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陣亡士兵家屬對普京態度,超出西方人的預計
張曉雅 | 觀察者網 |2022-12-31
俄烏衝突爆發已經10個多月,至今依然難以看到和平曙光。據俄國防部此前公布的數據,自2月24日至9月下旬,俄軍共陣亡5937人,烏軍陣亡61207人。
《紐約時報》當地時間12月27日報道,西方很多反對俄羅斯的人預計,那些失去孩子的母親會演變成反對普京的政治力量,但這種情況並沒有大規模發生。
報道以“俄羅斯城市哀悼逝去的士兵,但並不怨恨普京的戰爭”為題刊文,記錄了該報記者在梁讚的見聞。
梁讚位於莫斯科東南方向,兩地僅數小時車程。《紐約時報》記者在當地遇到了一個名叫娜塔莉亞的女子,她正清理著自己唯一兒子的墳墓,為墓前的花環掃去積雪,擺上一棵小聖誕樹。
在俄烏衝突爆發初期,娜塔莉亞的兒子在安托諾夫機場爭奪戰中犧牲,幾周後,他的屍體被運回梁讚,就在他26歲生日之前。
此後的每一周,娜塔莉亞都會來到兒子墓前。她對《紐約時報》表示:“即使我生病了,我也會來這裏,因為我擔心他會感到無聊。”由於害怕“遭受報複”,娜塔莉亞拒絕透露自己的姓氏。
報道稱,西方很多反對俄羅斯的人預計,像娜塔莉亞這樣的母親會成為對普京的憤怒浪潮的中流砥柱,並演變成反對普京的政治力量。但是俄烏衝突已經爆發10個多月,這種情況並沒有大規模發生。
娜塔莉亞說,俄羅斯對烏行動“應該計劃得更好”,以盡可能地減少損失。但她並沒有對俄羅斯的領導層表示憤怒,而是認為對烏克蘭“必須有所行動”。
報道稱,這種持續的支持是普京能夠避免俄烏衝突受到國內影響的關鍵因素,讓他可以加倍致力於實現自己的目標。
《紐約時報》指出,梁讚以精銳的傘兵部隊而聞名,納塔利婭的兒子就是其中一員。這座城市擁有兩個軍事基地,以自豪的心情送自己的士兵上戰場,即使有些人帶著屍袋歸來。
當地時間10月20日, 俄羅斯梁讚地區,動員人員在塞爾齊射擊場接受軍事訓練 圖源:視覺中國
從墓地到梁讚市中心有20分鍾車程,在這裏,另一名母親多羅寧娜也支持對烏軍事行動。今年9月俄羅斯啟動部分動員令後沒幾天,她27歲的兒子瓦迪姆就被征召入伍。
多羅寧娜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另一個孩子有嚴重殘疾,隻能依靠長子瓦迪姆提供經濟支持和體力勞動。家裏的屋頂“像篩子一樣漏水”,兒子本打算在冬天來臨之前修好。
“現在誰來修我的屋頂?”多羅寧娜說,她沒有因為兒子被送上戰場而感到憤怒,也不反對軍事動員,但不滿現有“製度”未能延遲其兒子上戰場。
多羅寧娜平時通過聊天軟件和兒子交流,她坦言,看到兒子身穿迷彩服的照片,感到很自豪。
和納塔利婭一樣,多羅寧娜也支持俄羅斯對烏軍事行動,認為“這種情況必須以某種方式解決”。雖然不滿俄羅斯的軍事動員方式,但她對普京有信心,“所有問題都會得到解決,很快這一切都會恢複正常。”
報道援引俄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的一項調查,指出超70%的俄羅斯人"肯定"或"大部分"支持俄羅斯軍隊的活動,64%的人認為該國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俄羅斯國防部此前發表聲明稱,烏克蘭軍隊12月5日使用無人機攻擊了梁讚州和薩拉托夫州的兩座軍用機場,造成3人死亡、4人受傷。烏方則予以否認。
《紐約時報》稱,上述兩個軍事設施是俄烏衝突發生以來,“烏克蘭在俄羅斯境內最深入的軍事打擊目標之一”。不過在梁讚,一些居民對無人機襲擊表現得很淡然。
一位名叫彼得羅夫納的70歲老婦人表示:“沒有什麽可害怕的。”她說,自己的很多親戚在軍隊,“我們在等待我們的男孩們盡快獲勝。”
薩姆鬆娜在梁讚經營著一家慈善機構,為烏克蘭難民家庭提供自持。她表示目前約有200個烏克蘭家庭在梁讚定居。薩姆鬆娜認為,這裏的人們變得更加團結,支持對烏軍事行動。
她說,她的兒子很可能被動員,但他已經準備好戰鬥了。如果孩子真的被征召入伍,她自己也不會反對。“我很高興有這樣一個兒子……當然,我很緊張,也很擔心,但我不會說服他放棄的。”
薩姆鬆娜表示:“普京邁出了第一步。如果他沒有這麽做,誰知道我們現在會在哪裏?”
杜金:俄烏衝突是世界上“第一次多極戰爭” 西方執著霸權夢
據“今日俄羅斯”(RT)報道,俄知名學者亞曆山大·杜金當地時間12月30日接受了該媒體獨家采訪,杜金認為,俄烏衝突是世界上“第一次多極戰爭”,俄羅斯在這場衝突中為每個文明能有選擇自己道路的權利而戰,而西方則希望維持其極權主義,但西方是在執著於不可能實現的霸權夢。
報道稱,杜金在受訪時表示,多極化“並不反對西方本身”,而是“反對西方作為曆史和人類理解的典範和獨特範例的主張”。他認為,當前的“恐俄”行為和對俄羅斯的仇恨是冷戰思維和“對國際關係架構的兩極化理解”的遺留物。
杜金表示,蘇聯於1991年12月解體時,導致“全球化的西方自由文明”控製了世界。這一霸權現在拒絕接受這樣一個未來——即它“不是兩極之一,而是為數不多的兩極之一”,它“隻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RT繼續稱,杜金把西方描述為“純粹的極權自由主義”,它假裝擁有絕對真理,並試圖把它強加給每一個人。“西方自由主義中存在固有的種族主義,”杜金在受訪時說,因為它“將西方的曆史、政治、文化和經驗定義為普世的。”
“多極化中沒有普遍存在的東西。”杜金解釋說,每一種文明都可以而且應該發展自己的價值觀。杜金提到,俄羅斯尤其需要克服幾個世紀以來西方意識形態占據的主導地位,創造一些“新的、新鮮的、有創造性的”東西,盡管如此,創造的這些新東西仍將是“對西方自由主義霸權的直接駁斥”。
今年早些時候,杜金女兒遇害曾引發震動。8月20日夜,一輛汽車在莫斯科郊外行駛途中爆炸,司機當場死亡。調查人員隨後在車內發現爆炸裝置,死者被認定為俄羅斯知名社會學家亞曆山大·杜金的女兒達莉婭·杜金娜。杜金常年被美西方描述為“極右翼民族主義者”和俄對烏行動的“精神向導”,早就被美國等西方國家列入製裁名單,他的女兒今年也遭到美英製裁。許多俄媒認為,這場爆炸案原本目標是杜金。一些人迅速發聲,認為烏克蘭政府是此次暗殺事件的幕後黑手。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表示,如果烏克蘭方麵參與這起事件的“蹤跡”得到證實,那將指向烏克蘭實施的國家恐怖主義政策。烏克蘭政府官員對此堅決否認。這起事件曾為俄烏衝突製造了一些不確定性。
基輔稱遭十多架神風無人機襲擊 烏政府敦促民眾進防空洞
當地時間12月30日淩晨,烏克蘭首都基輔在社交平台上發布有關空襲警報的信息,呼籲當地居民前往防空洞。據路透社報道,基輔市政府於30日淩晨在社交媒體平台Telegram上發文稱,當地正在遭受“無人機襲擊”,防空警報正在全城響起。烏克蘭軍方聲稱,29日夜間至第二天淩晨,16架神風無人機對烏克蘭的關鍵基礎設施發射了數十枚導彈,這些無人機已經被烏方防空係統摧毀。
![]() | 點 擊 圖 片 看 原 圖 |
當地時間12月29日,烏克蘭全境遭大規模導彈襲擊,各地響起防空警報,襲擊持續到了30日。這次襲擊是自今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發起的最大規模的空襲之一。
據德新社30日報道,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采訪時呼籲北約成員國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確保烏克蘭獲勝符合我們所有人的安全利益”。“我們知道大多數戰爭都在談判桌上結束,可能這場戰爭也是如此。但是烏克蘭能在談判中獲得怎樣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軍事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