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新一直是媒介的焦點人物,她做的事、說的話都是人們議論的話題,各種說法褒貶不一,對於輿論的評價,她向來一笑置之。但勿庸置疑的是,作為中國互聯網產業奠基人之一,一手創建被稱為中國internet的"黃埔軍校"瀛海威的張樹新,是中國第一代因特網的代表人物,同時因特網也成就了張樹新。
第一桶金
1963年7月,張樹新出生於遼寧撫順,在中國科技大學讀應用化學係時,她成為了中科大第一位女學生會主席,由於從小有成為一名戰地記者的夢想,在夢想的驅使下,畢業後張樹新選擇了去中國科學院體係下的《中國科學報》做記者。三年後的1989年,她又去了中科院的高技術企業局企業戰略規劃處工作,在這裏張樹新寫了整整三年的報告,這讓本就“不安分”的她再也忍受不了。
在目睹了中關村的神奇崛起和無數的企業神話之後,1991年,張樹新決定“下海”經商。首先開了一家叫天樹的策劃公司,1992年,張樹新作為總策劃和節目推廣人的身份,聯合中國癌症基金會請崔健義演,崔健從1989年起開始禁演,這次三年後的開禁無比轟動,也相當成功,張樹新由此有了第一桶金。在有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之後之後,張樹新又進入了傳呼行業。
尋呼是中國通訊行業最早的開放行業之一,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上半段是個暴利行業,張樹新曾一氣兒在山東做過7家尋呼台,這讓她的財富升級的很快。不過,傳呼業很快就從一個暴利行業迅速的轉變為一個微利行業,甚至不賺錢,張樹新於是退出,考慮選擇做新的行當。
瀛海威的拓張之路
1994年底一次在美國的遊曆,張樹新在一位同學的家裏看到了一份印有E-mail地址的通訊錄,“互聯網”這隻蝴蝶進了張樹新的窗口,她的直覺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可能比傳呼機大上很多倍的大生意。1995年5月,張樹新和丈夫薑作賢一起把家當抵給銀行,拿了1500萬元人民幣,用700萬元做本金,並從銀行貸款了800萬元,注冊了北京瀛海威科技。
當時瀛海威有兩家股東,張樹新的天樹公司和薑作賢的臥雲公司,張樹新任總裁。“瀛海威時空”是在中國科學院之下的全中文界麵的交互網絡,也是當時國內唯一立足大眾信息服務,麵向普通家庭開放的網絡。仿照“美國在線”的模式,每個想要登陸的用戶必須先登記注冊,並交一筆入網費,這也是最初誕生的網絡公司常用的方式。
瀛海威還開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科教館,人們可以在裏麵上網,學習網絡製式;開發了一套全中文多媒體網路係統,用來推廣和普及網絡知識;張樹新向中國科學技術館無償提供“中國大眾化信息高速公路”展區;她和北京圖書館合作,在“瀛海威時空”上提供書目查詢服務……張樹新在推廣其網站的同時,不得不同時承擔啟蒙者的角色,一邊培育市場,一邊推廣網站。而這個時候,日後互聯網領域中的風雲人物,王誌東剛剛建立了四通利方,而張朝陽、李彥宏等人還在美國讀書,歸國創業還是幾年以後的事情。
有過媒體工作經驗的張樹新很快讓她的網站獲得了驚人的知名度,而她也搖身一變,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領軍人物。在當時,互聯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新奇的東西,人們對於它的了解還僅限於新聞報道,種種不可思議的功能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離他們還很遠。
1996年,國家經貿委屬下的中國興發集團決定投資瀛海威,張樹新及其丈夫所占股份占總股份的26%,價值2120萬元,公司員工也從最初3人發展到一百餘人,全國媒體長篇累牘地宣傳瀛海威這個網絡時代的先行者和它的財富傳奇,1997年瀛海威與美國微軟公司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接著,瀛海威全國主網建成開通。
在三個月內,瀛海威在上海、廣州等8個中心城市分站開設,線上用戶達110萬人,公司宣布未來三年內投資總額達5億元,節點建設超過60個。公司的口號充滿激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時,張樹新宣布,瀛海威將耗時三年,投資千萬,推出《網絡中國》大型主題信息。
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
在向全國建網發展的過程裏,張樹新覺得可以借這件事情讓全中國人都知道互聯網是怎麽回事,另外,走信息化這條線至少本身也要和政府有接觸。所以她在1997年就做了一個公關活動,請尼葛洛龐帝(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生於1943年。美國電腦專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創辦人,每個孩子一部筆記本(OLPC)項目主席。著有《數字化生存》。)來做“數字化生存”的論壇演講。
當時的論壇來了有三百多人,其中政府官員占了一大半,這個會總共花了幾十萬,張樹新隻有一個要求,他們所有的會都在瀛海威公司裏開。後來張樹新覺得這次會非常的關鍵,因為尼葛洛龐帝講的是未來、後發優勢的內容,這次會議也同時成就了張朝陽,給了他很多的啟發。
但這次會議的爭議也很大,很多人覺得開這個會花錢太過浪費,但對張樹新來說,這隻是當時公關中的一個正常計劃,那時候一年的公關經費就是幾百萬,市場上還需要推廣,讓更多的人來上網,現在人大都有“網癮”,但在當時,張樹新還得靠“忽悠”來找人上網。
互聯網產業中可能沒有哪個廣告比當初瀛海威那個廣告更讓人印象深刻了,1996年北京中關村南大門忽然豎起了一個巨大的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這塊廣告牌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產業乃至整個中國商業曆史上的一個紀念性事件,至今仍然不斷被人提及。連續的大動作,一時間,瀛海威風光無限。
也許是啟蒙者的身份迷惑了張樹新,也許是已經取得成就使她堅定了自己的發展道路,麵對互聯網產業變化莫測的發展形勢,剛剛發展起來的瀛海威麵臨著選擇和挑戰。轉眼1997年,國家郵電部門投資70多億元啟動169全國多媒體通信網,全國入網價格大調整,迫於生存的壓力,瀛海威提出轉型,從“百姓網”向金融服務方向轉,試圖再一次引領互聯網發展的方向。但由於我國香港的金融危機,1997年12月,中策公司終止了參股瀛海威的想法,瀛海威開始收縮戰線。
瀛海威遲遲不能改善盈利能力,虧損在繼續,而大股東中國興發集團與張樹新的矛盾也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1998年6月22日,張樹新走出瀛海威,同樣也在1998年,一大批精英進入中國互聯網產業,他們更年輕,視野更開闊,他們的企業也更開放更大眾,引導著互聯網發展的方向。
這一年,張朝陽仿照雅虎,建立了自己的搜狐網站;王誌東連續三次赴美融資,並與當時號稱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合並,成立了新浪網;同時,南方的丁磊創立了163網易,其免費電子郵件和個人網頁業務得到了眾多網民的追捧。這一年,“門戶”、“免費”是互聯網世界的主題,而這時,模式陳舊的瀛海威已經漸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淡出,退出了主流的行列。
50年後的中國會是怎麽樣?
對於瀛海威模式的失敗,張樹新這樣評價:“我評價自己的這句話其實一直沒有變過,我做瀛海威,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一件正確的事。”但無論成功與否,瀛海威是國內最早提出應在國際互聯網絡上提供中文信息的網絡服務公司,也是最先提供ISP業務的網絡商之一,它啟蒙了國人有關“因特網”的基本概念,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的“黃埔軍校”。
張樹新因此被譽為中國“第一代織網人”、“中國互聯網的教母”,但也因瀛海威煙火般燦然後的寂滅,而被視為“中國互聯網的先烈”。作為第一代因特網商業化的領軍者,不論是張樹新還是她的瀛海威,當我們回顧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過程時,都是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
在自從張樹新在幾分鍾之內決定離開瀛海威之後,人們聽到有關的報道少了許多,但她還是做了很多與互聯網相關的工作,比如中科院凱思集團推出的與微軟的“維納斯計劃”一爭高下的“女媧計劃”,以及引起傳統電信學家強烈抨擊的寬帶IP理論等,在這些過程中張樹新都有在幕後參與策劃。
張樹新任總裁的盛華元通國際投資管理公司在1998年底成立,其母公司管理著大約三億美金的風險基金,這些資金中的六至七成注入了中國的Internet行業。之後張樹新又任聯和運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創基金會主席,幕後參與了一些重要的中國互聯網項目投資和管理並卓有成效。
現在的張樹新開始讀曆史書,每天花大量時間閱讀中國、西方600年的曆史,希望通過讀史來鑒今、明今,預測未來。更為重要的是,張樹新希望通過讀曆史,試圖尋找出中國經濟轉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曆史中尋找答案。當被問到為什麽要這樣做時,張樹新答道,她喜歡求真,“而現在沒有人告訴我們未來是什麽,50年後的中國會是怎麽樣。”
互聯網口述曆史
無論曆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還是時代英雄創造的,終究都是人創造的。無論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創造曆史和改變曆史進程的,往往是一部分脫穎而出的個人,在曆史進程的重要關頭,沒有錯過時代賦予的關鍵時刻,依靠自己個人的特質和獨特的努力,成就了獨特的貢獻和不可能的奇跡。他們是曆史進程的代表人物,他們是凝聚時代變革的典範,聚焦和深入透視他們,可以更好地還原曆史的精彩,展現人類獨特的創造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人,就是推動中國從半農業半工業社會進入到信息社會的策動者和引領者。是推動整個人類從工業文明走向更高級的信息文明的功臣和英雄。他們的個人成績與時代意義,將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不斷得到彰顯和認可。---方興東語
全球訪談影響互聯網最關鍵的500個人物,總結第一個50年,麵向下一個50年。期待你的大力支持!
推薦訪談人、資源合作等支持請聯係我們
項目發起人:方興東
E-mail: info@chinala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