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I talked to a group of Chinese executives recently about their trip to Silicon Valley last year, the consensus was disappointment: “Honestly, I don’t know what all the hoopla is about,” said one.
The world lauds Silicon Valley as a center of innovation, but many Chinese visitors, particularly from China’s growing technology sector – aren’t that impressed.
In turn, many Westerners still insist Chinese products are cheap, low quality copies.
While such perceptions may represent a portion of China’s market, the country has more than its share of world-class companies that are increasingly rising in rankings onsize, growth – and most significantly,innovation.
Many Chinese executives in the burgeoning tech sector take umbrage at the idea they don’t innovate. They feel increasingly confident they can compete head to head, engineer by engineer, with the best in Silicon Valley, Israel or other innovation hubs.
For example:
These firms and many others have succeeded by applying a mix of world-class management and adapting to China’s highly competitive domestic market. Cities like Shenzhen have become software hubs for sectors such as the IOT by providing access to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hardware manufacturing.
The West often complain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rotects its industries through protectionist policies, providing easy access to capital and turning a blind eye to IP protection. There is some truth to this in certain sectors, but it ignores the fact that almost all the companies mentioned operate to world-class standards.
In sectors like ecommerce and the internet, China has succeeded in creating an ecosystem so big and attractive that it drives innovation.Many innovative Chinese don't need to look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 because there is so much room to grow in China.
Take Didi, the ride-share app (which has now gone global). Many accuse of it of copying Uber’s model, but the simple truth is that it outplayed Uber in China, from marketing to speed to market. The company has constantly introduced innovations, like a service to send a driver for your car when you have had too much to drink, and an SOS feature to improve safety.
Such is the ride-sharing leader’s omnipresence that it is calling car ownership into question. China is increasingly seen by many Western carmakers as the laboratory for the future of transport, including bike sharing, a sector led by Ofo and Mobike. With access to capital and demand, both have become huge, fast.
China’s growing domination of AI, machine learning and algorithms is reflected by the success of companies like LingoChamp (Liulishuo), a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pplication that evaluates your spoken English. With some 50 Million plus users in China alone, it has filled a need, enabling eager Chinese to learn English without access to native language teachers. LingoChamp also reflects how many of China’s entrepreneurs pass on Silicon Valley (several of its founders spent time in the USA), and now see more opportunity in China.
Meeting a more basic need is Three Squirrels, one of the country’s fastest growing snack food companies, typical of the ever-growing swathe of packaged goods and consumer companies able to come up with new products on accelerated cycles, unheard of in the West. All this and a delivery and logistics sector able to provide virtually anything on demand means that China has the conditions for continued innovation.
In fact, as one Chinese entrepreneur recently told me, Darwinian competition means Chinese businesses have no choice but to innovate. Those bike share companies? Within months, dozens of startups had entered the market. And eager Chinese consumers seem particularly skilled at finding loopholes in company policies, forcing companies to improve service at light speed.
The same entrepreneur said there are so many opportunities in China that entrepreneurs don’t need to conduct deep R&D innovation, which takes longer and is costly.
Which is where the government comes in. China has made impressive investments in key sectors. Clean energy, electric cars, clean energy, batteries, aviation, robotics, genomics, space, security – these and others have been targeted as part of China’s ambitious Made in China 2025 policy, which explains China’s priorities and where Chinese firms are likely to make big acquisitions or focus.
When China sets its sights on a goal, as it did with the 2008 Olympics, serious effort and planning move into place. Top-tier strategy consultancies have never been busier and have moved into providing leadership development, design and prototyping, analysis and execution, so that Chinese firms can keep innovating – and Western companies in China have a chance of keeping up with them.
By following the examples of Chinese firms, the West can learn much about scaling up and operating in fast moving markets, applying Chinese companies’ experience to our home markets. A Chinese approach might also better help us succeed in emerging economies like Africa. China may even take the lead in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long considered the ‘expertise’ of the West.
China now has the money, an educated and ambitious workforce, a can-do spirit, impressive companies, and a dogged spirit to achieve that will carry it far.
Next time someone tells you China doesn’t innovate, suggest that they to take a closer look.
On my most recent trip to China, I sat next to a retired French executive who was making his first visit. A global, multi-lingual VP, he had spent his career between France, Spain, the UK and the United States, home to the leading companies of his day.
He was intrigued that I was taking a large group of 20-year old studen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on their first trip to China: they were heading, I told him, to the home of the leading companies of today.
I am a professor at IE Business School and Senior Advisor with InterChina Consulting. Views expressed are my own.
阿根廷華人在線 2018-4-12 22:12|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4月11日刊登馬德裏IE商學院副教授,高管培訓師邁克爾·文德洛斯(Michael C. Wenderoth)4月11日為該網站撰文《中國創新速度超乎想象》。
華為是全球網絡設備領頭羊,阿裏巴巴是全球最大商務公司,大疆是全球最大的無人機製造商,騰訊早已超越Facebook……當全世界仍將美國矽穀奉為“創新中心”時,一些前去參觀的中國企業家已經不以為然,在中國市場的見慣風雨的他們隻是感到失望,“不知道矽穀在瞎搞些什麽”。
上述評論來自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馬德裏IE商學院副教授,高管培訓師邁克爾·文德洛斯(Michael C. Wenderoth)4月11日為該網站撰文“中國創新速度超乎想象”,觀察者網編譯該文如下:
《福布斯》雜誌網站截圖
我去年和一些中國企業高管聊起他們前往矽穀的經曆,他們一致表示失望,一名高管表示,“坦率地說,我不知道他們在瞎搞些什麽(I don’t know what all the hoopla is about)。”
全世界都將矽穀譽為創新中心,但許多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科技從業者,對此印象並不深刻。
而許多西方人仍持有成見,認為中國產品還是廉價低質的山寨貨。
盡管還是有一部分中國市場符合這樣的印象,但中國的世界級企業越來越多,它們在規模、增長以及最重要的創新方麵,排名日益上升。
在新興科技行業,許多中國高管“中國缺乏創新”這種看法法感到不滿。他們越來越自信,自認可以與矽穀、以色列或其他任何創新中心正麵競爭。
舉些例子:
·華為是全球網絡設備的領頭羊,同時也是第三大智能手機製造商,它擁有無與倫比的技術廣度,在中國和第三世界完善其商業模式,目前已經開始主導一些西方市場。
·小米在幾年前席卷了智能手機行業,並進入全球十大智能手機製造商行列,推出了物美價廉的手機設計。小米采取了一種創新的營銷方式,即隻在網上銷售產品,而且不斷迅速推出新機型。小米的運營效率是首屈一指的。
·阿裏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該公司開玩笑說,他們與亞馬遜沒有可比性,因為阿裏比亞馬遜大得多),該公司徹底改變了小微企業的銷售模式,創造了世界上最先進、最賺錢的網絡零售生態係統之一。他們在11月11日(中國“光棍節”)一天的銷售額就超過了(美國)“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的總和。
快遞揀貨機器人
·騰訊公司的微信憑借9.6億用戶成為全球最具統治力的App,騰訊也(在2017年11月)超越Facebook躋身全球市值第五位,其通過手遊充值和內購的盈利模式已經成為類似企業研究的案例。
·大疆是全球最大的無人機製造商,海爾(Haier)和美的(Midea)都是頂級的“白色家電”和電子產品製造商,它們都是高低端市場通吃的市場贏家。上述公司目前都在通過引入機器人和互聯網技術迅速提高他們的行業地位。美的已經收購了德國領先的機器人製造商庫卡(Kuka)。
這些公司,以及其他中國企業,都擁有世界級的管理製度,同時充分適應高度競爭性的中國國內市場,這才能取得巨大成功。像深圳這樣的城市也因為打造了高性價比的硬件製造體係,才得以成為物聯網等行業的孵化器。
中國政府對國內市場采取保護主義政策、為企業提供便捷融資渠道以及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等“缺點”經常成為西方國家抱怨的對象。這可能在某些領域說得過去,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上文提到的幾乎所有企業,都正在重塑世界標準。
中國成功地在電商和互聯網領域創造了巨大而富有吸引力的企業生態,極大推動了創新。許多創業者不需要尋求國際市場的認可,因為在中國國內就有足夠大的舞台。
就拿滴滴出行為例,這款打車軟件如今已經風靡中國。許多人指責滴滴抄襲優步(Uber),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在中國滴滴做得比優步好,從營銷到市場推廣,滴滴的速度都更快。滴滴的創新也很快,比如他們推出代駕服務,還有緊急求助功能,為安全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這種極其到位的使用體驗,甚至使得“要不要買車”成為了一個問題。
西方汽車製造商如今把中國視為未來交通模式的實驗室,這裏需求巨大,資本充足,摩拜和ofo領銜的共享單車行業迅速壯大起來。
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和算法領域,中國也日益取得主導地位。“英語流利說”(LingoChamp)是一款英語學習應用,它能自動評估用戶口語水平,使人們能夠在沒有英語外教的情況下也能學習英語,僅在中國,他們就有5000萬用戶。“流利說”的幾位創始人在美國呆過,但現在離開了矽穀,他們在中國看到了更多機會,這也反映了中國創業者離開美國的趨勢。
“英語流利說”官網截圖
中國當前發展最快的零食公司之一,“三隻鬆鼠”,滿足更基本的需求,也是正在越來越多出現的食品包裝和快銷公司的代表,他們能在極快的節奏中保持產品的更新,這在西方聞所未聞。強大的產業鏈和物流支持意味著中國的創新是可持續的。
事實上,正如一位中國企業家最近告訴我的那樣,達爾文式的競爭意味著中國企業除了加快創新別無選擇。就拿共享單車來說吧,幾個月之內,這個行業就冒出了幾十家新企業。而精明的中國消費者也特別善於發現各種公司策略中的不足之處,迫使這些企業以光速改進服務。
這位企業家還說,中國的機會實在太多了,有時候企業家根本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本進行深度的研發和創新,因為政府在關鍵領域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本。清潔能源、電動汽車、電池、航空、機器人、生物技術、航天、安全等,這些都是雄心勃勃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優先發展的領域,鼓勵企業進入或投資。
中國有很多機會,企業家不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發創新,而後者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高的成本。這就是政府介入的方式。中國在關鍵領域的投資令人印象深刻,清潔能源、電動汽車、電池、航空、機器人、生物技術、航天、安全等,這些都是“中國製造2025”政策中雄心勃勃的目標。這一政策解釋了中國的優先事項,同時也表明中國企業可能會進行大規模收購或創新的領域。
當中國政府像08奧運那樣集中力量辦一件事時,他們計劃周密,執行到位,頂級谘詢機構開足馬力,從頂層設計到底層執行全部做好規劃。而中國企業隻需要專注於創新,而在中國做生意的西方公司,則有機會搭上便車。
西方企業也可以在本國市場借鑒中國企業的經驗,也可以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學到如何做好經營和擴大規模。中國的做法或許也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在非洲等新興市場取得成功。
管理和領導力長期來被西方視為自己的“專長”,現在,中國可能趕上來了。
中國現在有資金,有幹勁,有野心,有受過教育的勞動力,還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下次,如果還有誰說“中國沒有創新”這種話,你應該讓他們仔細看看再說。
我最近一次前往中國途中,鄰座是一位已經退休的法國高管,在法國、西班牙、英國、美國都工作過,服務過許多世界頂級公司,這是他第一次去中國。這位老先生尤其感興趣的是,當時我帶著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都是20歲左右,他們同樣是第一次去中國。
我就告訴他,他們將前往當今世界最前沿公司的所在地。
值得一提的是,邁克爾·文德洛斯撰寫此文後,一些網友也在他的領英頁麵留言表示讚同,並提到《財富》和世界經濟論壇最近都有類似觀點的文章:
【延伸閱讀】外媒:中國已成全球領先數字化大國 創新能力被低估
外媒稱,隨著移動支付、移動網絡、人臉識別等數字技術的快速普及,中國正在形成巨大的大數據“金庫”,並以此來推動經濟的創新驅動發展。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20日報道,專家預計,作為全球領先的數字化大國,中國今後將成為數字技術的輸出國,為人類貢獻中國智慧。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17年底發布的報告,中國目前已擁有全球最活躍的數字化投資和創業生態係統。隨著中國互聯網產業和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量的數據自動生成,形成了龐大的數據金庫。
報道稱,中國國家大數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彭鐵元認為,大數據的應用主要還是服務於國家經濟發展,“中國經濟未來要靠數字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強起來’提供技術平台和加速器”。
談到其他國家如何從中國的數字化發展中獲利,彭鐵元指出,中國可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分享中國大數據技術發展的紅利,包括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服務,幫助沿線國家發展數字經濟。
他說,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化大國,在數字服務領域已經實現淨出口,並正在改寫全球數字化格局,在產業投資、商業模式、數字化治理等多個領域引領全球新趨勢。
彭鐵元自信地表示,中國的大數據技術和建設經驗正走向全球。今後,中國將不再隻是勞動力和產品輸出國,而也將輸出中國的數字技術。
另據德國《資本》月刊網站3月19日報道,匯豐銀行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弗雷德裏克·諾伊曼說:“中國現在創新能力很強大,但仍然一直被低估。如果中國人不被允許購買東西,他們就會自己去製造。他們自己製定標準,而且他們有最大的市場。”
諾伊曼說:“我最近問了一家矽穀公司的總裁如何看待深圳。他回答說,那裏的創意轉化速度比矽穀快一倍。在人工智能領域,北京有一家公司生產的智能芯片現在也用於自動駕駛。那與我們使用的技術完全不同。這非常有前途,中國正在湧現出大量創意。”
南京市一名老人在公共衛生間中刷臉取紙(香港《亞洲時報》網站)
(2018-03-21 00:12:01)
【延伸閱讀】港媒:中國科技創新由跟跑走向並跑領跑
港媒稱,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表示,科技創新在黨和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實現了曆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整體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顯著提高。
據香港《信報》網站3月10日報道,萬鋼指出,中國的科技創新由過去的跟跑為主,逐步轉向更多領域中並跑、領跑,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引領世界潮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另據香港《信報》網站3月10日報道,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要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科學基礎,加快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學基礎的關鍵技術係統集成研發,使研發成果盡快能夠進入到開放平台,在開放使用中再一次把它增強完善。他表示,馬上就要發布人工智能項目指南和細則,來突破基礎前沿理論關鍵部分的技術。
他又稱,要加快人工智能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到產業發展中去,應用到社會生活各方麵去,解決人們所關心的安全問題、健康問題、環保問題等方麵。
另外,他表示,人工智能是一個國際化的潮流,要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支持國內的人工智能企業、研究機構與國際上的合作,在一些重要關鍵的領域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2018-03-11 10:53:50)
【延伸閱讀】俄媒稱中國成世界主要創新源:變身為全球製造業“總部”
俄媒稱,世界正麵臨劃時代的變革,主要創新源是中國。很多專家這樣認為,中國正打造的未來新模式以前還顯得模糊,如今已有清晰輪廓。這裏指的是中國憑借數字治理和穩定的環境,努力搶占全球技術、生產和貿易的領導地位。
俄羅斯《獨立報》3月1日刊登題為《北京打造匹配雄心的未來新形象》的文章稱,中國要在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2017年中國的研發支出總額約為1.76萬億元人民幣,相比2016年同比增長14%,較2012年增長了70.9%。
文章援引美國《研究與開發雜誌》統計稱,中國2017年的研發支出將近4450億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僅次於美國的5380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二。
文章稱,2017年,中國在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投資額方麵首次超過美國。美國CB風險投資公司在報告中稱,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吸引的投資占全球總量的48%,高出美國10個百分點。
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教授鐵木爾·薩德科夫說:“當今中國全麵意識到數字經濟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的重要作用。中國2016年移動支付規模是美國的十倍還多。在未來幾十年,中國完全有機會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領導者。”
文章稱,中國計劃繼續發展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北京致力於到2020年將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量提高到200萬輛。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專家們曾說過,人們眼見著中國經濟從“世界工廠”轉型為全球製造業“總部”。如今,不隻是西方發達國家,中國也有能力提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
文章稱,此外,“一帶一路”倡議也能幫助中國在全球交通運輸和貿易渠道網絡裏占據特殊地位。
(2018-03-02 00:14:01)
【延伸閱讀】澳媒稱中國將成為國防工業創新領軍者:正改變遊戲規則
澳媒稱,中國可能已經快要研製成功一種能夠遠距離摧毀目標的超級武器了。中國社交媒體上流傳的照片顯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坦克登陸艦海洋山艦的艦艏上疑似安裝了一門試驗性的電磁軌道炮。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海軍正在逐步縮減其軌道炮研發項目,理由是預算限製和重點轉變。
據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2月24日報道,中國國家領導人要求解放軍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麵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中國正在通過發展各種“改變遊戲規則”的軍事技術來實現這一雄心壯誌,包括高超音速飛行器、反衛星能力和人工智能武器。
報道稱,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指導理念是“科技興軍”,包括發展自給自足的國防工業,過去在這方麵的努力舉步維艱。
但在過去20年裏,隨著國防預算和技術采購的擴大以及一係列重視提高國防工業競爭力的改革,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現在擁有研製先進戰鬥機、航空母艦、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無人機及其他先進平台的能力。這一進展的另一個標誌是中國武器出口的快速增長,在全球所占的份額從2007-2011年的3.8%上升到2012-2016年的6.2%。雖然中國仍遠落後於世界主要武器出口國(美國和俄羅斯),但它正在迎頭趕上。
報道稱,自2013年以來,中國對國防工業實施了一係列改革和創新,包括新的指導方針和規劃、創新的製度安排以及對軍民關係的重新重視。
近年來,中國加強了軍民融合的努力,以利用民用技術加快推進軍事現代化。這一努力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民營企業更容易參與國防工業項目。2015年3月,中國宣布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強調了它對軍事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後來中國設立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用於提供高級別的指導和監督。國防科技工業局等國家機構仍繼續承擔大部分實施工作。
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關於國防工業的最重要戰略文件是《“十三五”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規劃》。它要求對核心領域進行高效且有針對性的投資,加快武器研發,擴大武器出口,加強軍民機構之間的合作。
報道稱,另一個重要計劃是“國防科技工業2025”規劃。規劃要求升級中國國防科技基礎。這與全麵改革中國製造業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是一致的。
此外,中國還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列出了多個重大專項,包括高檔數控機床、高端通用芯片、集成電路製造技術、高分辨率對地觀測係統、大型先進壓水堆、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大型飛機等。這些專項涉及中國龐大的國防工業中的眾多企業和科研機構。為所有這些重大專項研發的技術除了用於民用之外,還將具有重要的軍事用途。
報道認為,中國的國防工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盡管存在若幹不足,但中國現在做好了從國防創新的追隨者變成領軍者的準備。國防工業為解放軍研發和製造高質量裝備和先進武器的能力將是中國繼續崛起為一個軍事大國的關鍵。
中國空軍殲-20戰機進行飛行訓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18-02-26 10:51:53)
【延伸閱讀】從矽穀視角審視中國創新 英媒:中國已積蓄巨大的創新能力
英媒稱,商界領袖和戰略家們一致認為,創新是在國內和全球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各國政府正積極補充和製定國家創新戰略。隨著中國市場規模和全球影響力的擴大,全世界對於中國的創新形勢越來越興致高昂。有人依然認為,中國主要是在模仿甚至剽竊西方的技術。但果真如此嗎?筆者所在的美國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院發布的新報告,評估了中國的創新曆程,發現事實其實更加複雜。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7日文章,首先要明確人們所說的創新是什麽意思。創新基本上有兩種類型:變革型和漸進型。這大體上就是發明與改進之間的區別。變革型創新通常以科學或深層的工程為基礎,能夠創造新的行業或瓦解舊的行業。漸進性創新可能會涉及複雜的工程,但通常基於對現有過程的改進。兩者皆能創造增長和價值。
當今中國的深度創新仍然滯後,但在漸進性(商業模式)創新方麵表現突出。例如,在家用電器、太陽能電池板、電子商務等麵向消費者的部門,它力量雄厚;然而在生物技術或商業航空和半導體設計等領域,它就比較薄弱了。
文章稱,中國在從空間到量子計算領域的政府研究工作方麵不斷取得重大進展。這類活動側重於國家優先事項,但終有一天會流入商業領域。在商業領域,領導力來自私營部門而非國有企業。中國多家大型公司無不順利實施創新戰略,以期鞏固它們在中國國內的市場地位,同時為海外擴張搭建舞台。移動商務領域的情況最為明顯,中國企業正充分利用龐大的市場,大力投資人工智能,並成功吸引了中國消費者。隨著這些公司的規模和成熟度不斷增長,政府對創新的扶持力度持續加大,加上政府和私人逐步提高研發領域的投資,最終中國也將有望成為變革型創新的領軍者。
文章稱,這一進展的證據有目共睹:中國產生的專利日益增加,越來越多專利在國際上注冊,足見其質量也在持續進步;孵化器和加速器迅猛增長;擁有充裕風險資本的強勁創業環境正在製造越來越多的“獨角獸”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2016年,中國的“獨角獸”公司數量在亞洲獨占鼇頭。
目前顯而易見的是,認為中國人隻懂山寨甚至偷竊技術的外部觀察人士早已徹底過時。中國已經蓄積了巨大的創新能力。它最好的公司具有世界級的競爭力,它的企業家風華正茂、求知若渴。其創新指標雖然仍舊落後於全球標準,但是正在日漸增長並將繼續進步。政府和私人的持續投資將會提高長期的成功機會。而一個數據豐富的龐大市場則可以提供獨特的實驗平台。
從“貼牌”到“品牌”,從“製造”到“創造”,從“跟跑”到部分領域實現“並跑”“領跑”,中國在科技創新發展一些方麵與歐美間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但仍然麵臨諸多挑戰和考驗。新華社發
(2018-02-12 08:57:39)