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前蘇格拉底哲學

(2022-10-04 07:26:49) 下一個

前蘇格拉底哲學,Pre-Socrates Philosophy英語短句例句

https://www.xjishu.com/en/058/y370785.html

 

 
前蘇格拉底哲學,Pre-Socrates Philosophy

1)Pre-Socrates Philosophy前蘇格拉底哲學

1.Nietzsche Emphasized The Life Principle Of Pre-Socrates Philosophy,And Thought Life As The Unity Of Spirits Of Dionysus And Apollo.尼采在此強調了前蘇格拉底哲學的生命原則,生命表現在酒神與日神精神的統一,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是希臘悲劇精神的體現者。

2)Fore-Socrates前蘇格拉底

1.Contradiction Between Speciality And Generality In Fore-Socrates Ontology;前蘇格拉底本體論中個別和一般的矛盾
 
相關短句/例句

Fore-Socrates前蘇格拉底

1.Contradiction Between Speciality And Generality In Fore-Socrates Ontology;前蘇格拉底本體論中個別和一般的矛盾

3)Socratic Method蘇格拉底教學法

1.Use Of Socratic Method In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蘇格拉底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4)Socrates[英]['S?Kr?Ti:z][美]['Sɑkr?,Tiz]蘇格拉底

1.Socrates Irony And Its Modern Significance;蘇格拉底的“反諷”及其當代意義

2.A Comparison Between Confucius And Socrates In Their Educational Thoughts;孔子與蘇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較

3.Educational Method Of Socrates And Its Crisis;蘇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及其危機
5)Socrates Method蘇格拉底法

6)Socrates Pedagogy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
 
延伸閱讀

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前469~前399)Sokrates古希臘哲學家。生平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繼承父業,從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後來研究哲學。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麵的問題。他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
 
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此外,他還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在雅典恢複奴隸主民主製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鴆而死。
 
在歐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來他被認為是反民主的、維護反動的奴隸主貴族利益的哲學家,近來已有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蘇格拉底本人沒有寫過什麽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克塞諾芬尼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
 
關於蘇格拉底的生平和學說,由於從古代以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記載和說法,一直是學術界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哲學思想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心靈的轉向從智者開始,古希臘哲學由注重對自然本身的研究轉變到注重對社會倫理和人的研究。但他們隻停留在感性的階段,隻能得出相對主義的結論。到蘇格拉底才根本改變了這種狀況。
 
蘇格拉底要求作“心靈的轉向”,把哲學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自我,即後來人們所常說的,將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他認為對於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感覺世界常變,因而得來的知識也是不確定的。蘇格拉底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恒的真理,這就不能求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於己,研究自我。
 
從蘇格拉底開始,自我和自然明顯地區別開來;人不再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種獨特的實體。靈魂不滅說蘇格拉底關於靈魂的學說,進一步使精神和物質的分化更加明朗起來。
 
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早已有靈魂不滅的說法,已經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對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學家對於靈魂的看法還比較模糊,有的還將靈魂看成是最精細的物質,因而,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界限還不明確。到蘇格拉底才明確地將靈魂看成是與物質有本質不同的精神實體。
 
在蘇格拉底看來,事物的產生與滅亡,不過是某種東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將精神和物質這樣明確對立起來,成為西方哲學史上唯心主義哲學的奠基人。蘇格拉底和他的兩個弟子(繪畫)尋求事物的普遍定義據亞裏士多德記載,蘇格拉底放棄了對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倫理問題上求得普遍真理,開始為事物尋求定義。他反對智者們的相對主義,認為“意見”可以有各種各樣,“真理”卻隻能有一個;“意見”可以隨各人以及其他條件而變化,“真理”卻是永恒的,不變的。在柏拉圖早期對話中,討論的主題幾乎都是如何為倫理道德下定義的問題。
 
蘇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認識“美自身”、“正義自身”,這是美和正義的普遍定義,是真正的知識,也就是柏拉圖所說的“美的理念”、“正義的理念”。這是西方哲學史上“理念論”的最初形式。蘇格拉底還進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係列是無窮無盡的,如果哲學隻去尋求這種因果,就不可能認識事物的最終原因。他認為事物的最終原因是“善”,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論代替了對事物因果關係的研究,為以後的唯心主義哲學開辟了道路。助產術和揭露矛盾的辯證法蘇格拉底承認他自己本來沒有知識,而他又要教授別人知識。
 
這個矛盾,他是這樣解決的:這些知識並不是由他灌輸給人的,而是人們原來已經具有的;人們已在心上懷了“胎”,不過自己還不知道,蘇格拉底像一個“助產婆”,幫助別人產生知識。蘇格拉底的助產術,集中表現在他經常采用的“詰問式”的形式中,以提問的方式揭露對方提出的各種命題、學說中的矛盾,以動搖對方論證的基礎,指明對方的無知;在詰問中,蘇格拉底自己並不給予正麵的、積極的回答,因為他承認自己無知。這種方式一般被稱為“蘇格拉底的諷刺”。
 
蘇格拉底的這種方法是由愛利亞學派的邏輯推論和愛利亞的芝諾的反證法發展而來的。在蘇格拉底的諷刺的消極形式中存在著揭露矛盾的辯證思維的積極成果。蘇格拉底的這種方法,在西方哲學史上,是最早的辯證法的形式。
 
從哲學思想的發展看,蘇格拉底提出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的區分,使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脫離了早期哲學的樸素狀態,進入更加成熟的階段;他將早期希臘哲學家們格言式的倫理思想提到了哲學的高度;他以邏輯辯論的方式啟發思想、揭露矛盾,以辯證思維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質。這一切對哲學思維的發展都有貢獻。
 
但是,他作為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係統的唯心主義哲學家,開始了誇大主體和理性、誇大抽象思維,以哲學唯心主義的神話代替宗教神話的時代。倫理學說蘇格拉底建立了一種知識即道德的倫理思想體係,其中心是探討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強調人們應該認識社會生活的普遍法則和“認識自己”,認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各種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規範都是相對的,隻有探求普遍的、絕對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識,才是人們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要有道德就必須有道德的知識,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果。人們隻有擺脫物欲的誘惑和後天經驗的局限,獲得概念的知識,才會有智慧、勇敢、節製和正義等美德。他認為道德隻能憑心靈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認識心靈和神,聽從神靈的訓示。
 
這種禁欲主義和神秘主義倫理思想,後來被安提斯泰尼繼承和發展,形成以強調禁欲為特征的犬儒學派;而蘇格拉底倫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樂論思想,則被亞裏斯提卜繼承和發展,形成主張享樂的居勒尼學派。
 
柏拉圖全麵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倫理思想體係,並進一步係統化、理論化。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倫理道德要由理智來決定,這種理性主義的思想,在以後西方哲學思想的發展中,起了積極作用。
 
 

 

 

 

前蘇格拉底哲學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E5%89

西方哲學從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開始,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多來自於希臘的東部和西部邊緣地區,他們致力於研究外在世界最本源的物質和自然元素,[3],他們尋求物質規律(始基),和物質的出現與起源。[3]作為第一代的哲學家,他們強調事物都具有理性的同一性,而拒絕神性的解釋,前蘇格拉底思想家的論述大多考慮到哲學的核心探究問題,比如宇宙的行程,宇宙的基本構造,人類靈魂的結構與功能,以及潛在於感知現象,人類知識和倫理道德下的基礎準則。

圖形化的展示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知識分子的關係; 紅箭頭表示反對關係

手稿編輯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手稿隻有少數碎片保留了下來(多數可能是巴門尼德的論自然(英語:On Nature (disambiguation)) Peri Physeos,盡管這個標題也通常被後來的其他作者使用過)[4] ,大多數對他們的了解來源於其他古希臘哲學家的doxagraphy(尤其以亞裏士多德普魯塔克第歐根尼·拉爾修約翰尼斯·斯托拜烏斯辛普利丘斯(英語:Simplicius)為主)和一些早期的神學家(尤其以克萊曼特羅馬的希坡律陀為主)的論述集。

但從Peri Physeos翻譯到英文On nature(論自然)有失偏頗,“On”一般指 "erudite dissertation"(博學的論文),而 "peri" 卻指"circular approach"(圓周模型),傳統含義上的 "nature"(自然)(因為與文化超自然現象對立,或者指本質實質上並非偶然的)與希臘語中的"physeos"和"physis"不盡相同(一般指原始物質,或者運動的進程與發展)[5], 中文翻譯亦同。

流派

前蘇格拉底哲學概述

2021-10-03   聲音試驗工作室 
 

前蘇格拉底哲學是西方哲學中,在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流派。

這一時期的哲學家主要是自然論哲學家和本體論哲學家,他們研究的主題也比較寬泛。例如世界的本源,究極存在等。

代表學派有伊奧尼亞學派(米利都學派&愛菲斯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埃利亞學派,多元論,元素學派/古希臘原子論,智者學派/詭辯學派,和希臘超原始神族傳說。

雖然他們的哲學思想有不清晰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沒有人能否認他們對人類思想啟蒙作出的貢獻。

前蘇格拉底哲學由於資料匱乏、人物眾多、關係複雜,往往難以進行係統化的闡發。古希臘從神話到哲學的文化轉向是理解前蘇格拉底哲學的恰切語境,因此,神的維度不可或缺。一旦將神的維度補充進來,則傳統執著於對本原、元素的追問和理解。就轉化為一個尚未展開的三段論:“萬物” “神”≠ “一”。這一雙向循環的圓圈結構,堪稱哲學母題,構成了整個前蘇格拉底哲學的思想前提,而這一時期的哲學家們都對此前提有著不同程度的體會和言說。由此,從泰勒斯到智者運動,從神話到哲學,以及從自然哲學到實踐哲學,也就展現為一個漸次展開、不斷深化的思想進程。

【伊奧尼亞學派】

伊奧尼亞學派(Ionian school)又譯“愛奧尼亞學派”。公元前6世紀出現於小亞細亞西岸伊奧尼亞地區的米利都和愛非斯這兩個希臘殖民城邦,這兩城邦當時都是希臘文化中心。由這兩個不同地名命名的學派:米利都學派和愛菲斯學派,統稱為伊奧尼亞學派。

該派的哲學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和自發辯證法的因素。

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利都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他們的學派稱為米利都學派;愛菲斯的赫拉克利特,由他創立的學派稱為愛菲斯學派。

伊奧尼亞學派由被譽為“七賢之首”、“希臘哲學之父、希臘科學之父”的泰勒斯創立。泰利斯被公認為西方哲學史上的第一個位哲學家。他第一個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什麽的問題。而他的觀點就是:水是世界的本原。

↑↑↑泰勒斯

泰勒斯的“水是世界的本原”這一哲學命題不僅向前承襲了古希臘神話對創世的好奇,而且向後預示著西方哲學思維的基本特質:以本體論(有關終極實在的理論)為基本內容,將其和理性原則捆綁在一起。

“水”的提出標誌著人類“世界觀”從神學視角轉到自然主義視角,從“神話”形態進到“哲學”形態。而“本原”的提出標誌著哲學追求統一性的起點,對最真實存在的信念。“本原”從此成為西方哲學的第一範疇,其內含的“一”“多”關係的糾纏成為西方哲學家們的永恒追尋。古希臘人選擇了對“一”的信念,選擇了走“真理之路”,也就延宕出西方哲學邏輯思辨的總特點,傳承上千年的理性主義傳統。

總的來說,伊奧尼亞學派通過大膽的思索和猜想,認為一切表麵現象的千變萬化之中有一種始終不變的東西,他們拋棄了古老的神話傳說,試圖用合理的解釋代替詩人的想象和神聖的神秘的力量,敢於用人類的理智來麵對宇宙。當然這種觀點不是來源於廣泛的細微的科學研究的結果,而是來自一係列大膽思索,巧妙的猜測和聰敏的直觀。盡管如此,伊奧尼亞學派的這種自然哲學也可算作理性主義的早期表現。

作為創始人,泰勒斯對數學有劃時代的貢獻。他開始了命題的證明。他是第一個幾何學家,確立並證明了第一批幾何定理。如直角都相等、對頂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直徑等分圓周、圓周角定理,以及泰勒斯定理;如果兩個三角形有一邊及這邊上的兩角對應相等,那麽這兩三角形全等。泰勒斯利用這個定理求到不可達物體的距離,例如從岸上一點到海中一隻船的距離。他還利用金字塔的影長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傳說他還預測了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日食,並以此製止了一場戰爭。

·米利都學派

米利都學派是古希臘哲學創始學派,其特色是從具體物質形態中尋求萬物統一性的基礎。這個統一性的基礎,就是萬物的本原或始基。

所謂“本原”(“始基”)是指物的起始、本源和歸宿;是萬物存在的根據和構成元素;是萬物生滅基礎與說明的原則。萬物由它產生,最後又複歸於它。

(一)泰勒斯(約公元前624—前547)米利都學派的創始者,伊奧尼亞的第一位哲學家。認為“水”是萬物的本原,是萬物統一的基礎,萬物來源於水又最後複歸於水。萬物皆變唯水不變。

(二)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11—前546),認為萬物始基為“無定”(無限者)。始基中有對立因素,為熱與冷、幹和濕等。萬物運動發展來於對立物的相互作用。

↑↑↑阿那克西曼德

(三)阿那克西美尼(約公元前585—前525),認為“空氣”是宇宙始基。一切存在物都是由空氣的濃厚化和稀薄化的作用而產生。

↑↑↑阿那克西美尼

·愛菲斯學派

愛菲斯學派產生於伊奧尼亞的愛菲斯城邦,其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約公元前530~前470)是愛菲斯人,出身於貴族世家。他是一個性格孤傲的人,蔑視民眾,厭惡政治,既反對暴君的專製,也反對民主製。傳說他放棄了家族世襲的主祭祭司的職位,長期隱居山林,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後得水腫病去世。他曾寫過一本《論自然》的書,並且保留下一百多條殘篇。因其思想深邃,文字含蓄,故有“晦澀哲人”之稱。

赫拉克利特哲學的主要特征是強調變化。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永恒的變化之中,並認為事物的流轉變化遵循著一定的秩序或規律。由於他對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的理解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因而他被稱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

赫拉克利特繼承了米利都學派自然哲學的傳統,也是從具體的物質形態中尋找萬物的本原。他認為,世界的本原不是水,也不是氣,而是火,是“永恒的活火”。他指出:“這個世界,對於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樣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赫拉克利特認為,火之所以是萬物的本原,是因為它比其他元素更活躍,更富於變化。他認為,世界萬物起源於火,又複歸於火,火與萬物之間的轉化生成關係是:“一切轉為火,火又轉為一切,有如黃金換成貨物,貨物又換成黃金。”

那麽,世界是怎樣生成於火,又複歸於火的呢?赫拉克利特把火與萬物之間的轉化生成看成是火的燃燒和熄滅,並描述了這一運動過程。他認為,火熄滅變成氣,氣濃縮變成水,水凝固變成土,這是火的熄滅過程,他稱之為“下降的路”;反過來,土消融變成水,水蒸發變成氣,氣燃燒又變成火,這是火的燃燒過程,他稱之為“上升的路”。

在赫拉克利特看來,正是以火為基質的火、氣、水、土這四種元素的相互轉化生成了世界萬物。他還認為:“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在圓周上,起點和終點是重合的”。因此,整個世界就是一個以火為起點和終點的周而複始、以至無窮的運動變化過程。他甚至斷言,每隔一個“大年”(即10800年),世界就將在一場大火中焚毀,然後又從火中產生出一個新的世界,就像神話中的鳳凰涅槃。這就是赫拉克利特描述的以火的燃燒和熄滅為模式的,帶有循環論特色的宇宙變化過程。

從表麵上看,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說和米利都學派一樣,也是把某種具體的物質性的東西當作萬物的基質,但是,與米利都學派不同的是,他同時還賦予火以秩序或規律的內涵。赫拉克利特認為,作為萬物本原的火不僅是“一團永恒的活火”,而且是“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的。所謂“分寸”當指秩序或規律,它體現了火的本性,是活火中的永恒不變的原則。

這說明,在赫拉克利特哲學中,火作為萬物的本原,不僅是指一種運動著的物質性的基質,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同時也是指變化著的東西中的不變的同一原則,即火與世界萬物運動變化所遵循的固定不變的秩序或規律。顯然,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觀較之米利都學派的思想更為複雜、更為深刻,因為它同時揭示了本原的基質和原則這兩層含義,並且是從一與多、永恒與變化的關係中理解和把握本原的。

【畢達哥拉斯學派】

畢達哥拉斯學派亦稱“南意大利學派”,前600一前500年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及其信徒組成的學派。他們多是自然科學家,把美學視為自然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認為宇宙可以用單獨一個主要原理加以說明,這就是數;科學的世界和美的世界是按照數組縱就緒的。美表現於數量比例上的對稱和和諧,和諧起於差異的對立,美的本質在於和諧。

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數是一種可以被感知的客觀存在,就如同顏色一樣,還認為數即萬物,萬物皆數,事物的性質是由某種數量關係決定的,萬物按照一定的數量比例而構成和諧的秩序;由此他們提出了“美是和諧”的觀點,認為音樂的和諧是由高低長短輕重不同的音調按照一定的數量上的比例組成,“音樂是對立因素的和諧的統一,把雜多導致統一,把不協調導致協調。”這是古希臘藝術辯證法思想的萌芽,也包含著藝術中“寓整齊於變化”的普遍原則。

↑↑↑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天體的運行秩序也是一種和諧,各個星球保持著和諧的距離,沿著各自的軌道,以嚴格固定的速度運行,產生各種和諧的音調和旋律,即所謂“諸天音樂”或“天體音樂”。

畢達哥拉斯學派還認為,外在的藝術的和諧同人的靈魂的內在和諧相合,產生所謂“同聲相應”,認為音樂大致有剛柔兩種風格,對人的性格和情感產生陶冶和改變,強調音樂的“淨化”作用。畢達哥拉斯學派偏重於美的形式的研究,認為一切平麵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據說畢達哥拉斯學派最早發現了所謂“黃金分割”規律,而獲得關於比例的形式美的規律。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學觀點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對柏拉圖、新柏拉圖主義及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成員都是貴族,他們反對撒摩斯島的古希臘民主製。領頭人畢達哥拉斯生於撒摩斯島。畢達哥拉斯年輕時期,遊曆了很多地方,特別是遊訪古埃及和古巴倫等地,學習了一些數學知識,大約在公元前530年回國,開始創建學派。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張和觀念曾引起撒摩斯公民的不滿,畢達哥拉斯為了避開人們的輿論,隻好離開自己出生的本土,逃往希臘的移民區阿佩寧半島,並定居在克羅托那城,重新建立學派。由於畢達哥拉斯參與政治活動,後來被殺害。他的門徒散居到希臘其他學術中心,繼續傳授他的教誨達200年之久。

畢達哥拉斯學派把數看作是真實物質對象的終極組成部分。數不能離開感覺到的對象而獨立存在,他們認為數是宇宙的要素。所以,他們很注意研究數,也就開始研究數的理論,研究數的性質,而注重實際的計算。他們還依據幾何和哲學的神秘性來對“數”進行分類,按照幾何圖形分類,可分成“三角形數”、“正方形數”、“長方形數”、“五角形數”等等。

畢達哥拉斯發現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據說,畢達哥拉斯為了慶賀自己的業績,殺了一百頭牛。

畢達哥拉斯曾旅居埃及,後來又到各地漫遊,很可能還曾去過印度。在他的遊曆生活中,他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了解到許多神秘的宗教儀式,還熟悉了它們與數的知識及幾何規則之間的聯係。旅行結束後,他才返回家鄉撒摩斯島。

由於政治的原因。他後來遷往位於南意大利的希臘港口克羅內居住。在這裏創辦了一個研究哲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團體,後來便發展成為一個有秘密儀式和嚴格戒律的宗教性學派組織。畢氏學派認為,對幾何形式和數字關係的沉思能達到精神上的解脫,而音樂卻被看作是淨化靈魂從而達到解脫的手段。

·畢格拉斯悖論

是公元前六世紀,哲學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說的話:“所有克利特人都說謊,他們中間的一個詩人這麽說。” 如果這名詩人說的是真的,那麽,克利特人就是說謊者,這個詩人也不能排除在外;如果這名詩人說謊,那麽就存在克利特人,他不是說謊的群體,這個詩人也應該不是說謊者,這和詩人說謊矛盾。這並不是悖論。

【埃利亞學派】

埃利亞學派是古希臘最早的唯心主義哲學派別之一,因該學派建立於南意大利半島的埃利亞地區,故雲。其主張唯靜主義的一元論,即世界的本源是一種抽象存在,因此是永恒的,靜止的,而外在世界是不真實的,該派以擅長詭辯著稱。

代表人物有創始人克塞諾芬尼(同色洛芬尼Xenophenes)及其弟子巴門尼德,還有巴門尼德的弟子芝諾(Zenon 非斯多葛學派芝諾)等人。這個學派是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存世時間大致相當。他們在米利都學派的基礎上,提出了漸趨抽象而又精密的哲學理論。色諾芬尼與巴門尼德都著有《論自然》。

該學派公元前5世紀活動於意大利半島南端埃利亞城邦的學派,以善辯而著稱。當時,意大利南部及西西裏島一帶是希臘的殖民地,經濟落後,奴隸主貴族占統治地位。埃利亞學派正是在這一基礎上產生的。它宣揚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為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反動統治服務。隨著古希臘工商業的發展,奴隸主民主製的得勢,這個學派也逐漸衰落,到公元前五世紀中葉以後就崩潰了。

埃利亞學派是古希臘哲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雖然埃利亞學派的部分哲學家,並未放棄愛奧尼亞學派的唯物論主張。但與愛奧尼亞學派不同的是,埃利亞學派主張永恒不變則與愛奧尼亞學派分道揚鑣。

·代表人物

克塞諾芬尼(同色洛芬尼 Xenophenes)

↑↑↑克塞諾芬尼

克塞諾芬尼(同色洛芬尼 Xenophenes)是古代希臘曆史中最早的唯心主義者,其認為宇宙有強大的神性、靈念性,且是永恒不變,為後來的埃利亞學派奠定了理論基礎,克塞諾芬尼來自於愛奧尼亞,波斯征服小亞細亞後,逃往埃利亞,所著演講稿已經失傳。

克塞諾芬尼(同色洛芬尼)Xenophanes(約公元前565年——前473年)是一個遊吟詩人。他本是伊奧尼亞的科羅封城邦人,後來不知什麽原因被驅逐出母邦,到西西裏度過了一生。他在貴族舉行的宴會上吟誦荷馬、赫西俄德的詩和他自己創作的詩篇,換取貴族的施舍果腹。他寫的詩篇有哀歌、諷刺詩,還有關於科羅封和愛利亞城邦的敘事詩。保存下來的隻有118行詩。

古希臘詩人、哲學家,愛利亞學派的先驅。據說他是巴門尼德的老師。他的活動盛期約在公元前 540年左右,早年離開母邦科洛封,在西西裏的倉克勒、加丹納和愛利亞等地過著流浪生活。他寫過哀歌和諷刺詩,譴責母邦貴族們的奢侈。據說他還著有論自然的詩篇,但都隻剩下一些殘篇。

克塞諾芬尼並不隻是一個遊吟詩人,也是一位反傳統的哲學家。在保留下來的一個殘篇中,他說,應該讚美那些在飲酒之後仍然表現出高尚思想,並且記住美德的人。不要去歌頌傳說、神話和史詩中所傳說的宙斯和泰坦、巨人們的鬥爭,因為那些都是先輩們的虛構;也不要去歌頌城邦裏那些無益的紛爭,唯有崇敬神才是善行。克塞諾芬尼在他的哀歌、諷刺詩和敘事詩中批判了在赫西俄德和荷馬詩篇中表現出來的希臘人對神的傳統看法。在當時希臘人的心目中,神並非像我們東方人認為的那麽神聖。相反地,他們認為神不隻是具有人的形象,還具有人的各種屬性,和人一樣幹各種壞事,偷盜、奸淫、彼此欺詐。克塞諾芬尼尖銳地諷刺了對神的這種看法。他認為,人們都是仿照自己的樣子塑造神的,埃塞俄比亞人說他們的神是獅子鼻、黑皮膚;色雷斯人說他們的神是藍眼睛、紅頭發。他甚至諷刺說,倘若馬和獅子都有手,而且像人一樣都能用手畫畫和塑像的話,馬一定會畫出或塑成馬形的神像,獅子則會畫出或塑成像獅子的神像。他認為,人們傳頌的神幹的各種邪惡的事,都是無稽之談,是荷馬和赫西俄德把人間的無恥醜行加到諸神身上的。克塞諾芬尼的這些思想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它們在西方哲學史上最早表明了是人創造了神,而不是神創造了人。

巴門尼德(Parmenides)

↑↑↑巴門尼德

巴門尼德是埃利亞學派最重要的思想者,與我國老子大約處於同一時期,他是克塞諾芬尼的弟子,同時他又接受了畢達哥拉斯數理學派的神秘主義思想,同老子一樣,他認為宇宙是一種永恒不變的神,即“道”。但是他又與老子不同的是,老子認為“道”不能言明,是神秘的,但是是萬物衍生的源泉,可以運動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巴門尼德認為外在的世界變化都是虛妄的,並同時運用詭辯術來證實他的理論。

梅裏索斯(Melissos)

梅裏索斯是薩摩利亞人,他接受了愛奧尼亞的唯物論,但同時,埃利亞學派的永恒不變論也影響著他,使他的物質觀點含有二元論的特點。

芝諾(Zenon)

↑↑↑芝諾

芝諾(Zeno of Elea,非斯多葛學派的芝諾)是埃利亞學派的集大成者,是巴門尼德的學生,但是與巴門尼德不同的是,芝諾的詭辯術極其高超,芝諾主張永遠不變的觀點,並提出著名的觀點“飛矢不動”和“阿喀琉斯與烏龜賽跑”。“飛矢不動”指的是一隻飛出去的箭在看似運動的過程中,實際上是箭在飛行時隻是占據著空間裏的位置,在一瞬間就靜止在這個空間位置上,實際上是許多個靜止的空間的集合,所以飛矢不動;而“阿喀琉斯與烏龜賽跑”則是指阿喀琉斯和烏龜進行賽跑,隻要阿喀琉斯落後烏龜一步,那麽阿喀琉斯永遠無法追上烏龜,倘若阿喀琉斯比烏龜快,那麽在無限的空間內,每一個空間都是靜止的,因此阿喀琉斯走多少步,烏龜也走其N分之一步,如此下去永無止境,即阿喀琉斯永遠追不上烏龜或者烏龜永遠追不上阿喀琉斯,實際上芝諾所提倡的是“量的無限分割”。

高爾基阿斯(Gorgias)

高爾基阿斯是智者學派的奠基人,也是埃利亞學派的最後一人,他是一個虛無主義者和不可知論者,否定物質世界,認為宇宙是虛妄,無限約等於不存在。假設宇宙存在,那麽它就是無限等於永恒。現實世界的存在都隻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中,但是時空本身就有著限製,無法永恒且無限。故而不能有著脫離時空的存在而存在,故而物質世界是虛無的,倘若物質世界存在,我們也不得而知。

【多元論】

多元論主張世界是由多種本原構成的哲學學說。

多元論實質是一元論的不同表述形式。

凡是把世界歸結為多種物質本原的學說,是唯物主義的多元論;凡是把世界歸結為多種精神本原的學說,是唯心主義的多元論。

古希臘恩培多克勒以“四根”即水、火、土、氣的結合與分離說明萬物的產生和消滅;阿那克薩戈拉用無限多異質的“種子”解釋萬物的差異。

中國古代哲學家將萬物的本原歸結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這些都是唯物主義的多元論。

近代德國的G.W.萊布尼茨認為世界由無數獨立的精神性的“單子”所組成,是無數單子的和諧的體係,這是唯心主義的多元論。

對物質世界的猜想開始於愛奧尼亞,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恩培多克利(Empedocles)和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s)那裏得到進一步探索。

他們提出了萬物的本源由多種物質構成的觀點,取代了愛奧尼亞派的一元始基假說。

↑↑↑恩培多克勒

恩培多克勒是古希臘哲學家,但他在青年時代曾毫不猶豫地投身於政治。他是故鄉阿克拉噶斯(今阿格裏琴托)推翻暴君鬥爭的策動者,感激他的公民願把暴君的王位留給他以示報答,但恩培多克勒以當時希臘人中罕有的自我克製加以拒絕了。他寧可把時間花在哲學研究上。恩培多克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畢達哥拉斯教的影響。這體現在他教義中強烈的神秘主義。他並不反對被人視為預言家和創造奇跡的人,有人甚至認為他可以使人起死回生。

恩培多克利認為萬物由四種不可分割元素構成:氣、水、土、火。

這四種元素由兩種對立的力量愛(love)和鬥爭(strife)輪流組合或分離。

通過這種作用,世界從混亂進化到有序,又再次回到黑暗,處於永恒的循環之中。

恩培多克利將這個循環看作是宗教崇拜的崇高目的,批評當時風行的對個別神的信仰。但他並沒有解釋清楚,為經驗所熟知的客觀物質如何從懷它們完全不同的基本元素中演變出來。

阿那克薩哥拉在這個方麵做出了解釋,萬物由極小的微粒組成,他稱之為努斯(nous),意即種子。種子有無限多種形式,不同的種子間的組合構成了世間常見的各種物體,主管微粒組合和物質變化的是一種世界精神(World Mind)。他的“微粒”概念推動了原子理論的出現。

↑↑↑阿那克薩哥拉

阿那克薩戈拉是一個典型的伊奧尼亞學派哲學家,為理性主義者。他主張地球是一個圓柱體,相信天體和地球的性質大體上是同樣的,否認天體是神聖的和主張“精神”(nous)是生命世界的變化及動力來源。

他把一切運動都歸之於心靈或靈魂的作用。

他認為太陽是一塊燒得又紅又熱的石頭,比希臘大不了多少。他很仔細的觀測過天象,認為月亮和行星也和地球一樣,月亮上麵也有山和居民。他是第一個提出月光是日光的反射的人,也是第一個用月影蓋著地球和地影蓋著月亮的見解來說明日食和月食的人。

【元素學派/古希臘原子論】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提出,認為物質由極小的稱為“原子”的微粒構成,物質隻能分割到原子為止。這便是古希臘的原子論的理念。

↑↑↑德謨克利特

德謨克利特(Δημ?κριτο?,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56年),古希臘的屬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論——萬物由原子構成。

在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記載中,他通曉哲學的每一個分支,同時,他還是一個出色的音樂家、畫家、雕塑家和詩人。他是古希臘傑出的全才,在古希臘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人們的認識是從事物中流射出來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於人們的感官與心靈而產生的。

在倫理觀上,他強調幸福論,主張道德的標準就是快樂和幸福。著有《小宇宙秩序》、《論自然》、《論人生》等,但僅有殘篇傳世。

德謨克利特成人後,來到雅典學習哲學。為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他決定外出遊學。他和他的兩兄弟劃分了祖上的家產,各拿一份。德謨克立特分到了最少的那分,100塔侖特現金。他拿著這筆錢,漫遊了希臘各地,後來又到埃及、巴比倫、印度等地遊曆,前後長達十幾年。他在埃及居住了五年,向那裏的數學家學了三年幾何。他曾在尼羅河的上遊逗留,研究過那裏的灌溉係統。在巴比倫,他向僧侶學習如何觀察星辰,推算日食發生的時間。

然而,當德謨克立特回到阿布德拉之後,卻遭到了一場審判,他被控“揮霍財產罪”。原因是德謨克利特經常外出旅行,有些人企圖占有他剩下的財產,便控告他浪費祖產,不加理會族中的事,把好好的園子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荒地。根據該城的法律,犯了這種罪的人,要被剝奪一切權利並被驅逐出城外。在法庭上,他為自己做了辯護:“在我同輩的人當中,我漫遊了地球的絕大部分,我探索了最遙遠的東西;在我同輩的人當中,我看見了最多的土地和國家,我聽見了最多的有學問的人的講演;在我同輩的人當中,勾畫幾何圖形並加以證明,沒有人能超得過我,就是埃及所為丈量土地的人也未必能超得過我……”

並且,他在庭上當眾閱讀了他的名著——《宇宙大係統》。他的學識和他的雄辯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征服了阿布德拉。

法庭不但判他無罪,並決定以5倍於他“揮霍”掉財產的數字——500塔侖特的報酬,獎賞他的這一部著作。他擔任過該城的執政官。在繁忙的政務之餘,他始終沒有放棄追求哲學和自然科學知識,並且在藝術方麵也有了一定的造詣。人們把他當成城市的偉人,在世就給他建立了銅像。在生前,他被稱為笑的哲學家。他平等待人、處世開朗。在他死後,以整個國家的名義為他舉辦了盛大的葬禮。

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圓錐體、棱錐體、球體等體積的計算方法。他對邏輯學的發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德謨克利特的著作涉及自然哲學、邏輯學、認識論、倫理學、心理學、政治、法律、天文、地理、生物和醫學等許多方麵,據說一共有52種之多,遺憾的是到今天大多數都散失或隻剩下零散的殘篇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讚美他是古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智者學派/詭辯學派】

智者學派是公元前5至前4世紀活躍在古希臘以雅典為中心的各城邦的一批職業教師、演說家、作家。“智者”原指古希臘的哲人,後泛指有智慧、有能力、技藝超群者。“智者學派”也譯作“哲人學派”或“詭辯學派”“詭辯”一詞含“智慧”之意。智者學派是雅典的第一個學派。這一學派中包括了各方麵的學者大師,如文法、修辭、辯證法、演講術、人倫以及幾何、天文學和哲學等方麵的學者。

公元前5世紀中期後,具特殊含義,成為以收費授徒為職業的一部分人的專稱。

這些職業教師在各種公共集會上發表演說,回答各種問題,教授青年如何辯論和處理公務、家務。第一個收取學費並稱己為智者的是普羅泰戈拉。

雅典文化中心的鼎盛時期延續了半個多世紀。雅典衰落,文化盛地逐漸從雅典轉移到了亞曆山大城。

·智者學派不是一個統一的哲學派別。以傳播知識與辯論術為職業的一批古希臘哲學家,被人們稱之為智者。因為這些學者隻是在思想上有共同之處,並沒有理論體係,所以智者學派不是一個統一的哲學派別。

·不同時期的“智者”有不同的含義。公元前5世紀,智者泛指聰明並具有某種知識技能的人後來自然科學家、詩人、音樂家,甚至政治家統稱智者,而公元前5世紀後期“智者”多指傳授知識獲得報酬的人,有商業性質。

·智者學派的誕生離不開經濟實力的提升。當時希臘的貨幣經濟已經十分成熟,貨幣經濟的發展推動著商品經濟的進步。當時古希臘人因地製宜開展貿易使得希臘工商業飛速發展,為民主政治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智者學派是古希臘民主政治的產物。經濟的繁榮令政治生活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古希臘確立的城邦民主製使得古希臘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很高。公民們為了更好的使用的自己的權利,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周圍人信服自己的觀點,迫切的需要在提升文化修養與論辯這兩個問題上下功夫。

·智者的出現與學者們轉移了研究的焦點有關。隨著古希臘民主政治與經濟的發展,精神世界活躍了起來,關心的焦點發生了改變。學者們不再局限於思考自然,而是開始思考“人”,思考國家製度、個人幸福等社會問題。綜合第三、四、五點,智者出現了。

·智者學派飽受爭議。因為公元前5世紀後期“智者”多指傳授知識獲得報酬的人,有商業性質。所以柏拉圖斥智者為“批發精神食糧的商人”。盡管智者對邏輯學、語言修辭學做出了貢獻,但後期某些智者不顧事實,玩弄概念成為了“詭辯者”。

·羅素與黑格爾為智者學派正名。因為智者學派被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長期的批判,所以導致智者學派一直被大眾誤解,直到黑格爾與羅素的出現。黑格爾曾說:“我們現在要從一個積極的方麵,嚴格地說是從科學的方麵,考察智者學派的古希臘哲學中的地位。”

·智者學派具有辯證法思想。比如智者學派的代表人物普羅泰戈拉,發揚了恩培多克勒的觀點。(關於恩培多克勒的觀點可以看上一篇文章)他提出萬物的產生都是運動、變化、彼此混合的。這一觀點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揭示了人與萬物間的辯證法思想。

·智者學派是認識論史的開端。在早期哲學中,哲學家的目的是使哲學變成科學。正因為如此,自覺的認識論研究無一點可能。自智者學派出現之後,哲學家們開始回答關於認識的問題,開始研究知識的來源、感官能否提供知識等。

·智者的出現對後世西方教育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智者教育思想豐富了教育對象的範圍,拓寬教育的領域,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注重實踐教育,為後世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人文教育的思路。

智者最早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普羅泰戈拉和高爾吉亞,他們的思想奠定了智者學說的基礎。其他代表人物有:普羅狄柯、希庇阿斯、安提豐、特拉西馬庫和克裏底亞等。由於史料失傳,人們對他們的生平事跡和著述狀況所知甚少。智者的重要代表作有普羅泰戈拉的《真理或毀滅性的言論》、《偉大的話》、《論神》,高爾吉亞的《論不存在者或論自然》等,但保存下來的也僅是斷簡殘章。對智者的研究,主要依據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塞克斯都·恩披裏柯等人有關著作中對智者活動、論斷的記載與轉述。

·智者學派的社會分析思路的三個層次

1.劃出一個社會秩序的領域:法律是永恒不變的或普遍有效的嗎?(人文主義精神)法律不是神明或君主的意誌,也不是永恒不變的,法律是公民在直接民主製下參與國家事務活動的產物。法律的興廢和官司的輸贏常常取決於辯論和演說時打動群眾的技巧,加強了法的人為性和主觀性的印象。社會秩序從宇宙秩序中區分出來了。

2.人是根據自身的利益,藉強權或經由相互約定來建立社會秩序與正義觀念:自主的個體作為創設社會秩序的主體都是平等的。普羅塔哥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闡明了一個觀點,人是獨立自主的個體。作為行動者而存在,而且是不斷產生行動策略的行動者。發現和肯定了自主的個人的重要性,進而肯定個人參與國家事務的權利。每個人都可憑自己的信仰和欲望決定其自以為是的是非善惡的準則,一切準則都是主觀的,相對的,隻對有關的人有意義。相對主義走到了極至,放棄了對普遍原則的追求。

如此一來,智者學派就認為:

a)人們創設政府,製定法律,乃是基於各自的利益。

b)法律、正義隻是人所約定的習俗。為了避免互相傷害,人們相互約定不傷害別人,這是政府創立的基礎。正義的本質和起源在於人們實踐了先前的約定。(最早的社會契約倫)

c) 個人利益是服從法律的唯一動機,服從法律的條件隻限於法律符合個人利益。

3.劃出一個高於人為法的自然法的領域:如果個人的利益與法律的利益相抵觸了,應該做何種選擇?行動的個人與社會的秩序是怎樣的關係?法律的有效性如何可能?社會團結如何可能?

a) 提出自然法的概念:高於人為的法律,不分民族國家時代,對任何人都有效,是人性的本然要求。其特點是:

i. 本源性,人為法隻有派生性。

ii. 普遍必然的有效性,人為法隻有曆史的價值。

iii.無欠缺,具有價值估計的規範意義或標準意義,人為法有欠缺,所以要根據自然法批判集成的法規製度。

b)自然是什麽,社會團結如何可能?

i.普羅泰哥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是與他的原子主義的立場相衝突。

ii.年輕一代的智者:自然就是人的天性,衝動的素質。分出兩派:

批判現實,要求人類沒有貴賤之分,人人平等。現存秩序不合理。

唯我論和道德虛無主義。強者不應受人為法的製約。法律想讓人平等,但是做不到。

·畢達哥拉斯學派及其社團的出現

1.“萬物都是數”的哲學思想。萬物不變,符合數的規律,通過“數”來理解世界萬物。原先作為萬物始原的感性材料被抽象了。向理智哲學轉變。

2.畢達哥拉斯社團過著有神秘主義色彩的宗教生活。他們崇拜數學所體現出來的世界的秩序。

3.畢達哥拉斯社團並不是古希臘人所習見的社團。古希臘的政治生活參與者都是作為個人的自由公民,而畢達哥拉斯社團強調的是“組織”生活。形成了西方政治生活的不同於城邦的另一個傳統,政治生活是可以通過建立社團進行的,提供了一種有別於個人參與的政治參與途徑。

烘托/預示著蘇格拉底出現了

1.人還是自然必然性的奴隸,而非一個主體。從自己出發的各種“意見”隻是偏見,不是對事物本質的一種公共的和客觀的認識。

2.個人通過獨立的思考,事情才有可能變的清楚。是知識讓我們擺脫了私見,成為真正能行獨立判斷的主體。人的本質即主體性在於理性而非感性。

3.知識讓我們獲得幸福或福利,它不但具有認知的和功力的功能,還具有道德的和社會的意義。美德就是對善的認知。公民隻有學有所成了,才能盡其本分而貢獻與社會。所以需要進行道德教育。把知識提高到了社會水平,把道德提高到了知識水平。

4.因為知識最可信賴,所以管理政府應該由知識分子來做,因此他反對民主製。

【希臘超原始神族傳說】

超原始神族(Protogonos)是古希臘神話裏比混沌卡俄斯(Chaos)還要早的神祇。

在古希臘時期不同的神話傳說或宗教與詩歌中,有著不同的記載。由於出自的神話,詩歌,宗教的不同,彼此之間身份與職位也不同,也不存在關係性,最廣泛流傳也是最被認可的希臘神話是依照赫西俄德的《神譜》而製定的。在《神譜》中,混沌之神卡俄斯是第一個誕生的神,最古老的神。而其他版本的希臘神話中還有比卡俄斯更早的神存在,這些神統稱為超原始神族。

原始神祇(Protogenoi),亦名為最初誕生的神明。他們是宇宙從創造到成形時代所初生而存在的神祇體係,包含:混沌、大地、海洋、天空、夜晚、白晝。

·古希臘原始神

柯羅諾斯(Chronus):時間之神、時空神、天宇之神、混沌之父;俄耳甫斯教派所獨有的原始神。本質無法言說。俄耳甫斯認為最初的神是柯羅諾斯,一切因他的力量而生,也包括那些非物性的本原,比如太陽、月亮、群星、宇宙、法則、世界、混沌、無限、天、地、海洋……所有存在與不存在、可見與不可見之物。

阿南刻(Anance):必然定數女神;柯羅諾斯之妻,神後,法涅斯之母。命運可以打破,但定數必須遵守。

赫瑪墨涅(Heimarmene):創力命運女神;法涅斯之女,掌管宇宙全體命運的女神[特別是,正確繼承了規則的原因和效果(也就是因果)],代表著宇宙中一切力量(毀滅之力和創造之力)和無法抗拒的命運。

阿德拉斯忒亞(Adrasteia):自然法則女神;神母,法涅斯之妻,她以法則的形式規定了一切宇宙自然的規律,在所有的法則裏,無一例外,均統一包含了諸種限度,阿德拉斯忒亞以法的形式建立並確定了各種規定,沒有誰能違抗。

菲希斯(Phusis):自然秩序女神;

忒希斯(Thesis):起源創造女神;

厄利克帕奧(Ericapaeus):春天新生之神;

安托則斯(Antauge):思索光明的神;

卡俄斯(Chaos):混沌之神,赫西俄德的《神譜》中所記載的最初的神,是流傳最廣的、最被廣泛認可的希臘神話中最原始的神;宇宙眾神天地萬物誕生之前,黑暗被黑暗掩蓋,不能分辨的深淵,這就是一切,即混沌(Chaos)。

倪克斯(Nyx):夜之女神;在眾神之上掌有絕對的王權。在赫西俄德的《神譜》中,她是卡俄斯之女,是由混沌所誕生的最古老的原始神之一,是一位身披黑衣的女神。

在記載了俄耳甫斯神譜的《聖辭》中,她是高於所有超原始神的最偉大的神祇,必然定數女神阿南刻、創力命運女神赫瑪墨涅、自然法則女神阿德拉斯忒亞三大超神皆是其分身。她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古老神祇,因為在所有神話體係中她都是地位古老,擁有非常強大能力的古老而偉大的神祇。同時也是神王宙斯最畏懼的神。

蓋亞(Gaea):大地女神;無邊的大地,開天辟地之前,她在混沌卡俄斯(Χ?ος)之後誕生,萬物從蓋亞開始。

厄洛斯(Eros):愛之神;在卡俄斯之後誕生、參與世界創造的一位原始神。永生神中數他最美,他是世界之初創造萬物的基本動力,是宇宙最初誕生新生命的原動力和自然力創造本原的化身、一切愛欲和情欲的象征。

法納斯(Phanes):神王;神王,雙性之神。

頭生之神,普羅多格諾斯。

春天之主,厄利克帕奧。

思索光明的神,安托則斯。

宇宙、天空和活力之神厄洛斯。

智慧女神,墨提斯。

萬能的神,狄俄尼索斯。

生殖和繁衍之神,普裏阿波斯。

宇宙的整體,潘。

無限時空之神,伊柯

法涅斯從蛋中生出,也就撕裂了原有世界的黑暗狀態。他在“出現的時候,也使一切都出現”。他恰恰處於隱形的神性世界和突顯的人性世界之間。

俄耳甫斯教為了與奧林匹斯信仰相調和,不得不把宙斯加入到創世神話中。法涅斯和他的造物最後都被宙斯所吞食,而宙斯又和塞墨勒、冥後佩耳塞芙涅輾轉生下了狄俄尼索斯-查格留斯。所以,法涅斯-宙斯-狄俄尼索斯可以被看成是同一神性的不同顯現。

在《聖辭》的俄耳甫斯神譜傳統中,Protogonos (Greek: Πρωτογ?νος, "First-born")普羅多格諾斯(即“最先出生的”)、Ericapaeus(?ρικαπα?ος or ?ρικεπα?ος"power")厄利克帕奧(字源不詳,一說為“春天之主”,另一說為“食歐石南的”)和Metis("thought").安托則斯(即“思索光明的”)都是指法涅斯。法涅斯來自於夜神尼克斯所生的“宇宙之蛋”(一說為時間之神柯羅諾斯所造),他既是尼克斯的兒子,也是她的丈夫和父親。法涅斯是最初的神,具有雙重性別,因為他獨自創造了神的種族。莫德納美術館藏有一個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紀的浮雕,上麵表現的法涅斯可以肯定是屬於俄耳甫斯的神譜風格。一個年輕的神,同時有男性的生殖器和女性的雙乳,站在裂成兩半的蛋中間,四周燃燒著火。一隻蛇環繞著他的身體,蛇頭伸出在他的頭上。他的四周是各類動物的頭:牡羊、獅子、公牛。他右手執神電,宙斯的象征;腳上有蹄,使人想到潘神的叉蹄。所有這些細節都與俄耳甫斯神譜的敘事吻合,一個介於普羅多格諾斯、法涅斯、宙斯、克羅諾斯和潘神之間的神。

法涅斯從蛋中生出,也就撕裂了原有世界的黑暗狀態。他在“出現的時候,也使一切都出現”。他恰恰處於隱形的神性世界和突顯的人性世界之間。

厄瑞波斯(Erebus):黑暗之神,卡俄斯之子,倪克斯的兄弟 ;

休德洛斯(Hydros):水源之神;混沌之前,太初有水(Hydros)和物,由物凝為土,這就是的兩大最初的兩大本原:水和土、土生來可分,水則聯合匯聚土,比這兩大本原還要古遠的的唯一的本原不可言說。第三個本原來自前兩大本原,它由水和土孕生而成,那是一條龍(或譯作蛇),無邊的混沌、所有的寰宇由這條龍所造。

無限的時間與空間的源泉——伊柯

塔耳塔洛斯(Tartarus):地獄深淵之神,在卡俄斯之後誕生,蓋亞的同輩;

埃忒耳(Aether):至高、無限、天堂之神;柯羅諾斯之子,超宇宙的深淵,象征著柯羅諾斯至高無上的榮耀

赫墨拉(Hemera):白晝女神;

塔拉薩(Thalassa):海麵女神;

烏拉諾斯(Uranus):天穹之神,蓋亞的造物;天的神格化

烏瑞亞(Ourea):山嶺諸神;蓋亞的孩子,最古老的山神

蓬托斯(Pontus):深海之神,蓋亞之子;象征孕育一切的最初之海

涅索伊(Nesoi):島嶼諸女神;

埃耳(Aer):大氣之神;

彌斯特(Mist):薄霧之神;最初隻有薄霧神——彌斯特,混沌自薄霧中誕生,薄霧遠早於混沌。

歐律諾墨(Eurynome):希臘土著皮拉斯基人認為的自混沌卡俄斯中誕生的創世大女神。在《神譜》中,是大洋河流之神俄刻阿諾斯與海之女神始祖泰西斯的女兒,為三千海洋仙女之一。

俄刻阿諾斯(Oceanus):大洋之神,十二提坦神之一,歐律墨諾的父親;

泰西斯(Tethys):滄海女神(烏拉諾斯與該亞)[又是提坦神]

·神話來源

赫西俄德(Hesiod)

最著名的參考無疑是赫西俄德的《神譜》,這是流傳最廣的也是最被認可的希臘神話版本,以至於人們時常把希臘神話的神譜等同於他所給出的這個。他所列出的原始神有:最初的神是卡俄斯(Chaos)(混沌),然後誕生了蓋亞(Gaia/Gaea)(大地)、塔耳塔羅斯(Tratraus)(地獄)、厄洛斯(Eros)(愛欲)、卡俄斯獨自生下了尼克斯(Nyx)(黑夜)、厄瑞波斯(Erebus)(黑暗),接著是蓋亞創造了烏拉諾斯(Uranus)(天空)、蓬托斯(Pontus)、(深海)、烏瑞亞(Ourea)(山脈、埃忒耳(Aether)(太空),厄瑞波斯和尼克斯生下了赫墨拉(Hemera)(白晝)等神,蓋亞和烏拉諾斯生下了十二提坦神。

荷馬史詩(Homeric)

在最原始的荷馬史詩裏,俄刻阿諾斯是原始神之一,與其妻忒堤斯一起為其他所有神的始祖。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Publius Ovidius Naso)

也認為一切出於混沌卡俄斯,他在神話故事的代表作《變形記》(Metamorphosis)中寫道:“天地未形,籠罩一切、充塞寰宇者,實為一相,今名之曰混沌。其象未化,無形聚集;為自然之種,雜遝不諧,然燥居於一所。”

阿裏斯托芬(Aristophanes)

阿裏斯托芬的創世說(主要依據他的戲劇《鳥》(The Birds)),他認為混沌神卡俄斯(Chaos)、夜神尼克斯(Nyx)、黑暗神厄瑞玻斯(Erebus)和地獄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是同時第一個出現的,夜神尼克斯把一個蛋放在黑暗神厄瑞玻斯體內,這個蛋生出了愛神厄洛斯(Eros);

俄耳甫斯(Orphica)

他認為最初的最初是柯羅諾斯(Chronos)(注意:不是泰坦神王克洛諾斯Cronos)

永恒的時間之神柯羅諾斯(Χρ?νος),他是埃忒耳(Α?θ?ρ)和卡俄斯的父親,在起源神話中,無形柯羅諾斯以龍的化身降臨,留下了三個後代,至高、無限、天堂的埃忒耳,稍後是無邊的混沌卡俄斯(Chaos),最後還有黑暗的厄瑞波斯。代表父親的至高存在埃忒耳最先誕生,無邊的混沌卡俄斯(Chaos)自行存在,居中。最後誕生的則是厄瑞波斯(?ρεβος)。

之後柯羅諾斯又創造了一個蛋,起源說把這個蛋也當成柯羅諾斯的後代,這蛋生為二元之性,雌雄聯體,包含一切宇宙時空與萬物之源。蛋裂開生出一個雙體神,法涅斯,兩肩生金翼,肋上長公牛頭,上停有一龍神,呈現千變萬化的野獸之形,又稱為普羅多格諾斯,即最先誕生的神;又稱宙斯(不是第三代神王),即萬物和所有宇宙的終極統治者,因此又稱潘(象征所有)。由最初的神法納斯產生了地神蓋亞和天神烏拉諾斯。

柯羅諾斯是無實體的神祇,有一化身,那是蛇(有的版本作龍),其上有獅頭,中為神臉,稱赫拉克勒斯,這赫拉克勒斯創造了巨碩的蛋,並以力扼之。蛋一分為二。上成天,下成地。

希吉努斯(Hyginus)

他認為彌斯特(Mist)薄霧是第一個產生的,混沌(Chaos)產生於彌斯特。而混沌生出了夜神尼克斯(Nyx)、黑暗神厄瑞玻斯(Erebus)、白晝神赫莫拉(Hemera )和太空神埃忒耳(Aether)。夜神尼克斯和黑暗神厄瑞玻斯結合產生了命運三女神(Moerae)、夜的女兒們赫斯帕裏得斯(Hesperides)、睡神許普諾斯(Hypnos)、老年神革剌斯(Geras)、死神塔那托斯 (Thanatos)、冥河神斯堤克斯(Styx)等等。而白晝神赫莫拉和太空神埃忒耳結合產生了大地女神該亞(Gaia)、天神烏拉諾斯(Uranus)和海神蓬托斯(Pontus)。

柏拉圖(Plato)

認為最早大地該亞和天穹烏拉諾斯生了大洋俄刻阿諾斯和滄海泰西斯,然後他們結合生有克洛諾斯(Cronus)、瑞亞(Rhea)福耳庫斯(Phorcus)等子女。而柏拉圖對宇宙或世界的起源說得不是很具體。在《蒂邁歐篇》(Timaeus)裏他說:“神願望一切事物都應該是盡可能地好,而沒有壞”。“看到了整個的可見界並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一種不規則和無秩序的運動之中,於是神就從無秩序之中造出秩序來”。這樣看起來柏拉圖的神不是從無物之中創造出世界來,而隻是把預先存在著的質料重新加以安排。柏拉圖認為,創世神(Demiurge)用“善”啟蒙了各種宇宙因素而使它們自願接受理性心靈的規劃。古希臘詩人荷馬(Horma)也是這麽認為的。

最古老的古希臘土著皮拉斯基族(Pelasgi)的創世神話

以大女神海洋歐律諾墨(Eurynome)為創世女神,太初歐律諾墨從混沌卡俄斯中出生。

她造出造出了一條大蛇俄菲翁[/rul](Ophion),然後她與俄菲翁結合生下了宇宙蛋(Universal Egg)從蛋中誕生了世界萬物。

阿耳克曼

在阿耳克曼(Alcman)那裏忒提斯是第一位女神,她“協調所有的事情”。她生育了Poros(道路)、Tecmor(界石)和Scotos(死路)。

伊壁孟尼德

伊壁孟尼德將埃耳(Aer空氣)和倪克斯作為原始神,他們結合而生了塔耳塔羅斯。隨後他們又生育了兩個泰坦,這兩個泰坦孕育了一個蛋,從這蛋中誕生了新的秩序。

·哲學來源

古希臘哲學家亦以原始神建立他們的形上宇宙學:

希羅斯的菲勒塞德斯(前600年-前550年)給出了三個永生的原始神明:柯羅諾斯(時間)、宙斯以及克托尼亞(大地)。

恩培多克勒(前490年-前430年)認為阿佛洛狄忒(愛)和阿瑞斯(戰爭)是宇宙分成四元素的主要矛盾因素。

柏拉圖在《提麥奧斯篇》(希臘語:《Τ μαιο 》;英語:《Timaeus》)(前360年)提到了巨匠造物主(demiurge)從混沌中創造宇宙萬物。

最早期的神話

古希臘文明最古老的神話。是出自古希臘土著皮拉基人(pelasgians)的神話傳說;

在古希臘土著皮拉基人的神話傳說中,歐律諾墨被視為第一個存在的大女神。這也是最早的信仰。

在古希臘土著皮拉基人的神話傳說中,世界之初是一片混沌,大女神歐律諾墨第一個誕生。但她周圍沒有一片可以立足之處。於是,女神便用手指劃分了天宇與大洋。歐律諾墨便降下站在洶湧地浪尖環視四周。片刻她開始向著南方翩翩起舞,身邊產生吹起了南風。女神經過之處產生了無數新事物。

突然女神急速逆轉北方,她抓起產生的北風瘋狂搓揉起來。在女神的狂舞下越來越大,越來越暖。女神造就了大蛇奧菲安。奧菲安蠕動著纏繞在女神身上,並與其交合。

歐律諾墨變成鴿子在大洋上築巢並孕育生下了宇宙蛋,在女神的吩咐下 奧菲安盤繞宇宙蛋七天七次。在轟然巨響與波濤中宇宙蛋終於孵化出了宇宙萬物,形成了世界。

大女神歐律諾墨和奧菲安便住進了神聖的奧林匹斯聖山,成為了世界的主宰。

但大蛇奧菲安日益可惡,一日竟狂妄自稱自己創造了宇宙,是造物主。因而惹惱了大女神歐律諾墨。於是女神便猛踢他頭,把他打入了深淵。

奧菲安的牙齒落入阿凱耳的土中出身了皮斯拉基人(古希臘土著的祖先)

接著女神造就了七耀,並令七對提坦神司長其力:

提亞與許配裏溫 司長太陽與光亮之力

菲碧與阿忒拉斯 司長月亮與迷惑之力

墨提斯與科俄斯 司長水星與智慧之力

泰西斯與俄克阿諾斯 司長金星與愛意之力

狄俄涅與克瑞斯 司長火星與生長之力

忒彌斯與俄瑞墨冬 司長木星與律法之力

瑞亞與克洛諾斯 司長土星與和平之力

井然有序的世界便產生了。。。。。無數歲月後瑞亞和克洛諾斯趕走了大女神歐律諾墨成為了奧林匹斯聖山的主人,世界的統治者。

不同的創世神話

古希臘的神話根據派係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創世神話描述與記載

赫然西俄德體係:是流傳的最普遍眾人皆知的,是出自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Hesiod)的《神譜》;

古希臘土著神話傳說:最古老的。是出自古希臘土著皮拉基人(pelasgians)的神話傳說;

古羅馬學者希吉努斯(Hyginus)的《序言》;

古希臘戲劇家阿利斯托芬斯(Aristophanes)的《鳥》;

古希臘密教之一俄耳甫斯教(Orphic)的《聖辭》等。

·神話與宗教

古希臘宗教來源(衍生)自 古希臘神話。

古希臘的宗教與神話雖然文化上是同源的,但是古希臘宗教卻是比古希臘神話更加貼近古希臘人們的生活層麵,舉凡慶典、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婚姻、生育都是與宗教結合,而古希臘神話則是偏向文學方麵為主。實際的例子是有些城邦名號乃是以神祇的尊號所命名的,如著名的雅典城。

古希臘宗教後來與羅馬文化融合,羅馬人在基督教還沒成為國教之前,深深被他影響。然而在基督教盛行之後,因為時代因緣的關係逐漸的在心靈寄托與教化人性的任務由教會來接手。這裏即可看出古希臘宗教與古希臘神話不同的差異,古希臘宗教隨著羅馬人統治希臘之後與羅馬人結合,在羅馬人改宗之後即慢慢遠離西方人了;而古希臘神話則成為文學作品至今流傳。雖然古希臘宗教絕跡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他的精神卻依然活在現代西方人們的文化與腦海中。古希臘宗教為歐洲上古時期帶來了一段黃金時代的文明,早期羅馬的伊特拉斯坎多神崇拜和古希臘宗教有不少的相似之處。

希臘化時代古希臘宗教也在中亞地區的希臘化城市成為重要的信仰。

遠古源流

古希臘宗教的起源可回溯自他們祖先印歐民族的神──帝烏斯(*deiwos)──的信仰。

從民族淵源來探索,希臘古代四個主要的部族亞該亞人(Achaeans)、愛奧尼亞人(Ionians)、埃俄利亞人(Aeolians,或譯為伊奧裏斯人)、多利安人(Dorians)他們都是屬於印歐民族。這四支民族來到希臘大陸的時間不同,但是他們都共稱為赫楞(Hellen,或譯為希倫)的後裔,“希臘”名稱即是源自於此;在希臘文中,希臘的意思是赫楞人(Hellenes,或是翻譯為希倫人)居住的地區。

根據研究古希臘宗教不是單獨形成的體係,而是傳承自遠古印歐民族的古老信仰,因此古希臘宗教的起源要比荷馬史詩來的年代早,古希臘人的宗教內容相當豐富與繁雜,因為他是原始自然神靈崇拜,大大小小的神祇不少,他們其中的職掌有些有重疊。

古希臘宗教其實是擁有綜合性與多元性的一個原始信仰,他們的神祇有些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克裏特、邁錫尼;而據說酒神狄俄倪索斯是來自小亞細亞的弗裏吉亞(Phrygia);即使是希臘主神宙斯,他也可能是來自最古老的印歐民族神祇;阿芙洛狄忒是腓尼基人供奉的神祇,後來傳到希臘;所以其他先進文明對古希臘宗教的變化也有影響。

古希臘文明是以米諾斯文明為基礎,而米諾斯文明又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以及古埃及文明有聯係,因而探討古希臘宗教觀與神學觀可以緣著這條脈絡來了解。

古希臘人的宗教是一種多神信仰,這些神祇乃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他們所尊崇的神祇每一尊皆具有顯明的個性並且具有地區上保護神的神格存在。

多神信仰是古希臘宗教的神學基礎;古希臘人在他們的神話中對於神祇的起源以及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係做了的很多闡釋。

古希臘人生活與他們的宗教信仰之間有著複雜的聯係關係,他們的宗教信仰曆史相當悠久,青銅器時代(西元前3000-1050年)或更早年代就已經開始發展。

由於古希臘人信仰的神祇很多都是來自鄰近先進文明的神祇,也就是說古希臘宗教帶有其他文明的刻印存在。以主神宙斯來說,據研究他是來自遠古印歐民族神祇的天神。

·八大神格

古希臘眾神基本上可以分為八大神格:

一、原始神祇(Protogenoi),亦名為最初誕生的神明。他們是宇宙從創造到成形時代所初生而存在的神祇體係,包含:大地、海洋、天空、夜晚、白晝。

二、自然界的精靈(Nature Daimones)與仙女(Nymphai)。

三、掌管人體與情緒的神靈(Body- and mind-affecting Daimones)。

四、職司自然界力量與賜福予人們的神明(Theoi)。

天空之神(Theoi Ouranioi):赫利俄斯(Helios,太陽神)、阿涅摩伊(Anemoi,風神)。

海神(Theoi Halioi):涅瑞伊得斯(Nereides,海仙女)、特裏同(Triton,海之信使)、格勞科斯(Glaukos,海神)。

冥府神(Theoi Khthonioi):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冥府王後)、赫卡忒(Hekate,冥月女神或月陰女神)。

農業之神(Theoi GeorgIikoi):普路托斯(Ploutos,古希臘財神)。

田園、牧人之神(Theoi Nomioi):阿裏斯塔奧斯(Aristaios,希臘神話裏的養蜂之神、牧蜂神,他教導希臘人製作奶酪,被尊為農神)。

城市之神(Theoi Polikoi):赫斯提亞(Hestia,灶神)、歐諾彌亞(Eunomia,司管明智法律與良好秩序的女神)。

奧林匹斯神(Theoi Olympioi):繆斯(Mousai,文藝女神)、赫柏(Hebe,司掌青春的女神)。

提坦神(Theoi Titanes):忒彌斯(Themis,法律和正義的女神)、克洛諾斯(Kronos,提坦神之王)、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他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共同創造了人類,他也賦予人類文明)。

羽化神(Apotheothenai):赫拉克勒斯(Herakles,大力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klepios,古希臘醫神)。

五、奧林匹斯十二主神(12 Olympian Gods)。

六、星座的神靈(Consteliations)。

七、妖怪、神話生物、巨人(Monsters, Beasts, Giants)。

八、英雄(Heroi Hemitheoi)。

·泰坦

泰坦神族是希臘神話中傳說曾統治宇宙的神族,這個家族是天空烏拉諾斯和大地女神蓋婭的子女,他們試圖統治天國,但被宙斯家族推翻並取代。希臘神話中的十二位提坦巨神分別是: 俄刻阿洛斯 科俄斯 克利俄斯 伊阿珀托斯 福柏 特提斯 克洛諾斯 瑞亞 忒彌斯 莫涅莫緒涅 許珀裏翁 忒伊亞 此外,普羅米修斯是伊阿珀托斯的兒子,也是泰坦一族。在英文中,泰坦有大的意思,用來稱呼土衛六星。

·傳說

奧林波斯十二神是古代希臘神話傳統崇拜的諸神中的主要神祇。這些神祇以宙斯為中心,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上。這些神祇中有十二位神,相對其他神祇更為重要,被稱為奧林波斯十二神。不過,由於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神被列入十二主神之內,實際上享有這榮譽的神有14位。奧林匹斯十二主神的故事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開始創作。而在這十二位主神裏,有十位一定會出現,他們分別為:宙斯、赫拉、波塞冬、阿瑞斯、赫耳墨斯、赫菲斯托斯、阿佛洛狄忒、雅典娜、阿波羅及阿忒彌斯。赫斯提亞本來是奧林波斯十二神之一,但為了與凡人一起生活,她把她的主神位置讓了給狄俄尼索斯;德米特耳有半年的時間為了要與她在冥界的女兒珀耳塞福涅一起生活,會把她的主神位置讓給冥王哈底斯。奧林匹斯眾神之所以贏得諸神間的超然地位,在於宙斯與他的兄弟姊妹合力戰勝了泰坦巨神一族。在十二主神中,宙斯與他的兄弟姊妹:赫拉、波塞冬、德米特爾、赫斯提亞及哈底斯六位占了差不多一半的位置;而其餘的主神大多數是宙斯與其他女神所生的子女,當中從宙斯腦袋裏生長的雅典娜及赫拉獨自生產的赫菲斯托斯除外,但也是他們二人的子女。

·其它

神,創造主宰一切的完美圓滿至聖者。是人類的元祖,是人類做人行事的唯一完美絕對標榜。

神祇(qí)是宗教觀念之一,超自然體中的最高者,一般被認為不具物質軀體,但有其軀體形象。不受自然規律限製,反之卻高於自然規律,主宰物質世界,能對物質世界加以直接或間接影響。

幾乎所有的人類社會中,多少存有這種概念,但因文化的不同,人們對神的認知卻又千變萬化。

最著名的神祇是宙斯、雅典娜。

大人們總是將這個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鹽的生活中而渾然不覺。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隻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 .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