜裔美國人( WASP)的文化傳播得更快,那麽最終占據上風的是誰的文化呢?是新教徒的文化打敗移民的文化,還是移民的文化改變現有文化呢?他們肯定會相互影響並改變對方,但美國文化即便有一部分被改變了也是很悲哀的事。

  從長遠來看,比如100年或150年以後,到22世紀,美國能否保持頂尖地位取決於美國社會將變成什麽樣的社會。

  我不讚成美國或英國的競選模式。我不確定歐洲現在是否還會在選舉過程中曝光競選者的家庭瑣事,但在美國的確會這樣。因此,在奧巴馬競選期間,為了引導輿論,便大肆渲染奧巴馬的妻子米歇爾·奧巴馬及其孩子,甚至連奧巴馬家裏養的狗都被當作炒作題材。也許這會讓選民覺得候選人具備很強的家庭責任感,但這又如何幫助選民判斷奧巴馬能否成為一位好總統,是否會集中精力采取正確措施推動美國經濟複蘇呢?

  (摘自《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中信出版社出版,定價:39.00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